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β2-微球蛋白在原发性膜性肾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原发性膜性肾病(PMN)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首诊收治的66例PMN患者,根据尿β2-MG水平分为高β2-MG组(尿β2-MG>0.3 mg/L,40例)和低β2-MG组(尿β2-MG≤0.3 mg/L,2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尿β2-MG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尿β2-MG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首诊时,高β2-MG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肾间质病变积分均大于低β2-MG组,而eGFR则小于低β2-MG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24 h尿蛋白、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肾间质病变积分是高尿β2-MG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首诊数据,高β2-MG组末次随访的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及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eGFR水平则明显降低(P均<0.05),且各指标与低β2-MG组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低β2-MG组相比,高β2-MG组的预后不良率更高(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尿β2-MG最佳截断值为0.303 mg/L时、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性为93.7%、特异性为76.9%。结论: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eGFR、24 h尿蛋白、肾间质病变积分是高尿β2-MG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β2-MG患者预后较差。尿β2-MG水平有可能预测PMN患者的病情转归,在免疫抑制疗法中具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小球磷脂酶A2受体及IgG4阳性狼疮肾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磷脂酶A2受体(PLA2R)是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主要致病抗原,血清PLA2R抗体、肾组织PLA2R及IgG4阳性被认为对IMN诊断具有特异性。本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诊断为膜性狼疮肾炎(MLN),而肾小球PLA2R阳性,并以IgG4亚型沉积为主,与MLN常见PLA2R阴性和以IgG3亚型沉积为主的特点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癌合并磷脂酶A2受体阳性膜性肾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肾癌合并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阳性膜性肾病的病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和右肾肿物,入院后行右肾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肾透明细胞癌和PLA2R相关的膜性肾病。血清PLA2R抗体阳性,肾小球PLA2R染色阳性,肾小球IgG4强阳性,肾癌切除后肾病综合征无缓解,考虑该病例可能为肾癌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LA 2R抗体水平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病情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 2R)抗体水平与原发性膜性肾病(PMN)患者病情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明确诊断为PMN的6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PLA 2R抗体水平将其分为PLA 2R阳性组(41例)与PLA 2R阴性组(20例)。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相关血清学实验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LA 2R抗体水平与病情、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LA 2R阳性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低于PLA 2R阴性组,血清24 h尿蛋白、IgG4水平高于PLA 2R阴性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尿蛋白是PLA 2R抗体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242, P<0.05),而TP、ALB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OR=0.840、0.674, P<0.05);两组患者均以复查血清学指标等方式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PLA 2R阳性组完全缓解率及总缓解率较PLA 2R阴性组低(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A 2R阳性组PLA 2R抗体水平与TP、ALB水平及患者治疗预后呈负相关( r=-0.642、-0.547,-0.357, P<0.05);与24 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r=0.347, P<0.05)。61例患者肾组织PLA 2R检测发现63.93%(39/61)的患者PLA 2R阳性。 结论:PLA 2R抗体水平与PMN患者体内血清白蛋白、TP、24 h尿蛋白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在蛋白尿合并梅毒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蛋白尿合并梅毒患者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诊断肾脏病理类型及治疗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肾内科收治的临床表现有蛋白尿同时合并梅毒的患者共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抗M型PLA2R抗体的表达,并将患者分为血清抗M型PLA2R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的驱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白蛋白水平,观察患者肾脏病理组织改变特点,以及驱梅治疗预后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符合膜性肾病的病理变化,2例符合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变化,3例符合IgA肾病的变化。血清抗M型PLA2R抗体表达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各10例。阳性组患者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的比例(10/10)高于阴性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30, P=0.003)。阴性组患者行驱梅治疗1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为(269.4±212.6) mg,血白蛋白为(39.4±4.0) g/L;阳性组分别为(4 988.5±2 706.9) mg和(26.2±7.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496、5.008,均 P<0.01)。阴性组中5例临床诊断为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患者,经治疗后均完全缓解,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而阳性组患者临床诊断均为原发性膜性肾病,除苄星青霉素治疗外,6例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联用糖皮质激素,该例患者出现满月脸,治疗后病情均有所缓解。 结论:梅毒相关性肾病的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为主,血清抗M型PLA2R抗体检测可初步预测该类患者的肾病病理类型;膜性肾病且血清抗M型PLA2R抗体表达为阴性的患者,在及时行驱梅治疗后,可促进肾病的缓解,避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晚期乳腺癌CDK4/6抑制剂耐药后的治疗策略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已成为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然而,对于CDK4/6抑制剂耐药的患者,尤其是原发耐药或快速进展患者的后续治疗,目前仍缺乏标准推荐。