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重大传染病批量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模式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有着极大影响.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区域内公立医院承担着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救治职责.本研究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来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批量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管理实践为例,探索批量急危重症患者分区、分型、分级救治,院前紧急预检分诊,四级闭环救治等新的救治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军事训练中劳力性热射病批量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批量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集中救治的流程与环节,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批量救治提供经验与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18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集中收治的8例EHS患者的救治过程,包括现场急救、转运后送及院内协作救治等情况。结果:根据8例患者高强度运动史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现场迅速诊断为EHS,立即补液物理降温,并紧急启动接诊成批伤应急预案后快速后送转运至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采取边持续降温边转运的原则,同时医院开放绿色通道,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极危重伤员采用伤员∶护士∶医师1∶3∶1抢救模式,并保证配有呼吸机、血滤机、冰毯机;各科室间以ICU为中心紧密合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血常规、生化指标、出凝血时间、血气分析等动态变化,给予滴定式、精准治疗。8例患者中4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2例冰毯机降温,1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后呼吸机治疗,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在补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8例患者经补液降温、CRRT、机械通气、防治DIC等集束化治疗后,5~11 d各器官功能明显改善转出ICU,11~20 d均康复出院。结论:规范的救治流程(现场快速识别、迅速降温、安全转运后送、院内协作救治)结合降温补液、CRRT、边补充凝血因子边抗凝等集束化治疗方案,可为批量救治EHS患者提供有力保障,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包干制"模式在批量伤员急诊科救治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包干制"模式在急诊科救治批量伤病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2月新疆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6批177例批量危重伤员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le,ISS)均≥16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模式;2012-2014年收治的18批169例批量伤员为实验组,采用"包干制"模式,将两组抢救成功率、急诊滞留时间、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应用"包干制"模式救治伤员成功率高、急诊滞留时间短(P<0.05或P<0.01),满意度高.结论"包干制"模式在批量伤员急诊科救治环节中缩短急诊滞留时间,提高了伤员救治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DT诊疗模式救治急诊危重批量伤患者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在急诊危重批量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评价MDT诊疗模式在救治急诊危重批量伤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7例危重批量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模式分为MDT诊疗组42例和非MDT诊疗组45例,MDT诊疗组采取MDT诊疗模式进行治疗,非MDT诊疗组则行传统救治模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急诊诊断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日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比较急诊诊断准确率、抢救成功率,MDT诊疗组和非MDT诊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T诊疗组的急诊诊断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非MDT诊疗组;②比较平均住院日,MDT诊疗组和非MDT诊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T诊疗组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非MDT诊疗组.结论 在急诊实施MDT诊疗模式能够提高急诊危重批量伤患者的急诊诊断准确率、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在急诊积极推行MDT诊疗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诊对危重批量伤患者的救治能力,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院前-院内一体化智能急诊分诊信息系统在批量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一体化智能急诊分诊系统在批量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批342例交通意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8批17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批量伤救治流程;2019年1-12月收治的7批167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一体化智能急诊分诊信息系统协助开展批量伤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接诊响应时间、平均分诊时间、危重伤员的平均分诊时间及分诊级别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接诊响应时间、平均分诊时间、危重伤员的平均分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分诊级别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一体化智能急诊分诊信息系统进行批量伤员的辅助检伤分诊,有利于提高检伤分诊的时效性以及准确率,早期识别潜在危重患者,为抢救赢得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