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及畜牧业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迅速上升,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临床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细菌的耐药性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和关系全世界人类健康的严峻问题.在我国,部分耐药菌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多数欧美国家.为应对这一难题,2022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3个部委再次发布《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其中"推动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与转化应用"被列入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国际上新抗菌药物包括对耐药菌有效药物的研发在经历低谷后又逐渐趋热(图1).现将近10年来国内外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新抗菌药物进行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银川市87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人偏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银川市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CAP患儿878例,采集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样本,采用多重PCR检测包括HMP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冠状病毒229E/NL63、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1、2、3型和人博卡病毒(HBoV)等15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回顾性分析HMPV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 878例中,HMPV阳性140例(15.95%),其中HMPV单独感染32例(22.86%)、合并其他病毒感染71例(50.71%)、合并细菌感染8例(5.71%)、合并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24例(17.14%)、合并支原体抗体阳性5例(3.58%).合并感染的其他病毒主要有人鼻病毒(HRV)、PIV3和RSV,合并感染的细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链球菌.HMPV感染的高发季节为春、夏季,感染的主要群体为≤5岁的儿童.49例CAP重症病例中,HMPV阳性7例(14.29%),均合并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发热和咽部充血症状.与其他病原体感染者比较,单独HMPV阳性者白细胞计数低(P<0.05)o HMPV阳性的重症CAP患儿,白细胞计数和肌酐(Cr)含量均低于阴性患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他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PV是银川市儿童CAP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常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HMPV感染高发于春、夏季,好发于≤5岁的儿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表型到分子:革命性的肠道菌群鉴定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肠道菌群是由许多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对人体消化、营养吸收、能量供应、脂肪代谢、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关键基因与代谢产物,将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与辅助诊断,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与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更好地指导抗生素的使用.肠道菌群的鉴定在临床诊疗及药物研发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迅速发展的领域进行全面回顾.传统的鉴定方法无法全面捕捉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肠道菌群的分类鉴定也从最初的表型鉴定和化学鉴定演变到了分子水平鉴定.本综述整合了肠道菌群的主要鉴定方法及其应用评价,特别关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鉴定中的应用,这种革命性的肠道菌群鉴定方法预示着人类对微生物世界认识的全新篇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木麻黄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促进木麻黄生长并解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异常问题,本研究从木麻黄根瘤中筛选出具备固氮(N)、产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产生长素(IAA)、产铁载体、产氨气(NH3)、溶解磷酸盐等多种功能的8株菌株,其中LB08、LB 18、LB 19、LB42、LB46、LB63和LB69为类芽孢杆菌,LQ10为布鲁氏菌.菌液浸种试验显示:8株菌株均对木麻黄幼苗生长具有促进效果,其中菌株LB69显著提高了木麻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活力,增幅分别达19.7%和28.3%;菌株LQ10显著提升了根长和根系活力,增幅分别为48.2%和334.4%;菌株LB18和LB42分别对初期芽长和生物量积累具有最显著的促进效果,增长率分别为22.4%和32.8%.此外,浸种后幼苗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同工酶谱条带数增多,个别条带增强,酶亚型多样性增加,抗逆能力增强.综上,本文所述8株菌株的添加对植物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具有促进效果,有成为生物肥料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赛洛西宾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机制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种具有药物抵抗性的重度抑郁症亚型,目前尚缺乏有效且持久的治疗方法.赛洛西宾是裸盖菇的活性物质,是一种天然的5-羟色胺能致幻剂,能够激活5-羟色胺2A受体介导抗抑郁作用的多个方面.近年来赛洛西宾因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或是其他精神类疾病方面发挥出突出显著的治疗作用而重新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文献中赛洛西宾在神经可塑性、大脑神经连接网络、神经递质、免疫因子、微生物群-肠-脑轴和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探索赛洛西宾对抗难治性抑郁症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该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公立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上海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开展情况进行典型案例调查和要素分析,总结AMS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为AMS进一步推广和落实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目的抽样,选择上海市7家典型医院作为样本,邀请AMS关键知情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基于AMS核心要素理论,运用主题分析法,对AMS实施情况及优秀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样本医院在AMS领导力支持和问责机制方面卓有成效,而在培训、跟踪及报告方面有待提升.部分医院在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拓展AMS行动,结合外部监管和内部评价等控制措施,逐步形成了符合机构特色的AMS策略,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在AMS后续推进中,医疗机构可在夯实自身治理架构和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借鉴优秀经验,选择因地制宜的AMS策略.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AMS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保障AMS落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针在促伤口愈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严重机械性创伤以及慢性疾病所导致的皮肤损伤(如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过程,常伴随着组织损害、微生物感染、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等挑战.近年来,微针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应用广泛.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微针制剂分为以下 5类:实心微针、空心微针、包衣微针、可溶性微针和水凝胶微针.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微针的制备方法和特点,并总结了其在止血、抑菌、抗炎、胶原蛋白沉积增强和血管新生等关键愈合环节发挥作用的方式,以期为未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合并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细菌感染主要病原菌构成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住院送检的15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的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其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检出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54株,其中121株革兰阳性菌,占78.57%,30株革兰阴性菌,占19.48%,主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达80.82%,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6.96%、73.91%,溶血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高度耐药,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头孢类抗生素均未呈现出耐药现象;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10.96%(8/73).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为主,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伴随一定比例的MRSA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移植后马尔尼菲蓝状菌、烟曲霉、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混合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肾移植患者需要服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抗排斥治疗,是各类感染的高危人群。罕见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是诊断及治疗的难点,抗生素覆盖病原微生物不准确和血药浓度不足均会影响疗效,增加病死率,及时且精准的鉴定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 [1]。现阶段病原微生物检测最常见的方法是体液涂片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确诊的金标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能够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找到特定感染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测可区分急性和既往感染。但体液培养耗时长、灵敏度差、抗生素治疗后送检标本的阳性率更低。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时,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取感染组织标本送检组织病理学检查。PCR难以发现未知病原微生物。免疫抑制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抗体检测,诊断效率亦欠佳 [2]。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可直接提取送检样本中全部微生物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快速且客观的检测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广覆盖、无偏倚、无需假设。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和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鉴别诊断中 [3,4]。本文报道1例肾移植患者,间断发热1个月,右侧鼻翼及鼻腔丘疹样溃疡形成,双侧眼睑粘膜红肿,CT见两肺大片状及结节样实性密度影,通过mNGS鉴定出马尔尼菲蓝状菌、烟曲霉、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混合感染,调整抗生素后病情好转,现进行分析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革兰阴性菌外膜囊泡在感染和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革兰阴性菌释放的细胞外囊泡源于细胞最外层膜,被称为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OMV),含有磷脂、脂多糖、外膜蛋白和细菌特异性抗原等细菌外膜成分。OMV在细菌生理学和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参与生物膜形成、基因水平转移、应激和炎症反应、毒素和其他生物分子的传递等,且在免疫调节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的建立和平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OMV在细菌感染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细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对OMV在肿瘤靶向治疗和新型疫苗制备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