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山及周边区域脆蛇蜥种群状况及其生境选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脆蛇蜥(Dopasia harti)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受胁爬行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到目前为止,脆蛇蜥野生种群资源和生境偏好尚缺乏系统研究.作者在2020年对峨眉山及周边区域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2023年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脆蛇蜥出现地点进行了实地调查,设置样方以探究脆蛇蜥的生境选择.对调查问卷结果及实地调查的各生境因子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生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在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脆蛇蜥野生种群数量因人为捕捉和栖息地变化等原因普遍下降,其分布已退缩至峨眉山市高桥镇、绥山镇、龙池镇、黄湾镇,夹江县华头镇和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峨眉山地区脆蛇蜥偏向选择位于中低海拔地区(主要为800~1 200 m)、半阴半阳坡、距离水源大于50m、草本高度大于6cm且植被覆盖率为10%~75%土壤疏松的阔叶林中.根据此次调查,脆蛇蜥受到的干扰因子主要为道路建设和种植业.在脆蛇蜥保护方面,建议优化道路建设,避免破坏脆蛇蜥栖息地;推广生态友好产品种植,推广自然生态旅游,减少对脆蛇蜥栖息地的破坏;以及加强对周边民众的科普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水中细菌对开放性脑损伤的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以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为特点,是世界各国亟需攻克的一项公共卫生难题[1].开放性创伤性脑损伤(open traumatic brain injury,oTBI)是指外伤导致颅骨和硬脑膜破裂,使脑组织外露于外界环境中的一类严重脑损伤.该类损伤多发生在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恶性袭击等意外事件中.我国的领海面积大、海岸线长、岛屿多,海上作业、旅游、登岛作战、海上灾害如船运事故等特殊环境下,均可发生海上oTB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刚果共和国儿童恶性脑型疟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90%以上的恶性脑型疟由恶性疟原虫所致,也偶由间日疟原虫所致。脑型疟患儿发热数日后病情加重,临床可表现为惊厥、意识模糊、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病死率为15.42%,治疗采用蒿甲醚肌内注射或青蒿琥酯静脉注射。笔者参加援非医疗队期间,在当地医院诊治了1例恶性脑型疟患儿,经及时对症和病因治疗后,患儿痊愈出院。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发热、贫血、血小板减少、单核细胞增多的患者,应注意有无非洲、东南亚等疫区工作、旅游史,及时行血涂片或骨髓涂片查找疟原虫,精准应用抗疟疾药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宾馆住宿场所和旅游交通工具诺如病毒污染状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宾馆住宿场所工作人员的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状况及宾馆住宿场所和旅游大巴车中诺如病毒污染情况,为诺如病毒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方便抽样的原则,抽取北京市16个区内的宾馆住宿场所以及旅游人员集中区域的旅游大巴车,采集环境标本,并采集相关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不同场所环境中诺如病毒污染情况和人员隐性感染情况。结果:共采集北京市宾馆住宿场所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320件,环境涂抹标本640件,其中工作人员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率为0.94%,厨师隐性感染率为0.99%,环境污染阳性率为0.16%。旅游大巴车环境涂抹标本180件,未检出诺如病毒。结论:在2019年诺如病毒非流行季期间北京市宾馆住宿场所中,工作人员诺如病毒感染率较低,环境中存在诺如病毒污染,为避免或减少旅游团体诺如疫情的发生,需进一步做好针对性的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健康旅游研究现况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健康旅游是卫生健康产业与旅游观光业深度融合、综合发展的新业态,是健康管理实践发展的着力点与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从大健康视角展述健康旅游对“三全”健康管理理念的充分体现,并根据文献研究分析健康旅游发展现状。随着健康旅游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结果呈现主题多元化和特色化,研究方法多样化和研究视角差异化。未来的研究重点应关注以下方面:丰富健康旅游的研究范围,重视健康旅游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开展中华民族医药健康旅游等专项旅游的研究,关注突发卫生安全事件对健康旅游的影响,促进“三全”健康管理中健康旅游的新发展格局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西壮族传统医药与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休闲度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以健康养生为目的的健康旅游产业也应运而生。在健康旅游产业中,中国传统医药扮演重要角色,其在促进人类文明互鉴,维护人民身心健康上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医药资源和庞大的健康旅游市场,如何将我国传统医药和健康旅游产业进行有效融合,促进两者的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医药为研究对象,对其与健康旅游产业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尚存在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体验产品亟待丰富、产品结构缺失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两者有效融合的路径,以期为传统医药与健康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B.1.617.2)引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0月17日至11月25日甘肃省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暴露场所、发现方式、感染来源等。采用Excel 2016、SPSS 22、ArcGIS 1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11月25日,甘肃省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46例,疫情波及5个市10个县(区),流行过程可分为输入病例期、输入-本地病例期和本地病例期3个阶段。