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APS-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402例ACS患者,根据患者28 d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59例和存活组343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SAPS-Ⅱ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评分(GRACE)、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3种评分系统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SAPS-Ⅱ评分、APACHE-Ⅱ评分、GRACE评分高于存活组(P均<0.05).SAPS-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最佳截断值为40分,灵敏度74.58%,特异性79.88%.GRACE评分的AUC=0.802,最佳截断值为158分,灵敏度69.49%,特异性83.09%.APACHE-Ⅱ评分的AUC=0.798,最佳截断值为16分,灵敏度76.27%,特异性71.14%.结论:SAPS-Ⅱ评分可以用于预测ACS患者死亡事件,与APACHE-Ⅱ评分、GRACE评分的预测价值相当.当SAPS-Ⅱ评分截断值取40分时,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构建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短期死亡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筛选2021 年 3 月—2023 年 3 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 128 例,整理所有入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治疗 28d后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筛查呼吸机相关肺炎诱导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128 例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死亡 48 例(37.50%),存活 80 例(62.50%).两组患者在合并慢性心肺疾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 分、机械通气时间≥15 d、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otstrap法验证C-index指数为 0.594(95%CI:0.532~0.714)提示区分度良好.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模型预测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 0.785(95%CI:0.692~0.851),特异度为 0.673(95%CI:0.594~0.721),曲线下面积(AUC)为 0.765(95%CI:0.681~0.832).结论 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APACHEⅡ评分升高及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与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死亡有关.ROC曲线可作为评估脓毒症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死亡风险的早期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每日症状指数的动态监测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效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背景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抗抑郁药物已成为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新兴疗法,但如何早期预测疗效仍是一大挑战.目的 探讨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预测远期疗效的潜在因子.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首次诊断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年龄<18 岁、始于住院时连续≥20 次的rTMS治疗且有每日症状指数(DI-5)的评分记录、有rTMS治疗前和第 20 次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的儿童青少年为队列人群,以rTMS治疗最后 1次较基线HAMD评分减少≥50%分为应答组和未应答组,对20 次DI-5评估结果与HAMD评估行相关性分析,当存在较好的相关结果时,考察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DI-5评估是否能更早预测应答结果.主要结局指标 DI-5与HAMD评分相关性.结果 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 228 例,平均年龄(14.0±3.0)岁,男 111例(48.6%),rTMS治疗前和后DI-5分数与HAMD分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 0.70 和 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TMS治疗 20 次后应答组 101 例,未应答组 127 例,两组在性别分布、年龄、单亲家庭比例、留守儿童比例、家族精神病史、症状始发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学习障碍、语言障碍、运动发育障碍、体重、身高、服药时长、心理咨询次数、甲状腺功能异常、入睡时长、经常做梦比例和饮食习惯-挑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I-5 和HAMD基线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20 次rTMS治疗后DI-5 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MD最后 1 次评分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 次rTMS治疗时DI-5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中位数分数减少2 分并以此作为分层依据,DI-5量表减少分数<2 分组 107 例(46.9%)在第 20 次rTMS治疗时有 98.1%的概率为未应答,DI-5 量表减少分数≥2 分组 64 例(87.4%)在第 20 次TMS治疗时有 89.2%的概率为应答.结论 第 11 次rTMS较治疗前DI-5减分≥2 分可能是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rTMS+抗抑郁药物疗效的早期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定期监测微小残留病变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背景 微小残留病变(MRD)用于监测和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反应,并根据MRD水平进行危险度分层.目的 探讨ALL患儿化疗期间及结束化疗后定期监测MRD对复发的预后价值.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收集 2015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我院)接受CCCG-ALL 2015 方案化疗的初诊ALL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分析定期监测MRD与早期预测复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局指标 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 224 例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 134 例,女 90 例,中位年龄 4.8 岁.