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诊为红皮病的挪威疥疮1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性,78 岁,因全身起红斑伴瘙痒 2 年,加重伴发热 0.5个月而就诊.皮肤科检查:四肢、躯干可见弥漫性红斑,边界不清,上覆大量细碎皮屑,呈对称分布,肤温高;右小腿及左足外踝见多个圆形黄豆大小凹陷性溃疡,内可见黄白色分泌物;右侧臀部见 1 个巴掌大小黄褐色痂皮,伴少量渗液;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后以红皮病查因给予专科对症治疗,皮损未见明显改善,且于尾骶部、臀部及双侧大腿外侧发现多个散在浅表溃疡面,全身鳞屑明显增多,双下肢水肿明显加重.取皮屑行细菌镜检:镜下发现大量活体疥螨、虫卵及粪便.结合临床最终诊断为:挪威疥疮.患者在院期间共发现与其相关的陪护、医护人员和医学生共 36 例出现皮疹伴剧烈瘙痒.处理:将院内暴发情况上报院感科,患者及陪护单间隔离和治疗,感染者及接触者追踪记录情况,并要求同步进行规范治疗,每日做好环境及物品消杀工作等.1 个月后随访,所有确诊及疑似病例未发生反复,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新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取褐色挪威(BN)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组和STZ+亚精胺(SP)组,每组12只。STZ组和STZ+SP组尾静脉注射STZ,STZ+SP组玻璃体注射亚精胺,对照组给与同体积的溶剂。造模后继续饲喂12周,期间监测体重和空腹血糖。利用超声成像系统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供应情况。动物处死后取眼球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基本结构,分析各层厚度。视网膜消化铺片行过碘酸雪夫染色和神经胶质抗原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血管和周细胞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视网膜组织活性氧簇(ROS)水平;最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1(claudin-1)和咬合蛋白(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多组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法。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Z组和STZ+SP组大鼠体重下降( P<0.05),血糖升高( P<0.05);与STZ组比较,STZ+SP组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收缩末期血流速度下降( P<0.05),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则升高( P<0.05)。病理学观察可见,STZ组和STZ+SP组大鼠神经细胞核层区排列疏松、紊乱,视网膜丛区水肿,且STZ+SP组表现的更为严重。与STZ组比较,STZ+SP组视网膜厚度和外丛层厚度/视网膜总厚度增加( P<0.05),毛细血管无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增多和周细胞缺失明显。与对照组和STZ组比较,STZ+SP组视网膜组织ROS水平均升高( P<0.05)。与对照组比较,STZ+SP组claudin-1和occludin mRNA下降( P<0.05),相应的蛋白表达亦降低( P<0.05)。 结论:BN大鼠尾静脉注射STZ联合玻璃体注射SP能建立一种严重的DR动物模型,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更严重的视网膜血管顺应性下降,血流供应减少,视网膜水肿,新生无细胞毛细血管大量生成以及视网膜周细胞凋亡增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比较——挪威替奈普酶卒中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替奈普酶是一种改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阿替普酶相比具有药理学和实用优势,后者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溶栓药物。瑞典替奈普酶卒中试验(Norwegian Tenecteplase Stroke Trial, NOR-TEST)表明,0.4 mg/kg替奈普酶的疗效及安全性与标准剂量(0.9 mg/kg)阿替普酶相似,但该研究中的小卒中患者比例较高。在此基础上,挪威豪克兰大学医院神经内科的Kvistad等进行了一项3期、随机、开放标签、设盲终点、非劣效性试验——NOR-TEST 2,旨在确定替奈普酶0.4 mg/kg与阿替普酶0.9 mg/kg相比治疗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非劣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通过4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0年的微生物分离和抗生素敏感性研究确定的败血症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纳入对象为2010年至2019年入住4级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血培养阳性患儿,研究其微生物学特征及对经验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例行提交于挪威新生儿网络数据库的患儿记录。这些数据包括临床资料、血液培养结果及抗生素敏感性。结果:共纳入重症监护室患儿5 249例,总入住NICU次数6 321次,从287例中鉴定出324例次阳性血培养,其中包括30例EOS和305例LOS。其中EOS的常见病原体为B族链球菌(33.3%)、大肠杆菌(20.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7%),EOS的所有患儿均对经验性用药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敏感。而LOS多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3.8%)、金黄色葡萄球菌(15.7%)和肠球菌(6.9%)引起。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占LOS的91.9%,LOS的患儿对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噻肟治疗敏感度为96.1%、万古霉素联合庆大霉素治疗敏感度为97.0%,氯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治疗敏感度为38.1%。结论: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经验性用药治疗EOS效果令人满意。联合使用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可能是另一种可以更安全替代头孢噻肟治疗LOS的治疗方案,因为这减少了对广谱抗生素的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麻使用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一项遗传学知情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精神障碍和吸食大麻之间的关系备受争议,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其具有共同的潜在遗传风险。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研究者们调查了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和大麻表型(终生使用大麻和大麻使用障碍)之间的遗传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墨尔本移动卒中单元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早期治疗缺血性卒中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配备CT扫描仪的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 MSU)可提前溶栓治疗时间并改善患者转归。