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鞘肿瘤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例1 男,41岁,因左拇指反复甲下溢脓2年余就诊。患者2年前开始左拇指反复出现甲下溢脓,且甲板近端逐渐出现分层样改变,疼痛不明显。否认外伤及家族疾病史。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甲板中央见一宽约3 mm的粉色条带,甲周组织正常(图1)。左手正、斜位X线检查未见骨受累。B超在左手拇指外侧缘远端真皮层内探及一个低回声区,内部血流不明显。病理检查显示中央上皮样细胞瘤团,其内可见角化及表皮样囊肿结构,囊肿未见颗粒层;周围见成纤维细胞及间质增生,并可见局灶性黏液样物质沉积,部分见肉芽肿结构(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极电剪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单极电剪与超声刀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的31例术前诊断为胰体尾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54.4±15.7)岁。31例患者中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且术中使用单极电剪的纳入单极电剪组( n=12),单极电剪自带多关节可灵活旋转的机械臂,完成解剖及分离操作;使用超声刀的纳入超声刀组( n=19),超声刀完成解剖及分离操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脾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胰瘘、出血等)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 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1例患者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6例(19.4%)、胰腺黏液性囊腺瘤5例(16.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9.7%)、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19.4%)、胰腺囊肿5例(16.1%)、胰腺良性囊性病变3例(9.7%)、不易分类3例(9.7%)。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患者。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脾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极电剪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8±0.7)d,比超声刀组的(3.6±0.7)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8, P=0.007)。两组均无术后出血,单极电剪组共有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均为胰瘘,其中生化漏2例,B级胰瘘2例;超声刀组有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胰瘘7例,其中生化漏3例,B级胰瘘4例,另有腹腔感染3例,均予以对症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17)。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时,应用单极电剪可以达到与超声刀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婴儿先天性胰腺囊肿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女,年龄54 d,52 d前体检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胰头部可及范围约17.0 mm×9.0 mm囊实性包块,周界清,形态规则,可见多发囊腔,考虑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无黄疸、呕吐、哭闹、腹胀表现,入院后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胰头处可见一囊实性包块影,大小约17.5 mm×12.5 mm,边界欠清,内壁欠光整,轻度强化。CT诊断:考虑胰母细胞瘤或实性假乳头状瘤(图1),MRI检查提示:胰头部囊实性肿块影,实性部分呈稍短T2信号,大小约12.0 mm×13.0 mm×15.0 mm(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胆总管及胰管未见扩张(图2)。血淀粉酶为9 U/L,肿瘤标志物提示糖类抗原199为42.79 U/ml,甲胎蛋白为472.20 IU/ml,血胃泌素及胰岛素提示正常。考虑胰头占位为胰母细胞瘤或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遂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头背部表浅处(图3、4)。腔镜下沿肿物边界剥除胰头部肿物后行术中病理冰冻切片检查提示:纤维间质内增生的胰腺小叶,部分区域黏液变性,考虑为良性病变,遂行腹腔镜胰头部肿瘤剥除术。术中超声检查明确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K7(+)、CK19(+)、CK-Pan(+)、CD56(-)、CgA(-)、Syn(-)、D2-40(-),诊断:胰腺先天性囊肿(图5、6),术后第2天,可见腹腔引流管内引流出胆汁样腹水,量约50 ml,考虑胆漏,患儿无发热及腹膜炎表现,感染指标正常,肝功能正常,血淀粉酶及血糖正常,继续给予禁食、静脉营养、抗感染、保肝治疗,胆汁样腹水量最多100 ml/d,行引流液生化检测,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正常,考虑胆总管胰腺段损伤,治疗第12天,胆漏停止,第14天复查肝功能提示: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为289.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为276.5 U/L、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为1 487.5 U/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为198 U/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为26.20 μmol/L,给予保肝、利胆治疗,效果可,术后第26天复查肝胆胰脾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后患儿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年半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指复发性黏液囊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评价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复发性指黏液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复发性指黏液囊肿患者21例,其中针刺抽吸注射类固醇激素后复发3例,囊肿切除加局部植皮修复术后复发5例,单纯囊肿切除术后复发13例。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仅保留指间关节双侧的侧副韧带及指伸肌腱,术后患指伸直位夹板固定3周。