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对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CXCL16)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诊的150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分为高危型HPV感染组(n=40)和低危型HPV感染(n=110).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经阴道镜活检检查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n=100).对研究组患者均采用HPV-DNA分型试剂盒检测;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MGB1和CXCL1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MIF染色强度.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对比低危型和高危型HPV感染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对高危型HPV感染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分型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O.05);与低危型HPV感染组相比,高危型HPV感染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 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0.05);ROC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单独及联合诊断高危型HPV感染的AUC分别为0.748、0.684、0.791和0.934,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Z=2.577、3.152、2.096,均P<O.05);Spearman相 关性结 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 分型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5、0.633、0.649均P<O.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高于低危型和对照组,临床检查中应用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可提升高危型HPV感染临床诊断率,为临床提供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和治疗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血浆NRG4水平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血浆神经调节蛋白4(NRG4)水平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6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接诊的CHB肝纤维化患者116例,均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活检,采用超声SWE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Elisa法检测血浆NRG4水平.分析肝脏杨氏模量值及血浆NRG4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116例CHB肝纤维化患者中F1期33例(28.4%)、F2期38例(32.8%)、F3期26例(22.4%)、F4期19例(16.4%).F1期、F2期、F3期、F4期患者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2±1.3)kPa、(6.3±1.2)kPa、(8.7±1.4)kPa、(11.9±1.6)kPa,P<0.05];F1 期、F2 期、F3 期、F4 期患者的血浆 NRG4 水平分别为(6.7±1.2)、(4.9±1.0)、(3.3±0.9)、(1.9±0.5)pg/mL(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杨氏模量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73,P<0.05);血浆NRG4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02,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杨氏模量值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期、F2期、F3期及F4期诊断的AUC分别为0.85(95%CJ:0.75~0.94)、0.83(95%CI:0.75~0.92)、0.86(95%CI:0.76~0.95)、0.92(95%CI:0.82~1.00).血浆 NRG4 水平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 期、F2 期、F3 期及 F4 期诊断的 AUC 分别为 0.86(95%CI:0.76~0.95)、0.82(95%CI:0.74~0.91)、0.88(95%CI:0.80~0.97)、0.92(95%CI:0.82~1.00).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期、F2期、F3期及F4期诊断的 AUC分别为 0.92(95%CI:0.84~0.99)、0.92(95%CI:0.85~0.98)、0.94(95%CI:0.88~1.00)、0.97(95%CI:0.91~1.00),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诊断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AUC高于二者单一诊断(P<0.05).结论 杨氏模量值和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果良好,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时间节点为导向的质控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绿色通道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通过以时间节点为导向制定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绿色通道相关的质控方案,并在临床中应用,评价其对取栓绿色通道工作效率、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某院接受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4例,其中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使用原有绿色通道质控方案的患者82例设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使用以时间节点为导向的质控方案的患者72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到院至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绿色通道流程其它关键时间节点用时及术后90天mR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到院至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94.9±27.6)分钟显著低于对照组(114.6±36.7)分钟,CT检查完成至进入导管室时间(47.3±20.3)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63.3±34.6)分钟,医师接诊至CT检查开始时间(18.2±6.9)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22.3±10.4)分钟、术后90天mRS评分(2.2±2.1)显著小于对照组(3.0±2.4).结论 使用以时间节点为导向的质控方案,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的到院至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及部分时间节点用时,降低术后90天mRS评分,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ICU后门诊应用情况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对国内外ICU后门诊的应用情况进行范围综述.方法 以JBI范围综述指南为框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28日,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其中中文4篇、英文8篇,发表时间为2003-2023年,分析总结了 ICU后门诊的接诊对象、随访时间点、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ICU后门诊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结论 ICU后门诊在延续护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缺乏统一的指南和诊疗流程,未来需探讨ICU后门诊的开展模式,为构建符合我国医疗体系的ICU后门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背景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基层医生是高血压管理的主力军,而医源性治疗惰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高血压控制的达标情况.目的 调查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并分析治疗惰性成因,为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提供参照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 2023 年 7-8 月向天津市 3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层医生发放调查问卷,从"软理由""高估治疗效果""医保政策"3 个维度评价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治疗惰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407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94.84%.基层医生高血压诊疗知识得分为6(0.5)分,得分率为61.11%(5.50/9.00);高血压治疗惰性总得分为 48(7.0)分,得分率为 56.55%(45.24/80.00)."