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风琴"技术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中促进对合端骨愈合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手风琴"技术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过程中促进对合端骨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胫骨骨感染患者资料。男10例,女1例;年龄(47.0±9.7)岁。其中7例为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或外固定术后感染,4例为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手术行清创,敏感抗生素骨水泥置入,根治性切除死亡或感染的骨段后,所有患者骨缺损长度为(6.6±2.9)cm,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移治疗。所有患者在搬移骨块与对合端接触后采用"手风琴"技术治疗。记录骨搬移过程中的对合时间、"手风琴"技术治疗时间、愈合时间以及骨搬移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在对合端进行植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7±0.5)年。对合时间为(30.8±6.8)周,"手风琴"技术治疗时间为(43.1±8.4)d,愈合时间为(31.6±9.0)周。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疼痛,3例患者出现踝关节僵硬,1例患者出现创伤性马蹄足畸形。结论:在Illizarov方法基础上使用"手风琴"技术,可以加速搬移骨段矿化,促进对合端骨愈合,无需手术植骨,可有效解决胫骨骨缺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腔镜下膈肌改良“手风琴”式缝合法治疗成人膈膨升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膈膨升是指因膈肌发育不全或膈肌麻痹导致膈肌抬高或隆起,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疾病,为临床少见疾病。本文报道1例68岁男性患者因“胸闷气促2年余伴加重10 d”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诊治,术前相关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为右侧膈膨升,行腹腔镜下膈肌改良“手风琴”式缝合,结合手术视频与同道分享手术过程技术要点及经腹腔镜治疗膈膨升的优势。手术技术要点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手风琴技术与多层叠加技术比较自体肋软骨隆鼻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手风琴技术与多层叠加技术预防自体肋软骨移植抬高鼻背时,移植体扭曲、变形、吸收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整形外科收治行自体肋软骨鼻整形或修复患者119例,男7例、女112例;年龄20~45岁,平均27岁。鼻背植入体分别用手风琴技术(accordion technique, AT)和多层叠片对翻缝合技术(multilayer oppositional suture technique, MOST)。定期随访记录鼻背扭曲、变形情况并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28(12.1±5.5)个月,鼻背肋软骨经处理后扭曲和变形发生率,MOST组1例(2.4%)明显低于AT组6例(7.8%)。对美学和功能结果(包括鼻塞)满意度评分,AT组患者和MOST组患者分别为(3.3±0.7)分和(3.4±0.6)分;医师独立评分,AT组(3.2±0.8)分,MOST组(3.3±0.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AT相比,肋软骨MOST处理后的鼻背肋软骨植入体扭曲和变形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以是患者鼻背抬高的较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监测下手风琴技术促进胫骨搬移术后对合端骨愈合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手风琴技术促进胫骨搬移术后对合端骨愈合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16例在超声监测下利用手风琴技术促进对合端骨愈合的胫骨搬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45.3±14.3)岁(范围:6~61岁)。在实施骨搬移之前,胫骨骨缺损长度为(6.0±2.6)cm(范围:2.0~12.1 cm)。手风琴技术的操作步骤:加压2周、暂停调节12 d、牵开2周、回缩2周,之后停止操作,巩固对合端骨质矿化。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监测对合端的血肿大小、血流信号的Adler分级、新生骨痂变化等。应用X线检查监测对合端的骨愈合情况。采用paley愈合标准评价患者的骨性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对合端血肿大小与血流阻力指数及对合端骨愈合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手风琴操作过程中,超声检查可见回缩前对合端周围血流信号的Adler分级逐渐升高,回缩开始后逐渐降低,但骨痂矿化程度持续升高。