-
森林资源优势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江西省资溪县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独具森林资源优势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促进该类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资溪县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理论和方法,在调节服务通用指标体系(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氧气提供、碳固定、气候调节、洪水调蓄、水质净化、空气净化、物种保育)及文化服务通用指标体系(景观游憩、教育)基础上,增加负氧离子、康养等指标,并引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构建独具森林资源优势的GEP指标体系和方法,评估了研究区2010、2017和2020年GEP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弹性指数及价值损益分析方法量化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GEP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7和2020年资溪县GEP分别为167.88、268.17和384.07亿元.各生态系统GEP占总GEP比例依次为森林>湿地>农田>草地>城镇.研究期间,GEP增加值主要来源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变化对GEP产生了重要影响.201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8501.88 hm2.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依次为草地(-2811.17 hm2)>城镇(1428.06 hm2)>森林(1357.67 hm2)>湿地(1031.05 hm2)>农田(-1005.01 hm2).各类用地的绝对变化主要发生在2017-2020年.各测算指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弹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生态系统,说明GEP对林地面积变化的敏感性最高.价值损益分析表明,城市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GEP,林地、湿地的保护促进了 GEP增加.2010-2020年,资溪县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导致GEP增加18.65亿元,说明资溪县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对生态的影响是正向的.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溪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之后的绿色发展成效,也为研究区今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支持,并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GEP核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某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住院总费用因子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总费用支出情况,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为控制住院成本,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以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上海市某区区级医疗机构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主要诊断编码或次要诊断编码为"ICD-10=N18"的患者,排除年龄小于65岁的病例,期间住院人次数共计79 274例.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对初始因子进行提取,采取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旋转从而找出新的共性因子.结果 人均住院总费用从2015年的22 208.9元下降至2022年的17 089.21元,检查化验费和治疗费占比分别从2015年的21.82%和6.82%上升至2022年的27.05%和13.52%,药占比从2015年的48.91%降至2022年的30.6%;检验与西药因子、手术材料因子、治疗与护理因子、中药与诊疗因子、其它影响因子和输血因子是6个共性因子.结论 药占比趋于合理,住院总费用控制的成效显著,现阶段进一步减轻住院成本的关键是控制治疗费和手术材料费的增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公立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上海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开展情况进行典型案例调查和要素分析,总结AMS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为AMS进一步推广和落实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目的抽样,选择上海市7家典型医院作为样本,邀请AMS关键知情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基于AMS核心要素理论,运用主题分析法,对AMS实施情况及优秀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样本医院在AMS领导力支持和问责机制方面卓有成效,而在培训、跟踪及报告方面有待提升.部分医院在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拓展AMS行动,结合外部监管和内部评价等控制措施,逐步形成了符合机构特色的AMS策略,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在AMS后续推进中,医疗机构可在夯实自身治理架构和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借鉴优秀经验,选择因地制宜的AMS策略.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AMS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保障AMS落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DCA循环带教模式在口腔修复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PDCA循环带教模式在口腔修复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口腔医院2020-2022级非修复学专业46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带教方式,比较2组住培医师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效果的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住培医师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调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临床教学模式,PDCA循环带教模式能够为住培医师量身定做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针对其临床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更见成效,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试点方案并探索适合中医药特征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及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进展、共性病种、服务类型3个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地探索的中医药支付方式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单独设立中医DRG分组、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三类.改革方案以扩展按病种付费范围、单病种付费、按疗效价值付费三类为主.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医价值得到认可、医院获得支持、患者受益三方面.共性病种主要包括骨伤类、痹病及肛肠类疾病.服务类型以住院为主,部分地区拓展至门诊和日间治疗.结论:当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主要存在改革与服务范围局限、中西医编码体系及病案填写不够规范、绩效激励配套不足、费用测算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提出探索"住院—门诊—居家"整合型中医优势病种服务模式、形成中医病种管理范式、补偿短期政策性亏损并调整价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并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标准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区护理学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福建医科大学社区护理学于202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该文介绍了教学团队基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analysis-design-develop-implement-evaluate,ADDIE)模型,在充分分析学情及教学环境等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进行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并实施与评价教学的过程.同时,从学生、教师、课程3个方面介绍课程建设初步成效,旨在推广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及"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善于教学、师生共同成长"教育生态的建设经验,促进社区护理学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同类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建议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选择适宜的模型作为指导模型,以提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科学性、系统性,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家级一流本科助产学专业建设路径与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和教育部的推动下,南方医科大学响应国家急需助产人才现状,2011年率先开展助产本科教育,2022年获批国内首个助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文重点阐述南方医科大学在助产学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为国内院校建设助产学专业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现状以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展定位和目标、现状和成果、特点、问题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实现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更好地发展,打造更高效的临床研究转化平台。方法:通过对山东省前两批1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年度评估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共性和个性;对标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目标,得出成果和不足;SWOT分析机遇和挑战,总结经验。结果:经过两年的建设,各中心通过统筹优化资源,搭建研究平台和打造协作研究网络等方法,建设成效显著。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创新基础相对薄弱、依托单位重视程度不够、临床研究复合型人才缺乏、冲击国家中心的高峰学科少、创新成果基层推广能力有待提升等。结论: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通过提高依托单位的重视程度,持续加大投入支持,落实年度考评倒逼机制,引导成绩优异的省级中心申报国家中心,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切实提升省级中心建设水平,从而引领全省临床医学研究水平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136所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进展和成效,为进一步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和提升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的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住院患者调查,对住院流程、费用和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机构类型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21年第5次评估住院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98.5%)较2016年首次评估(96.2%)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妇幼机构在区域和机构类型分层比较中提升最为明显。住院患者对膳食满意度的改善不明显,对"医疗费用高""手续办理繁琐"和"等待床位时间长"最为不满。结论:2016年至2021年,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持续提高,但非医疗技术类服务仍有改善空间。改善住院患者膳食服务以及进一步降低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是下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高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腹膜透析管理现状白皮书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我国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KD)发病率逐年增长并且增幅加快,每年约有2%的患者进入ESKD。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以其简便、安全、有效和居家治疗,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ESKD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自197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将持续性不卧床PD(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的概念和技术引入中国后,我国肾科专业医护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共同努力,PD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客观了解现阶段我国PD中心关键质量指标现状、中心建设情况、PD处方及调整、并发症诊疗、充分性评估、患者长期随访现状以及疾病负担和慢性肾脏病风险认知情况,《中国PD管理现状白皮书》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轮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并组织专家编写形成了这部《中国PD管理现状白皮书》。该白皮书清晰地回顾了目前中国PD的建设及管理现状,并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PD中心的人员配备,加强对PD专业人员的培养,扩大专职医护人员队伍,注重质量管理,降低P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提高P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