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产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晚发型败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新生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新生儿科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确诊的1例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LOS的早产儿临床资料。以“新生儿/neonate、败血症/sepsis、非脱羧勒克菌/ Leclercia adecarboxylat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并对新生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LOS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本例患儿为胎龄34周 +3早产儿,出生体重2 050 g,男性,因生后呼吸困难14 min入院,入院后予暖箱(温度33~35 ℃,湿度50%~60%)保暖,先后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应用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抗感染,于生后11 d发生LOS。虽经扩容、抗感染、呼吸支持等治疗,但病情进行性加重,最终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患儿死亡后1 d血培养MALDI-TOF MS鉴定为非脱羧勒克菌,药敏实验提示为多重耐药菌。文献复习获得国外报道新生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2例,均为早产儿、女婴、敏感菌株导致的LOS,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经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1例。 结论:非脱羧勒克菌单一感染可导致早产儿LOS,无特异临床表现,MALDI-TOF MS有助于其诊断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在低体温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在低体温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湖北省仙桃市妇幼计生服务中心分娩的低体温新生儿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干预。综合评价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温、耗氧量、康复进程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SpO 2)、体温高于对照组,而体温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培养箱治疗时间、体温复温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寒战、躁动、心率加快、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低体温新生儿采用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和稳定患儿的体温,降低新生儿的耗氧量,缩短患儿的康复进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为新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一起疑似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聚集性事件的调查与处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调查某院新生儿科一起疑似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聚集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3年1月31日2月6日入住该院新生儿病房的3例CRKP血流感染新生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室环境物体表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 2023年1月31日2月6日,新生儿病房共收治住院新生儿6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16例,发生CRKP血流感染3例,罹患率5.00%.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性事件上报当天(2月7日)在院患者33例,现患率9.09%(3/33).2023年1月31日—2月6日该院新生儿科CRKP引起的血流感染率高于2022年(P<0.001).发生CRKP血流感染的3例新生儿暖箱在同一病室且为相邻位置,首例CRKP血流感染新生儿(1月31日发生血流感染)于2月4日进行PICC维护,且PICC维护顺序紧邻后2例发生CRKP血流感染的新生儿,3例新生儿血培养均检出CRKP,药敏结果一致.结论 此次新生儿CRKP血流感染聚集性事件的发生可能与PICC维护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及物品间存在交叉污染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pgrmc1调控的黄体酮抑制氧糖剥夺/复氧新生小鼠神经元损伤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基于黄体酮膜受体组件1(pgrmc1)调控,探讨黄体酮抑制氧糖剥夺/复氧(OGD/R)新生小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出生12 h内的新生小鼠分离原代皮层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7 d,利用微管相关蛋白2检测进行鉴定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AG205组、黄体酮组、AG205+黄体酮组.DMSO组、AG205组、黄体酮组、AG205+黄体酮组加入制备好的缺糖D-Hanks液、置于缺氧培养箱中培养2 h,换为神经元生长培养基;DMSO组在造模前1 h给予DMSO预处理,AG205组和AG205+黄体酮组在造模前1 h给予AG205(pgrmc1拮抗剂)10 μmol/L预处理,黄体酮组和AG205+黄体酮组于造模后2 h给予黄体酮20 μmol/L.复氧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DMSO组、AG205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AG205组低于DMSO组;黄体酮组、AG205+黄体酮组细胞存活率高于AG205组,黄体酮组高于AG205+黄体酮组(P均<0.05).DMSO组、AG205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AG205组高于DMSO组,黄体酮组、AG205+黄体酮组细胞凋亡率低于AG205组(P均<0.05).结论 黄体酮可抑制OGD/R新生小鼠神经元损伤,抑制pgrmc1可降低OGD/R神经元活力、增加细胞凋亡,黄体酮抑制OGD/R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可能与调控pgrmc1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新生儿暖箱内空气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新生儿暖箱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为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更换暖箱空气滤网前和更换后每隔15 d采用沉降法对新生儿室和新生儿暖箱内空气进行采样.样品进行细菌学培养后,计数和比较暖箱内空气平均菌落数.结果 暖箱内空气菌落数随新生儿室空气菌落数的减少而减少,暖箱空气平均菌落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22,P<0.05);暖箱内空气平均菌落数随着滤网更换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9,P<0.05).结论 提高新生儿病房空气质量、定期更换新生儿暖箱滤网能有效地控制暖箱内环境的菌落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环境同源性追踪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查找新生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环境菌株的同源性,追踪可能的传播链,为下一步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培养出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环境追踪,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进化树进行菌株鉴定,对分离到的鲍氏不动杆菌采用Eric-PCR和MLST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采集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儿环境标本207份,其中阳性标本61份,占29.47%;16S rRNA基因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5株细菌属于鲍氏不动杆菌菌种;Eric-PCR得到A-I型9个型别,综合MLST分析结果显示,2号患儿痰液标本 、输液泵 、责任护士护士服,1号温箱表面与同期采样病房的电脑键盘,及3号患儿监护仪和责任护士手为同一ST2型别.