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地市级血站新冠疫情期间红细胞成分血库存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评估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地市级血站红细胞成分血库存情况的影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收集2018-2021 年相关数据,回顾性分析我国24 家地市级血站新冠疫情期间和非疫情期间合格入库红细胞成分血数量、红细胞成分血库存使用效率、红细胞成分血日均发放量、400 mL 全血制备的红细胞成分血发放率、红细胞成分血发放时的平均保存天数、红细胞成分血平均每日库存数量和红细胞成分血平均每日库存数量维持发放时间的差异.结果 疫情期间较非疫情期间合格入库红细胞成分血数量(117 525.979±52 203.175)U 和红细胞成分血日均发放数量(156.468±70.186)U 增长,但红细胞成分血库存使用效率降低(97.24%±0.51%),均差异显著(P<0.05);400 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成分血发放率(73.88±20.30)%、红细胞成分血发放时的平均保存天数(13.040±3.486)d、红细胞成分血平均每日库存数量(2 280.542±1 446.538)U、红细胞成分血平均每日库存数量维持发放时间(15.062±7.453)d 无明显差异(P>0.5).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红细胞成分血库存运行良好,总体库存量维持相对稳定,库存构成和库存期无明显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2018-2021年COVID-19疫情前后国内18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对2018-2021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前后国内18 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2021 年国内18 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相关的8 个数据,包括合格红细胞成分血入库总量(简称入库总量)、红细胞成分血发放总量(简称发放总量)、每千人口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简称每千人口发放量)、每千人口400 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简称每千人口发放量(400 mL)]、红细胞成分血日均发放量(简称日均发放量)、红细胞成分血日均库存量(简称日均库存量)、发放时红细胞成分血平均夭数(简称红细胞天数)、红细胞成分血过期量(简称过期量).根据COVID-19 发生时间,2018、2019年数据为疫情爆发前组,2020、2021 年数据为疫情爆发后组.结果 2018-2021 年18 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相关数据,疫情前组与疫情后组比较,每千人口发放量(中位数14.68 U>13.92 U)、每千人口发放量(400 mL)(中位数10.16 U>9.21 U)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2020 年数据比较,发放总量(中位数117 770.38 U>99 084.08 U)、每千人口发放量(中位数15.04 U>12.19 U)、每千人口发放量(400 mL)(中位数10.11 U>8.94 U)、日均发放量(中位数322.66 U>270.73 U)减少,红细胞天数(中位数10.50 d<11.45 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2021 年数据比较,入库总量(中位数101 920.25 U<120 328.63 U)、发放总量(中位数99 084.08 U<118 428.62 U)、每千人口发放量(中位数12.19 U<15.00 U)、每千人口发放量(400 mL)(中位数8.94 U<9.46 U)、日均发放量(中位数270.73 U>324.46 U)、日均库存量(中位数3 222.00 U<4 328.00 U)增加,过期量(中位数1.50 U>0.00 U)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供血机构的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相关数据(除过期量外)存在显著差异(P<0.05);日均库存量与日均发放量之比疫情爆发后组(中位数12.36 d)大于疫情爆发前组(中位数10.9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机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OVID-19 疫情对采供血机构的红细胞成分血供应有显著影响,疫情第2 