挪威豪克兰大学医院的Bivard等进行了一项2期随机开放标签试验——TASTE-A(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for Stroke Thrombolysis Evaluation Trial in the Ambulance),目的是探讨在MSU中使用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相比会在到达医院时实现更好的再灌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后立即皮肤接触或有助于稳定早产儿的心肺功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早产儿生后立即与父母皮肤接触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至2021年间,挪威和瑞典两所大学医院的三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参与了本次随机对照研究。纳入胎龄为28周 +0至32周 +6的婴儿,随机分组,于生后6 h接受亲子皮肤接触或传统温箱治疗。根据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支持、吸入氧浓度和血氧饱和度数值对心肺功能稳定性进行评分。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例新生儿,平均胎龄为31周 +1(28周 +4~32周 +6),平均体重为1 534 g(555~2 440 g)。其中46例立即进行皮肤接触,45例接受传统温箱治疗。分数等级为0~6分,调整混杂因素后皮肤接触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0.52分(95% CI:0.38~0.67, P<0.001)。 结论:生后6 h内亲子皮肤接触有益于稳定早产儿的心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年龄、家庭收入和睡眠时间与参与体重管理儿童的结局相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儿童肥胖试验参与者的基线因素与体重相关结果之间的关联。方法:纳入对象为6~12岁儿童( n=62),他们参加了为期2年的多学科家庭计划,并在基线检查后36个月进行了干预后随访。结果测量是体质指数标准差分值(BMI SDS)的变化,BMI SDS减少≥0.25和腰围(WC)变化值。线性与逻辑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睡眠时间、屏幕时间和体力活动。 结果:共有26例儿童(42%)的BMI SDS降低≥0.25。家庭收入越高、睡眠时间越长,BMI SDS变化越大(分别为-0.05/100.000挪威克朗, P=0.02和-0.24/小时, P=0.02)。年龄越大,WC的变化值越大(-2.1 cm/年, P=0.01),但BMI SDS降低≥0.25的概率越低( OR=0.70/年, P=0.04)。每日屏幕时间延长与WC增加更大( P=0.05)有临界统计学意义。 结论:基线时的年龄、家庭收入和睡眠时间与干预后1年的体重相关结果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添加胃肠肽的牛乳对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牛乳中添加等同母乳剂量的生长抑素(SST)及胃动素(MTL),探讨其对食物过敏/不耐受的调节作用。方法:挪威大鼠(BN)幼鼠给予母乳(母乳组)、牛乳(牛乳组)、添加SST的牛乳(SST组)、添加MTL的牛乳(MTL组)、添加SST+MTL的牛乳(SST+MTL组)5种方式喂养4周,并配合皮肤致敏。每周量化评定临床损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总免疫球蛋白E (IgE)及粪钙卫蛋白(FC)水平。葡聚糖蓝法测定胃排空比率及小肠推进比。结果:母乳组、牛乳组、SST组、MTL组及SST+MTL组的总IgE水平分别为(45.75±5.05) μg/L、(580.42±45.24) μg/L、(290.38±22.88) μg/L、(424.26±22.17) μg/L、(209.49±17.59) μg/L;FC水平分别为(149.07±24.78) μg/g、(458.85±33.81) μg/g、(343.63±34.97) μg/g、(407.79±29.62) μg/g、(296.83±28.77) μg/g;第4周临床损害总评分分别为:(0.50±0.61)分、(9.37±1.04)分、(6.83±1.49)分、(7.00±1.14)分、(5.37±1.19)分。与牛乳组比较,SST组、MTL组及SST+MTL组的IgE、FC水平及临床损害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牛乳组临床损害最重,SST+MTL组临床损害最轻,SST+MTL组最接近母乳喂养天然状态。MTL组的胃排空比率最接近母乳组[(92.52±6.27)%比(100.00±9.70) %, P<0.05]。牛乳组有明显腹泻及小肠推进比过快,小肠推进比母乳组为(39.32±2.61)%,牛乳组为(71.96±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SST+MTL组的肠动力有所下降,但这刚好对抗了牛乳过敏产生的腹泻,SST+MTL组小肠推进比为(38.90±2.65)%,母乳组为(39.32±2.6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牛乳中添加母乳剂量的SST及MTL使牛乳的致敏性及胃肠耐受性更接近母乳,SST有利于抑制过敏免疫损伤,MTL有利于改善牛乳的胃肠耐受性,且SST与MTL有拮抗平衡调节作用,二者同时添加,可协同提高牛乳的胃肠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烧伤患者康复期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真实体验,为烧伤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以“烧伤/烧伤患者、体验/认知/感受、质性研究/现象学研究/定性研究/描述性质性研究/扎根理论”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burn/burns、rehabilitation/recovery/survivor/survive、experience /views/perceptions/、qualitative/phenomenon/interview/grounded theor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INAHL》《PsycINFO》《Cochrane Library》,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6月收录的探讨烧伤患者康复期真实体验的相关质性研究。根据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统计研究的国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的主要结果,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荟萃整合。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级。纳入文献的研究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等8个国家,研究方法主要为现象学研究法,研究对象主要为成年烧伤患者。共提炼出46个明确的主题,归纳总结后形成10个新的类别,最终合成3个整合结果,包括烧伤患者承受躯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生活常态被打破;烧伤患者获得创伤后成长,能够通过积极调整来应对生活困境;烧伤患者存在多重需求。结论:烧伤患者在康复期经受躯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渴望获得家庭、社会的多方支持。医护人员、社会团体及家庭成员应关注不同特征烧伤患者康复期的心理体验及需求,构建多方位社会支持系统以助力患者重返社会,重塑新生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