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重点人群应急救护知识、信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广泛接触公众、可能成为“第一响应人”带动全社会学习应急救护的重点人群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应急救护工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是基于“应急救护能力建设培训项目”的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对北京市部分重点人群培训后进行应急救护知识、信念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9 591人,10个应急救护题目中,正确率最高的为急救电话号码(98.58%),正确率最低的为中暑的判断方法(32.00%),应急救护的定义和法律免责条款正确率较低(63.61%和75.91%)。研究对象对亲人、朋友、陌生人和流浪者不同心理距离人群的施救意愿不同( χ2=822.82, P<0.001),对其他各组的施救意愿均高于流浪者( P<0.05),随着心理距离递增,施救意愿呈下降趋势( Z=-26.57,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家庭年收入高和应急救护知识正确率高者,施救意愿更高。曾遇紧急情况的1 529人中,仅66人(4.32%)未采取任何施救行为。 结论:北京市重点人群培训后应急救护知识和信念水平均较高,施救行为实施率高,年龄、家庭年收入和应急救护知识水平是影响施救意愿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市院前急救护士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院前急救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为降低院前急救护士离职率、稳定院前急救护理队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市2所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护士为调查对象,于2019年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主要人口学特征、工作量、医患关系、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以及离职意愿。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40份,其中141人(41.5%)表示偶尔考虑离职,40人(11.7%)表示经常考虑离职,职业认同得分为(33.29±6.00)分,职业倦怠得分为(63.70±14.9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工作单位、健康自评状况、职业认同水平、职业倦怠水平、工作年限、工作量、医患关系以及职称晋升压力的护士离职意愿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倦怠水平、平均每班次出车次数、健康自评状况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职业认同水平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 P<0.05)。 结论:北京市院前急救护士离职意愿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合理排班制度并增加岗位人员配置;建立院前急救护士分流政策与职称晋升制度,并设立岗位风险特殊津贴;培养医疗救护员承担患者转运和搬抬工作,以降低院前急救护士的离职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连市社区居民应急救护能力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大连市社区居民应急救护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的居民应急救护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大连市4个辖区内307名社区居民,应用自编问卷调查其应急救护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掌握率仅29.8%,有7.82%的居民不知晓我国医疗急救热线"120"的号码,35~54岁群体急救知识掌握度及认知程度较好。年龄、文化程度、学习意愿、收入、重要性认知等因素对居民急救能力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目前大连市社区居民应急救护能力有待提高,亟需开展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化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癌症终末期患者救护意愿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编制适合中国文化的癌症终末期患者的救护意愿量表,并检验量表的信效度.方法 以生前预嘱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形成癌症终末期患者救护意愿量表架构和条目池,经过 2轮Delphi专家函询和预测试进行条目筛选和修订形成暂定版量表,对 660 例癌症终末期患者进行正式调查,评价其信效度,形成正式版量表.结果 癌症终末期患者救护意愿量表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共 5 个公因子,包括症状控制意愿、临终抢救意愿、灵性需求意愿、社会支持需求意愿和死亡准备意愿,与理论建构基本相符,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60.077%,内容效度为 0.968;总量表的 Cronbach α系数为 0.936,折半信度为 0.964,5 个公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为 0.831~0.916,折半信度为 0.848~0.939,且重测信度为 0.947.