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雨课堂的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开课的护理本科教学班设为观察组( n=20),采用课堂教学与雨课堂平台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2018年同期开课、学生数量相同、实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班设为对照组( n=20)。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两个班次学生的研讨课、模拟授课和课终理论考核成绩及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学生的模拟授课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1, P=0.834),观察组学生的研讨课成绩[91.18±1.20]( t=3.09, P<0.05)和课终理论考试成绩[78.63±6.28]( t=3.33, P<0.05)高于对照组,且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t=-3.33, P<0.05)、发现问题能力( t=-2.17, P<0.05)、独立思考能力( t=-2.53, P<0.05)、知识整合能力( t=-3.86, P<0.001)、自主学习能力( t=-3.12, P<0.05)及对护理教师角色功能的认同感( t=-2.53, P<0.05)、主动学习的意识( t=-3.13, P<0.05)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t=-4.46, P<0.001)得分高于对照组。 结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整合角色教学联合Miller金字塔教学在介入手术室护士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整合角色教学联合Miller金字塔教学在介入手术室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进行实习的60名介入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8名及研究组32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研究组进行整合角色教学联合Miller金字塔教学。评估对比两组结业成绩、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批判思维能力、职业倦怠感、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操作技能、理论、急救综合能力成绩、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与带教前相比,带教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去人格化、情感衰竭评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认知成熟度、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开放思想、求知欲、自信心、分析能力、个人成就感评分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介入手术室护士教学中应用整合角色教学联合Miller金字塔教学可改善护士心理状态、职业倦怠感,提升自我效能、批判思维能力,结业成绩较为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课程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未来护理服务骨干,其人文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但当前我国很多学校护理专硕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缺乏有临床实践特征的人文心理课程模块。本研究提出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课程框架并进行了实践探索。本课程教学目标为提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护患沟通、人文关爱、叙事护理及系统干预能力;课程内容整合了护患沟通、巴林特小组、叙事护理、安宁疗护、家庭干预及团体干预等模块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教学方法融合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法。教学效果评价显示,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该课程的实践探索为提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康复治疗学专业"2+1+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我国康复治疗师人才的主要来源,其专业教育具有实践性强、技能要求高等特点。但目前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毕业能力与岗位能力要求衔接性欠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校院医教协同统合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上海杉达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深度校院合作,建立"2+1+1"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基地,并以临床为导向实施课程整合,同时深化院校共管长效机制,共建共塑双师型教师队伍,有效提升了专业建设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缩短了从学生到康复治疗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为应用型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人工智能是集多学科之大成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系统,旨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智能,被认为是一个"加强人类"的工具.人工智能已经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正在逐渐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将深远地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实践,可以提高质量、提升效率、提振效果、增进效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在医学教育中,人工智能可以整合资源、辅助教学、模拟临床学习环境、监控教学质量、学生自我评估、实现个性化学习;在医学科研中,人工智能能够进行海量数据挖掘与处理、辅助新药研发、预测疾病发展趋势和风险、辅助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担当"科研助理"的角色;在临床医疗中,人工智能在辅助临床诊疗、支持临床决策、推动基层医疗"同质化"、患者监护、疾病预防、慢病随访、康复辅助、健康管理等方面颇具潜力.当然,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面临着多维度的挑战和困境,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技术滥用、多学科融合、成本控制、法律与伦理问题等.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人工智能一定会在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护理本科生对高仿真模拟教学体验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系统评价和整合护理本科生对高仿真模拟(high-fidelity simulation,HFS)教学的体验,为护理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纳入关于护理本科生对HFS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结果 纳入9篇研究,提炼出40个研究结果,归纳为7个类别,形成3个整合结果:学习获益和成长体验、角色转换的体验、教学过程中的消极体验.结论 护理本科生对HFS教学有着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安全、逼真的教学环境和不同角色的学习体验能促进其知识的建构、临床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护理职业素养的形成,但仍需完善案例运行与教学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E-learning助推临床微生物教学数字化转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由于医学知识的快速增加、新病原体的出现、新传染病的产生和新耐药机制的形成,在临床微生物学领域具有学习和应用能力并不断提升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挑战.E-learning是一种教学方法 ,它基于使用电子媒体和设备作为工具,以改善获得培训、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并促进学生适应新的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微生物学教学和培训中E-learning可以提供更高效灵活的模式来满足教育需求.E-learning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角色,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设计和促进更好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临床微生物学的电子资源,促进了理论和实践差距的缩小.作为一种E-learning的新方法,虚拟实验室通过重新激活和场景模拟提供了更广泛有效的学习平台.多平台整合教育资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日新月异的医学知识,促进临床微生物教学观念转换、数字化转型和教学模式改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概念,在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结合目前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从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双方的关系等3个方面阐述"互联网+"时代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影响及挑战.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教学创新,通过规范整合资源、开设相关课程以及强化师资培训等措施构建新的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指导医学生将人文关怀应用于临床工作.因此,选择适合医学人文教育特点的有针对性的、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层全科医生在医联体内的角色定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探讨全科医生在医联体内的角色定位、各角色间的联系、全科医生在医联体内发挥作用的条件等,有助于全科医生更好地认清自身的功能职责和医联体结构体系的完善.本文从基层首诊、健康管理、医疗信息的平衡、医疗资源的枢纽、教学科研方面探讨基层全科医生在医联体内的角色定位及各角色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全科医生在医联体内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基层全科医生综合素质不高和积极性不强、患者参与度低、医联体结构建设不完整等问题将影响基层全科医生作用的有效发挥.建议重视基层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与奖励,对各项健康管理服务进行标价及制定奖惩措施,深化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宣传内涵和细节,医联体按现代医学模式理念进行资源整合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于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提出,之后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的医学院校获得了快速发展,哈佛大学医学院、密苏里大学医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台湾阳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PBL教学改革[1,2].通过这种问题为引导学习方式,学生和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分别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育模式,通过讨论、辩论、互评、自评以及教师点评,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提升自学能力,培养团队精神.PBL教学模式在全球医学教育中掀起了改革浪潮,我国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代表的医学院校都先后开展了PBL教学改革,北大医学部、川大华西医学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都做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改革[3-5].我校目前在宗濂实验班中成功开展基于课程整合的PBL教学,并在学生中取得良好反响[6,7].1995年由我校在国内发起并率先举办来华留学生医学学历教育项目,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培养了大量的来华留学生,在生源国拥有良好的口碑.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水平,依托学校的教改项目,经广泛论证后计划在留学生教学中推广PBL教学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