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每日症状指数的动态监测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效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背景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抗抑郁药物已成为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新兴疗法,但如何早期预测疗效仍是一大挑战.目的 探讨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预测远期疗效的潜在因子.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首次诊断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年龄<18 岁、始于住院时连续≥20 次的rTMS治疗且有每日症状指数(DI-5)的评分记录、有rTMS治疗前和第 20 次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的儿童青少年为队列人群,以rTMS治疗最后 1次较基线HAMD评分减少≥50%分为应答组和未应答组,对20 次DI-5评估结果与HAMD评估行相关性分析,当存在较好的相关结果时,考察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DI-5评估是否能更早预测应答结果.主要结局指标 DI-5与HAMD评分相关性.结果 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 228 例,平均年龄(14.0±3.0)岁,男 111例(48.6%),rTMS治疗前和后DI-5分数与HAMD分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 0.70 和 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TMS治疗 20 次后应答组 101 例,未应答组 127 例,两组在性别分布、年龄、单亲家庭比例、留守儿童比例、家族精神病史、症状始发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学习障碍、语言障碍、运动发育障碍、体重、身高、服药时长、心理咨询次数、甲状腺功能异常、入睡时长、经常做梦比例和饮食习惯-挑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I-5 和HAMD基线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20 次rTMS治疗后DI-5 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MD最后 1 次评分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 次rTMS治疗时DI-5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中位数分数减少2 分并以此作为分层依据,DI-5量表减少分数<2 分组 107 例(46.9%)在第 20 次rTMS治疗时有 98.1%的概率为未应答,DI-5 量表减少分数≥2 分组 64 例(87.4%)在第 20 次TMS治疗时有 89.2%的概率为应答.结论 第 11 次rTMS较治疗前DI-5减分≥2 分可能是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rTMS+抗抑郁药物疗效的早期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关节炎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慢性退行性疾病,是导致慢性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表明OA与许多因素存在因果关联,如细胞因子、代谢性疾病、营养物质、肠道菌群和生活行为等。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脂水平和骨矿物质密度等,保护因素包括使用保钾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叶酸和精氨酸等。这些因素主要通过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和物质代谢过程或通过改变负重关节的生物力学从而影响OA的进展。此外,OA的慢性疼痛症状、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可能会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如2型糖尿病、重度抑郁症和帕金森病。孟德尔随机化是一种探索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因果关联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遗传变异的随机分配模拟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与危险因素相关的工具变量与疾病进行分析,从而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联。本综述纳入OA的孟德尔随机化相关研究,分析OA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细胞因子、代谢组学、营养物质、肠道菌群、生活行为以及端粒长度和线粒体异质性之间的因果关联,对O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艾司氯胺酮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近10年中文、英文文献中艾司氯胺酮的研究现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择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和维普资讯(VIP)作为中文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作为英文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及CiteSpace 6.2R1软件对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25日已发表的艾司氯胺酮相关的中文、英文文献的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可视化分析的结果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示。总结发文量趋势、高产作者、作者合作情况、发文机构排名、机构合作情况,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分析。在聚类图谱中,聚类模块值(Q)>0.3认为聚类结果显著,平均轮廓值(S)>0.5认为聚类合理,结合分析结果对艾司氯胺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果:2013年至2023年,中文、英文文献中艾司氯胺酮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英文文献作者及机构间合作较中文多,且不乏国际合作;中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杨建军,英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Hashimoto K;中文发文机构主要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英文发文机构主要是美国的强生公司。根据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中文文献中热点关键词为"丙泊酚""舒芬太尼""剖宫产""氯胺酮"等,英文文献中热点关键词为"双盲""氯胺酮""难治性抑郁症""疗效"等。根据关键词聚类图谱,中文、英文文献近年研究较多集中于艾司氯胺酮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应用群体等方向(Q>0.3,S>0.5)。根据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发现研究艾司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成为未来热点方向。结论:当前中文、英文文献研究前沿与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艾司氯胺酮与其他麻醉药的复合麻醉效果、临床试验、适用群体以及治疗抑郁症方面。艾司氯胺酮相关研究仍有待发展,需要作者、机构间加强合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细胞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明确rTMS的抗细胞衰老作用,并探讨该作用与其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PD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另选取在门诊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4例作为正常组。rTMS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维持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rTMS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rTMS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则接受假rTMS治疗,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运动症状[包括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计时运动试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和非运动症状评估[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并于上述时间点采集2组患者和正常组的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患者的UPDRS Ⅰ、UPDRS Ⅱ、UPDRS Ⅲ评分、UPDRS总分、计时运动试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MMSE评分、P300潜伏期和波幅组间比较,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rTMS组的MM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的TNF、IL-6、IL-1β和MMP-3水平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IL-6、IL-1β、MMP-3与UPDRS总分均呈正相关( r=0.620、0.446、0.552、0.529)。 