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诊断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2006-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形势和发病特点及病例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2006-2022年大连市布病病例个案资料,对人间布病发病变化趋势、人群特征、空间分布及诊断报告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采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 2006-2022年大连市人间布病发病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25.89%.春夏季为发病高峰,男性高于女性(2.59:1),发病年龄集中在45~59岁年龄组(44.23%).病例地区分布范围逐渐扩大,2022年大连市87.26%的街道(乡镇)有病例报告.时空分布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地区始终集中在瓦房店市.诊断延迟率为60.6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就诊医院类型[比值比(OR)=0.68,95%置信区间(CI):0.56~0.83,P<0.05]和病例报告年份(OR=1.34,95%CI:1.11~1.62,P<0.05)与诊断延迟有关.结论 辽宁省大连市人间布病发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诊断延迟率较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人群就诊意识和基层医务人员诊断水平,降低因延迟诊断导致的布病慢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分析及情景模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科学认知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是开展农业减排降碳的重要前提,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田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例,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排放系数法评估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LMDI)方法解析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驱动机制,最后基于STIRPAT模型并结合情景分析方法对未来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整体呈增加趋势,水稻种植CH4排放的贡献最大,占比达55.27%,空间分布上呈现为皖中地区排放量较高、皖北和皖南地区相对较低.(2)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单位播种面积排放强度呈增加趋势,单位农业产值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两种排放强度均呈"北低南高"分布特征,即淮河以北地区排放强度及变化幅度相对较低,淮河以南地区表现为相反规律.(3)农业经济水平与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出正效应,是影响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人口规模均呈现出负效应,其中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人口规模因素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抑制作用较强.(4)基准情景、低碳情景、绿色发展情景与可持续发展情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呈先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基准情景在2028年达峰,其余三种情景在2025年实现达峰目标.粗放发展情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呈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未能实现达峰目标但增速逐渐放缓,农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减排潜力.安徽省应加强控制水稻种植CH4排放,综合考量区域差异,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减排政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碳"目标下北京城市形态时空演变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控制碳排放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形态与碳排放关系密切.基于2000-2020年碳排放、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数据得到北京市碳排放和城市形态时空演变格局,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揭示城市形态因子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碳排放空间上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由中心向周边扩散的分布格局,其中2001-2005年和2010-2015年增幅分别为-13.8%和15.8%;(2)2000-2020年北京市城市形态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特征,平均斑块类型面积、最大斑块指数和有效格网大小增长率分别为56.4%、78%和112%,平均斑块密度呈下降趋势,斑块结合度和分散指数变化不明显;(3)城市形态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斑块密度和有效格网大小与碳排放呈负相关性,斑块结合度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4)城市形态因子对碳排放影响程度排序为:有效格网大小>斑块类型面积>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分散指数>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且有效格网大小与分散指数的交互作用对碳排放空间异质性影响程度最高.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考虑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而制定其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22-2023年贵州省学校肺结核流行及接触者筛查结果的时空关联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22-2023年学校肺结核登记病例及接触者筛查结果的时空分布差异及流行趋势,识别贵州省学校结核病防控的重点时间和地区,为制定和优化贵州省学校肺结核防控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2-2023年贵州省学校肺结核患者报告数据,采用"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云平台——学校结核病管理系统"收集2022-2023年学校肺结核接触者筛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学校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接触者检出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肺结核患者月平均登记发病率(接触者筛查患者检出率)的变化趋势,采用ArcGIS 10.6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7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22-2023年贵州省共计报告6310例学校肺结核患者,年平均登记发病率为29.82/10万(6310/21 161 926),病原学阳性率为44.83%(2829/6130);筛查学校肺结核接触者255 801名,检出肺结核接触者病例288例,接触者病例检出率为0.11%.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登记病例的月平均登记发病率总体上升(AAPC=0.60%,95%CI:-8.50%~10.60%,P=0.906),肺结核接触者中检出病例的月平均检出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AAPC=-17.45%,95%CI:-31.43%~-0.62%,P=0.043).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肺结核登记病例中共有8个县(区)处于"高-高聚集区",分布于毕节市的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市、赫章县、织金县、纳雍县,六盘水市的钟山区、水城区.接触者检出病例中共有2个县(区)处于"高-高聚集区",分布于毕节市的七星关区、六盘水市的钟山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肺结核登记病例以大方县为中心,共涉及4个县(区)(RR=1.63,LLR=62.76,P<0.001);接触者检出病例以西秀区为中心,共涉及16个县(区)(RR=6.65,LLR=9.74,P<0.001).