①诱导缓解第 19天(D19)MRD阳性 104 例(46.4%),第 46 天(D46)MRD阳性 23 例(10.3%).从诱导缓解后(16 周)至结束化疗(125 周)MRD均阴性145 例.结束化疗后随访期间(152~287 周),13 例MRD阳性,其中11 例(84.6%)复发.②28 例患儿复发,中位复发时间 33 月,14 例存活,12 例死亡,2 例失访;20 例骨髓复发,其中 2 例合并睾丸复发,1 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复发(CNSL);8 例单纯 CNSL.③224 例患儿随访时间 52(IQR:36.5~69.5)月,5 年 RFS(84.5±2.8)%.D46 MRD≥0.01%与<0.01%、诱导缓解后至结束化疗期间 MRD 均阴性与 MRD 至少 1 次阳性患儿的 5 年 RF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46 MRD≥0.01%及诱导缓解后至结束化疗期间MRD至少 1 次阳性的患儿预后较差.化疗过程中定期监测MRD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质疏松和骨密度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法评估骨质疏松与骨密度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因果关系.方法 暴露包括骨质疏松、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足跟骨密度、前臂骨密度,结局为GERD.筛选与暴露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为工具变量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法作为主要方法,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 法作为补充,评估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系.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结果 IVW法表明遗传预测的骨质疏松是GERD的危险因素(P=0.005,OR=35.687,95%CI:3.009~423.194),全身骨密度(P=1.57×10-5,OR=0.910,95%CI:0.872~0.950)和腰椎骨密度(P=0.005,OR=0.917,95%CI:0.863~0.974)的增加是GERD的保护因素,而股骨颈骨密度、前臂骨密度、足跟骨密度与GERD不存在因果关系.异质性检验表明足跟骨密度与GERD之间存在异质性,但不影响随机效应IVW法得出的因果关系的结论,其余暴露与GERD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intercept表明无水平多效性.留一法表明分析结果稳健.结论 骨质疏松是GERD的危险因素,全身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的增加是GERD的保护因素.这提示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进行GERD的早期筛查及诊治,本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危重症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背景 部分危重症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患儿可发生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但其早期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预测模型的研究.目的 建立儿童危重症IAV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帮助临床早期识别危重症IAV感染.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1 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IAV感染连续病例,根据出院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分为危重症和非危重症患儿,截取患儿的人口学资料、入院时症状、入院时实验室检查项目、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情况.根据IAV在河南省的发生率计算样本量需>320 例,将纳入患儿按 7∶3 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病例中筛选危重症IAV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 4.3.2 软件包构建危重症IAV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主要结局指标 儿童危重症IA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91 例IAV感染住院患儿中,危重症 134 例,其中20 例(14.9%)出现后遗症,均为神经系统受损,12 例(9.0%)死亡;非危重症患儿均治愈出院;建模组 274 例,验证组 117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OR=3.092,95%CI:1.379~6.934)、出现神经系统症状(OR=6.923,95%CI:2.569~18.65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OR=1.404,95%CI:1.029~1.914)和 IL-6 升高(OR=1.009,95%CI:1.000~1.018)是发生危重症 IAV 感染的危险因素,白蛋白升高(OR=0.925,95%CI:0.862~0.992)是发生危重症IAV感染的保护因素.以危重症IAV感染为预测结局,以有神经系统症状、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及实验室指标NLR、IL-6、白蛋白,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 0.949(95%CI:0.915~0.982)和 0.912(95%CI:0.871~0.952);该列线图模型拟合较好(χ2=5.077,P=0.749),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率.结论 基于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NLR、IL-6、白蛋白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其有效性和鉴别能力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CK、Mb联合血乳酸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联合血乳酸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 2019 年 9 月—2022 年 9 月收治的 78 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30d后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存活,共 68 例)及预后不良组(死亡,共 10 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有无急诊插管、有无急诊心脏复苏术(CPR)、急诊输血次数,检测两组CK、Mb及血乳酸水平.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通过ROC分析CK、Mb及血乳酸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以一致性分析CK、Mb及血乳酸联合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准确率;将两组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明确多发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CK、Mb、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MAP≤90 mmHg、急诊插管、急诊CPR人数明显少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心率、急诊输血次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ROC分析证实CK、Mb及血乳酸能够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为 0.625、0.783、0.796,均有P<0.05.