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巨指指列切除后示指移位病例报告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62岁,因右手中环指疼痛畸形就诊。家族自祖辈至儿女四肢或其他系统器官均无先天畸形病史,患者未合并其他系统器官的先天畸形,既往患指未经治疗。临床检查:右中环指肥大畸形,大小为健侧对应手指的2~3倍,两指呈蟹足样分别向尺侧、桡侧侧弯,皮色皮温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粗糙,伴有增生小结节,痛觉过敏,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均僵直无活动度。因中环指畸形,示指和小指无法正常进行屈伸活收展动。大鱼际萎缩塌陷,拇指内收与外展尚可,对掌不能,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健侧小,指间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拇指无明显差别。右手正斜位(DR):右手第3、4指列掌骨及指骨形态欠规则,相应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间隙变窄,部分已融合消失,第3、4掌指关节周围及第3掌骨近段可见不规则骨质增生,且骨质增生影相互融合。患者随机血糖20.0 mmol/L,血压182/105 mmHg,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待血压、血糖调控平稳后行右中、环指指列切除,示指移位术。于中指近节掌桡侧、环指近节掌尺侧分别作纵向Z字切口,切口向掌根部延伸,并于掌根部交汇形成大"V"形切口,背侧切口同掌侧。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可见皮下脂肪增生,增生脂肪组织较正常脂肪组织质地略韧,色略黄。切开腕横韧带近端,可见正中神经及其分出的指总神经及中环指的指神经瘤样增生,周径明显增粗,约为正常的2~3倍,周围包绕着增生的脂肪组织。分离神经、血管及屈伸肌腱,血管及肌腱未见明显增粗。中、环指的指骨长、宽度约为健侧2~3倍。第3、4掌骨长度与健侧相近,但第3掌骨的宽度为健侧2倍。中指自掌指关节向桡侧侧弯,环指向尺侧侧弯,第3、4指列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掌骨间关节均可见大量骨赘生成并互相融合,关节间隙不可见,各关节无活动度。于掌骨基底水平结扎并离断手掌、背侧动静脉。完全切除中、环指指神经及对应指总神经及部分正中神经。在第3、4掌骨基底水平完全离断屈、伸肌腱及对应蚓状肌和骨间肌,避免损伤示、小指骨间肌致术后患侧手内在肌无力。切断示、中指,环、小指间掌骨间横韧带并保留残端,可用于示指移位后韧带修复。松解掌骨间关节,从第3、4掌骨基底截断中、环指指列,但保留第3掌骨基底作为残端。用摆锯于第2掌骨基底截指,保护示指神经血管束及屈伸肌腱,将示指向尺侧移位于第三掌骨基底用克氏针固定,C臂机透视确定位置良好,无明显旋转移位后钢板固定。修补中环指掌骨间横韧带残端和腕掌关节及掌指关节的关节囊。将第3、4指列截除后中指近节桡侧和环指近节尺侧皮肤形成筋膜组织瓣修复截指创面,石膏外固定。切除指列整体送检,病理报告:右手中、环指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增生。术后每日换药,观察皮瓣血运,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周复查,切口愈合、无感染,皮瓣无坏死,继续石膏外固定。术后4周右手X线片见移位示指基底骨质愈合,拔除克氏针,保留钢板。嘱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术后18个月复查,巨指症无复发,手术切口轻度瘢痕增生,瘢痕血运、弹性良好,未影响手功能。X线片示移位后的示指骨性愈合,轴线良好。拇指内收、外展可,虎口大小可,拇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主动屈伸关节活动度与术前相同,对掌功能较差。根据Jebesen手功能标准测试患侧整体手功能,患者可以用移位后的示指和拇指握笔写字、模拟翻树叶、模拟进食、摆放大件物品、挪动空盛物罐。记录健侧与患侧示小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度。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测定,可得右手示指TAM约为健侧的76.2%,右手小指TAM约为健侧的76.1%,移位的示指和小指活动度均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防性手指操降低ICU住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分析预防性手指操降低ICU住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调取 2020 年 8月至 2021 年 8 月诊治的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ICU住院患者 64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为2 个护理单元.对照组 32 例,予以系统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日常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和针对并发症的特殊护理.观察组 32 例,在系统护理基础上,予以预防性手指操训练,术后 30 min开始,每小时重复 1 组动作.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术后手掌周径差、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术后 1 h、2 h、3 h、4 h、5 h、6 h的手掌周径差,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 1 h、2 h、4 h、6 h的术后疼痛程度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学(P<0.05).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率 18.75%,高于观察组 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住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预防性手指操训练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及肢体肿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握力锻炼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握力锻炼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TRI)肢体肿胀的影响,使用方便取样选取2016年3月至6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行TRI的患者142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分为干预A组(A干预),干预B组(B干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握力锻炼,其中干预A组每分钟握15次,每次持续1 min,干预B组每分钟握25次,每次持续2min,两组均为2h/d,共3d.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h内测量3组研究对象的术侧示指周径,手掌肿胀程度和疼痛值.3组患者在术侧示指周径,手掌肿胀程度和疼痛值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干预B组在3个指标方面均优于干预A组和对照组.握力锻炼可以改善TRI术后患者的肢体肿胀和疼痛程度,且使用25次/min,持续2min,2h/d,共3d的干预频率进行握力锻炼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手指操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手指操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行止血器压迫止血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6月某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行PCI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n=37)接受常规护理和改良手指操干预,对照组(n=38)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肢体的手掌周径、麻木、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术后肢体疼痛感和麻木感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肢体的肿胀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版手指操能够减轻经桡动脉行PCI术后肢体的疼痛感和麻木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频次驳骨油纱外敷治疗Colles骨折肿胀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驳骨油纱外敷消除Colles骨折肿胀的最佳使用频次.