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医疗设备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医疗设备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和特点,为相关主题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1984-2022 年 CNKI 数据库收录的医疗设备绩效评价相关文章,运用 CiteSpace 5.7R5 和 VOSviewer 1.6.19对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59 篇,我国医疗设备绩效评价研究的发文量可分为萌芽期、起步期、爆发期和完善期4 个阶段,与国家政策演进间呈现协同关系.研究力量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未形成显著的合作网络.对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发现,研究热点聚焦在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公立医院、风险评估等方面,不同阶段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宏观的设备管理、配置评价逐渐延伸到微观的经济效益、设备管理等,后又延伸出效率评价、卫生技术评估等数学模型评价方法或具体维度.结论:我国医疗设备绩效评价领域研究合作网络有待加强,需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设备的多阶段管理是未来评价研究的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并评价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收集2008至2021年S-AKI患者的临床数据。初步纳入58个相关预测因素,以3个月内全因死亡为结局事件。按7∶3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变量,运用多重共线性分析、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并结合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变量选择,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列线图进行可视化表达。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模型及牛津急性疾病严重度评分(OASI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不同阈值概率下的净效益。结果:基于确诊后3个月时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768例(68.54%),死亡组3?566例(31.46%)。在训练集中通过多重筛选,最终纳入7个变量,即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Charlson合并症指数、尿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呼吸支持方式、血尿素氮和年龄,并纳入列线图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1〔95%可信区间(95% CI)为0.80~0.82〕,大于OASIS评分的0.70(95% CI为0.69~0.71),远大于SOFA评分的0.57(95% CI为0.56~0.58)和SIRS评分的0.56(95% CI为0.55~0.57),具有较好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校准度优于OASIS、SOFA、SIRS评分。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不同阈概率情况下的临床净收益均好于OASIS、SOFA、SIRS评分。 结论:基于MIMIC-Ⅳ临床大数据建立的一个包含7项变量的S-AKI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为评估S-AKI患者预后提供了有效的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疗效比较研究中新用药者设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因其可以避免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倚,具有诸多优点,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干预效果的金标准。但RCT整个研究过程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且与实际临床实践有一定差距,无法推断在存在并发症、伴随治疗等情况下的风险和效益。由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管理署提出的观察性疗效比较研究可用于系统研究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测健康状况的不同干预措施、防治策略等在现实世界中的效果,可以作为RCT的一种有益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脓毒症患者实施应激性溃疡预防策略的效益与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在有消化道出血(GIB)风险的成人脓毒症患者中实施应激性溃疡预防(SUP)策略的效益与风险。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电子重症监护病房协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中提取脓毒症患者的相关信息。按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2 d内是否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 2受体拮抗剂(H 2RA)或两种联合/序贯治疗作为实施SUP策略进行预防应激性溃疡分为SUP组和未接受SUP组。比较使用SUP与未使用SUP两组患者的院内病死率、ICU住院时间、GIB以及继发性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结局指标的差异。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用于平衡两组间的基线特征,并根据使用SUP时间是否≥3 d分为使用SUP<3 d组和使用SUP≥3 d组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IB、继发性肺炎等结局的因素。 结果:共11 413例患者最终纳入分析,其中SUP组9 799例,未接受SUP组1 614例。进行1∶1的PSM后两个队列均有1 600例患者。①基线特征:与SUP组比较,未接受SUP组患者年龄较大〔岁:69.0(56.0,80.0)比67.0(56.0,78.0)〕,入住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Ⅳ(APACHEⅣ)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均明显降低〔APACHEⅣ评分(分):65(50,73)比72(58,87),SOFA评分(分):5(4,7)比7(5,9)〕,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比例更高〔高血压:15.6%(252/1 614)比12.2%(1 196/9 779),糖尿病:4.5%(72/1 614)比3.3%(325/9 779),均 P<0.05〕,表明SUP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更重。