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们共收治拇手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30例,12例拇指、2例示指、2例中指末节缺损病例采用趾腓侧皮瓣修复,6例示指、3例中指末节缺损采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5例2个及以上手指指端缺损采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联合应用修复.术后予显微外科常规护理,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皮瓣外观、皮瓣两点分辨觉、手指甲板外观、指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手功能评分、足部供区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30例皮瓣全部存活.末次随访时再造拇手指外观与对侧拇手指相似,皮瓣质地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3~10 mm.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评分:优26例,良4例.30例病例再造指指间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所有病例足部供区切口愈合良好,足部行走、跑跳无影响.本组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各类组织缺损,再造拇、手指外形美观,感觉功能良好,足部供区损伤小,且两种皮瓣优势互补,血供同源,切取方法类似,是各类拇、手指末节缺损的理想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游离第二足趾修饰性再造甲弧影以远指尖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游离第二足趾修饰性再造甲弧影以远指尖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我们切取第二足趾指尖复合组织瓣,携带部分末节趾骨游离移植,吻合胫侧(双侧)趾底动脉、神经及趾背静脉重建再造8例8指指尖缺损患者的指尖血运、感觉及外形。保留部分趾甲甲板,剥离并剔除甲基质,与患指残甲拼接。足趾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8例8再造指尖全部存活,其中1例术后30 h出现静脉危象,及时换药拆线后,顺利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5~20个月,其中5例术后4~10个月行指腹微修整术。再造指指腹饱满、皮纹接近,两点分辨觉为4~6 mm,手指功能接近正常,指甲生长外观良好,甲体无畸形。供区足趾无疼痛,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第二足趾部分移植修饰再造指尖甲弧影以远缺损,具有患指外形及感觉恢复佳、供区创伤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指尖缺损修复重建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拇手指末节缺损急诊修饰性再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 趾或第2足趾末节急诊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我院诊治拇、手指末节缺损患者11例11指,根据患者拇、手指末节缺损部位、面积设计 趾或第2足趾末节游离移植修饰性末节再造。患者均采用趾固有动脉-指固有动脉、趾背静脉-指背静脉、趾腹静脉-指腹静脉吻合重建血液循环,趾固有神经-指固有神经缝合修复感觉。 结果:末节再造11指均存活。其中1指术后12 h出现静脉危象,予伤口拆线、局部应用罂粟碱后好转。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再造末节外观美观,指腹两点分辨觉为4~6mm,再造指末节功能满意。足趾供区对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采用 趾或第2足趾趾尖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二趾甲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部分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第二趾甲瓣游离移植修复伴有骨质、甲床和指腹缺损的手指(不包括拇指)末节部分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同时伴有骨质、甲床和指腹缺损的手指末节缺损患者10例10指,均采用游离第二趾甲瓣修复手指部分复合组织缺损。结果:术后10例第二趾甲瓣全部存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皮瓣稍显臃肿,行二次修饰性皮瓣修薄术。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手指外观接近正常,指腹饱满,拥有指纹,质地良好,皮瓣色泽与正常无异,两点分辨觉为4~8 mm,平均6.5 mm,指甲平整、外形良好,应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对手指及足部供区瘢痕进行评价,手指瘢痕VSS评分平均为0.5分,供区瘢痕VSS评分平均为1.5分,所有病例手指屈伸活动功能正常,足部供区行走及跑跳功能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优9例,良1例。结论:游离第二趾甲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部分复合组织缺损取得理想效果,虽然手术风险较高,但成功率和患者受益率是可接受的,在不损伤足第一趾前提下,再造手指指甲与指腹外形相对美观,拥有指纹,感觉良好,且供区创伤较小,不仅重建和恢复了手的功能,更重要是获得较好的整形美学效果,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牺牲足趾的修饰性第2足趾趾甲瓣再造手指末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第2足趾趾甲瓣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同时保留第2足趾全长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6月,共收治手指末节脱套伤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29岁;均为手指末节脱套伤,其中示指5例,中指7例,环指3例,小指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3.0 h,平均1.5 h。应用第2足趾趾甲瓣修复,将第2足趾腓侧皮瓣旋转至足底跖侧后,其余创面取断层皮片游离移植固定。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6例手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足趾皮瓣坏死,行第2足趾趾端残端缝合术。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5.7个月。全部皮瓣血运良好,皮瓣萎缩后与正常指体直径相当,TPD达6.5(4~10) mm;全部患者均恢复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13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第2足趾趾甲瓣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可以有效地恢复患指的长度及美观,并且可以保留足趾的长度,适宜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修饰性再造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修饰性再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收治129例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伴骨或(和)肌腱外露的患者,男11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17~59)岁。甲基质缺损0.4 cm×1.1 cm~1.8 cm×2.0 cm,骨缺损长度0.4~1.8 cm,软组织缺损1.6 cm×1.8 cm~3.2 cm×4.8 cm,采用清创游离 趾组织瓣修复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77例 趾腓侧皮瓣供区中17例直接关闭创面,60例缩小创面后10例采用植皮、28例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22例采用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52例 甲瓣供区创面中49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复、3例 趾甲基质全部缺损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至2022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皮瓣有无坏死,皮瓣外形、纹理、质地,再造拇、手指甲板外观,再造拇、手指指腹TPD,皮瓣瘢痕及对冷耐受性,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X线片评价再造拇、手指指骨骨愈合时间;供区 趾外观、感觉、对冷的耐受性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 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1(18~24)个月,术后128例皮瓣成活,1例 趾腓侧皮瓣发生皮瓣坏死,通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愈合良好。