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水报春的补充描述和贵州省报春花属2新记录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习水报春(Primula lithophila F.H.Chen & C.M.Hu)是早期基于植物标本发表的物种,现有文献资料显示其物候期和诸多形态特征描述有误,导致物种界定困难.该研究基于模式产地的野外实地调查、文献资料考证、标本采集和形态特征比对等方法,补充描述习水报春形态特征和物候期.研究结果表明:习水报春的叶柄不具翅;花色为粉红色,稀白色,花莛高10~25 cm,花梗长15~30 mm,冠筒长约16 mm,冠檐直径10~15 mm.蒴果筒状,长约3 mm,约为宿存花萼一半;花期9月—翌年2月,果期3-6月.此外,文章还报道了贵州省报春花属2新记录种—天竺葵报春(P.pelargoniifolia G.Hao,C.M.Hu & Z.Y.Liu)和晚花报春[P.tardiflora(C.M.Hu)C.M.Hu].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西藏维管植物多样性编目和分布数据集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是我国陆地面积第二大的省级行政区,这里有世界最大和最高的高原,也有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该地区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西藏维管植物多样性的著作主要有成书于1983-1987年间的《西藏植物志》(1-5卷),该书主要基于对青藏高原科考队的阶段性总结,但是对于藏南地区植物的收录很不全面.本研究主要依据植物志、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并结合标本数据,辅以中国植物图像库的图片,以及作者的野外调查编制了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多样性名录以及县市级分布数据集.本数据集的每一条记录即为一个分类群在具体某个县市级的分布,包括类别、生存状态、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中文名、种拉丁名、命名人、县市级分布、文献凭证、文献备注、标本凭证、图片凭证等.截至2023年8月,本数据集收录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50,525条分布记录,完成了西藏维管植物编目.西藏维管植物名录包含维管植物252科2,049属11,853种(含种下等级),其中石松类植物2科7属50种,蕨类植物31科110属699种,裸子植物6科19属84种,被子植物213科1,913属11,020种.种数最多的前10个科依次是菊科、兰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杜鹃花科、毛茛科、唇形科、报春花科和伞形科.另外,本研究也提供了一个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分布存疑或排除的物种名单,共121科454属900种,供后续进一步研究.本文数据将为《西藏植物志》第二版的编撰提供基础本底资料和系统框架,并将为西藏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以及植物资源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名录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为全面了解广西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的现状并为开展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提供基础资料,本文基于作者2023年即将出版的《广西植物物种编目及红色名录》一书数据,形成了最新的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名录.结果显示: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共计262科1,793属8,221种57亚种460变种1变型,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36科118属699种3亚种13变种1变型,裸子植物7科21属60种5变种,被子植物219科1,654属7,462种54亚种442变种.广西分布的喀斯特专性植物共计129科385属1,209种2亚种49变种,占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物种总数的14.42%;喀斯特专性植物中,物种数排名前10位的科分别为苦苣苔科、天门冬科、兰科、茜草科、荨麻科、秋海棠科、爵床科、报春花科、樟科、大戟科;排名前10位的属分别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秋海棠属(Begonia)、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楼梯草属(Elatostema)、螺序草属(Spiradiclis)、耳蕨属(Polystichum)、石山苣苔属(Petrocodon)、珍珠菜属(Lysimachia)、马蓝属(Strobilanthes)、蛛毛苣苔属(Paraboea).仅见于广西分布的维管植物特有属已知有4属:头序冷水花属(Metapilea)、异裂菊属(Heteroplexis)、异片苣苔属(Allostigma)和圆果苣苔属(Gyrogyne);特有种901种3亚种61变种,占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物种总数的11.04%.广西共有349种维管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约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总数的33.46%.本名录的动态更新是对广西野生维管植物阶段性的汇总和归纳,但目前仍有253种存疑种类,这些种类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的编目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此,本文呼吁相关植物学者对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开展更为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细蔓点地梅在豫西南的发现及其 微形态特征和系统演化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文报道了河南报春花科点地梅属1新记录种,即细蔓点地梅(Androsace cuscutiformis Franch.).该种因其叶片显著分裂,裂片深达叶中部,具有典型匍匐茎而明显区别于该属在河南分布的其它种类,同时编制了河南点地梅属植物检索表,并对该种的叶表皮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该种上下表皮细胞都为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深波状,下叶表皮具有椭圆形气孔器,上下表皮都具有坑状雕刻的多细胞毛和球状蜡质,叶表皮形态特征和毛的类型可能为点地梅属系统分类和演化提供参考.花粉椭圆形,具三孔沟,沟较狭窄,花粉外壁具有坑状雕刻,未发现有萌发孔,该种是点地梅属裂叶组内最小的花粉粒.裂叶组因叶大、具长柄、叶缘有齿或深裂而明显区别于该属的其它组,该种与其近缘种腋花点地梅(A.axil-laris)和掌叶点地梅(A.geraniifolia)间断分布的地理格局和特殊的繁殖方式表明该种很可能为点地梅属的原始类群在伏牛山、秦岭南坡及大巴山的孑遗植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有50科97属172种,其中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资源占总种数的29.07%,包括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和重庆市特有植物3种,并提供了详细的物种名录.