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曲靖下泥盆统"曲靖东方鱼"的分类学厘定
编辑人员丨2024/7/6
"曲靖东方鱼"('Dongfangaspis qujingensis')的归属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其最初被归入东方鱼属(Dongfangaspis),之后被归人宽甲鱼属(Laxaspis).然而,由于宽甲鱼属模式种为曲靖宽甲鱼(Laxaspis qujingensis),这一分类学厘定又引起异物同名的问题.描述了来自云南曲靖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期西山村组的"曲靖东方鱼"和变异坝鱼(Damaspis vartus)的新材料."曲靖东方鱼"在头甲长略大于宽,侧横管末端呈二分叉,V字型后眶上管不汇合,以及至少7条侧横管从侧背管发出等方面与变异坝鱼高度相似.这些相似之处表明,相较于宽甲鱼属和东方鱼属,"曲靖东方鱼"更接近坝鱼属.因此提出将"曲靖东方鱼"从宽甲鱼属中移除,归入坝鱼属.新标本表明变异坝鱼多出来第5对长的侧横管是该种的一个鉴别特征,而正型标本所呈现的非对称感觉管系统应为种内变异所造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节甲鱼类(有颌脊椎动物干群)系统发育多样性的衰落与泥盆纪重大环境-生物事件耦合
编辑人员丨2024/3/23
节甲鱼类是盾皮鱼类(具颌的有颌类干群)中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以占据较高营养级而著称,特别是在它们演化历史的后期.尽管节甲鱼类的化石记录相对完整,但以往对节甲鱼类多样性的研究主要基于统计每个地质历史阶段的分类单元数量(原始多样性),其结果与泥盆纪重大环境-生物事件耦合程度较差.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包括219个属、450个种的详尽的节甲鱼类数据集,并根据之前许多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将其中大部分属种整合置入一个人工超树中,以进行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幽灵支系的存在之后,节甲鱼类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变化曲线与原始多样性曲线截然不同.节甲鱼类系统发育多样性呈现出典型的早期爆发的模式,在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期-布拉格期界线)达到峰值,随后伴随一系列事件发生下降.在前4个事件的附近,节甲鱼类的系统发育多样性都只经历微弱的下降,总体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在后3个事件,特别是弗拉期-法门期界线和泥盆纪-石炭纪界线两大事件发生时间附近发生急剧下降,并且直到该类群在泥盆纪末完全灭绝之前,都未出现恢复迹象.而节甲鱼类的原始多样性除了在弗拉期-法门期事件的时间出现下降,在所有其他事件中下降都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云南曲靖下泥盆统盔甲鱼类(无颌类)的新发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描述了云南曲靖早泥盆世西山村组盔甲鱼类(无颌类)的新发现,包括一新属、新种——惠清驼背鱼(Altigibbaspis huiqingae gen.et sp.nov.),一件属种未定的多鳃鱼科标本,以及张氏真盔甲鱼(Eugaleaspis changi)和小眼南盘鱼(Nanpanaspis microculus)的新材料.驼背鱼在很多方面与多鳃鱼都非常相似,但头甲背面具一特征性的驼背状隆起,其上有一刀刃状的中背脊.中背脊和中背棘在盔甲鱼类里的形态分异度表明,它们除了能够提供游泳方向稳定性外,可能还衍生出了一些附加的功能,例如直立高耸的中背棘能使盔甲鱼在捕食者眼里具有了恐吓性,刀刃状的中背脊可能也起到一些防御的作用.南盘鱼头甲侧缘具有两对非常奇特的侧向延伸的突起;通过对这两对侧突同源性的比较,讨论了南盘鱼的潜在系统分类位置.鉴于南盘鱼奇特的形态,以及它在华南鱼目中相对较早的出现时代,建议暂时把南盘鱼放到一个单属科南盘鱼科,代表了华南鱼目早期分出来的一个支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东北昭通箐门的泥盆纪珊瑚(三)——晚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云南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此前笔者已经描述了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的四射珊瑚,本文继续描述该剖面的晚泥盆世的地层及其四射珊瑚,讨论它们的地层划分、珊瑚群对比与古生物地理.昭通箐门剖面的上泥盆统主要由白云质灰岩组成,与滇东其它地方的宰格组的岩性基本一致.过去由于宰格组的化石稀少,其地层时代难于确定,因此,昭通箐门宰格组底部珊瑚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次描述了箐门放羊冲剖面宰格组底部的四射珊瑚5属7种,包括Disphyllum catenatum,Hexagonaria davidsoni,H. magna,Sinodisphyllum simplex,S. variabile, Tern-nophyllum poshiense和Truncicarinulum temeniophylloides等,总体显示了晚泥盆世弗拉早期(early Frasnian)的特点.它除了与华南各省的珊瑚群有密切关系外,也与加拿大西部的分子有一定的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南曲靖早泥盆世龙华山工蕨(Zosterophyllum longhuashanense Li and Cai, 1977)标本的新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中对云南曲靖下泥盆统徐家冲组Zosterophyllum longhuashanense Li and Cai模式标本进行了重新观察.该模式标本仅保存一段孢子囊穗,由中央穗轴和疏松螺旋排列的孢子囊构成.