年龄分布为1~87岁,其中18~59岁占59.59%(87/146)。男女性别比为1∶1.12(69/77);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17.12%,25/146)、离退人员(15.75%,23/146)、学生(13.70%,20/146)、家务及待业人员(12.33%,18/146)为主。3个阶段中,18~59岁年龄段病例比例分别为44.44%、54.41%、70.00%,呈上升趋势(趋势 χ2=23.24, P<0.001)。3个阶段中,潜伏期有所缩短;重型/危重型病例比例分别占33.33%(6/18)、19.12%(13/68)、3.33%(2/60),呈下降趋势;社区筛查(25.34%,37/146)和密切接触者(密接)排查是发现病例的主要方式,密接排查在3个阶段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00%(9/18)、66.18%(45/68)和86.67%(52/60);疫情具有明显的密闭场所聚集性,暴露方式以共同生活(24.66%)、同工/学习(11.64%)、同乘交通工具(9.59%)和共同就餐(9.59%)为主。 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由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流行疫情,主要通过旅游、同乘交通工具、聚餐、居家接触等进行传播。疫情流行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病例表现临床症状不明显和潜伏期缩短的特点,感染以≥18岁人群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erson综合征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裂孔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42岁,因"双眼视物模糊18 d"于2021年7月至嘉兴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20 d前在西藏旅游过程中与人争吵后突发剧烈头痛、昏迷,外院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苏醒后即感双眼视物模糊,自述此前双眼视力正常。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系统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眼部检查:双眼视力手动,双眼视力矫正后不提高;双眼眼压均为14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血性混浊,眼底失窥。眼部B型超声检查示双眼玻璃体细点状弱回声,聚集成片。结合颅内动脉瘤破裂病史,诊断:双眼玻璃体积血,Terson综合征,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Utstein模式下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旁观者心肺复苏的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旁观者心肺复苏(BCPR)的现状及其对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秦皇岛市Utstein模式CPR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接诊的1 162例OHCA患者的数据资料,并依据是否获得BCPR分为两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参数(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前参数(心搏骤停发生地点)、CPR实施参数(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初始心律)、CPR结果参数〔现场是否实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30 d存活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BCPR与现场ROSC的关系;同时分析实施BCPR旁观者的社会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学历、CPR知识的获取途径)。结果:1 162例OHCA患者中,剔除发生在养老院、医院等有专业医护人员的场所以及院前急救人员目击的病例,最终纳入852例OHCA患者,其中仅24例(占2.8%)获得BCPR,其余828例未获得BCPR(占97.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发生地点、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和初始心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BCPR组比较,BCPR组患者现场ROSC率和30 d存活率均明显升高〔现场ROSC率:16.7%(4/24)比5.2%(43/828),30 d存活率:8.3%(2/24)比1.3%(11/828),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PR〔优势比( OR)=32.132,95%可信区间(95% CI)为11.129~65.471〕、心搏骤停发生地点( OR=0.080,95% CI为1.212~3.125)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OR=0.121,95% CI为0.174~0.816)是OHCA患者现场ROSC的重要因素(均 P<0.01)。共计30名旁观者参与实施OHCA患者BCPR,其中失访2名,有效回访28名。28名旁观者以男性为主(占85.7%);年龄集中在18~40岁(占57.1%);职业主要为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占21.5%)、学生(占17.9%)、军人(占14.3%)和公交司机(10.7%)等;学历主要为专科及以上(占85.7%);CPR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新媒体与APP(占42.9%)和讲座(占21.4%)等。 结论:秦皇岛市OHCA的BCPR实施率仅为2.8%;BCPR可提高OHCA患者院前CPR成功率和30 d存活率;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学生、军人及公交司机等人群作为CPR培训目标可能获得更显著的社会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499例 淋巴瘤免疫治疗—发热—双肺新发磨玻璃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例为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规律化疗期间出现新发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该患者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无武汉等疫区旅游史,无COVID-19患者密切接触史,在规律接受3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胸部CT出现双肺新发多发磨玻璃影,疑诊为COVID-19。患者经2次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测定均阴性。综合临床,最终考虑为利妥昔单抗相关性间质性肺病。本例提示我们在当前COVID-19疫情下,对胸部CT异常的患者,诊断时应需充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史,单从影像学角度进行诊断需谨慎。此外,利妥昔单抗相关性间质性肺病虽罕见,但需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