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1—10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68例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8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84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遵循医院原有的胸壁港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方法,干预组采用HFMEA管理模式进行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臂输液港置入围手术期风险优先指数(RPN)、高危失效模式的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中配件丢失、穿刺位置过低、导管裁剪过短、导管与注射座连接不紧、切口缝合后再进行导管定位、术后健康教育不充分等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后健康教育不到位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FMEA管理模式可以降低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环节风险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肿瘤科护士使用手臂输液港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肿瘤科护士使用手臂输液港的真实感受,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护士使用手臂输液港过程中的问题,持续提升静脉治疗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0—11月选取北京医院肿瘤科13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正性体验(安全感高、获益感),成长与反思,负性体验(对未知风险的担忧、紧张与压力)。结论:手臂输液港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肿瘤科护士在使用手臂输液港过程中存在许多担忧,建议医护联合加强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同时建议管理者针对薄弱环节,给予相应的培训和指导,缓解护士在使用手臂输液港过程中的顾虑,以便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静脉治疗护理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扩皮方式在手臂输液港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传统扩皮方式在手臂输液港植入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需行辅助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置管扩皮方式横切,可将插管鞘组件插入血管即可;50例观察组采取改良式扩皮方法,即沿导丝向港座方向倾斜45°切开深度及长度均为0.5 cm的切口。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植港时间、操作顺畅度、二次扩皮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取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植港时间、操作顺畅度、二次扩皮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取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扩皮方式相比,改良式扩皮方式,便于调整连接港体时导致的导管挪动,可在切口处将导管回送血管,保持导管的顺畅度,使手术过程更流畅,整体提高上臂输液港植入术的效率。扩皮角度的改良有效避免了导管留置后,隧道内的导管及港座对于血管的骑跨而引发的不良后果,大大提高了患者在应用输液港期间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6S管理模式在预防手臂式输液港港座感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观察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手臂式输液港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植入手臂式输液港的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2019年3~8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9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植入手臂式输液港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港座感染率、导管尖端位置,首针穿刺成功率、专科质量合格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士技能水平、6S理念的认知、设备管理规范率、置港时间,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率情况.结果 干预组港座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尖端最佳位置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专科质量合格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在护士技能水平、6S理念的认知和设备规范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置港时间、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手臂式输液港感染率,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改良植入方式在手臂输液港置管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改良植入方式在手臂输液港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在选择手臂输液港置入方式时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将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放置手臂输液港,观察组采用改良植入方式放置手臂输液港.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港港座放置用时、术中囊袋下导管打折发生率、术中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输液港座放置用时、术中疼痛评分、术中囊袋下导管打折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植入方式放置手臂输液港能够缩短手臂输液港港座放置用时、缓解患者术中疼痛程度、降低术中囊袋下导管打折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手臂输液港与胸壁输液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Meta分析植入式手臂输液港与胸壁输液港常见并发症,比较手臂输液港与胸壁输液港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INAHL中关于患者应用手臂输液港与胸壁输液港并发症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设计较好的病例对照试验.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与描述.结果 最终共纳入9项研究,均为队列研究,包括2 511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臂输液港血栓发生率与胸壁输液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1,95%CI(0.28,0.92),P=0.03];感染发生率[OR=0.85,95%CI(0.53,1.38),P=0.52]、堵管发生率[OR=l.05,95%CI(0.37,3.01),P=0.92]、败血症发生率[OR=0.44,95%CI(0.10,1.87),P=0.27]、皮肤裂开发生率[OR =0.28,95%CI(0.07,1.17),P=0.08]与胸壁输液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臂输液港血栓发生率较胸壁输液港低,但使用手臂输液港不能降低感染、堵管、败血症、皮肤裂开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臂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城乡女性首位,死亡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多在45~50岁[2],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的治疗已呈现着手术微创化、辅助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等多方面综合治疗趋势[3],其中,化疗在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乳腺癌化疗药物多为发泡剂,对血管刺激性大,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发生药液外渗,更会造成皮下组织坏死,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临床上乳腺癌化疗患者多选用PICC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胡琳琳等[4]对两种置管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发现,相比PICC,输液港更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国内各大医院乳腺癌患者化疗使用的多为以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作为人路的胸壁输液港,但因其存在导管夹闭综合征、血胸、气胸等并发症[5],严重者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一种以手臂贵要静脉、肱静脉等作为人路的手臂输液港应用于国内外临床.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临床工作中手臂输液港的使用情况,现将手臂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儿童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儿童血液肿瘤需要持续接受静脉穿刺进行补液、化疗、营养补给以及采血,因化疗药物对血管有一定的损伤性,造成生理痛苦[1].由此,临床上往往采取较为安全有效的中心置管对患儿进行化疗.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是一种通过将导管置入皮下并能在体内长期留存的静脉输液器材.其主要由注射座连接静脉导管而成,通过导管运输化疗药物至中心静脉,以高流速、高流量的血携带药物;由于部分药物pH值<4.5或>9.0,容易损伤静脉,药物经血液稀释、散播,能防止刺激药物损伤静脉[2,3]. 该装置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和血标本采集.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将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使导管直至心脏的大静脉,随着血液流动速度快能将药物稀释,减少静脉的损伤[4]. 本文研究TIVAP与经PICC在儿童血液肿瘤中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注射座外露的临床处理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是一种可植入皮下并可长期留置的封闭式静脉输液装置,主要包括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两部分.目前普遍开展的TIVAP多是以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入路的胸壁输液港,但合并胸壁皮肤破损感染或胸部放射治疗的患者不适合植入胸壁输液港,此时以手臂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等作为入路植入导管的手臂输液港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选择.研究显示,与其他中心静脉通道相比,输液港置管成功率高,完全植于体内并发症发生率低,已成为国内多数医学中心乳腺癌患者化疗的首选通道[1].留置输液港存在导管夹闭综合征、血气胸、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其中输液港注射座外露作为输液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55%~2% [2-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共有7例患者出现输液港注射座外露,发生率为0.93% (7/755),注射座外露后医师采取取出输液港的处理方法[4],导致患者必须反复穿刺外周静脉或重新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笔者对2017年本科12例输液港注射座外露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规范护理及严密监测的基础上继续使用输液港的临床处理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法确定手臂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法对手臂式输液港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7年3-12月在我院肿瘤内科行手臂式输液港植入的肿瘤患者115例,术中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法观察导管位于上腔静脉理想位置时腔内心电图P波的变化,记录此时位于皮肤切口处导管的长度并保存记录心电图;结合使用无菌测量尺测量切口至右胸锁关节+4 cm,观察此刻度下的心电图P波改变;为心电定位导管长度体外测量提供参考数据.结果 全部115例患者术后胸部X线证实导管尖端全部在正确位置,正确率100%.结论 在手臂式输液港植入术中,应用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有效避免了导管异位的发生,减少感染的概率;值得在手臂式输液港的植入术患者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