对合端加压2周时,14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对合端出现血肿,X线检查显示对合端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0.8±4.9)周(范围:23~40周),且血肿大小与对合端骨愈合时间呈线性负相关( r=-0.819, P<0.01);2例患者未发现血肿,连续观察20周后,对合端仍无明显的骨痂连接,行骨皮质剥脱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对合端出现血肿,继续行手风琴技术治疗,对合端分别于术后第30、32周骨性愈合。16例患者加压2周时的血肿大小与牵开2周时血流阻力指数呈线性负相关( r=-0.801, P<0.01);患者术后随访(14.5±3.2)个月(范围:10.6~20.2个月)。末次随访时,12例患者的Paley愈合标准评价结果为优,4例为良。 结论:手风琴技术中施加的牵拉及压缩应力可促进对合端的骨愈合,超声可监测对合端骨愈合早期的愈合迹象,帮助判断骨愈合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胫骨骨搬移后牵张成骨不良的X线分型和治疗方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胫骨骨搬移后牵张成骨不良的X线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胫骨骨搬移患者321例,其中42例(13.1%)X线片显示成骨不良;男27例,女15例;年龄4~65岁,平均33.1岁;成骨不良发生部位:胫骨近端26例,胫骨干3例,胫骨远端13例。胫骨缺损长度为3.5~21.7 cm,平均6.7 cm。胫骨骨搬移并发的牵张成骨不良根据X线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纵向型缺损,横向型缺损,虫蚀型缺损,全长型缺损。治疗的主要流程为:全身评估、局部评估、调架刺激和手术干预。调架刺激方法包括减调、停调、回调、手风琴技术,手术干预主要为二处截骨和植骨。使用外固定指数评估牵张成骨愈合及矿化情况,以Paley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系统评估肢体功能。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71±11.7)个月(范围24~72个月)。成骨不良分型:纵向型缺损25例(59.5%,25/42),横向型缺损8例(19.0%,8/42),虫蚀型缺损2例(4.8%,2/42),全长型缺损7例(16.7%,7/42)。经治疗后,除2例截肢外,其余40例成骨不良均愈合,恢复行走功能。40例外固定指数为1.55~2.83个月/cm,平均1.76个月/cm。Paley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标准:优27例,良10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92.5%(37/40)。治疗后再次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钉道感染(3例),骨搬移段轴向偏移(4例),马蹄足(2例),截肢(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2%(11/42);经对症处理后均纠正。结论:根据X线表现,胫骨骨搬移中的截骨处成骨不良可分为纵向型缺损、横向型缺损、虫蚀型缺损、全长型缺损;按分型采用全身及局部对症治疗、调架刺激和手术干预,成骨不良的补救结果优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手风琴”技术在肥大性骨不连中的应用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在外固定支架的作用下,通过“手风琴”技术操作治疗长骨肥大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通过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或单边延长式外固定支架行牵张-压缩-牵张的“手风琴”操作治疗的13例肥大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8~ 63岁,平均44.6岁;股骨中段5例,股骨髁上1例,胫骨中段4例,胫骨中下段3例.术中对骨断端不切开,局部不植骨,直接安装预先组装好的环形外固定支架或单边延长式外固定支架.术后第7天以0.25 mm/d的速度开始逐渐延长,若存在畸形,可同时进行矫正.当恢复肢体长度和力线后,以0.25 mm/d的速度压缩,再以同样速度延长,根据X线片中骨痂生成情况决定循环次数.结果 13例患者拆除外固定支架后获10~38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所有骨不连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3个月,平均7.5个月.随访期间无骨不连及畸形复发.部分患者出现钉道感染(4例)和轻度的跟腱挛缩(2例),通过钉道护理及功能锻炼进行预防并治疗.结论 利用外固定支架行“手风琴”技术是治疗肥大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风琴"技术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矿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手风琴"技术对大鼠牵张区骨再生的作用、刺激时机以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12周龄雄性SD大鼠54只,制备右侧胫骨牵张成骨模型.术后经5 d潜伏期、7 d牵张期后进入为期6周的矿化期.根据在矿化期实施"手风琴"操作的时间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8)为观察组,不行"手风琴"操作;早期组(n=18)、中期组(n=12)及晚期组(n=6)分别于矿化第1、3、5周行"手风琴"操作,操作时间为7 d,其中3.5 d压缩、3.5 d牵张.对照组和早期组分别于矿化第2、4、6周结束时,中期组于矿化第4、6周结束时,晚期组于矿化第6周结束时,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双侧胫骨进行相关观测.