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11例患者资料,均接受腔内治疗。总结其症状、手术方式、并发症、支架通畅情况并分析患侧上肢收缩压及血液峰值血流速的变化。结果:11例患者均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手术均成功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9(30.1±23.4)个月;2例术中使用脑保护伞,其中1例行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因对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行支架植入术;1例术中发现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重度狭窄,一期行无名动脉支架植入术,半年后行左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6例为股动脉入路,2例为肱动脉入路,1例经腋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入路,2例为右颈部切开逆穿颈总动脉与股动脉联合入路。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6、7、12个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患者行无名动脉支架内球囊扩张术,2例患者行再次支架植入术,术后支架内血流均恢复通畅;1例术后14个月出现支架内再闭塞,因临床症状改变不明显未干预,本组病例临床再干预率为3/11,一期通畅率为7/11,二期通畅率为10/11。10例患者术后症状较前缓解,1例患者右上肢无力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前、术后右上肢收缩压、脉压差、无名动脉峰值血流速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腔内治疗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疗效确切,应根据病变情况及患者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血管-无名动脉灌注治疗复杂重症缺血性心肌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64岁男性患者,患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反流,腹主动脉下端及双侧髂总动脉闭塞。手术治疗分2期进行,Ⅰ期行主-髂动脉支架置入术;Ⅱ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Ⅱ期手术在Ⅰ期出院后2个月进行,术中因升主动脉钙化严重,且支架原因无法完成股动脉插管,选择人工血管-无名动脉作为插管灌注入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5天后顺利出院。至今随访2年余,无胸闷、气急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下肢血管CTA检查示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血管通畅;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轻微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0.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向入路对吻覆膜支架技术在无名动脉分叉部附近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向入路对吻覆膜支架(Kissing-stents)技术治疗无名动脉分叉部附近(距分叉部<1 cm)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无名动脉分叉部附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5.0~77.0岁,中位年龄50.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配合Kissing-stents技术进行腔内修复治疗,观察其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支架位置和通畅情况。结果:损伤部位在无名动脉远端2例,无名动脉分叉部5例,右颈总动脉根部2例,右锁骨下动脉根部1例。4例损伤部位距分叉部5 mm以内,1例距分叉部8 m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0~150.0(122.0±14.9)min,术后住院时间4.0~9.0(6.3±1.5)d。术中右锁骨下动脉均植入8 mm×100 mm Viabahn覆膜支架,右颈总动脉均植入10 mm×100 mm Viabahn覆膜支架,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随访期间彩色超声多普勒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支架位置正常,血流通畅,无闭塞、移位等,Viabahn覆膜支架在无名动脉近心端均保持齐平。结论:Viabahn覆膜支架配合Kissing-stents技术是无名动脉分叉部附近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全腔内经股动脉三分支覆膜支架系统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FIM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与目的:目前,主动脉弓部病变还是以常规全弓置换为主要治疗手段.常规全弓置换术需要在开胸及深低温体外循环状态下完成,手术时间可达10余小时,是名副其实的"血战、夜战、死战"手术.由于主动脉弓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其长期被视为腔内治疗的"禁区".虽然主动脉弓部腔内技术日新月异,但其瓶颈问题始终无法突破,目前仍很难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报告笔者中心采用一款新型全腔内经股动脉三分支覆膜支架系统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first-in-man(FIM)研究结果,初步评价其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分析2023年10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新型全腔内经股动脉三分支覆膜支架系统为3例主动脉弓部存在病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结果.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病变特点、术中相关指标、术后主动脉弓部修复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0~74岁.手术全部成功,无短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3例患者包括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1例,主动脉弓部瘤伴溃疡2例;其中2例患者因胸痛就诊,1例为体检发现.3例患者均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例.2例患者病变位于1~3区,累及左颈总动脉;1例患者病变位于0~3区,累及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1例带管入重症监护室(ICU),其余2例均于手术室内拔管.术中无脑部缺血过程,未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术中支架均由股动脉入路导入,支架植入顺利,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示支架位置、形态良好,血流通畅,病变区域完全隔绝,无内漏及分支动脉狭窄的不良事件出现.ICU平均停留时间31 h.术后复查主动脉血管成像显示主体及分支支架位置良好,瘤体隔绝良好,无内漏及分支血管狭窄闭塞等情况.术后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新型全腔内经股动脉三分支覆膜支架系统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术中无脑缺血过程,输送系统均由股动脉入路,操作更加简便,创伤进一步减小.手术过程平顺,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短期疗效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颈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使用近端脑保护装置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1.1 病例1患者男,71岁,因"反复头晕2年余,加重6月"于2017年1月17日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头晕,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改变体位时明显,发作频率增加.2017年1月3日患者出现头晕,约2~3 min后晕厥,倒地后伴右眼角及右侧面部摔伤,随后自行苏醒.2017年1月15日患者突发左上肢无力,去当地医院就诊,颈部彩超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并硬化斑块形成;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内见双向血流,无名动脉管壁见局部增厚、管腔局部狭窄,符合右侧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既往高血压病2年余,最高184/98 mmHg(1 mm Hg=0.133 kPa),平素规律服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尚可.30余年肺结核病史,规律抗结核治疗后已愈.