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磷脂酶A2受体串联显性表位免疫吸附去除原发性膜性肾病中抗磷脂酶A2受体自身抗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重组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串联显性表位(PLA2RTD)在去除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抗PLA2R自身抗体(anti-PLA2R)中的作用。方法:在杆状病毒穿梭载体-昆虫细胞体系中表达重组蛋白分子PLA2RTD(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1和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7),圆二色谱法测定PLA2RTD的二级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免疫荧光法测定PLA2RTD的生物活性,环氧活化法耦联重组PLA2RTD与琼脂糖凝胶CL-6B微球以制备anti-PLA2R的特异性免疫吸附剂。结果:该研究实现了PLA2RTD在杆状病毒穿梭载体-昆虫细胞系统中的首次表达,证明了PLA2RTD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较高的结合特异性。PLA2RTD免疫吸附剂体外单次吸附可平均消除76.66%的anti-PLA2R[(6.66±0.30)RU/ml比(28.54±2.10)RU/ml],吸附完成后血浆中IgG、IgA、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变化<4%,第2~3次重复使用时仍可保持65%左右的吸附效率。结论:基于PLA2RTD的特异性免疫吸附剂能够有效地清除血浆中anti-PLA2R,为特异性清除与PMN相关的自身抗体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日益增多的肾脏疾病:膜性肾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的机制研究发现,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病,主要的靶抗原是磷脂酶A 2受体(PLA 2R),表达在肾小球足细胞膜上,与自身抗体结合,形成上皮下免疫复合物,刺激基底膜增厚和足细胞足突融合,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出现蛋白尿。近年来,我国膜性肾病的患病率显著升高。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发现,长期暴露在高浓度PM2.5环境中会增加患膜性肾病的风险。在遗传易感性方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1501是罹患膜性肾病的风险基因型,该基因编码的HLA分子更易于递呈PLA 2R的抗原表位。在遗传、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发生针对PLA 2R的自身免疫紊乱,导致膜性肾病的发生。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开发新的特异性治疗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膜性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成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MN的病程具有异质性,有1/3的患者会自发缓解或病情稳定,有1/3的患者病情则会持续进展,如未能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早期发现预后不良患者,及时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肾活检是诊断MN的金标准.近年来,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的临床应用极大地推动了MN的诊疗.最新的MN诊疗指南明确提出,在排除继发性MN后,符合MN临床表现和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不需要再进行肾活检来明确诊断.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等一系列新的MN潜在标志物被发现,对抗PLA2R抗体阴性MN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因此,加强MN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综合运用相关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推进MN的精准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发生药物性抗体的风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9/30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自身抗体(主要为1型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1)和细胞免疫失调引起的肾脏病,这种失调表现为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 -4和IL-5促进体液免疫应答及Th17细胞分泌IL-17a介导中性粒细胞参与促炎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良妊娠与自身免疫调控异常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不良妊娠与自身免疫调控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2例PCOS合并不孕或不良妊娠者作为研究组,另同期选择60例正常孕龄期非PCOS无不良妊娠史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自身免疫调控指标[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磷脂抗体谱(antiphospholipid,APL)、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致敏B淋巴细胞、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A、IgG、IgM和补体C3(complement 3,C3)、C4以及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表达.另将72例PCOS合并不孕或不良妊娠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未治疗组(36例),对比治疗组和未治疗组ANA、APL、IL-2,IL-4,IL-6,IL-10,TNF-α、γ-IFN、NK、致敏B淋巴细胞、TPOAb、TRAb、IgA、IgG、IgM、C3、C4及ESR表达,同时观察两组受试者不孕率、不良妊娠率以及活产率.结果 研究组ANA、APL、IL-2、IL-4、IL-6、TNF-α、IFN-γ、NK、TPOAb、IgA、IgG、IgM、C3、C4以及ESR等自身免疫调控指标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致敏B淋巴细以及TRAb等自身免疫调控指标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ANA、APL、IL-2、IL-4、IL-6、TNF-α、IFN-γ、NK、TPOAb、IgA、IgG、IgM、C3、C4以及ESR等自身免疫调控指标表达明显低于未治疗组,而IL-10、致敏B淋巴细以及TRAb等自身免疫调控指标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孕率、不良妊娠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而活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自身免疫调控相关指标于PCOS患者中呈异常表达,自身免疫调控异常与PCOS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磷脂酶A2受体相关特发性膜性肾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膜性肾病(MN)是一种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MN),前者多病因不明,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病的29.35%,仅次于IgA肾病,且近年逐渐攀升[1],不排除与环境污染相关.SMN约占成年人MN的30%,常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其发病机制、诊治和转归常与原发病密切相关.鉴于IMN和SMN在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差异显著,因此两者的鉴别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2009年, Beck等[2]发现M型磷脂酶A2受体(M-PLA2R)是IMN患者的特异性自身抗体,这不仅印证了当前IMN的发病机制,更成为IMN诊断以及与SMN鉴别诊断的一个新里程碑.虽然它的发现推动了IM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尚不明确,且目前治疗方案效果参差不齐,因此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热点.现就近年磷脂酶A2受体(PLA2R)相关IM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假设,以进一步探索IMN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随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抗体在IMN患者中的发现,膜性肾病已被视为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在IMN中的致病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利妥昔单抗(RTX)是一种特异性针对B淋巴细胞表面CD20的单克隆抗体,能与CD20抗原高亲和力结合,通过抗体依赖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导致B淋巴细胞清除,且安全性较高.近年来,RTX已逐渐应用于MN的治疗中.本文就RTX治疗IMN的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组织PLA2R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类以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部分患者具有明确的继发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感染、肿瘤及特殊用药史等,称为继发性膜性肾病[1].大部分患者原因不明,称之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2009年,Salant[2]和他的团队发现了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是IMN的主要靶抗原.后续研究结果提示PLA2R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相关;除血清PLA2R抗体外,肾小球PLA2R抗原沉积(glomerular PLA2R antigen deposit,GAg)也是IMN的重要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与膜性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膜性肾性(MN)表现为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是继磷脂酶A2受体(PLA2R)之后发现的导致MN的又一个足细胞抗原.THSD7A及其抗体的发现使人们对MN有了新的认识.血清THSD7A抗体可与足细胞THSD7A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导致足细胞损伤和蛋白尿的发生.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与PLA2R抗体类似,THSD7A抗体可用于指导MN的诊断、预后判断和病情监测.与PLA2R不同的是,THSD7A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肾小球足细胞均高度表达,故可利用小鼠模型研究THSD7A相关性MN的发病机制.本文就THSD7A在MN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妥昔单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CD20单克隆抗体,最早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因其具有清除B细胞、阻断抗体产生的特性被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抗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抗体的发现,为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及监测指标.本文就其治疗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疗效监测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