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治疗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中期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对腰椎管肿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治疗的35例腰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40.1±10.6)岁。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情况、肿瘤病理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评估肿瘤复发、椎板愈合及脊柱稳定性情况,时间截至2022年8月。以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总体评分,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 结果:35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手术出血量为100(75,140) mL,手术时间为(181.1±42.7) min,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24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6~69个月,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肿瘤无复发,无脊柱失稳,部分患者可见椎板骨性愈合。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总体评分分别为(19.5±3.4)分、(25.4±2.2)分,配对 t检验分析得出术后比术前有显著性改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体积、切开节段数、术前JOA评分、术中出血量与术后JOA评分有关(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术前JOA评分与术后JO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肿瘤体积、患者年龄与术后JOA评分呈明显负相关( P<0.05)。 结论: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对脊柱后方结构损伤小,可有效改善腰椎管肿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状态和保护腰椎稳定性,且术前脊髓神经功能状态越好,患者预后越好,肿瘤体积越小,预后越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显微镜辅助微创前路腰椎间盘切除零切迹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前路腰椎间盘切除减压零切迹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discectomy and fusion,ALD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设计、制作前路腰椎撑开器,作用为维持椎间隙撑开并显露椎间隙后缘。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该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29~71岁,平均42.1岁。临床表现均为顽固性腰痛。影像学表现为腰椎间盘明显退变、椎间隙狭窄。腰椎间盘突出伴终板炎7例,腰椎管狭窄伴失稳16例,腰椎滑脱18例。病变节段:L 2,3 1例,L 3,4 3例,L 2~L 4 1例,L 4,5 17例,L 5S 1 19例。L 2~L 4行腹直肌旁斜切口,L 4~S 1行正中偏左横切口,腹膜外入路显露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内容物后撑开椎间隙,安置自制撑开器,显微镜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后纤维环及椎体后缘骨赘行充分减压,椎间植入自锚式融合器。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度及滑脱率。 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为90 min;术中出血量15~70 ml,平均为30 ml;均未发生神经或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自术前(6.4±2.3)分降低至(1.1±0.9)分,ODI自术前44.9%±16.9%降低至5.8%±4.7%,椎间隙高度自术前(7.2±2.8)mm恢复至(12.1±2.1)mm,椎间隙前凸角度自术前6.9°±4.8°恢复至10.1°±4.6°。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度均明显恢复,融合器明显无移位或下沉,植骨块模糊。18例滑脱患者滑脱率自术前16.6%±9.3%降至7.6%±5.3%,平均改善率为54.2%。结论:显微镜辅助微创ALD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和零切迹重建,近期效果优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腰椎经旁正中椎板切开复位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解剖实验,探讨旁正中椎板切开复位技术应用于腰椎椎管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用10具经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两部分实验. (1)选取4具标本,分别截取L1~5 5个椎体,采用去除软组织并代之以柔性彩泥包裹的方法,制作实验模块共计20个,进行椎板撑开实验.将每个椎体单侧椎板依次撑开8、10、12 mm时,测量显露椎管底壁的宽度.继续增加椎板撑开宽度,直至椎管环形骨性结构断裂,记录此时椎板撑开宽度及骨折发生位点. (2)另6具标本分为椎板撑开8 mm组、10 mm组、12 mm组,各2具.各组标本以L1 、L2 为目标节段进行旁正中椎板劈开复位术的模拟手术操作,设定椎板撑开宽度分别为8、10、12 mm,记录不同椎板撑开宽度下,椎管内操作完成度,观察手术节段有无骨折,相邻韧带及关节囊有无撕裂.结果 (1)椎板撑开实验中,当椎板撑开 8、10、12 mm 时,椎管底壁显露宽度分别为( 10. 63 ± 0. 59) mm、 ( 13. 92 ± 0. 79 ) mm、(17. 81 ± 1. 10)mm,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8. 260, P<0. 01). 20个椎体单元因椎板撑开导致骨折的撑开宽度为11. 8~16. 5(14. 26 ± 1. 34)mm.其中,5个发生同侧椎弓根骨折,4个为对侧椎板骨折,11个为对侧椎弓根骨折. (2)模拟手术操作,椎板撑开8 mm组,因操作受限,均未能完成手术操作实验.椎板撑开10 mm组和12 mm组,均可以完成椎管内硬脊膜切开及缝合、马尾神经充分探查等操作,后者较前者操作自由度更高.模拟手术操作后,检查手术节段未见骨折和椎体间韧带及关节囊撕裂.结论 旁正中椎板劈开复位术进行腰椎椎管内手术,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椎板撑开10~12 mm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工作距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研新型器械经皮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介绍一种自研新型器械经皮腰椎融合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2月,23例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接受上述手术治疗.后正中线旁开6~9 cm作为进针点,对向滑脱节段椎间隙穿刺,导丝引导下椎间孔扩大成形.置入工作套管,内镜下行侧隐窝与椎间孔扩大减压.自制椎间扩张器逐级撑开椎间隙.然后,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行滑脱椎体提拉复位.通过自制工作通道放入铰刀和刮匙清理椎间隙和终板,镜下清理干净后,植入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并置入椎间融合笼架.调整紧固钉棒系统,完成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患椎滑脱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CT显示椎间植骨均骨性愈合.[结论]本新型经皮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的手术技术可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