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薄型穿支皮瓣切取与穿支血管探测和皮瓣血运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修复重建不仅仅是对不同部位组织器官缺损的简单修复和再造,更需要与缺损匹配、以假乱真的完美修复,穿支皮瓣的薄型化策略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单纯皮肤穿支皮瓣理念及其临床应用颠覆了以往皮瓣必须携带真皮下血管网的传统观念,拓展了人们对皮瓣外科的认知程度,有望提高修复重建水平。该文针对穿支皮瓣的薄型化切取,特别是最新的厚度类似于全厚皮的单纯皮肤穿支皮瓣的切取,以及穿支血管的术前探测、穿支皮瓣的血运评估及其临床研究进行探讨,提出与受区缺损完美匹配的“金缮”修复,还对单纯皮肤穿支皮瓣的穿支体区和三维可视化数字解剖等研究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医学工程人员核心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与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医学工程(以下简称医工)部门实际工作相匹配、与未来学科发展方向相适应、可量化的医工人员核心职业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分析医院发展规划、临床诊疗特色、医工部门实际工作内容等因素,结合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结果,初步构建医工人员核心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邀请专家对评价指标的内容及重要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根据医工人员核心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调查问卷并制定评分标准,于2023年2—4月对北京市11家三级公立医院的医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核心职业能力。结果:构建的医工人员核心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岗位职责、业务能力、拓展能力和沟通能力,权重分别为0.200、0.350、0.250和0.200;二级指标中,设备管理能力、工程技术转化能力、科研能力、人员素质和医护沟通能力的权重位列前5位,分别为0.097、0.091、0.089、0.088和0.087。106名接受问卷调查的医工人员的自评得分为"优秀"者6人,"良好"者36人,"中等"者38人,"较差"者26人。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医工专业人员核心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可为医工人员的核心职业能力评估、人才培养和医工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红细胞血型抗原拓展匹配适用范围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红细胞同种抗体会增加交叉配血的难度,导致患者红细胞输注延迟,甚至发生输注无效或急性溶血反应.红细胞同种抗体的产生概率大约在0.38%~2.38%,一些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包括血液病等)抗体产生概率则更高,极大地增加了筛选到相合血液的难度及检测成本.如何有效预防红细胞同种抗体的产生,实现快速选择相合血液成分且能同时兼顾输注疗效与安全,一直是困扰临床输血工作者的难点问题之一.红细胞血型抗原拓展匹配是减少红细胞同种免疫机率的有效策略.本共识经国内输血医学和血液病学领域167位专家共同深入探讨后完成,旨在进一步规范红细胞输注时血型抗原拓展匹配的适用范围,为实现红细胞精准输注,提高输注疗效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频率匹配Hald模型在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散发病例归因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索频率匹配模型在食源性致病菌食物归因中的应用,识别导致我国某省2016-2020年非伤寒沙门菌(NTS)感染散发病例的主要食物来源,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和食品污染物风险监测系统收集并整理患者和食物来源NTS血清型数据,采用Hald模型,纳入病例和食物共有的血清型开展归因分析.结果 NTS感染散发病例归因于畜肉的比例最高,为35.67%,其中猪肉的贡献比例高达22.37%;其次是蛋及蛋制品,归因比例为33.83%;归因于禽肉和水产动物的比例分别是19.28%和11.22%.通过归因识别发现单相鼠伤寒可能是导致该省NTS病例的优势血清型.结论 采用Hald模型获得猪肉是某省NTS感染散发病例的重要病因食品,为该省NTS的污染控制提供了线索,为应用频率匹配模型解决散发病例归因问题提供了范式,该模型可拓展应用于对其他省份感染散发病例的归因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文献计量的卫勤筹划与作战任务规划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讨卫勤筹划与作战规划在研究方法上的关联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及军队内部期刊数据库中与卫勤筹划、作战任务规划相关的文献315篇,通过关键词共现矩阵构建共现网络图并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 2000年以来,卫勤筹划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研究、军队医院和机动卫勤分队专项研究与卫勤保障重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等,目前已经开始深入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辅助研究,但研究领域及体系性仍有待拓展;作战任务规划领域热点关键词包括任务规划系统、任务分配、遗传算法等,目前研究重点方向是以任务规划系统作为核心,根据具体任务需求开展相关算法及应用研究.结论 作战任务规划与卫勤筹划目前缺乏跨领域联合研究应用,但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同时作战任务规划相关方法手段在工程实现、任务实施、指挥架构等方面均可与卫勤筹划需求相匹配,应用任务规划方法开展卫勤筹划研究具备较强的可实现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儿童社区门诊疾病谱研究及其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9/16
背景 我国目前存在儿科"看病难"困境,儿科诊疗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大势所趋,目前鲜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疗疾病谱的相关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儿科门诊疾病谱,了解社康中心儿科诊疗现状;并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全科培训细则中儿科轮转掌握疾病谱(儿科培训细则)为依据,探讨培训内容和实际诊疗之间的差距.方法 选取2021年4月—9月深圳市10个区签约家庭医生且在社康中心有门诊收费诊疗记录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为婴儿(<1岁)、幼儿(1~3岁)、学龄前儿童(4~6岁)、小学儿童(7~12岁)、初高中儿童(13~18岁),分析实际诊疗疾病谱和诊疗行为;同时与儿科培训细则匹配,分析儿科培训细则中要求掌握内容在实际诊疗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共入选961605人次就诊患儿,学龄前儿童较多,占比为38.22%(367486/961605);小学儿童占比27.57%(265151/961605)、幼儿占比21.90%(210621/961605)、初高中儿童占比8.49%(81594/961605),婴儿占比3.82%(36753/961605).