结论:贵州省学校肺结核登记发病率较高,学校肺结核疫情"高-高"聚集地区主要位于毕节市,年初肺结核接触者筛查检出的肺结核患者较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系统性描述和分析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和完善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7-2023年《全国疫情资料汇编》和《疾病监测统计报告》及"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肺结核发病数据,分析全国及各地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的时空变化趋势,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人群分布特征,以及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结果:1997-2023年,全国共报告肺结核患者2190.66万例,由1997年的41.82万例逐年上升至2005年最高的125.93万例,随后下降至2023年的61.31万例.2005-202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4.78%,95%CI:-5.44%~-4.13%,P<0.001),西部地区下降较慢(AAPC=-4.42%,95%CI:5.77%~-2.89%,P<0.001);1997-2023 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 2.22:1,<15 岁儿童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AAPC=-5.74%,95%CI:6.01%~-5.50%,P<0.001),≥65岁老年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AAPC=3.80%,95%CI:3.61%~3.99%,P<0.001);报告发病数排在前5位的职业依次是农牧渔民(61.50%,13 421 197/21 822 416)、家务及待业(9.32%,2 033 078/21 822 416)、工人(5.89%,1 285 335/21 822 416)、学生(5.44%,1 186 104/21 822 416)、离退休人员(4.69%,1 022 406/21 822 416);2023年报告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为67.08%(392 569/585 187).结论:1997年以来,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各个时期卓有成效的结核病防治策略实施的成果.今后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特点分类施策,推动新技术新措施的应用实施,加速终结结核病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华北平原正向"暖干化"演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降水(P)、气温(T)、土壤含水量(SWC)和土壤温度(ST)是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准确刻画其时空变化特征是认识和理解水热交互作用、制定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础.然而,相关研究却严重受限于原位观测站点稀少、监测数据时序短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表征这些因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基于ERA5-Land再分析数据,采用Sen斜率、Mann-Kendall 检验法对华北平原1953-2022年P、T、SWC和ST的变化趋势、突变时间及时空格局进行制图与分析;进而用Spearman相关系数探讨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70年来,华北平原年降水总量在509.80-1393.05 mm之间波动,降水变化率为-38.31 mm/10a,突变年份在1988年前后;夏季降水减少速率最快.年均气温在12.11-15.35℃之间波动,气温变化率为0.27℃/l0a,突变年份在1996年左右;冬季气温升高速率最快.P和T均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华北平原西南部降水减少速率较快而升温速率较慢,西北部则表现相反.SWC均呈减少趋势,100-289 cm层含水量变率最大且随时间减少的幅度逐渐增大;四个土层SWC季节变化幅度不同.ST均呈升高趋势且升温速度随时间变快,0-7 cm层升温速率最快.土壤升温幅度春季最大,秋季最小.SWC减少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ST升高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深度对SWC和ST的影响相反,且SWC突变时间比ST突变时间早近20年.ST和SWC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西北部变率大,东南部变率小.T与P、ST与SWC之间的变化趋势相反,P和SWC、T和ST之间的变化趋势相同,SWC与T和P、ST与T和P的相关性随土壤深度而减小.综上,华北平原水热条件向"暖干化"演变.研究可增进对华北平原水热变化过程的认识,进而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我国生物质资源能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生物质作为可再生的碳源,其有效开发利用对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多样,然而生物质能资源的定量评估研究较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生物质资源到底有多大,未来能源利用开发潜力有多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构建了基于不同类别的生物质资源量综合核算模型,基于2001-2019年数据,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资源量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ARIMA模型模拟预测了我国未来生物质资源量及能源开发利用潜力.结果表明,我国生物质资源量和能源开发利用潜力,以年均约3%的增长率,从2001年的17.64和10.91 EJ,分别增加至2019年的30.59和18.08 EJ.我国生物质资源主要来自农林业废弃物和粪便(78.5%),且大西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的生物质资源量占比较高(50.3%).具体到各省份,河南、山东、广西、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尤为丰富,占总生物质资源量的25.8%.未来伴随我国人口、粮食产量、畜牧业发展和造林面积的增加以及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生物质资源量和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将不断增加,到2030年我国生物质资源量与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将增至38.17与22.46 EJ,到2060年将增至66.19与38.85 EJ,转化为生物质清洁能源产品的开发潜力巨大.本研究成果可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清洁低碳能源资源普查和信息平台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疾病时空聚集分析的研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疾病的时空聚集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了解疾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为探索病因和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为了更好地理解疾病时空聚集性研究的方法及其应用进展,本文从疾病的时间聚集性、空间聚集性和时空聚集性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由中国主持的抗结核药物临床试验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由中国研究者发起的抗结核药物临床试验时空分布、总体特点及其实施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方法:利用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关于已注册中国研究者发起的抗结核药物相关临床试验,根据注册时间、注册机构类别及其所在地区、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研究状态、治疗干预等维度分层分析。结果: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已注册的由中国研究者发起的抗结核药物临床试验分别有30项和59项,注册数量波动式上升,并呈现东高、中低、西居中的地区分布特征。60.67%(54/89)的临床试验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注册,评估单一或抗结核药物组合的临床试验为主,其余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症治疗、宿主导向免疫治疗和中医辨证施治的研究。处于尚未纳入、纳入进行中、纳入完成并继续实施、研究完成和状态未知的项目数量分别为30项、26项、2项、22项和9项。结论:近5年中国主持的抗结核药物临床试验迎来注册研究的高峰,然而临床试验全周期、全流程信息的注册完整性不足。亟需增加注册规范相关培训,加大临床试验注册全周期结果的公布,从而践行临床试验注册的宗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河北省2013-2022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13-2022年河北省百日咳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为完善百日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3-2022年河北省报告的百日咳数据分析流行特征。应用ArcGIS 10.8 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环形地图制作;运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河北省2013-2022年累计报告百日咳6 715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0/10万。2013- 2019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1年呈大幅下降趋势,但2022年呈骤增趋势。夏、秋两季为流行的高发季节,发病占比最高的年龄组为<1岁(48.67%),占比最低的年龄组为≥15岁(0.45%),以散居儿童为主(78.0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百日咳的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并且高-高聚集区存在于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廊坊市、保定市和沧州市。低-低聚集区与本研究对应疾病低发地区的分布基本一致。时空扫描探测出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区域,并且有3个聚集区集中在2022年。结论:河北省2013-2022年百日咳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地区、季节差异,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须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