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至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10 590例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诊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南山区院前急救救护车的空诊案例,为减少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诊率和分级调度制度建设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4至2018年经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即南山区唯一一家三甲医院)救护车出诊后因呼叫者原因接不到患者的登记资料,分析空诊原因、空诊发生的时间段(每3 h为1个时间段)和呼叫120原因。结果:① 2014至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诊率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分别为31.22%(2 515/8 055)、26.94%(2 147/7 970)、29.80%(2 398/8 046)、25.69%(1 844/7 177)和21.89%(1 686/7 703),5年总空诊率为27.19%(10 590/38 951)。②空诊原因分布:10 590次空诊事件中前3位分别为来电取消、车到人走和患者自送,分别占36.87%、25.08%和17.03%,各年空诊原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17.626, P<0.001)。③空诊时间段分布:发生空诊事件的前3个时间段分别为21:00~23:59、18:00~20:59和09:00~11:59,分别占16.86%、14.95%和13.54%,各年空诊时间段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2.571, P=0.252)。④呼叫120原因分布:10 590次空诊事件中,前5位呼叫120原因分别为晕倒/晕厥、外伤、酒精中毒、交通事故伤、斗殴,分别占20.13%、15.67%、9.97%、8.64%和6.45%,呼叫120原因分布在各年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94.213, P<0.001)。 结论:深圳市南山区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诊率较高,患方取消救护车服务是造成空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调度员的专业水平和分诊能力,完善院前急救制度建设和加大社会宣传有利于降低空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ADLS成功救治院外心脏骤停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高级调度在线生命支持系统(advanced dispatch online life support system,ADLS)主要应用于在救护车到达之前,120调度员根据系统预案指导报警人第一时间采取力所能及的自救互救措施,包括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通过"Follow me (跟我做)"的方式不间断在线语音指导,将急救前移至报警阶段,实现"报警即急救",弥补院前急救的"空窗期" [1]。2022年6月,江西省九江市作为我国ADLS首批3个试点应用城市之一,至今已为3 700多例患者提供有效在线院前急救医学指导,其中包括创伤、气道异物梗阻、心脏骤停等成功案例。本文通过介绍120调度员应用ADLS指导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对一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电话指导心肺复苏的诊治过程(伦理审批号 jjumer-a-2023-0405),分享ADLS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以提高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救护型直升机院间转运重症患者36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直升机院间转运重症病例的经验,提高重症救护质量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广西航空医学救援培训基地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出诊任务记录单,汇总并分析任务受理及实施情况、疾病谱构成、转运前准备、机上医疗干预等情况。结果:①一般资料:共登记直升机院间转运请求168例,实际转运36例,成功35例,1例在飞机降落阶段发生心搏骤停,持续复苏至入院数小时后死亡。36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0.5(29.8,66.0)岁;平均转运时间(54.95±17.89)min,平均转运距离(205.74±74.68)km。②疾病谱:脑卒中11例(30.55%),创伤7例(19.45%),重症肺炎5例(13.89%),心脏及大血管疾病5例(13.89%),腹部急症5例(13.89%),其他疾病3例(8.33%)。③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31例(占86.11%)为重症患者(≥15分);根据Hamilton早期预警评分(HEWS),19例(占52.78%)为急诊转运高风险(≥6分);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SS),6例(占创伤患者的85.71%)为严重创伤(≥16分)。④转运前准备:开通远程会诊,以掌握患者最新病情状态,特别是呼吸循环情况,必要时复查有关项目,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治,并对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针对性准备,如心电图(94.44%)、血气分析(94.44%)、颅脑CT(36.11%)等辅助检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72.22%)、深静脉置管(91.67%),胃管(86.11%)、尿管(88.89%)置入,镇静药物(38.89%)、血管活性药物(58.33%)和脱水降颅压药物(33.33%)的调整,骨折固定是否牢靠(11.11%)等。⑤机上医疗干预:所有患者均全程实施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监测,使用呼吸机者及时调整参数(66.67%),使用微泵给药者及时调整用量(91.67%),其他还包括必要的镇静/镇痛药物使用(38.89%)、吸痰护理(75.00%),各类置入管道护理(气管插管或切开护理72.22%,留置尿管护理88.89%),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2.78%)等。结论:直升机转运服务对象以危重症患者为主,对机载医疗设备与救护技术要求高,亟待建立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德阳市院外急救空返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德阳市院外急救救护车空车返回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空返原因,制定减少空车策略,提高院外急救效率,减少急救医疗资源浪费.