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降脂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53岁,因“咳嗽、气促3个月余”入院。既往有建筑工地工作史,体检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存在低氧血症,实验室检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和癌胚抗原升高,胸部CT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呈“铺路石征”,肺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肺泡腔内大量粉染颗粒状物,PAS染色阳性、D-PAS染色阳性;由于合并预激综合征无法进行全肺灌洗,采用GM-CSF吸入联合降脂药口服治疗1年,气促消失,低氧血症改善,低密度脂蛋白和癌胚抗原仍升高,CT示磨玻璃影吸收,铺路石征消失,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APAP患者可能存在血脂代谢异常,使用GM-CSF吸入联合降脂药口服治疗可能获得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继发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继发于MDS的P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诊断为MDS,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受凉后出现逐渐加重的肺部弥漫性病变,先后考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肺部真菌感染及过敏性肺炎,先后予以多种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后行两次肺泡灌洗均未发现PAP的典型表现。患者肺部弥漫性病变及MDS病情均逐渐进展,最终通过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继发于MDS的PAP,3个多月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的PAP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需尽早行肺泡灌洗;对临床疑诊病例行肺活组织检查,争取早期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儿童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清除障碍或产生异常所致的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发绀、杵状指等,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儿科临床需求,制定儿童PAP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建议,旨在提升儿科医师对儿童PA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认识,做到及时识别、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管理,力争改善PAP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泡蛋白沉积症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呼吸系统罕见病,研究进展缓慢。动物模型是开展各类基础研究的有效工具,目前的动物模型均是根据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信号作用障碍和肺泡内环境稳态失衡这两个主要的发病机制而建立,应用研究集中在PAP的治疗策略上。现有的PAP动物模型均不能完全反映人PAP疾病发展,需进一步开发和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肺灌洗技术治疗遗传性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主诉为咳嗽、活动耐力下降2个月余的3岁3月龄患儿(女)2020年12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经过肺部CT平扫、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检查、全外显子基因检测、血清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及其信号传导的检测,诊断为遗传性肺泡蛋白沉积症。该疾病罕见且病情严重,在给予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封堵器行全肺灌洗术并辅以口服吡格列酮治疗后,患儿氧合状态好转,能脱离呼吸机和吸氧,恢复基本活动,肺部CT复查也较前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地高辛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改善肺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探讨地高辛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将6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吡非尼酮(300 mg/kg)组及地高辛1.0 mg/kg、0.2 mg/kg组,每组12只。一次性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5 mg/kg制备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制模后次日起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持续28 d;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检测肺系数;苏木素-伊红(HE)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和胶原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细胞外基质(ECM)胶原蛋白(COL-Ⅰ、COL-Ⅲ)阳性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ECM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磷酸化Smad3(p-Smad3)的蛋白表达。②体外实验: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当细胞密度达到70%~90%时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活化模型组(模型组)、吡非尼酮(2.5 mmol/L)组及地高辛100 nmol/L、50 nmol/L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3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加入诱导剂TGF-β处理48 h制备细胞活化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α-SMA、FN、p-Smad3蛋白表达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蛋白PI3K、Akt的磷酸化(p-PI3K、p-Akt)水平。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泡结构破坏明显,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内胶原沉积,且肺组织中ECM沉积增加,α-SMA、FN、TGF-β、p-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说明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地高辛可以显著抑制气道炎症、胶原纤维沉积,减少ECM沉积,降低α-SMA、FN、TGF-β、p-Smad3的蛋白表达,且效果优于吡非尼酮组,除FN外以地高辛1.0 mg/kg组效果更好〔α-SMA( A值):5.37±1.10比9.51±1.66,TGF-β蛋白(TGF-β/GAPDH):0.09±0.04比0.33±0.23,p-Smad3蛋白(p-Smad3/GAPDH):0.05±0.01比0.20±0.07,均 P<0.01〕。②体外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FN、α-SMA、p-Smad3及PI3K/Akt信号蛋白表达均增加,表明TGF-β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活化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地高辛可以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明显降低FN、α-SMA、p-Smad3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且效果优于吡非尼酮组,其中以地高辛100 nmo/L组FN、α-SMA及p-Akt表达降低更为明显〔FN蛋白(FN/GAPDH):0.21±0.15比0.88±0.22,α-SMA蛋白(α-SMA/GAPDH):0.20±0.01比0.50±0.08,p-Akt蛋白(p-Akt/GAPDH):0.30±0.01比0.65±0.10,均 P<0.01〕。 结论:地高辛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有关,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LPI)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阳离子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的质膜转运缺陷引起。