随访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黏液囊肿复发情况,对比术前术后指间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手指指间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2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囊肿无复发。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1.0±1.9)个月,末次随访指间关节疼痛VAS评分(1.93±0.46)分较术前(3.07±0.83)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指间关节ROM术后(70.29±7.05)°较术前(69.60±5.40)°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指复发性黏液囊肿,可避免囊肿切除引起的皮肤坏死及囊肿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该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115例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男性,66例女性,年龄17~70(中位年龄45岁)岁,嗓音障碍病程6个月~30年。所有患者手术均于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声带表皮样囊肿单开口合并声带沟者,行声带沟及残留囊壁剥离切除(94例);双开口合并黏膜桥患者,同时给予黏膜桥切除(2例)或黏膜桥整复重建(19例)。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喉镜检查,以及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评估)、客观嗓音评估、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评估。术后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随访。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分析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与单纯声带表皮样囊肿( n=116)和黏液潴留型声带囊肿( n=169)的术前客观评估参数。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分析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手术前后的主、客观评估参数。 结果:115例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术前动态喉镜均可见局部黏膜波明显减弱或消失,病变部位上表面黏膜血管扩张并走向异常。115例患者中,通过术前喉镜发现囊肿和/或声带沟者81例,术中显微镜下发现声带囊肿合并声带沟者34例。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手术显微镜下可见局限性声带沟,沟基底即为囊袋,内陷入声韧带并与其粘连,21例合并黏膜桥者,黏膜桥深面即为声带沟,89例囊袋内可见囊液或干酪样角化物。病理检查结果发现,囊腔样结构,囊壁为内衬鳞状上皮,边缘与声带黏膜被覆鳞状上皮移行,其内可见角化物。4例患者失访,其余111例均纳入手术疗效评估。术后1个月时,除14例患者黏膜波及音质较术前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黏膜波及音质恢复。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的主、客观嗓音评估(G、R、B、A、VHI-10、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最长发音时间)均显著提高( t值分别为15.82、20.82、17.61、7.30、38.88、7.84、5.88、-6.26, P值均<0.05);术后6个月的黏膜波及音质进一步提高并维持稳定,G、R、B、A、VHI-10、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最长发音时间均显著改善( t值分别为23.47、25.79、18.37、9.84、54.45、10.68、8.07、3.24、-9.08, P值均<0.05)。2例声带黏膜波及主客观评估均无明显改善。111例患者均随访至12个月及以上,其中34例患者随访满3年,随访期间患者主、客观嗓音指标稳定。 结论:表皮样囊肿可开放形成声带沟或黏膜桥,嗓音障碍病史较长且病变隐匿,术前喉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完整剥离残留囊壁及整复固有层可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黏液性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黏液性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M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间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的3例MAF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37岁、46岁和57岁。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物,病史分别为2周、2个月和50年。3例患者的肿瘤均位于肢体或肢端的深部软组织内(右髋部、左前臂和左腕部各1例),2例术前影像学考虑为腱鞘囊肿或腱鞘巨细胞瘤。肿瘤直径3.0~7.5 cm,大体界限清楚,切面灰白、灰褐,有黏质感,2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囊性变。低倍镜下观察,3例均可见厚的纤维性假包膜伴包膜周围的淋巴浆细胞袖套,以多结节状或分叶状生长为主,2例可见明显的出血性囊腔形成。黏液性肿瘤区域分别占60.0%、80.0%和90.0%,瘤细胞卵圆形至星芒状,呈条索状、微囊状和网状分布于丰富的黏液性基质之中。3例均可见黏液性肿瘤成分过渡为局灶典型的非黏液性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组织学形态。瘤细胞异型性轻微,核分裂象稀少(每50倍高倍视野1~2个),未见肿瘤性坏死,1例可见局灶明显的细胞质内空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例局灶表达结蛋白,2例局灶表达上皮膜抗原,1例局灶表达CD99,Ki67阳性指数1%~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3例均存在EWSR1基因重排。1例术后随访15个月复发;1例第1次术后24个月复发,复发的肿瘤缓慢增大,120个月后第2次切除,再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32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MAFH是一种罕见的AFH组织学亚型,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形态学上易于误诊。仔细观察寻找典型的AFH组织学特点、并辅以EWSR1基因的重排检测可助于MAF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菱形皮瓣修复手指肿瘤切除术后遗留软组织缺损创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手指肿瘤切除术后遗留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科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手指肿瘤切除术后遗留软组织缺损创面23例。黏液囊肿5例,腱鞘巨细胞瘤3例,肉芽肿性血管瘤5例,异物肉芽肿6例,血管瘤4例。肿物切除后形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0.8 cm~2.5 cm×2.0 cm。根据缺损范围对缺损区二次处理,将缺损区剪切设计修饰成近正方形,再根据缺损区周边组织的活动度及指纹走行,紧邻缺损区设计切取顶角为45°的菱形皮瓣,游离旋转修复缺损区。