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域间隔感知测试在儿童听觉信息处理能力中的评估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时域间隔感知测试(Temporal gap detection test)主要评估受试者的时间听觉加工能力,本研究主要是对听力正常的儿童和成人进行时域间隔感知测试,探索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听觉信息处理能力的变化和发展.方法 本研究选取20岁~30岁的听力正常者15例(30耳),4岁~10岁的听力正常儿童70例(140耳),各年龄段10例(20耳),分别对其进行时域间隔感知能力测试,比较各组的时域间隔阈值(TGD thresholds,TGD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男童和女童的TGDs进行比较,以分析性别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儿童受试者不同耳别的TGDs进行比较,以分析耳别上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听力正常成人组、7个年龄段儿童组的TGDs的差异,再通过Bonferroni校正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①女童(72耳)的时域间隔阈值为6.48±7.49ms,男童(68耳)的时域间隔阈值为5.16±3.14ms,男女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180>0.05).②左耳(70耳)的时域间隔阈值为5.74±4.91ms,右耳(70耳)的时域间隔阈值为5.93±6.63ms,左右耳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884>0.05).③听力正常成人组的时域间隔阈值为3.94±1.44ms,4岁儿童组的时域间隔阈值为13.06±12.52ms,5岁儿童组的时域间隔阈值为6.95±2.71ms,6岁儿童组的时域间隔阈值为4.55±1.06ms,7岁儿童组的时域间隔阈值为4.52±1.90ms,8岁儿童组的时域间隔阈值为4.12±1.80ms,9岁儿童组的时域间隔阈值为3.74±1.17ms,10岁儿童组的时域间隔阈值为3.92±1.65ms.④年龄4岁和5岁儿童组时域间隔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成人组和年龄≥6岁各儿童组(P<0.001).⑤听力正常成人组和年龄≥6岁儿童各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⑥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组的时域间隔阈值呈下降趋势,6岁已接近成人水平.结论 时域间隔感知能力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枢听觉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年龄≥6岁儿童的时域间隔阈值与成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其中枢时间分辨力已接近成人水平,时域间隔感知测试,可望成为评估儿童听觉发育的一项指标,与听力学检查进行互补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不同类型听力损失伴耳鸣患者间隔感知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间隔感知测试是一项反映受试者听觉灵敏度的临床测试.本研究主要是对不同类型及程度的听力损失伴耳鸣患者进行间隔感知测试,包括在噪声中的间隔测试及500Hz、1000Hz、2000Hz频率的间隔阈值测试,并探索听力损失及耳鸣对间隔感知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听力正常者20例(40耳),听神经病患者15例(30耳),其中有耳鸣患者18耳,无耳鸣患者12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6例(45耳),其中有耳鸣患者28耳,无耳鸣患者17耳.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时域和频域间隔感知测试,并对其中的耳鸣患者进行耳鸣评估测试.结果 ①AN组间隔感知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和感音神经性聋组(P<0.01).②感音神经性聋组中,听损程度≤60dB患者的间隔感知显著小于听损程度>60dB的患者(P<0.01).③将500Hz、1000Hz、2000Hz频率下的间隔感知测试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对听神经病患者和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进行有耳鸣组和无耳鸣组分析,时域和频域间隔感知测试结果显示,有耳鸣组和无耳鸣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不同类型的耳鸣声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间隔感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间隔感知测试结果与有无耳鸣无关,与耳鸣声类型无关,与听力损失程度及病变部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听神经瘤患者最大言语识别率与时域间隔感知能力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与正常听力者、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之间的时域间隔感知能力的差异性,为听神经瘤临床研究提供诊断参考.方法:选取来临床听力诊断中心已确诊的听神经瘤组患者22例,正常听力组30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16例,分别为各组受试者进行听觉时域间隔感知阈值测试(TGDT).结果:听力正常组平均TGDT阈值为(3.56±0.82) ms,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的TGDT阈值为(3.91±1.46)ms,听神经瘤组健侧TGDT阚值为(4.01±1.86) ms;听神经瘤组患侧TGDT阈值为(9.48±9.46) ms.经统计学分析,最大言语识别率和时域间隔察觉阈测试除外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与正常听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听神经瘤组患侧与其他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DT阈值与PBmax不存在线性相关(P>0.05).正常组TGDT阈值在性别、耳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听神经瘤患者健侧耳的时间间隙响应阈未受影响,较正常人无明显改变.TGDT与最大言语识别率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听神经瘤患者患侧耳的时间间隔响应能力较正常人显著减弱,言语识别率联合TGDT有助于蜗后病变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性聋时域间隔感知能力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老年性聋患者的时域间隔感知能力,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老年性聋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非老年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5例以及听力正常青年33例作为对照,分别对其进行纯音测听、最大言语识别率(phonetically balanced maximum,PBmax)测试和听觉时域间隔感知阈值测试(temporal gap detection test,TGDT),获得双耳平均听阈(pure-tone audiometry,PTA)、PBmax和TGDT阈值.结果 三组TGDT阈值有显著差异(H=9.163,P<0.01),其中老年性聋显著高于感音神经性聋和正常青年组(H=19.267/24.470,P<0.05).老年性聋组TGDT阈值与年龄、听力损失呈正相关(rs=0.235/0.268/0.281,P<0.05),其中≥80岁组TGDT阈值明显高于60~69岁和70~79岁组(H=-20.750/-20.812,P<0.05),轻度听力损失程度组TGDT阈值明显低于中度和中重度及以上组(H=-19.846/-17.912,P<0.05).结论 老年性聋患者时域间隔感知能力显著减弱,且年龄、听力损失为影响因素.TGDT联合言语测听可为老年性聋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