②临床结局指标比较:PSM前,与未接受SUP组比较,SUP组院内病死率高〔17.2% (1 688/9 799)比10.9%(176/1 614)〕,ICU住院时间长〔d:4.4(2.9,7.7)比3.1(2.5,4.3)〕,继发性肺炎发生率也较高〔11.3%(1 112/9 799)比6.8%(110/1 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两组GIB和艰难梭菌感染(CD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M后,两组院内病死率、GIB发生率及CD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与未接受SUP组比较,SUP组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3.9(2.8,6.6)比3.1(2.5,4.3)〕,继发性肺炎发生率仍明显升高〔10.9%(174/1 600)比6.8%(108/1 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亚组分析显示:与使用SUP<3 d组比较,使用SUP≥3 d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更高〔APACHEⅣ评分(分):66(51,79)比62 (48,72),SOFA评分(分):6(4,8)比5(4,7),均 P<0.05〕,且院内病死率、GIB及继发性肺炎发生率也更高(分别为16.4%比10.7%、6.1%比1.8%、19.0%比8.6%),ICU住院时间更长〔d:6.6 (4.1,11.8)比3.5(2.6,5.3),均 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GIB,与未接受SUP组比较,使用SUP≥3 d与更多的GIB相关〔优势比( OR)=1.84,95%可信区间(95% CI)为1.07~3.08, P=0.030〕,而SUP<3 d组GIB的比例更少( OR=0.57,95% CI为0.34~0.94, P=0.020);而对于继发性肺炎,与未接受SUP组比较,使用SUP≥3 d和SUP<3 d均增加了继发性肺炎发生的风险( OR值分别为2.95、1.34,95% CI分别为2.10~4.13、1.01~1.77, P值分别为<0.001、0.040)。 结论:有GIB风险的成人脓毒症患者接受SUP药物治疗,并未降低院内病死率和GIB发生率,反而增加了继发性肺炎发生率,延长了ICU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型颅脑创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预测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sTBI患者术后CNS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70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70例患者按照7 ∶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 n=259)和内部验证集( n=111)。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NS感染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感染组( n=45)和非感染组( n=21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筛选sTBI术后发生CNS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CNS感染的效能,AUC>0.80为效能较高。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价预测模型的的临床净获益情况。 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入院GCS、脑脊液耳漏、脑脊液鼻漏、颅底骨折、脑室出血、急诊手术、手术时间、放置脑室引流管、放置颅内压探头、二次手术、颅内再出血、脑脊液取样、是否气管插管、切口感染、血清白蛋白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颅底骨折、脑脊液耳漏、脑脊液鼻漏、颅内再出血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均为sTBI患者术后发生CNS感染的危险因素(均 P<0.05)。绘制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显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8(95% CI:0.96~0.99)、0.95(95% CI:0.88~1.00),预测效能均较高。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重复抽样1 000次后,训练集的预测风险与实际风险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预测和鉴别能力。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比单独的危险因素预测CNS感染的发生更准确,可提高临床获益率。CIC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净效益。 结论:基于sTBI术后并发CNS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操作简单,有助于早期筛查sTBI术后CNS感染的高危患者,从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CNS感染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及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6月—2019年3月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癌并于术前行MRI检查的168例患者的资料。按照7∶3的比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训练组115例和验证组53例。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在MRI图像上手动勾画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并进行一致性分析。根据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阴性(LN-)和阳性(LN+),临床及影像资料也对应分组。分别基于每例患者的T 2W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增强T 1WI(cT 1WI)序列图像上均提取3 111个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对训练组采用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LASSO)回归为主的四步法进行特征选择和影像组学标签的构建,并进行分层分析。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筛选独立临床危险因素并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构建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并制作列线图。采用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及临床效益。 结果: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基于T 2WI、ADC和cT 1WI合并特征降维后共得到6个影像组学特征( P值均<0.05),其中包括3个小波类特征参数和3个LoG类特征参数,均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单序列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组中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63和0.829,显示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合并上述序列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对应的AUC值0.859,其诊断效能优于其中任意单一序列,并在验证组得到验证。联合影像组学标签和MRI评价淋巴结状态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鉴别能力和校正性能,对应的AUC分别为0.865和0.861。在独立验证组中的决策曲线示,当风险阈值>10%时,采用影像组学方法预测LN+的净收益优于将所有患者都看作LN+或LN-,也优于MRI评价淋巴结状态。 结论:通过联合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标签和MRI评价淋巴结状态建立的融合模型可作为术前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一种辅助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PV DNA检测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子宫颈癌初筛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一病因学关系的确定带来子宫颈癌筛查策略的重大变革:鉴于高危型HPV DNA检测可以筛查出更多的癌前病变和癌症风险人群,且更具成本效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21年首次向全球推荐高危型HPV DNA检测为子宫颈癌初筛首选方法。