结果:23例皮瓣全部存活,21例皮瓣供区、受区切口Ⅰ期愈合,2例遗留少许创面经换药愈合。皮瓣供区均未行植皮修复。19例患者获得6~9个月随访,平均7.5个月。皮瓣血运感觉、质地良好,外形无臃肿,与周围组织外观贴合,手指关节活动无障碍。结论: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手指肿瘤切除术后遗留软组织缺损创面,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无需二次整形,皮瓣供区可直接缝合关闭等,是修复这类损伤的理想备选皮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欧洲胰腺囊性肿瘤循证指南》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特征及影响肿瘤性质的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2018版《欧洲胰腺囊性肿瘤循证指南》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影像学检查特征及影响其肿瘤性质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21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109例MC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例、女104例,年龄为(49±15)岁。肿瘤性质为良性的患者97例,肿瘤性质为恶性的患者12例。观察指标:(1)不同肿瘤性质MCN患者的临床特征。(2)不同肿瘤性质MCN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特征。(3)影响MCN患者肿瘤性质的多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将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 结果:(1)不同肿瘤性质MCN患者的临床特征。97例良性MCN患者性别(男、女),年龄,体质量指数,临床症状(健康体检发现、腹痛腹胀、消瘦、黄疸、胰腺炎、新发糖尿病),CA19-9(<37 U/mL、≥37 U/mL),癌胚抗原(<5.0 μg/L、≥5.0 μg/L),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胰腺节段切除术),囊肿部位(胰头部、胰体尾部)分别为4、93例,(47±14)岁,(22±3)kg/m 2,56、35、2、1、11、5例,89、8例,96、1例,2、90、5例,4、93例;12例恶性MCN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例,11例,(59±17)岁,(23±3)kg/m 2,4、4、1、0、3、2例,5、7例,7、5例,0、12、0例,0、12例;两者年龄、CA19-9、癌胚抗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9, χ2 =22.57、26.54, P<0.05);两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不同肿瘤性质MCN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特征。109例MCN患者中,85例行胰腺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81例行胰腺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其中57例联合行胰腺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97例良性MCN患者囊肿部位(胰头部、胰体尾部)、囊肿形态(类圆形、分叶状),囊肿长径(<4 cm、≥4 cm),囊肿长径范围,囊壁分隔增厚,囊壁钙化,强化壁结节,胰管扩张分别为4、93例,69、28例,32、65例,4.7(3.3~6.8)cm,38例,20例,4例、13例;12例恶性MCN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0、12例,7、5例,4、8例,6.8(3.3~9.6)mm,10例,2例,6例,4例;两者囊壁分隔增厚、强化壁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6.75,21.75, P<0.05);两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影响MCN患者肿瘤性质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癌胚抗原、壁结节是影响MCN性质的独立因素(优势比=1.09、19.67、63.57,95%可信区间为1.01~1.18、1.07~361.49、4.07~993.49, P<0.05)。 结论:囊壁分隔增厚、强化壁结节是恶性MCN的影像学检查特征,年龄、癌胚抗原、壁结节是影响MCN性质的独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囊性肝病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2年10月,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正式发表《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囊性肝病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涉及肝囊肿、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胆管错构瘤、多囊肝、Caroli病、Caroli综合征以及胆管周围囊肿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该指南结合对比增强影像学检查,在肝脏囊性病变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笔者团队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系统介绍各类囊性肝病的评估要点以及临床治疗的相关建议并对其未来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囊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管理和决策制订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辅助胰腺钩突部肿瘤局部切除术1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胰腺钩突部肿瘤局部切除术的经验和手术技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收治的接受机器人辅助胰腺钩突部肿瘤局部切除术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 M(IQR)]56(21)岁(范围:28~77岁);体重指数22.4(2.3)kg/m 2(范围:19.8~25.6 kg/m 2)。术后3个月首次随访,之后6~12个月门诊随访一次,门诊随访延迟者通过电话随访。 结果:11例行钩突部肿瘤剜除术,5例行钩突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0(60)min(范围:40~165 min),术中出血量30(13)ml(范围:10~80 ml)。术后胰瘘发生率为5/16。术后住院时间8(6)d(范围:5~33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胰岛素瘤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5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假性囊肿1例。随访截至2024年3月12日,术后随访时间16(12)个月(范围:3~41个月)。所有患者无新发糖尿病,无消化不良。结论: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可用于胰腺钩突部肿瘤局部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