矿化期间每周对各组大鼠右侧胫骨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再生与矿化进展;各组每次取材时对右侧胫骨行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评估牵张区新生骨结构改变,并计算矿化第6周各组158~211、211~1 000及158~1 000阈值范围的骨体积(bone volume,BV)和组织体积(tissue volume,TV),计算两者比值BV/TV,同时计算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矿化第6周,对所取胫骨行四点弯曲生物力学检测最大压力、弹性模量、折断能量;行Von Kossa、番红O、HE染色及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OSX)、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X线片显示牵张区骨痂在矿化中期组行"手风琴"刺激后矿化速度最快.Micro-CT三维重建可见中期组骨重建最快,牵张后6周皮质获得连续.矿化第6周,中期组BMD及158~1 000、211~1 000阈值范围的BV/TV均高于其余各组.生物力学检测示,中期组胫骨标本的最大压力、弹性模量、折断能量均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组织学染色示中期组骨重建速度最快,且至牵张后第6周髓腔基本获得再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提示,中期组新生骨组织内成骨指标(OCN、OSX)及成血管指标(VEGF)随着骨重建的进程明显升高后又恢复正常.结论 "手风琴"技术有利于牵张成骨区新骨形成,其中矿化中期进行"手风琴"操作能更快速、有效地促进大鼠骨矿化与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胫骨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胫骨一处或两处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的41例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37例,女4例;年龄2~58岁,平均33.4岁;病变位置:胫骨中上1/3段11例,胫骨中段25例,胫骨中下段5例;胫前软组织缺损面积8cm×7cm~24cm×12cm,胫骨缺损长度6.5~18.2 cm,平均11.4 cm.胫骨干骺端一处截骨11例,二处截骨30例.随访观察骨及软组织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年,平均32个月.感染均愈合,无骨髓炎复发,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4例患者出现骨断端延迟愈合,经植骨后愈合,3例患者出现骨延长区伤口感染及成骨不良,经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棒2个月及“手风琴”技术处理后愈合.4例患者出现胫骨力线偏移,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对于胫骨缺损6~8 cm同时复合软组织缺损,采用一处截骨骨搬移可以愈合较好;对于胫骨缺损8~20 cm同时将复合软组织缺损,采用二处截骨骨搬移可以缩短骨和软组织愈合时间,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总结2010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8例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胫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随访评价患肢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随访6~36个月,采用Paley标准评价,其中优秀2例,良好4例,一般2例.所有患者感染均一期控制,软组织缺损均一期愈合.8例延长区新骨形成良好,1例骨折断端延迟愈合,经过骨折端牵拉回压的“手风琴式”治疗后痊愈.1例出现钉道感染,换药后愈合.结论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骨缺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加强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风琴"技术治疗骨折不愈合模型兔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手风琴"技术治疗骨折不愈合在临床少量应用后效果显著,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持.目的:验证"手风琴"技术可治疗新西兰大白兔骨不愈合.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股骨干缺损型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大白兔应用"手风琴"技术:用外固定架以0.5 mm/d的速度持续加压至4周,第5,6周按照0.5 mm/d的速度对骨折断端进行持续牵开,牵开结束后仍以0.5 mm/d的速度进行持续加压4周;对照组对骨折断端复位后只进行加压;对空白对照组实验动物不愈合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并确保骨折远近端接触,但不进行任何牵张处理,既不加压,也不牵开.然后分别于2,4,6,8,12周分别对兔进行拍X射线片、拍片后对骨折断端取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X射线检查提示骨折愈合,而对照组及空白组仍骨折不愈合(P<0.01);②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骨折不愈合部位可见明显由骨折不愈合状态向愈合状态的转变,最后骨折愈合,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骨折愈合变化;③结果表明,"手风琴"技术可简单、微创及高效地治愈骨折不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