吸烟30余年,每天一包,已戒烟3个月.2年前行前降支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入院查体:心率80次/min,血压143/87 mmHg,神志清,体位自主,伸舌居中,肌力5级,生理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指标、肌钙蛋白、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未见异常;尿、便常规检查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临床诊断为:颈动脉闭塞和狭窄(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冠心病,三支病变(PCI术后),高血压病3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寰前节间动脉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是指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近心端发生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锁骨下动脉管腔内血流减少、压力下降,同侧椎动脉的血流逆向流入锁骨下动脉、供应患侧上肢,从而诱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症候群[1].SSS是临床上引起眩晕症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报道,当锁骨下动脉近端的狭窄程度>50%时,超过90%的患者会出现间断或持续的椎动脉反向血流[2];而超声多普勒是发现椎动脉反向血流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手段[3].我们近期收治了1例超声提示左侧椎动脉反向血流的眩晕患者,入院诊断为SSS,但在后续的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却发现是罕见的寰前节间动脉(proatlantal intersegmental artery,PIA),现报道如下,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的大动脉炎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的大动脉炎的病例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方法:对1例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而无其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的大动脉炎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发热、咳嗽、胸背疼痛”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除外感染性疾病,并完善相关动脉血管检查发现:升主动脉增宽,降主动脉近段、右侧无名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近段管壁增厚水肿,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转入风湿免疫科给与口服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改善.3个月后电话随诊,病情稳定未进展.经文献检索国外类似报道5例,复习文献发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血管多普勒检查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炎症活动的评估,术前及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单纯以升主动脉扩张为首发表现,而无其他血管狭窄闭塞的TA病例临床少见.疾病多处于早期,且伴有血管炎性活动;大血管检查发现早期管壁的炎症水肿、增厚是管腔狭窄出现前做出诊断大动脉炎的最重要依据,应仔细甄别,以免漏诊.规范的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即穿型"人工血管及覆膜支架在复杂血透通路构建中的联合应用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性,73 岁,因"血液透析 2 年,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 1 周,左股静脉临时透析导管流量下降 3 d"于 2018 年 3 月 27 日入院. 患者患有高血压肾病致慢性肾脏病 5 期 2 年,期间经右颈内静脉临时透析导管、右股静脉临时透析导管血液透析 2 个月后导管失功,左颈内静脉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透析 6 个月. 1 年半前建立左头静脉-桡动脉自体动静脉内瘘后规律透析治疗,3 次/周. 1 周前因左前臂内瘘失功行左股静脉临时透析导管透析治疗,现导管透析流量不足 150 ml/min. 患者入院后经彩色多普勒评估血管检查提示右颈内静脉、双侧股静脉闭塞,左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至肘正中静脉处血栓形成,左上臂头静脉纤细,左肘上贵要静脉直径 4 mm,贵要静脉至腋静脉通畅,右前臂及上臂头静脉、贵要静脉纤细,无法构建血液透析通路. 生化检查提示血钾 6.51 mmol/L,血肌酐1036.6μmol/L,尿素氮 37.7 mmol/L. 于当日在手术室经左颈内静脉穿刺置入 0.035 导丝时感觉存在阻力, 交换 5F 血管鞘造影示左无名静脉中段重度狭窄(图 1A),透析导管无法通过,遂交换 7F 血管鞘,12 mm×40 mm Mustang 球囊导管 (美国 Boston Scientific 公司)扩张左无名静脉狭窄段(图 1B),并置 入 13.5F 带 隧 道 和 涤 纶 套 导 管 (40 cm, 美 国Covidien 公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锐性开通技术在血液透析相关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拟回顾性评估锐性开通技术在治疗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central venous obstructive disease,CVOD)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CVOD且在中心静脉血管成形中使用锐性开通技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治疗指征:中心静脉闭塞导致的动静脉内瘘障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影像学特点、治疗指征、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发现,共有19例CVOD患者使用锐性开通术,手术成功率为94.7%(18/19),1例患者因右锁骨下静脉伴右无名静脉闭塞而未能开通,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本研究初步总结了锐性开通在MHD合并CVOD患者中的诊治经验,认为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与技术难度,需在具有丰富介入操作经验的情况下谨慎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T血管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评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拟诊为SSS的患者行CTA和TCD检查,CTA观察患者锁骨下动脉(SubA)、无名动脉狭窄程度,TCD判定盗血程度并测定双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结果:CTA检查发现58例患者SubA或无名动脉狭窄,58例患者中,TCD检查显示无盗血2例,盗血56例,其中Ⅰ级盗血15例,Ⅱ级盗血27例,Ⅲ级盗血14例;CTA检查显示轻度狭窄14例,中度狭窄17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11例.TCD诊断盗血程度与CTA所示SubA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701,P<0.001).56例SSS患者椎动脉Vp随SubA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不同而变化: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患侧椎动脉Vp较轻、中度狭窄患者明显减慢,而健侧椎动脉Vp较轻、中度狭窄患者明显增快(均P<0.05).结论:CTA与TCD两者联合应用能较全面地评估SSS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临床筛查、病情评估、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