LPI表现为反复呕吐和腹泻,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后出现昏迷,进食不良,厌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进而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死亡,一些患有LPI的儿童还出现肺泡蛋白沉积症。医学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该文报告1例确诊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肺泡蛋白沉积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细胞免疫功能障碍4岁患儿的营养支持疗法,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文中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期为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的营养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身免疫性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感染情况分析:基于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背景:自身免疫性肺泡蛋白沉积症(autoimmune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aPAP)是最常见的PAP,由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anti-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抗体介导致肺泡巨噬细胞清除表面活性物质功能缺陷所致;同时也会影响aPAP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和中心粒细胞的功能而易于并发感染性疾病。PAP患者中约5%~13%可继发感染,但尚无aPAP患者并发感染的大宗病例报道。目的:描述aPAP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探索aPAP患者发生机会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从2008—2018年在法国和比利时的aPAP患者,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如下数据: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症、影像特征、临床结局、病原微生物数据。结果:共纳入aPAP患者104例,中位年龄为45岁;男性占2/3。中位随访时间为3.4年(四分位1.7~6.6年),60例患者(58%)至少发生1次感染,其中23例(22%)为机会性感染:奴卡菌感染最常见(10例)。35例(34%)患者因并发感染需要住院治疗。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是机会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4, OR=3.88;95% CI:1.02~22.06)。GM-CSF抗体的滴度在奴卡菌感染患者中显著升高[1 058(316~1 591) vs. 580(200~1 190), P=0.01]。29例/28%自愈,70例接受了针对性治疗:全肺灌洗55例(79%)、皮下注射GM-CSF 26例(37%)、利妥昔单抗21例(30%)。81例(78%)患者预后良好,其中30例治愈;9例(9%)死亡,其中合并恶性肿瘤3例、死因不明2例、绿脓杆菌肺炎、aPAP进展、合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各1例。结论:aPAP患者易并发机会感染(尤其是诺卡菌),但并不影响其生存;建议对aPAP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全肺灌洗液标本常规筛查慢生长病原菌,以提高这些感染的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GHK-Cu螯合物通过减轻上皮细胞损伤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的保护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GHK-Cu螯合物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性研究。采用气管灌注法给予博来霉素(3 mg/kg),制备C57BL/6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每隔一天,腹腔注射2种高低不同剂量的GHK-Cu,剂量分别为0.2 μg/g和20 μg/g。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以及肺损伤情况;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纤维化和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上皮相关指标E-cadherin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信号通路和上皮-间充质转化上皮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肺组织匀浆中TGF-β 1的水平。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博来霉素组小鼠肺组织肺泡被破坏,肺泡空间增大,严重变形增厚,肺泡壁增厚,肺泡骨架受损,呈现出扭曲的肺部结构,肺泡空间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胶原沉积增多,肺组织中TGF-β 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增多,E-cadherin表达减少。GHK-Cu螯合物可以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组织纤维化,能减轻肺部损伤、炎症浸润、胶原沉积以及增加E-cadherin的表达,且这些改变程度与GHK-Cu剂量不相关。 结论:GHK-Cu螯合物可以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肺泡上皮损伤,进而减轻肺纤维化,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 1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44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临床特征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乳酸脱氢酶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临床特征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PA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LDH水平与血气指标、肺功能、疾病严重程度评分(DSS)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回顾的44例PAP患者中,28例有吸烟史,10例粉尘接触史,1例长期农药接触史,1例喷漆接触史。PAP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LDH升高37例,癌胚抗原(CEA)升高35例,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升高36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23例,糖类抗原CA15-3升高15例。血清LDH与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氧饱和度、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 r=-0.504、-0.490、-0.542, P值均<0.05)。血清CEA水平与PaO 2、动脉血氧饱和度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均呈负相关( r=-0.591、-0.478、-0.421, P值均<0.05)。血清CYFRA21-1、CA15-3与PaO 2均呈负相关( r=-0.680、-0.544, P值均<0.05)。血清CEA、CYFRA21-1、CA15-3与LDH均呈正相关( r=0.556、0.574、0.534, P值均<0.05)。DSS与LDH、CEA、CYFRA21-1、CA15-3均呈正相关( r=0.389、0.409、0.604、0.490, P值均<0.05)。全身麻醉下肺泡灌洗术后患者PaO 2、DSS有显著性改善( t=-2.342、2.668, P值均<0.05)。全身麻醉下肺泡灌洗术后PAP患者血清LDH、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显著低于术前( P值均<0.05),CYFRA21-1灌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943, P>0.05)。 结论:烟雾或其他有毒气体或颗粒可能是PAP的诱发因素。血清肿瘤标志物及LDH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临床上动态监测这些指标,建立一个多因素指标模型可评估P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