为促进新策略在国内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提高子宫颈癌筛查的质量和效率,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阴道镜及子宫颈病变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分析评价现有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各权威机构和组织对HPV初筛的推荐,结合国内子宫颈癌筛查的实践,从多方面对HPV DNA检测的应用做出界定并形成共识:推荐高危型HPV DNA检测作为健康体检人群子宫颈癌初筛的首选方法;高危型HPV特指WHO确认的14种高危HPV亚型,推荐HPV16/18分型检测用于进一步风险人群的分层;进行HPV DNA检测可采用临床医生采集的子宫颈样本或受检者自采样;HPV DNA检测结果为定性检测,可靠性尤其重要,推荐优选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的应用于子宫颈癌初筛的HPV试剂,或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一致性考核,检测性能与初筛试剂高度一致的检测产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白蛋白-胆红素分级的胆囊癌患者术后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和验证基于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的胆囊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61例接受根治手术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4例,女性117例,年龄(65±9)岁。通过测定术前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计算ALBI评分,然后依据ALBI评分分级。以门诊记录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AUC)。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结果:胆囊癌患者术后1、3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7%、52.5%和41.9%,中位生存期为46.5个月。时间依赖性ROC曲线结果显示,ALBI分级预测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2、3年生存的AUC分别为0.659、0.597、0.599,优于预后营养指数和控制营养状况评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低/未分化( HR=2.890,95% CI:1.816~4.600, P<0.001)、肿瘤Ⅲ/Ⅳ期( HR=2.832,95% CI:1.781~4.503, P<0.001)、ALBI 2级( HR=1.595,95% CI:1.017~2.500, P=0.042)、ALBI 3级( HR=3.938,95% CI:1.375~11.278, P=0.011)是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3和5年预后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796、0.806、0.799。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效益,具有良好临床适用性。校准图显示,预测曲线与参考线拟合较好,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符合度。 结论:基于ALBI分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胆囊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好,有助于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复管理指南(2021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CRD)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呼吸康复是CRD长期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全面患者评估、为患者量身定制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该指南适用于常见的CRD和其他的一些呼吸相关疾病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症状或者类似综合征,需排除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稳定心绞痛等。采用量表分析、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方式进行呼吸康复评定是呼吸康复的重要环节。呼吸康复技术包括不依赖设备的运动训练、手法排痰和体位引流、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自主引流,依赖设备的呼气正压/振荡呼气正压治疗、高频胸壁振荡。同时,可通过应用呼吸支持技术如氧疗、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以及辅助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措施,保证上述康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呼吸康复重要组成部分,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或主观整体评价量表进行CRD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推荐以增强骨骼肌力量,从而改善呼吸肌力为目标。此外,通过对CR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自我管理教育和日常生活指导,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合并症,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目前,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技术的普及为呼吸康复的施展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延续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延续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如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检索发表时间为2021年5月1日之前的延续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文献。文献质量评价采用Jadad量表进行评分,偏倚风险通过Cochrane 5.1.0手册中的推荐标准进行评估,对筛选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6篇,其中中文文献8篇,英文文献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延续护理可以改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和心理维度。同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延续护理对生理维度的短期干预(≤6个月)效益更明显;远程监控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总体健康自评。结论: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生理和心理维度都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