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种教学方式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方式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实习的中山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3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入科前进行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和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评定,入科后采用实习小讲课、互动教学(2周实习期内进行)和新媒体教学(持续6个月)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系统培训,所有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由学生选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结果:系统培训后,学生各方面的医患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培训前后的消极态度[(35.22±4.35)分比(28.40±3.54)分]和积极态度[(53.20±5.35)分比(60.84±2.72)分]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培训前后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的评分[(151.78±5.33)分比(166.27±4.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系统培训前,男生医患沟通的积极态度评分差于女生[(51.41±4.88)分比(54.91±5.33)分],消极态度评分高于女生[(36.68±4.80)分比(33.83±3.42)分];系统培训后,男生的支持关注评分低于女生[(16.86±1.52)分比(17.83±1.27)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学生评选出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是模拟教学[46.7%(63/135)],其次是微信[28.9%(39/135)]。 结论:多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水平;不同性别学生沟通能力和对教学方式的喜好不同;互动教学中的模拟教学、新媒体教学中的微信平台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血管内科实习教学中强化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加强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培养合格心血管内科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激发实习生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积极性;改进实习带教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医患沟通的经验与教训;加强管理监督,重视医患沟通技能操作考核;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医患沟通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生强化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过程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平台在后台监测到部分用户使用虚假的手机号和Email地址注册账号,这些账号的投稿IP地址与作者所在单位所属行政区域严重偏离,涉嫌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此类行为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我们已将排查到的稿件信息通报各编辑部,杂志社新媒体部也将对此类账号做封禁处理,相关稿件一律做退稿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胸外科轮转培养的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胸外科轮转培养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1名在胸外科轮转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33名试验组学员接受包括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思维、科研信息及沟通协作在内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而38名对照组学员接受传统方法培训。出科前,两组学员统一考核,对比成绩并分析结果。采用SPSS 19.0对学员各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学员成绩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试验组学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思维成绩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14.21±2.03)分vs.(12.97±2.06)分、(24.30±2.35)分vs.(22.37±3.10)分、(24.00±1.85)分vs.(22.71±3.17)分、(78.09±3.53)分vs.(73.34±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胸外科轮转培养当中引入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合理利用新媒体手段及多种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提高受训学员的临床岗位胜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渠道推进医院专利转化探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相关的专利转化水平不高。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推进,我国专利等医学知识产权项目正逐年递增,医学转化也越来越受重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借助各种渠道,积极推进医院专利转化,针对如何进行专利转化、如何提升转化的成功率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本文旨在分析探索多渠道推广专利的可行性,并为利用新媒体形式宣传专利转化开辟新路径。方法:通过Excel软件分析"中山专利英雄帖"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平台每周浏览量数据及专利沙龙项目数据,以及近6年中山医院专利申请及转化情况,进行专利推广效果分析。结果:通过多渠道、各环节的有效推进方法尝试,近6年中山医院专利申请及转化情况也成倍增长。结论:医院将进一步探索专利申请及转化过程,构建知识产权项目管理体系,建立系统化转化服务平台,培养转化医学管理团队等,促进医院医学专利转化长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乡镇卫生院在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中的定位和发展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深化医改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目前,全国各地医共体的建设快速推进,其中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是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作者结合冯家镇卫生院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作为县域医共体的枢纽中心,卫生院通过明确定位、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建立双向转诊通道、打造特色医疗专科、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借助新媒体宣传平台等发展策略,有效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公立医院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某公立医院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提升公立医院微信公众号在健康领域舆论引导力提供参考。方法:获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2021年微信公众号所有推文的传播数据,将推文阅读次数作为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评价指标,将推文的分享次数、标题字数、标点数量、首发平台和内容类型等作为可能影响阅读次数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推文1 102篇,平均阅读次数为10 670次,平均分享次数为411次,阅读次数排名前10的推文的主要聚焦在重大疾病救治、突发事件、常见误区和健康科普方面。分享次数和加入手绘与阅读次数呈正相关( P<0.05),标题字数、标点数量与阅读次数呈负相关( P<0.05),不同标题句式、首发平台、来源科室和内容类型的推文阅读次数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享次数、加入手绘、标题句式和内容类型是公立医院微信公众号推文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某公立医院微信公众号阅读次数较高的推文聚焦在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较多。笔者建议,公立医院微信公众号应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推动高质量内容建设,进一步加强文案的设计水平,以提高其受众面和传播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官方微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交流平台,为大家提供本刊投稿须知、每期目录和论文摘要等相关信息,并能在线浏览杂志官方网站.欢迎广大口腔医师关注!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均可关注到我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媒体技术促进植物印染推广
编辑人员丨2周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植物印染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传统技艺,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传承与推广值得探讨.新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为植物印染推广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新媒体平台,植物印染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同时,新媒体的多元化传播形式也为植物印染的推广提供了更多可能,如短视频、直播和社交媒体,都能为植物印染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因此,利用新媒体推广植物印染,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微信传播指数的卫生健康类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基于微信传播指数(WCI)研究卫生健康类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能力.方法 选取我国优秀科普期刊目录(2020 年)中的 6 种卫生健康类科普期刊,分别为《家庭用药》杂志、《家庭医生》杂志、《家庭医药》杂志、《中医健康养生》杂志、《保健与生活》杂志和《大众医学》杂志,收集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相关指标,计算WCI以评估其传播力.结果 6 种卫生健康类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 2023 年 8 月至 2024 年 1 月的平均WCI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医生》杂志、《中医健康养生》杂志、《大众医学》杂志、《家庭医药》杂志、《家庭用药》杂志、《保健与生活》杂志,其中《家庭医生》杂志微信公众号平均WCI等级为优,《保健与生活》杂志微信公众号平均WCI为差,其他均为中.6 种卫生健康类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 2023 年8 月至 2024 年 1 月的平均发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医生》杂志、《家庭医药》杂志、《家庭用药》杂志、《大众医学》杂志、《保健与生活》杂志、《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结论 我国优秀卫生健康类科普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传播力仍有待提升,建议通过优化推文内容、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加强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的运用,积极寻求多方合作等途径提高卫生健康类科普期刊的传播能力,使卫生健康类科普期刊能够更好地向大众传播健康知识,满足国民的健康科普需求,助力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