穗轴中部可见一条宽约0.3 mm纵向延伸的维管束痕迹,且较细的条带从中央维管束处分出,延伸向孢子囊.孢子囊侧面观呈三角形或椭圆形,高2.2-3.1 mm,侧面宽1.3-2.8 mm.孢子囊沿近轴侧开裂为相等的两瓣.该化石植物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度量数据均与工蕨属的模式种Zosterophyllum myretonianum极相似,据此,将Zosterophyllum longhuashanense修订为Zosterophyllum cf. myretonianu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泥盆纪石松类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简要论述了近十年来泥盆纪石松类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支系统学研究增进了对石松类起源与谱系分异的认识,新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石松纲与真叶植物互为姐妹群,并识别出原始鳞木目和异孢石松类两个单系.基于化石数据库和定量统计分析,揭示了泥盆纪石松类的多样性演变模式:早泥盆世布拉格期(Pragian)石松类的属种数量显著增加,在埃姆斯期(Emsian)至艾菲尔期(Eifelian)逐步取代工蕨类,至晚泥盆世进一步辐射.依据华南、新疆及全球其他地区丰富的化石材料,大量泥盆纪的石松植物新类群得以建立,一系列已有属种得到详细的再研究,明确了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也促进了对石松类根系、生长和繁殖习性演化的深入理解.对华南早泥盆世的镰蕨类和挪威中 晚泥盆世乔木状石松的研究分别揭示了这一时期植物-土壤相互作用及热带森林群落面貌,为了解早期维管植物对地球环境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四足形类奇异东生鱼后顶甲及脑颅耳枕区化石兼论早期四足形类脑颅特征演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首次报道了产于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09亿年前)最古老的四足形类——奇异东生鱼(Tungsenia paradoxa)头后半部耳枕区的化石材料.东生鱼的耳枕区特征与早期的肺鱼形类,如杨氏鱼非常相似(如具发育的颈下脊,向耳突,以及不发育的桥窝等),同时也展示出与之后更为进步的四足形类相似的特征(如背侧动脉汇合于颅后,具分离的腹中板等).这些特征的镶嵌为厘清早期四足形类脑颅特征的获得序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将新获得的东生鱼形态数据加入包含主要早期四足形类分类单元及形态特征的矩阵中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仍支持东生鱼位于四足动物支系最基干位置.东生鱼耳枕区新材料的发现填补了对早期四足形类脑颅耳枕区结构认识的空白,为认识四足形类后顶甲膜质骨型式及脑颅耳枕区的特征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肃永昌乌拉尔世几种楔叶植物的发现及古地理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更好地了解晚古生代楔叶属的物种多样性及形态演化,通过对化石宏观形态的研究以及与相似化石种的对比,确定甘肃永昌太原组中几种楔叶植物化石的分类位置.本文共鉴定楔叶植物化石2属5种,其中包括营养叶和繁殖器官.基于这些楔叶属的新材料,对椭圆楔叶以及马齿楔叶的茎轴表面纵纹、叶片分裂次数等特征进行修订.同时报道楔叶穗属一新种Bowmanites yongchangensis sp.nov..结合该属在晚古生代的古地理分布情况,表明在乌拉尔世早期该研究区内楔叶属植物呈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并推测该属植物的起源时间不晚于晚泥盆世法门期,在维宪期由华南地区传入华北地区后,于宾夕法尼亚亚纪晚期传入龙首山地区所在的阿拉善地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泰国-老挝黎府构造带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对老挝西北部和泰国东北部黎府构造带6个层状硅质岩考察点进行了放射虫化石调查研究,其中有5个点发现可供鉴定的放射虫化石,共鉴定放射虫化石9属23种,包括典型的晚泥盆世放射虫化石Heleni fore robustum和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Albaillella cartalla,Al.undula,Al.paradoxa等,5个层状硅质岩考察点地质时代类似,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该调查成果表明,黎府构造带从泰国东北部延续到了老挝西北部万荣地区,其深海盆地演化历史应该在早石炭世晚期结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南曲靖下泥盆统洛霍考夫阶花鳞鱼类新材料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获取了大量来自云南下泥盆统洛霍考夫阶西屯组和西山村组下部花鳞鱼鳞片的三维重建模型.描述了花鳞鱼类的一个已知属——副花鳞鱼属(Parathelodus)的共7个种,三裂副花鳞鱼(P.trilobatus)、亚洲副花鳞鱼(P.asiaticus)、角状副花鳞鱼(P.cornuforms)、雅致副花鳞鱼(P.scitulus)、西屯副花鳞鱼(新种)(P.xitunensis sp.nov.)、王氏副花鳞鱼(新种)(P.wangi sp.nov.)和寥廓副花鳞鱼(新种)(P.liaokuoensis sp.nov.).新材料的发现将副花鳞鱼的地层分布从洛霍考夫阶西屯组至西山村组上部延伸到西山村组下部,最低层位已非常靠近志留系与泥盆系的界线.西屯副花鳞鱼、王氏副花鳞鱼和廖廓副花鳞鱼3个新种的发现提高了我们对中国早泥盆世花鳞鱼类多样性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