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部七线调衡疗法探析并病例汇报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卒中是威胁全球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成为国民健康的重大威胁。“颈椎病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学说”提出颈椎病变可能通过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脑卒中。颈项部是气血流通的关键,是脑与躯干四肢连接的枢纽和沟通的桥梁,很多疾病发生、进展与颈项部气血失和相关,本研究课题组在传统中医经络循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颈项部解剖学特点,依据骨性标志定位法创新性提出颈部七线调衡疗法。颈部七线调衡疗法可改善脑供血、安神补髓、调衡项背部经络平衡、松筋理结止痛,组方简洁、规整,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在脑卒中的预防和慢病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SARIMA-LSTM模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意义 探究前沿技术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梳理、组合多种时序分析方法,评价并筛选最佳模型.方法/过程 利用2004-2020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数据,基于统计学方法的SA-RIMA、STL-ARIMA、TBATS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NNAR、LSTM模型,基于3种加权方式的SARIMA-LSTM组合模型进行预测,运用RMSE、MAE、MAPE综合评价模型效果.结果/结论 SARIMA、LSTM在单一模型中较优;SARIMA-LSTM组合模型效果相较单一模型均有提升;基于误差倒数法的SARIMA-LSTM组合模型为最优模型.本研究有望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预警系统模型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揿针联合加味骨痹汤治疗肩袖损伤(气滞血瘀证)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揿针联合加味骨痹汤治疗肩袖损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为肩袖损伤治疗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 对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6名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了揿针联合加味骨痹汤,对照组仅使用加味骨痹汤,两组患者均配合功能锻炼.以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及关节活动度(ROM)及总有效率为观察指标,记录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患者整体满意度,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2组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和ROM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联合加味骨痹汤可有效缓解肩袖损伤(气滞血瘀证)患者疼痛症状,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治疗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Pre F的免疫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actis)诱导表达系统制备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口服疫苗,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构建的质粒pUC57-Pre F与pNZ8149分别经Nco Ⅰ和Kpn Ⅰ双酶切,酶切产物经T4 DNA连接酶连接后获得重组质粒pNZ8149-Pre F,电转化至感受态L.lactis NZ3900,经乳糖培养基筛选获得非分泌型重组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以nisin A为诱导剂诱导表达,经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标记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PBS、L.lactis NZ3900/pNZ8149、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组,15只/组,每只口服500 μL,于第1、2天进行初次免疫,第16、17天进行加强免疫,第14和28天经小鼠下颌取血并分离脾脏细胞,ELSIA法检测重组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诱导的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水平,ELISpot法检测重组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重组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经PCR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抗原蛋白Pre F特异性地表达在L.lactis NZ3900中,相对分子质量约 50 000;初次免疫后第 14 和 28天,与 PBS 和L.lactis NZ3900/pNZ8149组相比,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组小鼠血清Pre F-特异性IgG抗体效价、肠洗液中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以及脾脏细胞中IFNγ和IL-4分泌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68~-3.087,P均<0.05).结论 基于L.lactis诱导表达系统构建的RSV 口服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研发RSV黏膜疫苗提供了参考,也为开发其他病毒或细菌口服疫苗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及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建模的浙江省稀有血型信息共享系统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省级稀有血型库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稀有血型的种类、献血者资料、血液库存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提升稀有血型血液保障能力.方法 采用鱼骨图,分析我省稀有血型管理在血站内部各业务环节以及血站间存在的信息壁垒.基于全省统一的采供血业务系统和血液云平台,引入数据建模技术,通过需求分析和模型设计,构建稀有血型献血者、稀有血型血液数据库视图,并开发统一的查询平台,实现稀有血型信息的共享.结果 系统对稀有血型信息进行了集成、检索和展示,实现在血站内部各业务环节、血站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截止目前,除RhD阴性血型外,已入库的红细胞稀有血型种类 8 种,覆盖 7 个血型系统,稀有血型献血者 289 人,稀有血液血液实体冻存红细胞 216 单位.结论 基于数据建模开发的信息系统,提高了系统整体效率和协同性,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开发运维的工作量,为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和应用发展提供技术借鉴,也为建立健全全国性的稀有血型信息网络提供模式参考和示范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自噬和阴阳的微观联系探索恶性血液病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索恶性血液病中阴阳理论与自噬的微观联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查询和分析相关文献,从生理、病理、诊治多方面分析恶性血液病中阴阳与自噬之间的联系.结果 恶性血液病发病、进展和转变过程中阴阳失调是自噬功能异常所致,西医能通过上调自噬诱发Ⅱ性程序性死亡达到治疗效果,即"重阳必阴",但同时也诱发机体产生耐药.