结论:高频rTMS治疗可改变细胞衰老相关表型,进而对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症状群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症状群研究文献进行范围综述,旨在为完善HSCT患者术后症状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HSCT患者术后症状群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17日。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提取症状群9种,频次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疲乏相关、消化道相关及心理症状群。症状群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类型、预处理方案、性别、抑郁水平等。HSCT患者症状群评估工具的异质性较高。结论:HSCT患者术后症状群的动态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异性测评工具仍有待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与抑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且抗抑郁治疗的疗效有限,因此研究抑郁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目前认为应激等危险因素作用后激活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与抑郁发生密切相关。其中p38通路是经典的炎性通路,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活化后可参与细胞凋亡,二者均可促进抑郁发生;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通路被认为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因此在抗抑郁方面起重要作用。总之,抑郁发生与炎症反应导致的抑郁相关脑区细胞凋亡坏死有关,而MAPK通路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笔者现对MAPK通路与抑郁的关系及其可能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机制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同道进一步了解抑郁的发病机制,为寻求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庭神经炎不同时期的临床特征和处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庭神经炎(VN)是一侧外周前庭功能急性损害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严重、持续性眩晕和不稳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症状持续超过24 h,无听力下降和无其他局灶神经症状,体格检查显示单向水平略扭转自发眼震,眼震快相指向健侧,床旁甩头试验向患侧快速甩头时见纠正性扫视,姿势不稳易向自发眼震慢相侧倾倒。临床可将VN分为3期,2周内为急性期,2周至3个月为亚急性期,3个月以上为慢性期,不同分期其临床特征和治疗各不相同,同时也代表不同的前庭代偿机制。急性期患者表现为前庭静态症状,VN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鉴别诊断重点排除小脑后下和小脑前下动脉梗死,治疗应使用激素,前庭代偿以适应为主。亚急性期患者表现为前庭动态症状,治疗以使用促进前庭代偿药物和前庭康复训练,前庭代偿以感觉替代和适应为主。一些患者在慢性期已完成前庭代偿,临床几乎无症状体征,部分患者由于代偿不全或形成新的多感觉整合,发展为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治疗包括解释、习服、认知-行为治疗和抗焦虑抑郁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氯胺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探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氯胺酮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glutamatergic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拮抗剂,具有快速且持久的抗抑郁治疗作用,尤其对难治型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RD)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文章对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和分子基础进行综述,介绍NMDAR及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 receptor, AMPAR)在氯胺酮及对映体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探讨氯胺酮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及阿片受体介导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并对其他可能分子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期高脂饮食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BDNF的代谢失衡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长期高脂饮食对小鼠糖代谢、抑郁样行为影响和大脑内的proBDNF、mature BDNF和p75NTR表达变化。方法:选取16只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标准饮食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标准饮食(standard diet,STD)和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每周测量体质量、食物摄入量,每4周测量空腹血糖。30周后,采用葡萄糖耐量实验和胰岛素耐量实验测定胰岛功能,采用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 test,FST)和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D)检测小鼠的抑郁行为。收集小鼠大脑组织,Elisa法测定proBDNF、mature BDNF和p75NTR浓度,分析以上检测因子与小鼠体质量、血糖和抑郁行为的相关性。结果:HFD组小鼠出现肥胖、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伴有明显抑郁。HFD组小鼠脑内proBDNF浓度[(4.95±1.12)pg/μg]较STD组[(2.19±0.19) pg/μg]明显增加( t=2.68, P<0.05),mature BDNF浓度[(1.39±0.18)pg/μg]较STD组[(2.26±0.23)pg/μg]明显下降( t=-2.90, P<0.05),p75NTR浓度[(3.56±1.23)pg/μg]较STD组[(1.42±0.16)pg/μg)]明显增加( t=5.78,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roBDNF与p75NTR与体质量、血糖和不动时间呈正相关;mature BDNF与体质量、血糖和不动时间呈负相关。 结论:长期HFD引起proBDNF和mature BDNF失平衡,proBDNF-p75NTR通路上调可能是代谢异常和抑郁相互作用的共同机制,调节proBDNF和mature BDNF信号平衡,可能对代谢障碍伴发的抑郁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年终盘点:2023年《NEJM》发表麻醉学领域相关研究亮点精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23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出版52期,共发表研究型论著208篇。今年主编推荐的"NEJM最佳论文"重点关注了各种疾病的新疗法,如"通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对肿瘤的治疗、新的抗肿瘤靶点、新的肾脏疾病治疗靶点等,还有药物的新应用,如度普利尤单抗用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司美格鲁肽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肥胖患者,三重激素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治疗肥胖,氯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等。针对围术期领域,本年度相关论文主要集中于血液管理、心搏骤停的救治、评估与监测、重症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新的治疗场景等领域。本文精选以上5个主题的17篇相关亮点研究,以飨读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