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技术治疗跟腱断裂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创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和开放giftbox缝合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跟腱断裂患者56例,男54例、女2例,年龄(40.7±9.4)岁(范围26~65岁)。30例微创组采用不暴露断端的两个微创切口行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缝合,26例开放组采用后方纵行切口行giftbox缝合,两组均加环绕缝合线,构成6股缝合线修复跟腱。术后均采用早期康复方案,于术后6周,3、6、12、24个月随访记录跟腱休息角(Achilles tendon resting angle,ATRA)并计算相对ATRA(健侧与患侧的差值)、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ATRS),并于术后6周和3个月在矢状面MRI上测量断端间隙,横断面测量跟腱断端横截面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年龄、体质指数、伤后至手术时间、跟腱断裂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24个月。微创组无切口并发症,开放组2例浅表感染、1例皮肤坏死,两组均无再断裂发生。微创组相对ATRA在术后3、6、12、24个月分别为-6.32°±0.99°、-3.90°±1.05°、-2.38°±0.84°、-0.25°±1.37°,高于开放组的-7.88°±3.71°、-6.16°±1.10°、-4.53°±0.95°、-3.01°±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组术后6、12个月ATRS评分分别为(72.70±7.41)分、(92.97±3.35)分,高于开放组的(68.08±6.64)分、(90.85±4.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6个月AOFAS评分(88.60±2.76)分、(93.83±1.98)分,高于开放组的(85.77±3.20)分、(92.08±2.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周两组MRI矢状面T2WI示跟腱断端间隙分别为(1.35±0.96)和(1.15±0.6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3, P=0.468);术后12周微创组跟腱横截面积为(2.78±0.24)cm 2,高于开放组的(2.55±0.21)c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0, P=0.010)。 结论:微创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技术能够保护腱周组织,手术切口并发症更低,且术后跟腱的拉长程度更小,跟腱功能恢复更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半切开行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缝合法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跟腱断裂的早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经皮微创治疗跟腱断裂可明显降低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其生物力学强度存疑,且缝合装置价格较昂贵.目的:探讨半切开行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缝合法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18~47岁,平均31.7岁;左侧8例,右侧12例.致病原因:主要由运动伤导致,其中羽毛球6例,篮球8例,足球3例,下楼梯踩空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d,平均3.7 d.在距离跟腱断端远、近端2.5 cm左右各做2个纵行切口,长2~3 cm,在正常腱性组织中行改良Krackow缝合法,然后经皮沿跟腱表面互相过线至对侧,穿锁扣后出线打结.最后在远、近端再加用一股横行缝线环绕加固.结果: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至术后12~16个月,平均14.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伤口愈合不良、跟腱再次断裂、腓肠神经激惹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周MRI T2相提示跟腱间隙为(1.1±0.5)mm,12周时MRI检查无论在T1相还是T2相,跟腱连续性均完好,未见明显间隙.术后12个月,相对跟腱休息角为-4.0_±3.4;健侧一分钟提踵次数为63±21,患侧提踵次数为60±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2~98分,平均95.8分.结论: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缝合强度高,能够满足早期功能康复的要求,半切开入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廉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2例髌骨下极袖套样撕脱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插管全身麻醉,取膝前正中切口,骨折复位后钢丝垂直捆绑张力带固定髌骨下极骨块.治疗组在钢丝垂直捆绑张力带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伸膝装置.术后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Lysholm评分等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 2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32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4个月.治疗组髌骨骨折愈合时间(3.2±0.5)个月,对照组髌骨骨折愈合时间(3.3±0.4)个月,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膝关节HSS评分及优良率,Lysholm评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采取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方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具有固定牢固、伸膝装置重建可靠及不需附加外固定等优点,有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髌韧带断裂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分析自体肌腱移植修复治疗髌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 自2012-12-2016-12对7例髌韧带断裂采用Krackow改良缝合方法,结合自体肌腱通过髌骨中段及胫骨结节骨道,重建修复断裂的髌韧带.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Lysholm评分,术后各个时间段随访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段比上一次随访亦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lumensaat距离比较上,术后3d比术前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髌韧带断裂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Kessler与改良Krackow缝合法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与分析Kessler与改良Krackow缝合法在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作用.方法 选取自2016-07-2017-07收治的36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essler组与改良Krackow组,每组各18例,对比2组患者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9个月临床疗效、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rackow组与Kessler组相比于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二次断裂、术后粘连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rackow组与Kessler组相比术后9个月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及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rackow组与Kessler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改良Krackow组治疗后与Kessler组治疗后相比上述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Krackow缝合法相比于Kessler缝合法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加满意,随访期间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更加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跟腱内侧小切口经皮编织改良Kessler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传统开放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可以明显降低腓肠神经损伤以及跟腱再次断裂的风险,但却增加了切口相关并发症以及组织粘连等问题.虽然Krackow缝合法强度更大,但难以做到小切口微创手术,以及过多的锁扣加强缝合可能会影响跟腱血供.而经皮编织改良Kessler缝合法不仅缝合处光滑平整,相对牢固,而且张力较强,跟腱功能恢复好,还可以做到微创.目的:通过与开放缝合术对比,探讨跟腱内侧小切口经皮编织改良Kessler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7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放组和腱内侧微创组(n=36),分别采用常规开放改良Kessler缝合手术治疗和跟腱内侧小切口经皮编织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结论:①与开放组相比,腱内侧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P<0.05);②腱内侧微创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ATRS评分和AOFAS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ATRS评分和AOFAS评分却无明显差别(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腱内侧微创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其中主要为切口相关并发症;⑤结果表明,与开放改良Kessler缝合术相比,跟腱内侧小切口经皮编织改良Kessler缝合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围术期指标突出、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疗效显著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内翻畸形的中期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不同Krackow分型膝内翻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中期效果.方法 选取聊城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98膝.根据改良版Krackow分型将80例患者的膝内翻膝关节分为Ⅰ型34例(40膝)、Ⅱ型26例(36膝)、Ⅲ型20例(22膝).所有患者均接受TKA,比较不同Krackow分型患者手术前后的内翻角度、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比较各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前Ⅰ型、Ⅱ型、Ⅲ型3组患者内翻角度、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不同分型患者内翻角度、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得到改善(P<0.05);且I型患者内翻角度、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高于Ⅱ型、Ⅲ型患者(P<0.05),Ⅱ型患者内翻角度、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高于Ⅲ型患者(P<0.05).3组不同分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Ⅱ型和Ⅲ型患者中各有1例在TKA术后发生感染,其余患者未发生血栓、关节腔积血等严重并发症,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治疗不同Krackow分型的膝内翻畸形均有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内翻角度、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应及早进行手术干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急性跟腱断裂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急性跟腱断裂(ART)是一种常见的足踝部运动损伤,与骨折不同的是,跟腱断裂后常以瘢痕愈合为主,这使得跟腱的生物力学特性有所下降.即便手术修复后,病人的运动功能仍难以恢复至伤前水平.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对于ART理想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微创手术技术和手术工具的发展在显著降低传统开放手术软组织并发症风险的同时,进一步确保了跟腱断端良好的对合和修复强度,因此越来越受到青睐.由于具有更好的软组织血供保护和直视下缝合优势,内镜下"全内"改良Krackow缝合桥接修复方式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