联合检测采用串联试验,经一致性分析,CK、Mb及血乳酸联合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 0.800,特异度 0.985,准确率 96.20%,Kappa=0.820.将两组有差异信息纳入 Logistic 模型,行量化赋值,证实 MAP≤90 mmHg、急诊插管、急诊CPR、CK≥729.375 μg/L、Mb≥358.260 U/L、血乳酸≥2.955 mmol/L是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K、Mb、血乳酸均可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不良,且三者联合能够更好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LR、NLR与rt-PA静脉溶栓3个月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3 个月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2019 年 9 月—2021年 3 月,连续纳入 246 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溶栓前采集血样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一步回顾性分析预后良好(mRS评分 0~2 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 3~6 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基线及临床特征的数据.结果 246 例患者中有 74 例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LR、PLR、D-D、IL-6 以及rt-PA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率更高(P<0.05).根据NLR和PLR中位数和四分位值进行亚组分组,当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干扰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2.77 和PLR≥98.47 仍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LR均可以良好地预测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 3 个月不良预后风险(P<0.05).当在基础模型(包含年龄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中补充NLR、PLR或NLR+PLR时,经DeLong检测,新模型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在似然比测试中,基础模型联合NLR、PLR、NLR+PLR的对数似然比P<0.05,且Akaike信息准则均小于基础模型.结论 NLR、PLR较高预示着AIS患者rt-PA溶栓 3 个月后短期预后不良,也可以进一步改进入院时年龄+NIHSS基础模型预测及校准方面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LIM标准诊断的营养不良与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疾病活动度及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诊断的营养不良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住院患者疾病活动度及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的115例UC住院患者,应用GLIM及欧洲临床与代谢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2015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根据GLIM将UC住院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进一步研究GLIM诊断的营养不良与疾病活动度及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UC住院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GLIM与ESPEN 2015标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高度一致性(AUC=0.875, P<0.001; K=0.809, P<0.001)。根据GLIM标准,UC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32.17%(37例),与非营养不良组相比,营养不良组UC住院患者改良Mayo评分及C反应蛋白更高( P均<0.05)、重度疾病活动期患者比例更高( P=0.005)。营养不良组UC患者住院天数更长( P<0.001)、住院费用更高( P<0.001),12周及54周药物升级/转化治疗、再入院及手术患者比例更高(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Mayo评分( OR=3.606, P=0.016)、高改良Mayo评分( OR=1.346, P=0.009)及营养不良( OR=1.430, P=0.012)是UC住院患者12周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高Mayo评分( OR=6.491, P=0.011)及营养不良( OR=6.693, P=0.033)是UC住院患者54周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GLIM与ESPEN 2015标准诊断UC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具有高度一致性;合并营养不良的UC住院患者病情更重;营养不良可预测UC住院患者不良临床结局,是影响UC住院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V 1导联P波终末电势联合洛桑评分对缺血性卒中不良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V 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 1)联合洛桑(ASTRAL)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发病7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线信息,测量患者PTFV 1,计算ASTRAL评分。结局事件为1年不良功能预后(改良Rankin评分>2分)。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TFV 1对不良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将PTFV 1加入ASTRAL评分,拟合P-ASTRAL评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 结果:最终纳入3?399例患者,年龄(59±12)岁,年龄范围14~95岁。其中男占70.3%(2?390/3?399),PTFV 1增大的比例为8.8%(299/3?399)。与改良Rankin评分≤2分的患者相比,功能预后不良患者年龄更大( t=12.40, P<0.001)、男性更多( χ2=23.85, P<0.001)、有更多的危险因素[糖尿病( χ2=5.54, P=0.019)、既往卒中病史( χ2=56.38, P<0.001)、冠心病( χ2=22.72, P<0.001)]、PTFV 1增大的比例更多( χ2=229.65, P<0.001)及ASTRAL评分更高( χ2=424.02, P<0.001)。矫正混杂因素后,PTFV 1增大( OR=4.168,95% CI 3.101~5.602, P<0.001)及ASTRAL评分增加( OR=1.122,95% CI 1.097~1.148, P<0.001)是会增加1年不良功能结局的风险。ASTRAL评分对1年不良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ASTRAL评分( AUC:0.753对0.739, Z=2.317, P=0.021)。 结论:PTFV 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ASTRAL评分可以提高对缺血性卒中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