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德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院急救出诊病例,分别对2014年和2015年空车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空返率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减少空车策略.结果 调查发现,2014年与2015年空比较无计空返率统计学比较无差异,两年平均空返率为24.38%;空返原因前五位分别为病情已缓解(40.26%)、自行来院(36.25%)、院外死亡(8.16%)、病情轻(6.26%)和纠纷未解决(5.64%);空返的疾病谱分布前五位分别为晕倒(23.24%)、车祸(22.24%)、外伤(18.75%)、饮酒过量(10.75%)和猝死(7.24%).结论 需要在政府卫生部门政策指导下,制定相应的策略,提高医护人员和普通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才能有效降低院外急救空返率,提高院外急救效率,节约急救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州市2109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院前急救资源使用情况分析:2009至2018年数据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广州市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源使用情况和救治特点.方法 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数据库中获取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的院前急救数据.收集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性别、年龄、中毒程度、救治结果、呼叫者类型、空车数(空车定义为救护车出车后未接到救护对象或救护对象拒绝来院而造成的救护车空车返回)、出车耗时(救护车出车至完成时间)、现场用时(救护车到达现场至患者上车时间)和工作日与周末24 h院前急救时间分布,并分析其与院内急诊就诊高峰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急性中毒患者2 408例,其中急性酒精中毒2 109例(占87.58%),药物中毒126例(占5.23%)、化学品中毒67例(占2.78%),农药中毒3例(占0.13%),其他中毒103例(占4.28%).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以男性为主,共1 862例(占88.29%),男女比例为7.54∶1 ;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59岁(占93.41%);以轻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主,共1 717例(占81.41%);需留观处理1 178例(占55.86%),无一例死亡.院前急救资源占用情况分析显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通过110呼叫120的比例为43.24%(912/2 109),空车率36.79%(776/2 109),均明显高于以下位居院前急救前列的四大疾病,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3.83%(362/9 461)、5.80%(549/9 461),均P<0.01〕、急性创伤〔24.29%(1 708/7 033)、7.96%(560/7 033),均P<0.01〕、急性循环系统疾病〔2.44%(90/3 694)、2.87%(106/3 694),均P<0.01〕、急性呼吸系统疾病〔0.86% (31/3 606)、1.58%(57/3 606),均P<0.01〕;且通过110呼叫120更容易出现空车,空车率51.75%(472/912),明显高于通过路人呼叫120〔40.82%(60/147),P<0.01〕和亲友呼叫120〔23.24%(244/1 050),P<0.01〕.急性酒精中毒的出车耗时和现场用时较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循环系统疾病、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明显缩短〔出车耗时(min):26(20,34)比34(26,45)、38(29,49)、38(29,50);现场用时(min):6(4,10)比10(7,14)、10(7,15)、10(8,15),均P<0.01〕,但与急性创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车耗时(min):26(20,34)比29(20,42),现场用时(min):6(4,10)比7(4,11),均P>0.05〕.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院前急救的24 h变化规律特征明显,其院前急救人次流量高峰在21:00 —00:00,低谷在09:00 —13:00,与院内急诊就诊的流量高峰(17:00 —22:00)有重叠效应.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造成院前急救资源过度占用,并与院内急诊就诊高峰重叠,应加强民众对120急救资源合理使用的宣教,以减少浪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武汉火神山医院风环境模拟及对防疫工作规划分析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明确武汉火神山医院室外风速场、风压场具体风环境情况,为日常清洁消毒和事故等特殊状况下防疫区域进行空间识别,为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性参考.方法 通过采用网络开放数据,使用Auto CAD2008软件建立武汉火神山医院和周边一定范围内建筑三维模型,再使用PHOENICS 2011软件通过参数化设置,仿真模拟冬季室外风速场和风压场情况,为日常清洁消毒和事故等特殊状况下防疫区域进行空间识别.结果 盛行风向隔离医疗区1号楼风速为1.0~1.5 m/s,重症监护病房和救护车运送确诊患者接诊区域风速为2.5~3.0 m/s,2号病房楼风速为2.0~ 2.5 m/s,垃圾暂存间风速为3.0~3.5 m/s,医护生活区风速为2.5 m/s.病区内迎风面第1排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压力差较大(≥5 Pa),此外其他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压力差均≥0.5且≤5 Pa;医护生活区建筑偏北部迎风面和背风面压力差较大(≥5 Pa),建筑偏南部迎风面和背风面压力差较小(<0.5 Pa).结论 整体而言,武汉火神山医院存在通风不畅、污染物易聚集区域,需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和事故等特殊状况下防疫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院前急救空返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分站院前急救数据为基础,结合各地院前急救空返数据,分析院前急救空返率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将措施更好地落实推广,以减少浦东新区乃至全国各地有限的急救资源浪费.