软理由"维度得分为 26(4.8)分,得分率为51.92%(25.96/50.00);"高估治疗效果"维度得分为10(2.0)分,得分率为65.40%(9.81/15.00);"医保政策"维度得分为 6(2.5)分,得分率为 46.40%(6.96/15.00).3 个维度治疗条目水平得分比较,"高估治疗效果"维度得分相较于其他两组得分最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地区、高血压诊疗知识掌握程度及每日接诊高血压患者数是基层医生治疗惰性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治疗惰性,高血压诊疗认知水平较低、"高估治疗效果"和"软理由"是导致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存在治疗惰性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针对高血压治疗惰性的教育,开展多样化的诊疗知识及管理培训,同时推行临床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或可有效改善基层医生的高血压治疗惰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慢性创面住院费用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调查慢性创面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75例慢性创面住院病人的一般资料、创面信息、治疗信息、科室分布及卫生经济学信息.用SPSS 25.0行数据分析.结果 慢性创面病人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61~80岁病人最多,且常合并基础疾病.创面病原微生物监测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主要创面类型为糖尿病性创面、创伤性创面和静脉性创面.不同创面类型病人的治疗有效率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病人(68.6%)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治疗有效率(95.2%)、住院时间17(10,33)d、住院费用21764(12352,45437)元均高于非手术治疗[67.3%、9(5,17)d、8072(4875,11875)元](P<0.05).不同手术方式中轴型皮瓣的住院时间41(26,65)d、住院费用52902(36828,122521)元均高于随意型皮瓣[28(17,41)d、32605(17829,51835)元](P<0.05).病人多分布在烧伤整形科、普外科、骨科等科室,不同科室病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保病人自付费用5450(2781,9383)元低于非医保病人自付费用18391(8723,74627)元.医保病人的住院时间14(8,22)d、住院费用14177(9018,28396)元均低于非医保病人[16(8,46)d、18391(8723,74627)元](P<0.05).结论 慢性创面中创伤性创面住院费用较高.相比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住院费用高但治疗有效率高.医保病人自付费用较低,参加医保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介入诊断主动脉夹层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 病例资料患者55岁,男性,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2 d伴意识不清半小时余"由120接诊后送至中山市人民医院.家属代诉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以胸骨后为主,呈烧灼感,范围、放射部位、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等不详,未曾诊治,胸痛不适反复出现;2 d前上述胸痛再发,程度较前加重,伴出汗、头晕,曾自行购药服用(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至8月由120转送至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非同期对照研究方法,以2023年6至8月由120转送至本院的9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试验组,以2023年3 至 5 月由 120 转送至本院的 90 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建立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前,当患者或家属呼叫急救车,院前急救人员将患者送达医院后,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交接,预检护士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获取患者身份信息协助建卡挂号,同时院内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规范化处置;试验组建立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后,当患者或家属呼叫急救车,院前急救人员通过急救中心专用APP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病情等级等)对应输入,并向目标网络医院推送相关信息,预检护士通过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接收急救车即将到达的信息,在急诊预检系统中获取院前提供的患者基本信息,提前进行建卡及预挂号,开通绿色通道,同时院内医护人员根据 120 医生评估的病情等级制定抢救方案.比较两组危重症患者完成建卡时间、预检护士完成分诊时间以及患者/家属对急诊就诊流程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危重症患者完成建立卡时间、预检护士完成分诊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完成建卡时间(min):1.3±0.3 比 2.6±0.4,预检护士完成分诊时间(min):1.1±0.3 比 3.5±0.7,均P<0.05],而患者/家属对急诊就诊流程的满意度明显提升[95.6%(86/90)比 86.7%(78/90),P<0.05].结论 建立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实现了院前院内数据传输,真正做到"病人未到,信息先行",有效缩短了危重症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了抢救时机,提高了普通患者的预检分诊效率,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风险调查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调查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风险,建立其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新生儿肺炎患儿432例进行研究.以7︰3比例将患儿随机分为模型组302例,验证组130例.收集可能影响新生儿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相关因素,根据有无出现继发性腹泻将模型组患儿分为腹泻组与无腹泻组,比较2组患儿一般资料、疾病与治疗相关因素及实验室指标,以套索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以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模型组30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共有81例(26.82%)出现腹泻,根据LASSO回归结果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孕周、喂养方式、侵入性操作、抗生素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微生态制剂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为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模型组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为0.779,95%CI为0.719~0.838,灵敏度为79.0%,特异性为63.8%;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为0.689~0.813,灵敏度为85.2%,特异性为54.3%.模型组与验证组校准曲线斜率为1,截距为0.000,模型曲线与理想模型基本拟合成对角线.H-L拟合优度检验(P>0.05).临床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当预测概率阈值为0.15~0.75时使用本研究模型预测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净获益最高.结论 新生儿肺炎患儿继发腹泻主要受出生孕周、喂养方式、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诊老年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与住院死亡危险因素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科老年重症病毒性肺炎(severe viral pneumonia,SV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3年12月7日至31日,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首次接诊的老年SVP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并发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与住院死亡相关的危险预测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32例患者,生存组53例,死亡组79例,中位年龄81.0(75.0,86.0)岁,住院病死率为59.8%.85.6%的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最常见(67.5%),其次为慢性心脏疾病(50.8%)和2型糖尿病(4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就诊时床旁快速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 2、Ⅰ 型呼吸衰竭和 hs-CRP 升高,以及就诊 2~3d 仍存在Ⅰ型呼吸衰竭、hs-TNI和D二聚体持续增高是老年SVP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和0.786.结论:qSOFA ≥ 2分、Ⅰ型呼吸衰竭、hs-CRP升高、以及hs-TNI与D二聚体持续增高可作为早期识别老年高危SVP患者的危险预测因子,值得急诊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时加以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