物种最丰富的科(种数≥10)分别是菊科、伞形科、毛茛科、凤仙花科和报春花科;物种最丰富的属(种数>5)分别是凤仙花属、风毛菊属、天南星属和报春花属.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55.81%.植物药用部位集中于全草和根,分别占总种数的45.35%和32.56%.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城口县发展道地药材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胭脂花及小报春钙调素类似蛋白基因CML19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CML是一类重要的Ca2+响应蛋白,为了研究CML蛋白对报春花自交不亲和性的影响,该研究从胭脂花和小报春转录组数据中分别筛选出PmCML 19和PfCML19基因,并对这2个基因进行全长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基因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 发现:(1) PmCML19和PfCML19基因全长均为435 bp,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相似度达80.56%,均为酸性亲水性蛋白,包含4个EF手性结构;同源分析表明,PmCML19和PfCML19的亲缘关系与中华猕猴桃AcCML19最近,而拟南芥家族中的AtCML40与这2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44%和46%.(2)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mCML19和PfCML19基因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均表达.(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mCML19和P fCML 19基因在花药中的表达量均高于雌蕊;在胭脂花和小报春亲和授粉组合的雌蕊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而在不亲和授粉组合的雌蕊中表达量显著降低.研究推测,胭脂花和小报春CML19基因与报春花的自交不亲和性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异型自交不亲和遗传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桦林早春植物物种组成及生物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调查不同发育阶段白桦林群落早春植物,采用全收获法获取早春植物生物量,了解物种组成特征及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析影响群落内早春植物生物量的因素.结果表明:白桦林群落共记录到早春植物5科13属21种.其中,罂粟科和毛茛科为优势科,包含3属8种和4属7种,属、种比例均在30%左右;报春花科为单属单种科.属的组成以紫堇属和银莲花属为主,共包含10种;白屈菜属等11个属为单种属,共占调查地早春植物种类组成的52%.桃山林场白桦中龄林早春植物总生物量为0.0792 t/hm2,地上生物量为0.0429 t/hm2,地下生物量为0.0363 t/hm2,均高于幼龄林,分别为幼龄林的2.91,3.01和2.80倍;胜利林场白桦中龄林中早春植物平均生物量为0.4568 t/hm2,根冠比为1.25.当林分郁闭度在0.65~0.70时,白桦林早春植物生物量最大.随着土壤A层厚度的增加,林分内早春植物生物量明显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藏药材日官孜玛的基原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藏药材日官孜玛的基原植物进行考证.方法:通过对记载日官孜玛的历代藏医药相关文献进行考证,结合实地调研和考察,确定其基原植物,并对日官孜玛用药混乱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历代藏医药权威文献对日官孜玛的记载较清晰,无混乱现象;但近代汉译版藏医药文献中收录的来源植物较为混乱,涉及3个科5个属的15种植物,如尼泊尔黄堇、无尾果、羽叶点地梅等.日官孜玛用药混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该药材资源分布的局限及各地方藏医药工作者就地取材或参考不同文献所致.目前,一般认为尼泊尔黄堇为其真品,尖突黄堇和金球黄堇亦被基本公认是其基原植物;多叶紫堇和粗梗黄堇等紫堇属近缘物种能否作为其基原植物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报春花科和蔷薇科植物作为日官孜玛使用不符合历代藏医药文献记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RV介导的小报春基因沉默技术体系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小报春是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二年生草本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前景,是研究花柱二型的理想材料,建立快速高效的报春花属基因功能验证技术,是小报春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小报春为材料,以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作为标记基因,探索TRV病毒载体在小报春中的最佳侵染对象、侵染液配方、菌液浓度和侵染方式,建立适用于小报春的VIGS体系.结果表明,用含有200μmol/L乙酰丁香酮(AS)、10 mmol/L MgCl2和10 mmol/L乙磺酸缓冲液(MES)的浸染液,将含有pTRV1和pTRV2-PfPDS的菌液OD600值均调至1.0等体积混合后通过叶背注射方式侵染小报春,以TRV病毒载体上的引物对处理后的植株叶片进行PCR,在出现表型变化的植株和空载组中均检测到TRV1和TRV2的病毒载体,白化植株的PfPDS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载组和对照组.建立的VIGS体系侵染效率达60%,沉默表型可持续12个月之久,并能在小报春植株的各部位(从叶片到萼片)均起到沉默作用.建立了小报春基因沉默体系,由于沉默效果持续时间长,所有基因都可以利用这一方法进行功能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藏族药"热衮巴"的名称与基原整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热衮巴"为常用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之一.通过文献整理对其进行植物分类学鉴定,结合资源分布、市场流通及临床使用现状调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期文献记载的"热衮"未划分品种,自《晶珠本草》始分为上品("热衮")、下品("孜加");现代文献记载作为"热衮巴"的基原涉及罂粟科(紫堇属)、报春花科、蔷薇科、龙胆科、柳叶菜科5科7属23种植物;但不同文献及标准中的记载和各地习用的"热衮巴"品种及其基原不尽相同;市场流通的品种中,上品主要为尼泊尔黄堇Corydalis hendersonii Hemsl.等紫堇属植物,下品主要为蔷薇科植物无尾果Coluria longifola Maxim..结合古籍文献记载的生境、形态及附图分析,"热衮巴"或其上品应以罂粟科植物尼泊尔黄堇为正品,宜以"日官孜玛"为正名;其下品可能为黄花紫堇Corydalis boweri Hemsl.(金球黄堇)、扁柄黄堇Corydalis mucronifera Maxim.,宜以"热衮曼巴"为正名,但有待研究确证;其他科属植物不宜作"热衮巴"使用;各地习用的"热衮巴"类其他基原植物有一定临床应用基础,应加强其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不同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等的比较研究,作为新药材规范其品种、名称、基原,以合理利用其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