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杂类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复杂类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病例特征及血管内支架治疗手术特点。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36例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90%的复杂病例,其中狭窄程度95%~99%次全闭塞22例,狭窄对侧颈内动脉闭塞6例,主动脉弓及颈动脉严重扭曲高龄患者4例,狭窄远端颈内动脉成角扭曲距离过近4例。分析以上4种类型复杂病例的病变特点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脑血流代偿情况,总结血管内治疗的手术技巧,注重个体化手术计划及围手术期处理、患者的耐受情况和血运重建结构的变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1年观察再狭窄及相关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次全闭塞患者全部采用近端血流保护装置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1例手术失败,2例二期支架植入;对侧闭塞患者采用术前镇静、适当升压以及缩短阻断时间的方法完成手术;路径扭曲支撑力不足患者采用同轴多导丝多次交换长鞘辅助技术操作;狭窄远端成角患者,支架近端释放2例,跨成角释放后血流无影响1例,跨成角释放后血流受影响而放弃手术1例。手术成功34例(94.4%),狭窄程度由术前(93.1±3.2)%降至术后(21.5±4.8)%;术中3例出现一过性失语、对侧肢体偏瘫缺血症状。随访1年无脑出血、脑梗死事件发生,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CAS治疗复杂类型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时需注意个体化细节管理及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颈动脉狭窄伴重度钙化的外科治疗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伴有重度钙化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及手术技巧.方法 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3例颈动脉狭窄伴重度钙化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机体状态、颈部解剖条件、斑块病变特征等,个体化选择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补片成形式CEA、CEA+人工血管置换术、近端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远端脑保护下CAS和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CAR)等术式治疗,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特点和效果.结果 33例颈动脉狭窄伴重度钙化患者中,行外翻式CEA 14例(42.4%),补片成形式CEA 6例(18.2%),CEA+人工血管置换2例(6.1%),近端脑保护下CAS 3例(9.1%),远端脑保护下CAS7例(21.2%),TCAR 1例(3.0%),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神经系统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症状均较前改善或消失.结论 对于伴有重度钙化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首选CEA,当选用CAS时要注意脑保护装置的使用,降低围术期脑梗死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5月采用CAS治疗的21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212例中,顺利完成支架置入199例,置入支架共207个,同期椎动脉置入支架6例、颈总动脉置入支架2例.支架置入后造影显示支架定位准确,平均残余狭窄<35%.颈内动脉成功率为93.9%(199/212);其中6例残余狭窄<20%,占3.0%(6/199);4例残余狭窄40%~50%,占2.0%(4/199).9例存在严重血管迂曲及易损斑块,选择CEA治疗;1例为造影时发现狭窄部位有附壁血栓,需准备近端保护装置,择期手术,当天夜间出现脑栓塞.术后9例出现一过性头痛、头晕等症状,5例出现低血压及心动过缓,2例严重迷走反射,2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脑出血死亡.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CAS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严格控制指征、规范术中操作、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的前提下,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颈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使用近端脑保护装置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1.1 病例1患者男,71岁,因"反复头晕2年余,加重6月"于2017年1月17日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头晕,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改变体位时明显,发作频率增加.2017年1月3日患者出现头晕,约2~3 min后晕厥,倒地后伴右眼角及右侧面部摔伤,随后自行苏醒.2017年1月15日患者突发左上肢无力,去当地医院就诊,颈部彩超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并硬化斑块形成;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内见双向血流,无名动脉管壁见局部增厚、管腔局部狭窄,符合右侧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既往高血压病2年余,最高184/98 mmHg(1 mm Hg=0.133 kPa),平素规律服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尚可.30余年肺结核病史,规律抗结核治疗后已愈.吸烟30余年,每天一包,已戒烟3个月.2年前行前降支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入院查体:心率80次/min,血压143/87 mmHg,神志清,体位自主,伸舌居中,肌力5级,生理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指标、肌钙蛋白、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未见异常;尿、便常规检查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临床诊断为:颈动脉闭塞和狭窄(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冠心病,三支病变(PCI术后),高血压病3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状动脉桥血管远端支撑装置在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后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支撑装置(DAS)对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9月,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患者100例,并分为单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组和OPCABG+ DAS组,各组50例.结果:OPCABG组、OPCABG+DAS组后降支(PDA)静脉桥2年通畅率分别为74.0%、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近期心绞痛缓解率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vs.92.0%,P=0.62).两组术后随访无死亡,且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0±3.8)vs.(82.0±5.4)%,P=0.08].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右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是PDA静脉桥闭塞的危险因素(OR=11.05,95%CI:2.14~57.12,P=0.004),而DAS(OR=0.04,95% CI:0.003~0.350,P=0.004、近端狭窄>75%(OR=0.05,95% CI:0.007~0.301,P=0.001)和男性((OR=0.05,95%CI:0.007~0.301,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支撑装置能提高静脉桥近期通畅率.对于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患者,CABG +DAS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使用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SHARP)技术逆行处理串联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且均使用SHARP技术.采用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血管病变型、其他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先将导引导管及中间导管挤过近端闭塞处进行颅内血管闭塞段支架取栓,然后使用SHARP技术,将SolitaireAB支架半释放至颈内动脉,起到类似于远端栓塞保护装置的作用,再将导管退至颈总动脉,经血管造影确认是否存在远端栓塞,同时根据造影评估结果选择近端取栓或支架置入.若造影显示前向血流无法维持或残余狭窄过重,则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成功再通定义为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达2b级或3级.术后即刻及术后(24±6)h复查头部平扫CT评估不良事件,包括术中并发症(血管痉挛、远端栓塞事件)、与SHARP技术相关并发症[支架半释放后和(或)导引导管后退至颈内动脉狭窄近端时,经DSA证实出现了远端栓塞事件]、出血转化(出血性梗死Ⅰ型、出血性梗死Ⅱ型、脑实质出血Ⅰ型、脑实质出血Ⅱ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7 d或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时至少降低4分为神经功能改善.以90 d随访记录评价临床预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为神经功能独立,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 14例串联闭塞患者均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有8例合并颈内动脉终末闭塞(C7段闭塞),6例合并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例,心源性栓塞型3例,动脉夹层2例.14例患者均成功再通,达TICI分级2b级或3级;穿刺至再通的平均时间为(63±6)min;4例患者再通后因前向血流无法维持而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例,动脉夹层1例).未发生SHARP技术相关并发症(远端栓塞事件).1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脑实质出血1例、出血性梗死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随访,1例因神经功能恶化死亡,10例患者达神经功能独立(mRS评分≤2分),3例预后不良.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串联闭塞患者使用SHARP技术逆行处理的初步分析显示,该技术可减少操作步骤,使手术时间缩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急性期支架置入.但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