方法 收集并统计浦东新区三林分站从2018年8月-2019年7月院前急救数据,分析调度出车次数、空返次数、空返原因并计算空返率.结果 浦东新区三林分站2018年(8-12月)共计出诊量2 070次,空车量219次,空车率8.09%;2019年(1-7月)共计出诊量4 255次,空车量294次,空车率6.91%;造成救护车空返的原因有:半路空返、无人接应、车到人走、患者拒绝入院、无钱付费、其他等.结论 高空返率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必须要加以重视,通过扩大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正确使用“120”;建设布局合理的急救半径;建全完善的院前急救通信指挥系统;加强院前急救队伍的建设等措施,切实有效的降低救护车空返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负压担架式隔离舱联合负压救护车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3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负压担架式隔离舱联合负压救护车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评价负压担架式隔离舱及负压救护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市确诊的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用负压担架式隔离舱联合负压救护车转运,医护人员采用常规医疗防护及消毒措施.结果 院外急救医护人员应用负压担架式隔离舱联合负压救护车转运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效果安全有效.结论 负压担架式隔离舱联合负压救护车能够实现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有效转运,并且避免医护人员感染以及空气的污染,在救护车转运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过程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PM2.5暴露对急诊就诊量和救护车派遣量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我国细颗粒物(PM2.5)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的]利用meta分析定量评估我国PM2.5暴露与急诊就诊量和救护车派遣量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以空气污染、大气污染、颗粒物、急诊、急救、救护车、PM2.5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PM、PM2.5、air pollution、particulate、particle、emergency、ambulance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纳入方法为时间序列研究或病例交叉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设置为从建库至2020年7月30日,并追加至2021年3月1日.利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随机或固定效应meta分析模型合并效应值,若存在异质性则进行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测及校正.[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涉及26项数据,meta分析显示大气中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急诊就诊量和救护车派遣量的RR值分别为1.007(95%CI:1.005~1.008)和1.004(95%CI:1.002~1.007).分别对急诊就诊量和救护车派遣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均显示病例交叉研究的合并效应值高于时间序列的研究.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明显改变,说明此次meta分析结果较稳健.Egger法检验结果提示PM2.5暴露对急诊就诊量和救护车派遣量的影响不存在发表偏倚(t=1.53,P>0.1;t=1.80,P>0.1).[结论]PM2.5暴露可能与急诊就诊量和救护车派遣量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预警与院内绿色通道流程管理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对全国三级甲等医院神经介入医师进行调研,了解我国不同行政区域三级甲等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预警与院内绿色通道流程管理的现况及同质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问卷星微信小程序、邮件等方式向我国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专家发放ALICE调查问卷(中文版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现状问卷调查-ALICE研究),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基本信息、脑血管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治疗现况、患者转运制度等,并分析不同行政区域(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行政区)的绿色道管流程通理现状及不同优化管理策略所能节省的入院至治疗时间.结果 共发放问卷142份,剔除内容不完整的问卷11份,回收有效问卷131份.131名神经介入医师来自126家医院,所有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126家医院中,年机械取栓治疗例数>100例的医院占31.0%(39/126),救护车直接入院是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收治方式[53%(35%,70%)].不同行政区域医院的院前预警机制、急诊预检、CT机与导管室空间布局、常规麻醉方案、机械取栓准备均存在轻度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麻醉医师全天处于可呼叫状态、优化影像学检查流程、CT机位置优化或功能整合、提前预警机制分别可缩短入院至治疗时间21(19,30)、20(15,30)、20(12,25)、19(10,23)min.结论 我国不同行政区域三级甲等医院之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绿色通道救治流程的同质性较高.避免非必要步骤、规划合理的卒中绿色通道及采用并联化管理可极大提高救治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