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材料修补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2种不同材料对髓底穿孔修复效果的临床比较.方法:选择107例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56颗)、对照组(n=51颗),分别用MTA和氢氧化钙修补充填髓底穿孔部位,修复后1年复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材料修复髄室底穿孔1年后复查效果比对:成功率分别为A组78.43%,B组94.64%,B组成功率高于A组.结论:在同等条件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缺损部位大致相同;数据显示MTA比氢氧化钙修复髓底穿孔疗效好.有临床的应用价值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生物材料在年轻恒前牙外伤直接盖髓术后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不同生物材料在年轻恒前牙外伤直接盖髓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恒前牙外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间编号并随机分为A、B组,25例(30颗)/组,两组行直接盖髓术时A组以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为盖髓材料,而B组则以Theracal为盖髓材料.比较两组采用不同生物材料盖髓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牙本质增加量、牙根吸收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治疗成功率(93.33%)显著高于B组(73.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0~6个月以及O~12个月内的牙本质增加量(0.124±0.013 mm,0.179±0.014 mm)显著高于B组患儿(0.091±0.011 mm,0.151±0.019 m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6~12个月内的牙本质增加量与B组患儿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儿0~6个月、6~12个月牙根吸收程度显著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MTA在年轻恒前牙外伤直接盖髓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Theracal,安全性较高,有利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Root BP与MTA治疗年轻恒牙意外露髓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根管侧穿修补材(iRoot BP)与无机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治疗年轻恒牙意外露髓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选取104例年轻恒牙意外露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iRoot BP组和MTA组,每组各52例.iRoot BP组患儿采用iRoot BP盖髓治疗;MTA选用MTA盖髓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盖髓操作时间、治疗结束3个月后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儿疼痛情况(VAS评分)、牙龈健康状况(GI及SBI评分)、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填体不牢固或缺损、牙冠变色、牙髓活力异常、无牙本质桥形成及牙髓炎等发生情况.结果:iRoot BP组盖髓操作时间短于MTA组(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临床疗效优于MTA组(P<0.05).术前,两组患儿VAS、GI及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Root BP组VAS、GI及SBI评分优于MTA组(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两组患儿均无充填体不牢固或缺损现象发生,且牙髓活力异常、无牙本质桥形成及牙髓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A组牙冠变色发生率高于iRo-ot BP组(P<0.05).结论:与MTA治疗相比,iRoot BP治疗能缩短年轻恒牙意外露髓患儿的盖髓操作时间,减轻疼痛,优化牙龈状况,且术后无牙冠变色情况出现,整体疗效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iRoot BP Plus用于恒牙深龋露髓的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iRoot BP Plus在恒牙深龋露髓的微创活髓保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深龋患者141例患牙141颗,按照简单随机法分成iRoot BP盖髓组、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盖髓组和氢氧化钙盖髓组,所有操作均在根管显微镜的视野下进行直接盖髓术.比较3组盖髓术后疗效及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结果:iRoot BP盖髓组及MTA盖髓组盖髓术后即刻、第7天及3个月时临床疗效均优于氢氧化钙盖髓组,iRoot BP盖髓组第7天和3个月时临床疗效优于MTA盖髓组(P<0.05).疼痛等级秩和检验发现iRoot BP盖髓组术后3个月复诊时的疼痛等级明显优于MTA盖髓组和氢氧化钙盖髓组(P<0.05).结论: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在恒牙深龋露髓的微创治疗中疗效佳,保髓效果更优,疼痛反应最轻,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生物活性玻璃促进人工牙本质龋再矿化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以植酸为前驱体合成的生物活性玻璃(phytic acid derived bioactive CaO-P2O5-SiO2 gel-glasses,PSC)和含氟生物活性玻璃(fluoride-containing bioactive glasses,FBG)这两种新型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对人工牙本质龋再矿化的作用,为促进牙本质龋再矿化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方法:(1)PSC是以植酸为磷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其化学组成为10.8%P2O5-54.2%SiO2-35.0%CaO(摩尔百分比);FBG采用熔融法制备,化学组成为6.1%P2O5-37.0%SiO2-53.9%CaO-3.0%CaF2(摩尔百分比);传统生物活性玻璃45S5采用熔融法制备,化学组成为6.0%P2O5-45.0%SiO2-24.5%CaO-24.5%Na2O(摩尔百分比).(2)将三种BG浸泡在模拟体液中24 h,使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BG表面羟基磷灰石形成情况.(3)制备厚度为1 mm的牙本质片,用17%(质量分数)的乙二胺四乙酸溶液(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浸泡1周,制备脱矿牙本质样本;使用PSC、FBG处理脱矿牙本质片后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周,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和检测样本表面矿物质的形成情况.(4)制备厚度为2 mm的牙本质片,每个样本上制备4个深度为1 mm的窝洞,使用乳酸溶液脱矿2周,制备人工牙本质龋样本.使用蜡块、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PSC和FBG充填四个窝洞,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MTA组、PSC组和FBG组,随后浸泡在模拟体液中,分别于充填前、充填后2和4周使用显微CT对样本进行扫描,分析人工牙本质龋样本的再矿化情况.结果:(1)扫描电镜和XRD结果显示,PSC和FBG促进脱矿牙本质再矿化的效果均优于45S5,尤以PSC组效果更佳.(2)显微CT结果显示,PSC组2周时人工牙本质龋脱矿层矿物质密度的增加量为(185.98±55.66)mg/cm3,4周时增加量为(213.64±36.01)mg/cm3,均与空白对照组[(20.38±7.55)mg/cm3,P=0.006;(36.46±10.79)mg/cm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C 组增加量较 MTA 组[(57.29±10.09)mg/cm3;(111.02±22.06)mg/cm3]更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6).对于人工牙本质龋再矿化深度,PSC组2周时为(40.0±16.9)μm,4周时达到(54.5±17.8)μm,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1);MT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BG组矿物质沉积的量和深度均优于MTA组,但不及PSC组.结论:新型生物活性玻璃PSC在促进入工牙本质龋脱矿层再矿化的速度、质量和深度上较MTA具有优势,有望成为促进龋坏组织再矿化的理想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