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59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5 d”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为T2DM、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寻常型银屑病、肥胖症。予达格列净10 mg(1次/d)口服联合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皮下注射治疗,血糖达标后停用达格列净。出院后随访,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36周后,患者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2.1%(7.6%降至5.5%),体重下降7%(90 kg降至83 kg),血压稳定,收缩压下降约5 mmHg(1 mmHg=0.133 kPa),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提高,由58.83提高到60.90 ml·min -1·(1.73 m 2) -1,肾功能无明显下降。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23日,获取中药外治PV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并提取中药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探析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功效,中药频次、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结果:纳入方剂186首,涉及中药190味,多为苦寒药,主要归肝、心经,以清热类为主,活血化瘀类、补虚类中药次之;使用频次较高的10味中药为苦参、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当归、丹参、土茯苓、生地黄、紫草;常用的3个药对是苦参-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苦参-地肤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合。结论:中药外治PV围绕“热毒”核心病机,以“从血论治”为主,治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并重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身免疫性疱病与银屑病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身免疫性疱病(AIBD)和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部分相似性。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银屑病与AIBD之间具有相关性,以大疱性类天疱疮多见,还包括寻常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等,多数AIBD在银屑病发病后发生,部分患者两病同时出现或AIBD先出现。本文综述AIBD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及可能存在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硬膜外阻滞有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26a、TLR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微小RNA-26a(miR-26a)、Toll样受体(TLR)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就诊的PV患者200例为观察组,依据PASI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71例,中度组84例,重度组45例,选取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BMCs中miR-26a、TLR2、TLR4 mRNA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26a、TLR2、TLR4表达与PV疾病活动(PASI评分和CRP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不同分级PV患者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及病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PBMCs中miR-26a、TLR2和TL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重度组PV患者PASI评分、CRP水平及miR-26a、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 P<0.05),中度组PASI评分、CRP水平及miR-26a、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 P<0.05);PV患者PASI评分、CRP水平与miR-26a、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 P<0.01)。 结论:PV患者PBMCs中miR-26a、TLR2和TLR4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与患者PASI评分、CRP水平呈正相关,可反映PV疾病的活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持续性和非持续性银屑病患者代谢指标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影响银屑病复发的诱因,探究银屑病复发与代谢相关标志物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复发情况,将复发间隔时间> 3个月的患者纳入非快速复发即非持续性银屑病组,≤ 3个月的患者纳入快速复发即持续性银屑病组。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复发诱因,收集代谢相关检查结果及部分患者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和FABP5水平检查结果,并分析其与复发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 χ2检验;对FABP的可能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对复发的诱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共纳入255例患者,非持续性银屑病194例,持续性银屑病6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每30岁分层)、银屑病病程(每10年分层)、银屑病家族史、主要治疗方法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非持续性银屑病组患者更易受季节影响出现复发( χ2 = 18.98, P < 0.001)。持续性银屑病组中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持续性银屑病组( χ2 = 54.44, P < 0.001),持续性银屑病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甘油三酯、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持续性银屑病组(均 P <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持续性银屑病组( U = 3 348.00, P < 0.001)。持续性银屑病组患者的FABP4、FABP5水平显著高于非持续性银屑病组(均 P < 0.05)。线性回归模型校正体质指数和血脂异常后,FABP4水平与持续性银屑病和非持续性银屑病分组存在关联( 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脂异常与持续性银屑病存在显著的关联性( P < 0.001)。 结论:复发间隔时间≤ 3个月的银屑病患者可能更易合并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血脂异常及FABP4升高可能与银屑病复发存在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健康信念模式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健康信念模式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行寻常型银屑病治疗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信念组和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信念组患者行健康信念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生活质量及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且信念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信念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且该模式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瘙痒特征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成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瘙痒的流行程度及临床特征,评估瘙痒对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20年1-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采用医师评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估29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瘙痒特征、睡眠及生活质量。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瘙痒的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睡眠及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29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男184例(63.23%),女107例(36.77%),年龄 M( Q1, Q3)为37.00(28.00,50.00)岁。258例(88.64%)有瘙痒症状,瘙痒程度以中度多见。皮损严重程度( OR = 1.252,95% CI:1.114 ~ 1.407, P < 0.001)是患者瘙痒的主要危险因素。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与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 r = 0.65, P < 0.001)、5-D′S评分( r = 0.65, P < 0.00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 r = 0.48, P < 0.001)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 r = 0.63, P < 0.001)均存在正相关,瘙痒严重程度NRS评分与DLQI评分( r = 0.61, P < 0.001)和PSQI评分( r = 0.55, P < 0.001)存在正相关,5-D′S评分与DLQI评分( r = 0.62, P < 0.001)和PSQI评分( r = 0.64, P < 0.001)均存在正相关。 结论:大部分成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存在中等程度瘙痒;疾病严重程度显著影响患者的瘙痒严重程度,瘙痒对睡眠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细胞介素17A介导银屑病及心血管合并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细胞介素(IL)-23/IL-17轴是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发病的主要通路,IL-17A是相关免疫通路中的关键节点,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和银屑病的重叠炎症通路,促进炎症、凝血和血栓形成,在银屑病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IL-17A的炎症作用能减少重度银屑病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本文综述近年来IL-17A介导银屑病的全身性炎症及其心血管合并症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预防及减少银屑病患者心血管合并症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皮肤恶性肿瘤、带状疱疹及白内障发病情况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恶性肿瘤、带状疱疹及白内障发病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接受NB-UVB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皮肤恶性肿瘤、带状疱疹及白内障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病密度及其95%置信区间( CI)。按不同NB-UVB光疗累积照射次数(≤ 100次、101 ~ 300次、>300次)、不同累积照射能量(≤ 100 J/cm 2、>100 ~ 500 J/cm 2、>500 J/cm 2)以及不同平均照射频率(≤ 1.5次/周、>1.5次/周)分组,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组间皮肤恶性肿瘤、带状疱疹及白内障发病密度的差异,结果以风险比( HR)及其95% CI表示。 结果:共1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完成随访,包括男99例(61.9%),女61例(38.1%),年龄[ M( Q1, Q3),下同]为39(28.3,54.8)岁,累积照射次数为129.5(52,291)次,累积照射能量为226.3(71.1,688.9)J/cm 2,平均照射频率为1.57(1.37,1.83)次/周。对于皮肤恶性肿瘤,随访时间为7.77(5.11,9.92)年,共随访1 288.87人年,未发现皮肤恶性肿瘤;对于带状疱疹,随访时间为7.68(5.11,9.88)年,共随访1 273.85人年,发现4例带状疱疹,估计发病密度为31.4/10 000人年[95% CI:(11.8 ~ 83.5)/10 000人年];对于白内障,随访时间为7.72(4.84,9.83)年,共随访1 264.67人年,发现8例白内障,估计发病密度为63.3/10 000人年[95% CI:(31.7 ~ 126.2)/10 000人年]。不同累积光疗次数、能量及平均照射频率组之间带状疱疹或白内障发病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接受NB-UVB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带状疱疹及白内障的发病密度未见受累积照射次数、累积照射能量及平均照射频率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