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L-37及其衍生肽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LL-37及其衍生肽LL-37R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高糖条件下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采用活/死染色及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LL-37和LL-37R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划痕实验和成管实验评价对HUVE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选用36只雄性SD大鼠制作糖尿病创面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LL-37组和LL-37R组,每组12只。在背部制作直径2 cm的圆形全层皮肤创面,伤后每2 d分别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LL-37、LL-37R,伤后第0、3、7、14、21天拍照,第21天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创面愈合情况。采用ANOVA分析和非配对 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LL-37R能够缓解高糖环境下NIH/3T3细胞和HUVEC细胞的损伤,并且表现出促进HUVEC细胞迁移和成血管的能力。对于大鼠糖尿病创面,在造模后21 d,LL-37组和LL-37R组的平均创面面积占初始创面的比例分别为(31.46±5.51)%、(18.01±4.29)%,均显著小于对照组[(41.10±4.54)%, t=3.01、2.83, P<0.05];HE染色结果显示,LL-37组和LL-37R组的创面表皮厚度分别为(73.06±17.67)、(70.35±4.60) μm,大于对照组[(26.94±11.61) μm, t=2.18、3.48, P<0.05],且LL-37R组基本完成了上皮化过程;Masson染色结果显示,LL-37R处理过后的真皮中胶原纤维比例更高( F=78.61, P<0.01),且排列更加有序和紧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LL-37R组的CD31阳性血管密度为(221.62±18.69)个/mm 2,与对照组[(100.38±11.94)个/mm 2]和LL-37组[(117.95±16.01)个/mm 2]比较,血管形成最为显著( F=17.02, P<0.01),且LL-37R组创面中被CD86标记的炎性巨噬细胞数量[(20.18±5.08)个/mm 2]明显少于LL-37组[(61.82±8.101)个/mm 2]和对照组[(236.00±17.89)个/mm 2, F=95.59, P<0.01]。 结论:LL-37及其衍生肽能够通过促进血管再生、胶原沉积和调节炎症加速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抗菌肽LL-37水平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血浆中LL-37水平的异同,以期对COPD的鉴别诊断有所帮助。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于北京医院就诊的COPD、哮喘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根据2014年COPD全球策略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标准,将纳入的COPD患者分为(A+B)组和(C+D)组2个亚组。检测各组血浆中LL-37水平,比较各组间LL-37水平的差异,并探讨LL-37水平与肺功能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COPD组患者129例,其中(A+B)组69例,(C+D)组60例;哮喘组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对照组、哮喘组、COPD组的血浆LL-37水平分别为(19.7±4.8) μg/L、(18.7±4.5) μg/L、(17.8±4.2) μg/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组血浆LL-37水平[(15.2±2.6) μg/L]明显低于哮喘组[(18.7±4.5) μg/L]、对照组[(19.7±4.8) μg/L]和(A+B)组[(20.1±4.0) μg/L]( F=6.422, P<0.001)。COPD患者血浆LL-37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FEV 1%pred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r=0.488、0.554, P=0.005、0.001),与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呼吸困难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r=-0.397, P=0.022)。 结论:急性加重风险较高的COPD患者血浆中的LL-37水平明显低于哮喘患者和健康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肺结核患者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维生素D受体(VDR)、抗菌肽-37(LL-37)及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差异,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与维生素D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3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的56例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老年组)及同期住院的56例非老年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非老年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人群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25-(OH)D3、VDR、LL-37、IL-6、TNF-α的水平,收集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计数、双肺病灶肺野数、空洞个数、有无合并肺外结核等临床资料,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组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25-(OH)D3浓度(28.94±12.88)nmol/L,较非老年组(34.47±12.78)nmol/L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650, P=0.025);两组VDR、LL-37、IL-6、TNF-α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老年组CD 4+T细胞计数、CD 8+T细胞计数分别为(295.71±153.83)×10 6/L、159.5(101.0,239.0)×10 6/L,均较非老年组的(421.25±206.00)×10 6/L、261.5(187.0,409.0))×10 6/L降低( t=2.280, P=0.000;Z=-4.220, P=0.000);老年组重症肺结核患者比例[51/56(91.1%)]较非老年组[28/56(50.0%)]高( χ2=22.730, P=0.000);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CD4 +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r=0.190, P=0.045)。 结论:老年肺结核病患者中重症肺结核比例较高,其血清维生素D水平、CD 4+T细胞计数、CD 8+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老年患者;维生素D可能影响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情发展,应对其加以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菌肽生物功能化TiO 2纳米管的抗菌性能及其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抗菌肽生物功能化TiO 2纳米管的抗菌性能及其对人角质形成细胞黏附、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采用阳极氧化法在光滑钛片(光滑钛组)表面构建TiO 2纳米管阵列(纳米管组),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将抗菌肽(LL-37)加载至TiO 2纳米管表面(抗菌肽组)。每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3个试样,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荧光标记和荧光酶标仪观察各组试样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以及抗菌肽释放特点。将人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培养于3组钛试样表面,每组设置3个重复,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形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黏附数量;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特点,评价各组钛试样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将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接种至3组钛试样表面,每组设置3个重复,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活死细菌染色法测定细菌活力,评价各组钛试样对Pg的抑制作用。 结果:抗菌肽组试样表面可见均匀排列的纳米管阵列,管口处有颗粒状抗菌肽覆盖。纳米管组和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粗糙度[分别为(20.40±3.10)和(19.10±4.11)nm]和亲水性(接触角分别为22.4°±3.1°和25.3°±2.2°)均比光滑钛组[粗糙度为(2.30±0.18)nm,接触角为71.8°±1.7°]显著增加( P<0.05)。