年供应能力得到一定恢复,供应情况好转,不同采供血机构在红细胞成分血供应方面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河北省供血系统现状调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河北省12家血站供血科基本情况调研,以了解河北省血站供血系统现状,为今后供血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调查问卷方式向河北省12家血站发放,问卷涉及内容包括2014-2016年度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及冷沉淀的发放量、日均库存量、合格品库最大库存容量,供血科岗位职责、岗位人员数量和员工职称情况,供血科场地面积,计算机管理情况和直供血医院数量及与用血医院联网情况等,各类血液制剂均按U数计算,反映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小以人均日工作强度表示,反映工作场地大小以面积强度表示,反映库存量多少以囤积天数表示,并做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4-2016年全省血站发放量除红细胞2015年低于上年度外,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红细胞库存量逐年减少、血小板和血浆逐年增加;本中心红细胞和血小板3年日均囤积天数均大于全省平均值并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全省血站血浆储存空间严重不足;供血岗或管理岗人员职称为高、中、初级,非卫技人员和工人基本分布在包装岗位;全省其他血站供血岗位人均工作强度及供血科工作面积强度与本中心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本中心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在全省血站居首位;全省12家血站均与用血医院联网,有5家血站所供血医院实现网上订血、网上入库、网上配血和网上出库四项规范性基本操作,有4家血站所供血医院只执行网上订血、网上入库、和网上出库三项操作,另有3家血站所供血医院只执行网上入库和网上出库两项操作;有4家血站存在工作场地不足、人员设备不足、场地不足、人员审核疏忽等因素,曾出现甚至隐藏着血液出库漏扫信息的隐患.结论 各血站血浆积压问题严重,呼吁从国家层面给予政策支持.各血站特别是年供血量较大的血站,在供血岗位人员配置方面,应该考虑到人均工作强度,将工作强度作为定值再根据年发血量来配备人数.解决血液成分储存空间不足问题,一方面建造扩大冷库,另一方面减少血液的囤积天数,既扩大了储存空间使血液出入库保持有序循环,又能有效应对突发大量采血事件,还能提升发往临床血液的新鲜度.供血岗位人员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发血,而要达到一专多能,加强对输血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时有效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咨询指导服务.无论哪级血站,从系统管理差错和有效保证血液安全考虑,在供血科安装RFID系统是有效防范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淮安市中心血站血液安全库存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站最佳血液库存量的设定方法,制定符合站内实际情况的安全库存量,在最大限度减少血液过期报废的前提下保证临床血液的供应.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12~2016年红细胞类年使用和月使用情况、年递增率、各血型用量及占总用血量的百分比等.结果 2012~2016年用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递增率为1.21%;3、5、10、12月份发血量呈正增长趋势;日均发血总量为177.6 U;4种血型日均发血量的参考范围为A型(48.6~57.8 U)、B型(48~55 U)、O型(50.6~61 U)、AB型(15.2~19 U);结合日均发血量及实际,以15倍日均发血量(2664~2892 U)为红细胞类的最高库存量;以5倍日均发血量(888~964 U)为最低库存量;以10倍日均发血量(1776~1928 U)为最佳库存量,各血型最佳库存比例为A:B:O:AB=3.1:3:3.3:0.7;结论 血液安全库存量是血液库存量动态监控体系、血液库存管理预警机制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血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血液安全保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梳理疫情初期宁夏血液中心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各项措施,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工作机制,推动措施有效落实;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献血者紧急招募等.疫情初期临床用血需求量同比减少,乡镇采血量高于市区,日均采血量大于发放量,各血型红细胞库存量均维持在正常库存量水平,未发生血液报废情况和输血感染事件,未发生输血安全事件,临床用血安全得到了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北京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稀有血型血液储备和保障的回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回溯性总结分析北京2022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稀有血型血液的储备和保障工作,为中小型血站所在城市承办重大国际赛事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张家口市中心血站2020年12月9日-2022年3月21日稀有血型血液的采集、储备、调剂、供应以及备血情况.结果 张家口市中心血站在冬(残)奥会开幕前已经分期分批采集制备冰冻红细胞,并与省内外血液调拨相结合,达到了稀有血型血液冰冻红细胞储备预定目标.2022年1月21日-3月21日,该血站稀有血型血液日均库存量均达到预定目标,满足了血液保障需求.赛事期间未造成血液资源浪费.结论 借助重大国际赛事机遇,中小型血站需蓄势借力,从稀有血型血液保障延伸到全方位血液保障,增强献血者队伍凝聚力,从而提升当地血液保障整体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