再造拇手指外形、纹理、质地及甲板与健侧拇、手指接近。再造拇、手指参照Zook指甲修复评定标准,优127例,良2例。再造拇、手指指腹TPD为4~10 mm,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再造拇、手指的瘢痕平均为0.6分,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再造拇、手指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所有患者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27例,良1例,中1例。所有患者X线片示拇、手指指骨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2个月,无骨吸收、感染、骨不连及应力性骨折。供区 趾长度与对侧趾无差别。除了 趾甲根为供区外,供区 趾外观与对侧 趾多数差别不明显。供区 趾趾腹TPD 4~8 mm; 趾VSS评分平均为1.4分,VAS评分平均为0.7分; 趾趾骨无应力性骨折发生;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 结论:趾修饰性再造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是一种值得推荐理想的方法,既可以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获得拇、手指良好的外观及满意的功能,又不会损失 趾长度,对供区 趾外形、感觉影响较小,且对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等均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拇指指端缺损再造23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拇指指端缺损再造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手外科拇指指端缺损(缺损面积为1.0 cm×1.2 cm~1.5 cm×2.5 cm)的患者23例,采用游离 趾组织瓣的方法修复拇指指端缺损,选用 甲瓣13例, 趾腓侧皮瓣10例,皮瓣切取面积为1.3 cm×1.5 cm~1.8 cm×3.0 cm。所有患者术后均获规律微信或门诊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皮瓣外形、纹理、有无坏死,再造拇指甲板外形及指甲生长情况;再造拇指功能、拇指皮瓣瘢痕、指腹TPD及拇指指骨间关节活动度;供区 趾外观、趾腹TPD、瘢痕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 结果:本组 甲瓣及 趾腓侧皮瓣均成活。23例随访时间5~9个月,平均7.3个月,所有患者拇指颜色接近对侧,外形美观并且指甲生长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来评定再造拇指的功能:优21例,良2例。再造拇指指腹TPD 6~10 mm;瘢痕根据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为0.1~2.5分,平均0.75分;根据总主动活动度(TAM)法来评定拇指指骨间关节活动度:优20例,良3例。供区均达到I期愈合,与对侧 趾外观无明显差异,供区 趾趾腹TPD 4~10 mm;瘢痕VSS评分为0.2~1.8分,平均0.6分;本组患者供区在行走、跳跃、跑步等情况时无明显不适及疼痛。 结论:应用 趾组织瓣移植修复再造拇指指端缺损,再造拇指外形良好,功能满意,对供足影响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的磷酸化抗体芯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先天性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患者健侧及患侧不同发育程度耳廓软骨的蛋白磷酸化谱的差异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4例单侧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患儿,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均为6岁,行耳再造术进行矫治。于三期再造耳局部修整手术时,收集废弃的残耳软骨及为达到对称效果进行修整的配对健侧耳软骨。残耳软骨组作为实验组,健侧耳软骨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信号通路磷酸化广谱筛选抗体芯片(PEX100)分别对2组耳软骨的蛋白磷酸化进行广筛。统计各组中具有配对抗体的所有磷酸化位点蛋白,计算组内磷酸化位点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及组间磷酸化水平调变比值,筛选2组间差异表达的磷酸化蛋白质。调变比值(实验组/对照组)≥2.0为磷酸化水平上调的蛋白质,比值≤ 0.5为磷酸化水平下调的蛋白质。实验所得差异蛋白利用String数据库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将差异磷酸化蛋白导入String数据库中Multiple Proteins的列表中,绘制蛋白质互作用网络图。结果:2组间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共有110个,其中有102个为上调,8个为下调。利用KEGG数据库对表现出磷酸化水平差异的蛋白质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后的差异蛋白富集在20条信号通路中,除已公认的信号通路外,还包括PI3K-AKT、黏附斑信号通路高度富集,其中PI3K-AKT在所有通路中富集程度最高,蛋白数达31个。将差异磷酸化蛋白导入string数据库,将置信分数设为0.9,得到包含103个节点、512条边的差异蛋白质互作用网络。结论:残耳软骨与正常耳软骨组织中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程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除已公认的信号通路外,差异磷酸化蛋白还富集在PI3K-AKT、黏附斑等信号通路中,提示造成双侧耳软骨发育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耳软骨细胞在胚胎时期的增殖、黏附、迁移等活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踇甲瓣组合第二足趾游离移植修饰性再造拇指Ⅱ和Ⅲ度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甲瓣组合第二足趾趾骨及肌腱游离移植修饰性再造拇指II、III度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经验.方法 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对32例(II度14例,III度18例)拇指缺损,采用游离甲瓣组合第二足趾趾骨及肌腱游离移植修饰性再造,其中供区趾皮肤缺损与第二足趾皮肤拼接修复.进行系统性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供受区皮肤护理及术后的病房环境、再造拇指血运、疼痛、用药等相关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术后32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经过手术探查、精心护理后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指外观良好,拇指对掌、对指功能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对拇、手指再造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62.8%,良37.2%,优良率为100%.结论甲瓣组合第二足趾趾骨及肌腱游离移植修饰性再造患者术前供受区的准备、术后系统精细的专科护理和密切的病情观察对再造拇指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指侧方皮瓣链接远端皮下筋膜瓣治疗末节脱套性创面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日常生活中,手指创伤尤为多见,常以指端脱套指骨外露、末节掌侧软组织部分缺损伴指端甲床部分缺损创面为多,治疗方法各异,但以选择足趾部修饰性再造为多,这些需要高精的显微外科技术为基础,以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创面修复不仅要求有良好的外观及感觉,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功能,因此,显微外科皮瓣移植修复成为外科的一个研究方向.2008年8月25日,我院采用切取手指侧方皮瓣链接远端皮下筋膜瓣治疗末节脱套性创面1例,术后皮瓣质地及弹性良好,皮瓣色泽正常,指甲正常生长,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