结论 癌症终末期患者救护意愿问卷信度与效度较好,适合我国癌症终末期患者救护意愿水平的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绵阳市某地区居民家庭救护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了解绵阳市某地居民家庭救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 2023 年 4 月 1 日—2023 年 4 月 30 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绵阳市某地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居民家庭救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 458 名调查对象,93.2%的居民表示愿意参与家庭救护相关课程、教学等培训,36.0%的居民表示有家庭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的经历,14.6%的居民表示有过家庭救护的经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参与家庭救护经历、一般自我效能、健康素养是居民家庭救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民家庭救护意愿较高,但现场实施率低,建议通过完善急救培训管理体系,强化保障和激励机制,强调"第一目击者"在救援中的重要性,以提高急救技能的现场实施率和救护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贵阳市老年人救护知识与技能现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老年人救护知识现状、影响因素及培训意愿,为制订老年人救护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与便利抽样法抽取贵阳市3个城区的488名老年人,用自制老年人救护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描述性分析一般情况、培训现状及意愿,救护知识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救护知识现状:医疗急救电话知晓率最高,为66.6%,其余救护知识知晓率不足20.0%.培训现状及意愿:接受过救护知识培训者仅13.3%.91.9%和94.1%的老年人认为有必要和愿意参加救护知识培训.获取救护知识途径:网络媒介和家人朋友介绍分别占37.5%和22.4%,其次为书报杂志、宣传栏、相关知识讲座.影响因素:经历救护培训者其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优于未经历者;文化程度越高,掌握越好;不同职业掌握情况由高到低分别是专技人员、行政人员、工人、农民.结论 老年人救护知识匮乏,救护培训意愿强烈,政府和有关机构应共同完善急救法和急救培训体系,制订适宜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救护培训方案,加大老年人的救护培训力度,提高救护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市朝阳区院外急救驾驶员队伍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朝阳区急救驾驶员队伍现况.方法 2017年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朝阳区42个急救站急救驾驶员岗位从业者工作内容、能力、对医疗救护员认知等情况进行基线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35~50岁从业者占53%,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38%,从事院外急救工作3年以上者占76%,29%从业者通过国家医疗救护员四级考试并取得证书.结论 急救驾驶员岗位除担任驾驶救护车工作外,还参与了医疗救护员辅助工作,工作内容多、要求高;驾驶员岗位从业者对考取国家医疗救护员资格有积极和较高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诊科医护人员空中救护需求现状调查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空中救护需求问卷调查,了解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空中救护需求现状,为我院急诊科开展空中救护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现有问卷基础上,通过专家函询,自行设计我院急诊科空中救护需求调查问卷,对119名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医护人员中68.1%为医疗队成员,参与过救护任务或救护培训的成员占调查人数的80.7%;92.4%表示非常需要空运专业化培训;91.6%表示理论学习时间应少于实践培训时间.空中救护课程需求培训调查需求排在前五位的课程,分别为航空护理核心知识课程模块中的灾难护理(4.3697±0.88169)、伤病员病情观察(4.395±0.85587)以及航空护理核心技能课程模块中的监护知识技能(4.437±0.84008)、护理知识技能(4.437±0.84008)、常见症状护理(4.437±0.86982).结论:我院急诊科救护力量人员基础好,空中救护力量薄弱,但对开展空中救护积极响应,学习意愿强,因此我院开展空中救护培训课程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公众应急救护普及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国公众应急救护普及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心肺复苏普及不足、公众现场救护意愿不高、公众获取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不规范、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建设不完善、应急救护缺少复训机制、应急救护现场可获得的专业急救设备不足、公众应急救护缺乏法律保护.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公众应急救护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相关经验,提出相应的思考,为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公众应急救护培训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市公交系统和急救系统对联动模式知信行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急救系统与公交系统的联动现状,收集利益相关者对于两系统联动的需求、态度和建议,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提出构建“急救-公交”联动模式运行措施,为提升北京等国际超大城市的院外急救能力提供新思路,并为提升北京市救护车急救效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来自16个公交枢纽的46名基层工作人员(乘务管理员、司机、调度员)、急救中心和公交系统的12名专家领导进行了现场访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12名北京市民乘客进行线上和线下调查,调查他们对公交系统和急救系统联动的看法以及具体的建议.质性访谈的样本量选择采用信息饱和原则.结果 急救系统与公交系统尚未存在联动机制,公交乘务管理员及乘客的现场急救能力有待提高,以上各方对于“急救-公交”联动的需求度、意愿性、期望值很高.结论 通过基层人员需求分析和高层管理者意见采纳,急救系统有必要与公交系统进行联动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