抗菌肽的释放表现为早期的突释(1~4 h)和长期(1~7 d)的缓释过程。免疫荧光显示,HaCaT细胞接种至钛试样表面0.5和2.0 h后,纳米管和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细胞黏附数量均比光滑钛组显著增加( P<0.05);细胞计数结果显示,接种1、3及5 d后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划痕实验显示,与光滑钛和纳米管组相比,划痕后24 h时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愈合率最高[(96.4±4.9)%]( F=35.55, P<0.001),抗菌肽组钛试样24 h即可形成单层细胞并填充划痕。体外细菌共培养实验显示,相比于光滑钛组,纳米管和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细菌皱缩明显,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可见明显的菌体破裂;活死细菌染色显示,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绿色荧光强度为各组最低( F=66.54, P<0.001)。 结论:抗菌肽生物功能化TiO 2纳米管材料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有利于人角质形成细胞的黏附及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肥大细胞在玫瑰痤疮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面中部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心理健康,导致生活质量降低.肥大细胞是过敏和炎症反应的关键启动和调节因子,在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玫瑰痤疮中抗菌肽LL-37、阳离子通道TRPV(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与肥大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对肥大细胞参与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的治疗学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生物小分子制剂在根管化学消毒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治疗关键为清除根管内细菌及生物膜.以次氯酸钠作为冲洗液,配合使用注射器和超声冲洗,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根管冲洗方式;氢氧化钙是诊间根管封药的主要选择.然而,常规根管化学消毒存在药物渗透能力欠佳以及产生耐药性等不足.近年来,新型生物小分子制剂如M33D、LL-37等抗菌肽,反义RNA分子ASwalR/ASvicR,纳米银、介孔硅酸钙、壳聚糖等纳米颗粒,因其良好的渗透性及生物调节能力,可在根管复杂解剖结构和牙本质小管深处发挥抗菌、抗生物膜的功效,并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然而,生物小分子制剂的体内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及临床价值等仍需进一步研究.传统药物的改良、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仍是研究关注重点,未来还需开发新型小分子制剂和理想消毒药物.本文对生物小分子制剂在感染根管化学消毒中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抗菌肽LL-37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一种宿主防御肽,既往主要关注其抗细菌及抗病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AMPS可在成骨、破骨、免疫、促进血管生成等多个途径调控骨代谢、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本文旨在总结AMPS在骨代谢中的调控机制,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为AMPS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肺泡灌洗液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和抗菌肽表达水平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s)利抗菌肽(AMPs)在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2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灌洗液作为观察组,以36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MPO-ANCA)、蛋白酶-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R3-ANCA)、β-防御素(HBDs)及组织蛋白酶(LL-37)水平.结果 观察组灌洗液中MPO-ANCAs、PR3-ANCAs、hBD2 及 LL-37 水平分别为(93.3±13.5)AAU/ml、(212.6±41.6)AAU/ml、(2.1±0.6)ng/ml、(68.3± 15.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4±8.2)AAU/ml、(100.6±23.9)AAU/ml、(1.3±0.4)ng/ml 及(42.6±8.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65、22.369、13.658、16.231,均 P<0.001).灌洗液 MPO-ANCAs、PR3-ANCAs、hBD2 及 LL-37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其灵敏度均>60%,特异度均>70%;联合检测[logit(P)=0.143+0.687×MPO-ANCAs+0.412×PR3-ANCAs+0.038×hBD2+0.108×LL-37],灵敏度为 88.9%,特异度为 91.7%,其ROC 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 MPO-ANCAs、PR3-ANCAs、hBD2 及 LL-37 各个指标单独检测(Z=4.269、5.168、8.657、7.122,均P<0.05).灌洗液MPO-ANCAs、PR3-ANCAs、hBD2及LL-37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灌洗液MPO-ANCAs、PR3-ANCAs、hBD2及LL-37水平在闭塞性支气管炎患儿中明显升高,并且可反映肺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研究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笔者医院126例玫瑰痤疮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盐酸多西环素片口服同时采用阿达帕林凝胶局部外涂治疗,观察组患者另加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皮肤屏障功能、角质层分析结果和炎症反应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6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角质层含水量和表皮油脂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和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角质层含水量和表皮油脂含量高于对照组,TEWL和E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皮肤粘脱蛋白质含量、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及血清抗菌肽LL-37、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和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可有效改善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皮肤组织损伤,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提升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杂合肽H5LL活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重组乳酸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以人源性抗菌肽(AMPs)富组蛋白5(Hst5)和LL-37为亲本,设计新型杂合肽H5LL,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乳酸菌表达载体,实现AMPs的高效和安全表达.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5LL进行理化参数、亲/疏水性、剪切位点、磷酸化位点、信号肽、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和二级结构预测;将目的序列和空载质粒pMG36e经HindⅢ及KpnⅠ双酶切后,构建乳酸菌重组表达载体pMG36e-H5LL,克隆转化获得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结果:H5LL成为AMPs的可能性较高,含3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25380,总电荷数为+10,具有亲水性;有3个磷酸化位点,无糖基化位点;属于膜内蛋白,无跨膜区域,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预测,线粒体靶向肽的可能性为0.333.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和β-转角占比分别52.78%及22.22%,三级结构中α-螺旋数量较多.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CR电泳,于138 bp处有单一特异性条带;双酶切电泳,重组质粒在136和3500 bp处有清晰条带.结论:设计并合成的新型杂合肽H5LL具有较高稳定性、抑菌活性和低毒性;成功构建重组乳酸菌表达载体pMG36e-H5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