结论 中医治疗恶性血液病注重改善异常自噬状态,诱导机体恢复"阴阳平衡",配合西药能有效提高疗效、避免耐药、缓解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输血相容性检测自动化技术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鉴于自动化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为降低自动化检测设备系统性及隐性风险,为输血相容性检测自动化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提高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召集了临床输血、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生产及维修等领域的专家,根据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调研、调查数据和相关临床实践经验共同制定此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创伤性伤口分泌物中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创伤性伤口分泌物中所检出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和耐药性,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收治的1689例不同住院患者创伤性伤口分泌物中检出的病原菌1 836株,使用VITEK-MS质谱仪和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结合K-B法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共检出1 8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187株,占64.65%,革兰氏阴性杆菌504株,占27.45%,革兰氏阳性杆菌134株,占7.3%,真菌3株,占0.16%;革兰氏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95株(21.51%),表皮葡萄球菌321株(17.48%),溶血葡萄球菌117株(6.37%),沃氏葡萄球菌102株(5.56%),人葡萄球菌人亚种36株(1.96%).革兰氏阳性杆菌以蜡样芽孢杆菌为主有113株(6.15%),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147株(8.01%),大肠埃希菌102株(5.56%),阴沟肠杆菌66株(3.59%),奇异变形杆菌24株(1.3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最强,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菌株,但MRSA的出现率较高,占比达35.69%;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高.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较强,未出现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普遍敏感.结论 熟悉掌握创口感染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有利于临床相对精准地进行经验用药,指导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0-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新报告50岁及以上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患者分子网络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浙江省金华市2020-2022年新报告经异性性传播≥50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病例性行为和传播网络特点,为艾滋病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2022年新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50岁HIV/AIDS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调查对象抗病毒治疗前的血液样本,通过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ol基因,通过Sequencher 5.0软件拼接整理测序结果,BioEdit v7.2.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进行分析.结果 517例经异性性传播病例中,以1年前感染(369例,71.37%)、本地感染(309例,59.77%)为主;经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242例(46.81%),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213例(41.20%),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62例(11.99%).采集血样410份,成功获得序列369条,共检出14种HIV-1基因亚型,以CRF07 BC(179例,48.51%)、CRF01_AE(98例,26.56%)、CRF08_BC(58例,15.72%)为主.165条序列进入分子传播网络,形成40个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年龄组[与50~59岁年龄组比较,比值比(OR)=1.70,95%置信区间(CI):1.04~2.79]、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与临床就诊比较,OR=3.68,95%CI:1.32~10.22)的HIV-1成簇率更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不识字/少识字比较,OR=0.41,95%CI:0.18~0.90)的HIV-1成簇率更低.8个大簇占成簇病例数的49.09%(81/165),C1、C2传播以包含暗娼病例的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C3、C5、C6和C8以未含暗娼的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C4以某男性病例为核心通过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继而引起婚内和固定性伴间的传播;C7以另一男性病例为核心通过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继而引起4名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感染.结论 浙江省金华市经异性性传播≥50岁中老年病例商业异性性行为和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并存,HIV-1亚型多样,成大簇的本地感染比例较高,区域聚集性明显,并存在跨县(市)传播.应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干预,加强≥50岁人群检测与溯源调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开封市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三家医院行宫颈癌手术的80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发生组(n=120)和未发生组(n=685).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构建预测宫颈癌并发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通过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宫颈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91%(120/685),其中尿潴留发生率最高,依次为盆腔淋巴囊肿、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右侧髂外静脉损伤、输尿管损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肥胖、FIGO分期ⅡA期、Q-M手术分型系统C1和C2型、术中后腹膜缝严患者占比明显高于未发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卧床时间长(多)于未发生组,而术前凯格尔运动、术中淋巴结残端结扎患者占比明显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FIGO分期ⅡA期、Q-M手术分型系统C1和C2型、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中后腹膜缝严均是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凯格尔运动、术中淋巴结残端结扎是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保护因素(P<0.05);基于8个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900,校准度为0.79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曲线面积(AUC)为0.900(95%CI:0.715~0.984),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92.55%.结论 Q-M手术分型系统、术中淋巴结残端结扎、术中后腹膜缝严、FIGO分期、术后卧床时间、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前凯格尔运动均是宫颈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宫颈癌术后并发症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