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用生物炭对东北大豆草甸土理化性质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为评价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腐殖质及其腐殖化程度的改良效果,以生物炭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4个处理: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NPK)、单施生物炭(B1)和化肥配施生物炭(NPK+B1),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短期内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中腐殖物质含量,提高稳定性,并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大豆产量.其中与CK相比,B1和NPK+B1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效果较为明显,电导率(EC)提高3.50%-98.99%、有机碳(OC)含量提高18.01%-23.18%、碱解氮(AN)含量提高23.48%-37.15%、全氮(TN)含量提高14.93%-25.37%、有效磷(AP)含量提高8.33%-110.16%、全磷(TP)含量提高10.00%-45.00%、速效钾(AK)含量提高6.61%-20.76%、全钾(TK)含量提高13.24%-30.74%、大豆产量提高了54.34%-90.36%.与NPK处理相比,NPK+B1处理土壤HA、FA和HM含量分别提高了 38.62%、26.76%和16.45%.且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pH、EC、AK、TK、TP、AN、TN、OC和大豆产量与腐殖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化肥配施生物炭处理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为克服大豆连作障碍,提高大豆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差异化临床路径管理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临床路径病种进行类别划分,制定差异性临床路径管理对策,使得临床路径管理更精细,改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法 以某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0日306个临床路径病种入径率、完成率、死亡率、治愈率、好转率、再入院率、变异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为资料,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CA)进行临床路径病种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制定管理对策.结果 306个临床路径病种最终划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慢性疾病-待改善病组"(152种)、"可治愈疾病-运行良好病组"(108种)和"可治愈疾病-管理不良病组"(46种).对待改善病组优化路径阶段项目,管理不良病组给予"临床路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联合管理模式,从而改善某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结论 潜在类别分析能够综合分析多个评价指标将临床路径科学分类,按照类别精准施策,提升临床路径的管理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以岗位综合胜任力为导向融合思政教育的多模式教学在卒中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以岗位综合胜任力为导向融合思政教育的PBL+CBL多模式教学法在卒中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实习的2017级、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69人,分别将2017级、2018级学生作为传统教学组和多模式教学组。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多模式教学组采用以岗位综合胜任力为导向融合思政教育的多模式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理论和临床技能考试评价教学效果,并采用t检验比较2组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问卷调查结果的差异。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多模式教学组学生的理论成绩[(86.24±5.36)分vs(82.46±5.10)分]和技能操作成绩[(88.12±5.83)分vs(80.22±6.80)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P=0.036;t=5.71,P=0.008)。教学后问卷调查显示,多模式教学组在主动学习兴趣、医患沟通能力、爱国教育重要性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91.3% vs 73.5%;82.8% vs 67.6%;82.8% vs 67.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3、4.05、4.05,P=0.005、0.044、0.044)。多模式教学组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虽然有提升的趋势,但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岗位综合胜任力为导向融合思政教育的多模式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爱国热情和敬业精神,在卒中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SARIMA-LSTM模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意义 探究前沿技术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梳理、组合多种时序分析方法,评价并筛选最佳模型.方法/过程 利用2004-2020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数据,基于统计学方法的SA-RIMA、STL-ARIMA、TBATS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NNAR、LSTM模型,基于3种加权方式的SARIMA-LSTM组合模型进行预测,运用RMSE、MAE、MAPE综合评价模型效果.结果/结论 SARIMA、LSTM在单一模型中较优;SARIMA-LSTM组合模型效果相较单一模型均有提升;基于误差倒数法的SARIMA-LSTM组合模型为最优模型.本研究有望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预警系统模型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监管的基础,科学、有效的评估能够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并显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总体来看,现有的保护成效评估主要围绕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对象的状态和变化两个层面开展,评估指标体系的侧重点逐渐由管理成效向保护成效转变,评估方法基本涵盖了全球、地区、国家和单个自然保护地等多种空间尺度.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区域间的评估结果难以比较,因此多尺度集成评估也难以开展.近年来,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多种新技术(如遥感、环境基因组学等)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使得宏观生态系统和微观基因水平的多层次连续监测成为可能.基于此,建议未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应在认真总结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建设,发展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跨学科的综合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也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短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究不同正压通气方案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12 h,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H值水平均提高,观察组各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无创正压通气时间、有创呼吸机通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通气治疗方式对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无明显差异,但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及总疗效的改善更佳,可降低并发症率,提升安全性,应用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阈值识别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变化和关键阈值识别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建设和效益评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变化,很少将生态恢复的阈值效应考虑其中.采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构建的生态获益指数,评价了陕西省2000年和2020年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的协同供给能力;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约束线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和阈值特征.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20年陕西省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均有所增加,两两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总体表现为协同关系,但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明显增加,其中陕北中部和陕南西部提升最为明显.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主导影响因素,他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影响具有非线性效应和阈值特征.当NDVI在0.6-0.7之间或年降水量为1100 mm左右时,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达到最高,超过上述阈值后NDVI或降水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促进作用减弱.研究能够为生态恢复效益评价提供参考方案,为陕西省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指导预防性造口合理实施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开展Changhai-AL-Prediction与术者决策下的预防性造口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为术者合理制定预防性造口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直肠腺癌且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200例,用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模拟决策预防性造口方案并与实际的术者决策的预防性造口方案进行比较,构建决策树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术者决策组的期望成本为8 639 053.19元,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决策组的期望成本为7 133 715.92元。术者决策组的决策准确率为36.5%,模型决策组的准确率为70.0%。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4 935.44。以200例患者为基准,即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组每提升1%的预测准确率所需成本比术者决策组少花费44 935.44元。结论: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决策方案相较于术者决策方案可以做出更为精准的预防性造口决策,且更具有经济学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机采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多种难愈性创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索机采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难愈性创面模式,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6月—2023 年 12 月在本院住院的 34 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患者PRP,根据不同类型创面,选用PRP沿创面边缘点状注射和/或直接涂抹、血小板凝胶(PG)敷盖创面或填充窦道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频次为每周1~2 次,每疗程4~5 次.观察记录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采集PRP前基础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别为(321.85±114.64)×109/L、(9.52±3.21)×109/L、(4.34±0.62)×1012/L,机采PRP制品中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别为(1 438.53±376.89)×109/L、(1.38±1.03)×109/L、(0.03±0.01)×1012/L,PRP制品中血小板浓度平均提升 4.47 倍,抽样细菌培养均阴性.34 例患者经PRP治疗后,33 例患者症状改善,1 例患者因疾病加重长期卧床、依从性差而效果不佳.有4 例患者在PRP采集或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经规范处理后均能完成PRP采集或治疗.结论 机采PRP制品具有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可溯源等优点,能有效促进多种难愈性创面的愈合,其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9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组(n=33)和思维导图教育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肢体功能[徒手肌力检查(MMT)和Fugl-Meyer下肢运动评价表(FMA)评分]、不良情绪[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心理能力[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思维导图教育组患者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锻炼、情绪控制、遵医用药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MMT、FMA、PTGI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AAQ-Ⅱ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思维导图教育组患者MMT、FMA、PTGI评分均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AAQ-Ⅱ评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CL-90、NHP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思维导图教育组患者SCL-90、NHP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应用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肢体能力,减少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