其余型别为ST195,ST208,ST191,ST75,ST92,ST235.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儿环境追踪发现,与环境分离菌株具有同源性,说明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有助于防控感染传播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婴儿培养箱清洁消毒微视频的制作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婴儿培养箱清洁消毒微视频在新生儿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组建研究团队制作婴儿培养箱清洁消毒微视频,并选取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12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微信群,进行微视频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对护士进行婴儿培养箱清洁消毒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考核,比较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婴儿培养箱清洁卫生质量.结果 护士对微视频培训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高.微视频培训后,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护士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培养箱清洁卫生质量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视频培训能够提高护士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护理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其源性外泌体对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修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研究表明,外泌体是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作用机制,低氧预处理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量和内容物都有所影响.目的:比较常氧和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①从健康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4代,待50%-60%融合时,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分别置于传统培养箱和低氧孵箱培养48 h,采用超速离心法从两组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②SD雌性大鼠(购于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50只,其中40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10只进行假手术处理.从造模成功大鼠中取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低氧外泌体组、常氧外泌体组,每组10只.心肌梗死术后1周,再次打开心脏,在变白区即梗死区周边四点注射相同体积外泌体或PBS,每点体积25μL,每只100μL.移植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然后取心脏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和Bcl-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1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氧外泌体组和常氧外泌体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增加(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减小(P<0.01),其中低氧外泌体组上述指标改善最显著(P<0.01);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细胞排列整齐,模型对照组病变程度最严重,低氧外泌体组病变程度轻于常氧外泌体组;③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低氧外泌体组和常氧外泌体组的胶原容积分数低于模型对照组,以低氧外泌体组减少最为明显(P<0.01);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氧外泌体组和常氧外泌体组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减少,Bcl-2的表达增加,均以低氧外泌体组改变最为明显(P<0.01);⑤以上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低氧预处理后,其源性外泌体明显促进了SD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现状和能力建设需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广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的现状和能力建设需求.方法 采用《西部地区新生儿病房能力建设现况调查问卷》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39家(8家三级甲等、3家三级乙等、26家二级甲等、2家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情况和能力建设需求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1)新生儿病房基本建设: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床位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床位数分别达到Ⅲ级a等、Ⅱ级a等要求,三甲妇幼保健院的辐射台、温箱配置基本达到要求;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床位使用率分别为103.35%、85.00%、85.00%、95.00%.(2)人力资源配置:三级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与床位比均未达标,医师硕士及以上学位构成比偏低(8.18%),中、高级职称医生分别占39.62%、20.13%;二级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医师硕士学位构成比极低(1.90%),中、高级职称医生分别占31.90%、9.82%.三级甲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护士与床位比基本达标,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未达标.二级、三级妇幼保健院中、高级职称护士分别占13.96%、13.85%.(3)急救仪器设备配置:各家妇幼保健院的抢救车、负压吸引装置、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微量泵、输液泵、呼吸机、持续正压通气设备的配置基本完善,但T-组合复苏器、除颤仪配置率较低.(4)业务开展:各家妇幼保健院的高流量吸氧、出院后随访、新生儿转运的开展率较高,但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静脉导管、脐动静脉置管整体业务开展水平较低.(5)教学:各家妇幼保健院开展了临床见习、临床实习、进修,三级妇幼保健院还开展了规范化培训.(6)能力建设需求:对增加培训机会、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培养专科护士的需求较高.结论 广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同差距,需加强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和规范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婴儿培养箱多参数中央监控系统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减少婴儿培养箱不良事件的发生,设计一套婴儿培养箱多参数(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无线中央监测系统.方法 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婴儿培养箱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控器MSP430F149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与报警,并利用无线射频技术nRF905将数据传输到中央站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实现集中监测和管理.结果 经过临床测试,该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控婴儿培养箱内的环境,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婴儿培养箱使用安全性,同时减轻了人员工作量.结论 本系统的实现将对婴儿培养箱的临床应用和安全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