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条件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等医学院校职称评审制度在医学教育领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主导着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向,同时也是激发教师创新能力的关键机制。本研究通过收集和整理21所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文件,对评审条件中的基本要求、教学授课、学生指导、教学竞赛、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破格晋升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研究,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美公共卫生教育及其相关课程教学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美国现代医学教育起步早,梳理其当前医学教育构架、相关经验,有助于我国医学院校完善教学体系。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MC)教学软硬件完备,课堂组织形式丰富,综合采用传统讲授、翻转课堂、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基于先进的教学系统,教师可方便快捷地开展课堂测验,以促进自主学习;该校经常邀请公共卫生部门、医院、实验室的一线工作人员实施教学;此外,该校的多学科协同教学平台建设措施也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等院校口腔门诊经营管理课程的实施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目前本科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讨在口腔医学院本科教育中引入口腔门诊经营管理相关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中面向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创业课程——口腔门诊经营管理,采用CBL、PBL、教师主讲、学生上台试讲与PPT演示、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并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从多个群体的角度对课程设置、必要性、教学形式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结果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纳入研究的108名听课学生课程成绩为(75.99±5.76)分,呈正态函数分布。数据结果显示,课程结束后产生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人数与开课前比较,增加了41名(37.96%)。纳入研究的所有授课教师和33名(78.57%)在职医生认为该课程在本科开设合理。结论:在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引入口腔门诊经营管理相关课程是必要且可行的,对口腔医生的长远发展有一定指导性作用,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放疗CT模拟定位远程培训系统研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发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放疗CT模拟定位的远程培训系统,探索一种医学培训的新方法。方法:使用3DMax与Maya进行3D建模,Unity3D引擎开发3D虚拟操作及交互系统;Java的SpringMvc架构作为系统后台服务,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并将用户分为教师和学员两种角色,模式分为教学与考核模式。结果:系统功能涵盖CT模拟定位全过程,主要包括患者信息管理、CT模拟定位机认知、体位固定技术、CT定位扫描、处理突发事件等模块。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稳定,系统浏览量达14 920人次,培训通过率为86.66%。与传统培训相比,培训效率明显提升,并获得一致好评。结论:远程培训系统能有效提升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性、共享性、创新性。目前系统已上线且推广性较强,应用前景广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全科医师接诊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标准化病人已广泛用于医学教育和临床技能培训中。教师标准化病人指从事医疗或卫生教育事业者,能充当患者、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的角色。全科医生的接诊能力包括接诊的临床技能和医患交流技能两方面。现围绕教师标准化病人的产生、培养及优势论述教师标准化病人考试法在全科医师接诊能力的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雨课堂的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开课的护理本科教学班设为观察组( n=20),采用课堂教学与雨课堂平台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2018年同期开课、学生数量相同、实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班设为对照组( n=20)。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两个班次学生的研讨课、模拟授课和课终理论考核成绩及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学生的模拟授课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1, P=0.834),观察组学生的研讨课成绩[91.18±1.20]( t=3.09, P<0.05)和课终理论考试成绩[78.63±6.28]( t=3.33, P<0.05)高于对照组,且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t=-3.33, P<0.05)、发现问题能力( t=-2.17, P<0.05)、独立思考能力( t=-2.53, P<0.05)、知识整合能力( t=-3.86, P<0.001)、自主学习能力( t=-3.12, P<0.05)及对护理教师角色功能的认同感( t=-2.53, P<0.05)、主动学习的意识( t=-3.13, P<0.05)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t=-4.46, P<0.001)得分高于对照组。 结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格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儿科学在线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儿科学在线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5月,选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见习的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58名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名留学生。试验组采用在线微格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对照组采用在线病例探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病例,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见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并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见习考试成绩分别为(82.80±1.64)分、(64.60±1.62)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综合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1±0.65)分、(2.97±0.5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将微格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儿科学在线见习教学中,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儿科学见习考试成绩,有助于留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治思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学习科学视域下医学院校ESP课程体系的生态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学院校研究生的ESP课程(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兼具自然及社会双重属性,注重专业应用型语言的学习及实践,构建具备职业、社会境脉特征的英语教学生态体系是探索医学院校高水平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设计的实施研究理念,设计与构建了情景仿真式课程模式,实施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完成了混合式关联课堂体系模式的探讨与融合性教师角色的分析。在课堂实践基础上,将创新课程理念与ESP课程生态体系构建有机结合,进一步指导学习科学视域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验证了ESP课程体系生态构建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机构。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普遍存在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培训体系不完善、优质资源区域共享不足等问题,以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医学分中心的建设实践为例,剖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概念内涵,从组织保障性建设、系统发展性建设、目标导向性建设3方面总结了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能措施,进而提出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未来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优化组织机构建设、强化培训体系建设、优化发展效果评价、强化信息技术支撑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及其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解决问题的全新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安排和评估方式,探讨了其对我国推进PBL教学带来的启示:根据医学生教育背景选择切合实际的具体教学方式和教案;选择合适的PBL导师并保证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变;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发挥教学评估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充分使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发挥其对PBL的推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