方法:选取Colles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使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加驳骨油纱外敷治疗,实验1组每2天加入驳骨油并每周更换1次驳骨油纱;实验2组每周更换1次驳骨油纱,期间不加入驳骨油.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以及治疗4周测量健侧及患侧手掌周径并记录健患侧周径差值.结果:所有病例均在6~8周内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治疗前,2组手掌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多个观察时点周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观察时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2组手掌周径差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变小,且实验l组优于实验2组.结论:使用夹板内固定配合驳骨油纱外敷治疗Colles骨折时,每2天滴入1次驳骨油,会比每周更换1次驳骨油纱期间不滴入驳骨油消肿效果更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指康复操训练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患者肢体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减轻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患者术后术侧肢体的肿胀、疼痛程度.方法 将1 96例择期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99例与干预组97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指康复操锻炼.观察两组手掌周径、疼痛程度、出血情况.结果 干预组手掌周径(术后4、12h)显著小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指康复操锻炼可缓解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术侧手部肿胀程度及疼痛感,不会增加穿刺点出血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压弹力绷带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加压弹力绷带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选择2016年5—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9例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密集治疗期、随访维持期2个阶段的加压弹力绷带应用,密集治疗期由淋巴水肿治疗师实施加压弹力绷带的包扎,为期12 d;6个月的随访维持期,以患者在家进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为主,分别在2个阶段测量患者患侧上肢手臂周径的和生存质量.结果 患者在密集治疗期各测量点的患侧手臂周径随着治疗的进展都在逐渐减少(P<0.05),随访期3个月时,手掌、肘部和肘上10 cm的周径较最近的一次治疗时有所增加(P<0.05),而在随访期6个月时,从手掌到肘上10 cm各测量点的周径较随访3个月时都有所增加(P<0.05).患者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系统治疗不良反应和上肢症状在密集治疗前后的得分有所下降(P<0.05).随访期,社会功能、系统治疗不良反应和上肢症状的得分呈治疗期下降、随访期反而上升的趋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加压弹力绷带可以在由淋巴水肿治疗师主导的密集治疗期改善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提高患者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生存质量.但是加压弹力绷带的复杂操作不利于患者的自我照护,随访期缺失专业人员的督促和协助造成患者依从性降低,导致淋巴水肿的效果反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康复对桡骨远端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患者上肢功能影响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左侧桡骨远端骨折后并发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发生发展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常规康复的疗效.方法 对1例患者采用rTM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3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测量手体积和手指周径测量评价水肿情况,并测量被动关节活动度,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患者VAS评分8分,左手容积330 ml,皮温36.8℃,左侧肘关节前屈、伸展,左前臂旋前、旋后,左侧腕关节屈曲、伸展、尺侧偏、桡侧偏,左手掌指关节(MCP),近段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活动均受限,左侧手指周径明显大于右侧,改良Barthel指数85分.3周后,患者VAS疼痛评分2分,左手容积310 ml,皮温33.8℃,左侧肘关节,左侧腕关节及左侧MCP、PIP、DIP关节活动度均较前好转,改良Barthel指数100分.结论 采用rTM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CRPS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左上肢关节活动度、水肿程度明显好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癌术后手背部Ⅲ级淋巴水肿行多层绷带联合施耐德包扎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促进乳腺癌术后患倒手背部Ⅲ级淋巴水肿患者淋巴回流,减轻局部症状与病理改变.方法 将来我院淋巴水肿门诊就诊的86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Ⅲ级淋巴水肿患者按就诊时间段分为常规组44例、改进组42例.常规组行常规多层绷带从指端到肩下加压包扎;改进组采用多层绷带联合施耐德包扎法.每天1次,连续20次后评价效果.结果 改进组患侧手掌周径减小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紧绷感、麻木感、肿胀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 多层绷带联合施耐德包扎法可有效促进淋巴回流,有利于恢复肢体形状,缓解主观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握力锻炼及手指操对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肢肿胀及血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握力锻炼及手指操应用对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肢肿胀、疼痛及血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00例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指操组、弹力圈组和握力器组各100例,评估各组患者术后回室、2h、4h、6h、24 h术侧肢体疼痛、肿胀(手掌周径)、出血、血氧饱和度和舒适度程度.结果 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手掌周径和舒适度比较,握力器组低于手指操组和弹力圈组,弹力圈组低于手指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程度比较,各组间穿刺伤口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握力器组血氧饱和度数值高于手指操组和弹力圈组,弹力圈组高于手指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握力器锻炼相较于手指操和弹力圈,对减轻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肢肿胀效果更好,且对血运影响程度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