CDK4/6抑制剂的再挑战,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的联合使用、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以及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等,均是CDK4/6抑制剂进展后患者可选的治疗策略。此外,众多新型靶向药物和新的联合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探索。未来还应建立基于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治疗策略,以及不同治疗的最佳使用顺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特发性膜性肾病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51岁,因全身皮肤红斑、水疱伴瘙痒3个月,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红斑、水疱,伴明显瘙痒,1个月前累及全身。曾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5 mg/d)治疗,病情缓解,但减量后(地塞米松1.5 mg/d)病情反复,故来我院就诊,拟诊"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收入院治疗。患者2年前发现尿蛋白++、尿潜血++,未系统诊治。体检:一般情况可,血压140/87 mmHg(1 mmHg = 0.133 kPa),各系统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口腔黏膜、头皮、颈部、躯干、四肢及掌跖可见大小不等红斑基础上尼氏征阴性的水疱、糜烂、渗出、结痂,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图1A)。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00 × 10 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53 × 10 9/L[参考值:(1.8 ~ 6.3)× 10 9/L,下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110(0.004 ~ 0.08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32 × 10 9/L[(0.02 ~ 0.52)× 10 9/L];尿常规示尿蛋白++++,尿潜血++;尿蛋白:15.28 g/24 h(阴性< 0.5 g/24 h);肝功能检查示总蛋白40.5 g/L(65.0 ~ 85.0 g/L),白蛋白18.0 g/L(40.0 ~ 55.0 g/L),胆固醇8.5 mmol/L(2.6 ~ 6.0 mmol/L);肾功能未见异常;血清IgG 3.33 g/L(8.6 ~ 17.4 g/L),IgE 3 610 IU/ml(阴性< 100 IU/ml),血清抗BP180抗体17.9 U/ml(阴性< 9 U/ml)。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双肾实质弥漫性病变。右上肢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疱内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见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直接免疫荧光:疱壁下缘和真表皮交界处见IgG呈线状沉积。肾活检组织病理符合膜性肾病(图2A),免疫荧光染色示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颗粒状沉积。肾活检组织电镜检查:基底膜弥漫不规则增厚,厚度达1 800 nm;脏层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足突弥漫融合;上皮下、基底膜内见多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多量电子致密物包裹在基底膜内,有吸收表现;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符合Ⅳ期膜性肾病(图2B)。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1∶1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告1例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异常,肾组织病理诊断为IgA肾病合并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相关性膜性肾病。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特异性抗体阳性,亦排除了IgA非特异性沉积的可能。经激素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快速缓解。提示对于膜性肾病合并肾组织有IgA沉积的患者,除了需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鉴别IgA是否为特异性沉积亦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不必要的免疫抑制剂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奥妥珠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抵抗性磷脂酶A 2受体相关膜性肾病3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利妥昔单抗以其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为治疗磷脂酶A 2受体(phospholipase A 2 receptor,PLA 2R)相关膜性肾病的一线治疗方案,尽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的缓解率超过60%,但仍有近40%患者对治疗无反应。现报道本中心应用奥妥珠单抗成功治疗利妥昔单抗抵抗性PLA 2R相关膜性肾病3例,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我们应用奥妥珠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抵抗性PLA 2R相关膜性肾病3例,经首剂1 000 mg追加或不追加剂量治疗后,患者抗PLA 2R抗体和尿蛋白量明显下降,不良反应轻微。结果显示,奥妥珠单抗对利妥昔单抗抵抗性PLA 2R相关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随访观察时间尚短,只能作为个体案例参考,尚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18例儿童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儿童PMN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肾活检病理、治疗方案等资料,随访并分析不同药物治疗PMN的有效性以及预后。结果:共纳入218例PMN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32∶1,13~18岁(青春期)年龄段占总人数的87.6%,年龄在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39),临床表型以肾病综合征型为主(157例,72.0%)。肾脏病理分期Ⅱ期最多见(101例,46.3%),免疫荧光染色IgG1、IgG4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8.5%,以IgG4为主者(IgG4染色强度高于其他亚型)最多见(45例,33.8%)。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率和肾组织PLA2R免疫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3.97%和82.54%。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儿童PMN的总缓解率为83.6%,复发率为33.3%。经过平均45.0个月(23.5~74.0个月)的随访,11例(5.0%)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肾活检后5年和10年ESRD的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4%和63.7%;肾活检后5年和10年ESRD或eGFR下降30%的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7%和55.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大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量≥50 mg/kg)预示PMN患者进展至ESRD风险增加,肾脏病理参数与疾病进展无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 HR=9.517,95% CI 1.181~76.715, P=0.034)和大量蛋白尿( HR=3.946,95% CI 1.126~13.832, P=0.032)是PMN患者进展至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用PASS软件对Cox回归分析进行效能分析显示,高血压与疾病进展无关。 结论:处于青春期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考虑PMN。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儿童PMN较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经过平均45.0个月(23.5~74.0个月)的随访,儿童PMN的预后尚佳。大量蛋白尿是儿童PMN患者进展至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