疾病谱和诊疗行为前五位依次为:呼吸道疾病、补钙和维生素、儿童体检和保健、创伤和术后换药、皮肤疾病,累计占总诊疗量的67.92%.年龄越小,诊疗行为越集中,婴儿以儿童体检和保健(27.60%,10142/36753)、补钙和维生素(25.48%,9364/36753)为主;婴儿累计≥80%诊疗量的疾病谱和诊疗行为为5种,初高中儿童累计≥80%诊疗量的疾病谱和诊疗行为为13种;除婴儿外,其他年龄段患儿以呼吸道疾病为就诊首位,不同年龄段创伤和术后换药诊疗量构成比以初高中患儿较高.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脊髓灰质炎、婴儿手足搐搦症、病毒性心肌炎外,社康中心儿科诊疗涵盖儿科培训细则要求掌握的疾病谱,其中呼吸道疾病333172人次(34.65%),儿童体检和保健70703人次(7.35%),急性传染病20893人次(2.17%),小儿腹泻13622人次(1.42%),小儿腹痛12526人次(1.30%),而小儿贫血、小儿白血病、VitD缺乏症、小儿糖尿病、营养不良、新生儿黄疸、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小儿癫痫、单纯性肥胖症、小儿惊厥诊疗量占比均<1.00%,且小儿贫血、小儿白血病、新生儿黄疸、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小儿癫痫、单纯性肥胖症诊疗行为多以转诊和开具化验单为主.结论 即使深圳市社康中心提供大量儿科诊疗服务,但仍对年龄偏小患儿诊疗量不足;儿科培训细则集中在内科疾病,培训内容与实际诊疗存在差距;儿科细则中一些疾病谱专科化过强,在实际诊疗中数量明显不足,且诊疗行为多以转诊和开具化验单为主.因此,全科规培中儿科培训不仅涉及内科疾病,而是应该视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拓展培训内容,加大门诊带教力度,加强对小龄患儿诊疗能力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中药干预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阐述中药干预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分子基础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Dis-GeNET、OMIM等疾病数据库,检索PAP相关靶点,利用TCMSP等数据库收集可作用于PAP相关靶点的化合物及中药,构建靶点-化合物-中药等网络,分析干预PAP的核心化合物及关键中药.通过分子对接评价网络中靶点与化合物的结合度.结果:共获得65个可以匹配到化合物的PAP相关靶点,所得核心靶点为PPARG、CSF2RA、TNF等.共检索到247种化合物,核心化合物包括槲皮素、山柰酚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网络中靶点与化合物的结合较好.共获取干预PAP的中药447味,主要以辛寒、苦寒清热类中药为主,多归肝、肺经.关键中药有银杏叶、半枝莲等.结论:本研究以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干预PAP的分子基础和用药规律,推测PAP的中医病机、治法,拓展了罕见病的中医病机、治法的探索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CRRT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CRRT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2-2013年采取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的20名CRRT护士岗位培训考核结果作为对照组,自2014起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CRRT护士岗位培训,共培训CRRT护士22名,其培训结果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方法培训后CRRT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差异.结果 临床路径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培训后CRRT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有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CRRT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中引入临床路径教学法,规范CRRT护士岗位培训流程,提高培训质量,拓展胜任技能,提升专科素养,促进能岗匹配,优化人才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临床护理教学中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宏蛋白质组学信息分析的基本策略及其挑战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宏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新型科学,它运用质谱技术规模化地采集自然界微生物种群的蛋白质信息,并结合多种组学数据,开展微生物种群的遗传特征及其生物功能的研究.宏蛋白质组学的信息分析与传统蛋白质组学方法有较大的不同,亟需拓展新的分析思路.由于宏蛋白质组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度极高的微生物样品,因此,需要构建尽可能囊括样本中所含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的物种数据库.面对庞大的数据库,必须考虑到分析过程中所消耗的计算资源和鉴定结果的质控标准,因此,需要高度优化库容量、搜库、假阳性控制等参数.鉴于宏蛋白质组数据中广泛存在复杂的同源蛋白质序列,因此,需要充分利用NCBI数据库中的分类信息进行匹配,并运用LCA算法过滤处理才能将蛋白质有效地归组到物种.本文立足于宏蛋白质组学信息分析,从宏蛋白质组的数据库建立、蛋白质归并、生物学意义发掘等几个方面着手,对该领域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比较雪菊不同产地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雪菊不同产地和部位挥发性成分,为拓展其药用部位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GC-MS)分析不同雪菊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依据MS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主要化合物11个(匹配度>90%),主要为萜烯类成分,约占80%以上,1R-α-蒎烯和柠檬烯为雪菊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产地黄色雪菊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差异不大,但含量差异较为明显;黄色雪菊和红色雪菊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不大,对于不同物候期的样品,胎菊中除4-亚甲基-1-(1-甲基乙基)双环[3.1.0]2-己烯外,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均远高于黄色雪菊;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有明显差异,其中雪菊种多数挥发性成分含量高于黄色雪菊及雪菊叶,而茎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少且含量较低.结论:雪菊种、雪菊叶与黄色雪菊主要挥发性成分种类差异不大,有综合利用的可能.此外,雪菊生长环境对其挥发性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