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其突发性急、毁坏性大、传播性强等特点影响着公众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通过对心理危机的特征、评估模型、干预模式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智能化传播方阵的群组化指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智能化传播方阵的群组化指导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5—6月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60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得分<19.6分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佳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30)和对照组( n=30)。观察组开展基于智能化传播方阵的持续群组化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CA得分、体重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CA得分高于对照组,HbA1c低于对照组,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智能化传播方阵的群组化指导可提高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患者体重指数和HbA1c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综合性大学医学传播学通识课程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学生对媒体传播医学知识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健康理念和行为的形成,同济大学同济临床医学院面向通识教育阶段各专业学生开设"健康疾病传播"医学传播学通识选修课程。课程在设计上关注学生需求,提升高阶性和挑战度,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医学传播案例分析、传播作品创作、研究性项目任务等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度,提高了学生健康素养,提升了学生思维、综合、创造能力。课程运行2轮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医学传播学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选取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耐多药结核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 n=36)及对照组( n=36),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实施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能力、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率、不良反应率、细菌转阴率及患者满意率。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传染源预防、传播途径切断、用药管理、健康责任、饮食营养、运动锻炼、定期复诊及疾病管理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率、细菌转阴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能有效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细菌转阴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在持续,今年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出现夏季流感流行高峰,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2018年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接种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1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流感防控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2—2023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2—2023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提供接种服务。≥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2)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3)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4)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5)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对于IIV,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1—2022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LAIV,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人群特征及抑郁症状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中MSM特征及抑郁症状相关因素,为HIV感染者实施个性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9年9-1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和临沂市选取≥15岁、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对一访谈核实其感染途径,对核实后实际为MSM,按照1∶1匹配在当地选择年龄范围差≤3岁、自报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及行为特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析其特征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自报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373例中,复核后实际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占39.7%(148/373),年龄(40.3±12.0)岁,已婚/同居占41.9%(62/148),确证HIV前做过检测占27.0%(40/148),同性性伴数≥2人占71.6%(106/148),有抑郁症状的占55.4%(82/1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的MSM中,确证前未做过HIV检测、确证前同性性伴数≥2人、首次发生同性性行为年龄>30岁和有抑郁症状者,更有可能隐瞒真实的感染途径;抑郁症状与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情况和职业状况稳定的因素相关。结论:在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中,有一定比例实际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感染途径,并存在多性伴及双性性行为的高危行为,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需加强随访的感染途径复核,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肠道结核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肠道结核(gastrointestinal tuberculosis,GITB)是指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的结核,常好发于末端回肠及盲肠。临床特征包括腹痛、发热及回盲部的可触性包块等。我国是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GITB的发病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其诊断仍具有挑战,导致患者误诊、误治。儿童GITB的诊治难度较成人更大,常被误诊为克罗恩病,增加治疗费用,带来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同时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了解GITB的临床特点、早期正确诊断十分重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减少结核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严重呼吸系统综合征、甲型H1N1大流行性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特征比较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对严重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2009—2010年的甲型H1N1(2009年)大流行性流感(简称甲型H1N1大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病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了比较。与另外两种疾病相比,COVID-19传染性更强、传播更隐蔽、传染强度更大、临床表现更严重。如果COVID-19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对人类健康乃至社会发展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认识三种疾病尤其是COVID-19的特征,提高对COVID-19的危害性认识,对贯彻“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指导方针,做好COVID-19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皮肤黏膜的常驻菌群之一,约30%健康人群携带该菌 [1],在干燥物体表面生存期较长,如在干燥的脓液、痰液中可存活2~3个月,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大部分急诊科中化脓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致病菌 [2],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化脓性链球菌短暂或长期定居于上呼吸道,在干燥物体表面或尘埃中可生存数月,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物或飞沫传播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滋病患者中男男同性性传播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中男男同性性传播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西安市第八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69例艾滋病感染者男男同性性传播人群进行调查。结果:269例男男同性性传播艾滋病患者中,以20~40岁年龄人群为主,文化程度较高,未婚居多,独生子女比例较低。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其中以饮食和睡眠、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最为突出;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各因子分的主要原因是低生活质量,高学历患者更容易产生抑郁与焦虑两种心理情绪。结论:艾滋病患者中男男同性性传播人群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