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增强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变角激发T 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成人精道解剖结构显示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MR增强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变角激发T 2加权成像(T 2WI)快速自旋回波(3D STIR T 2WI SPACE)序列对成人精道解剖结构显示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201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MR室58例成年男性腹盆腔MRI资料,年龄29~87岁,按年龄分为低龄组(≤60岁,22例)和高龄组(>60岁,36例)两组。所有患者均在德国西门子Syngo Via数据后处理工作站3D Viewer薄层最大强度投影(MIP)后行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用3D Viewer行薄层MIP,获得冠状位、轴位、矢状位薄层MIP重建图。观察输精管壶腹段、后腹膜段和精囊腺的形态、走行、信号强度、背景抑制情况,参照日本Oh-Oka团队的评分标准,分别在MPR轴位和CPR图像对输精管壶腹段、后腹膜段和精囊腺进行图像质量评分。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比分析MPR轴位与CPR图像分别在输精管壶腹段、后腹膜段和精囊腺的图像质量评分,Wilcoxon秩和检验对比分析低龄组和高龄组在CPR图像上的图像质量评分。统计前列腺小囊检出率,并在3D Viewer获得的冠状位、轴位、矢状位三个方位薄层MIP重建图上测量前列腺小囊三个方位的径线值。结果:58例男性腰腿痛患者116侧输精管后腹膜段、壶腹段和精囊腺MR增强3D STIR T 2WI SPACE序列MPR轴位和CPR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3,3)、2(2,2)、2(1,2)分和2(2,2)、2(1,2)、2(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10.232、5.196、2.000, P值均<0.05)。22例(44侧)低龄组和36例(72侧)高龄组腰腿痛患者输精管后腹膜段、壶腹段和精囊腺MR增强3D STIR T 2WI SPACE序列CPR图像在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1,2)、2(1,2)、1(1,2)分和2(2,2)、2(2,2)、2(1,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673、2.249、3.042, P值均<0.05)。58例患者前列腺小囊检出率为27.58%(16/58),前列腺小囊冠、横、矢三个方位径线值分别为5.35(4.33,6.88)、7.50(5.90,9.00)、8.00(6.43,10.78)mm。 结论:MR增强3D STIR T 2WI SPACE序列能较清晰显示精囊腺、输精管壶腹段、后腹膜段以及前列腺小囊等精道精细结构解剖,可为指导临床提供影像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改善腹盆部血管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rueFidelity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腹盆部CT血管成像(CTA)低剂量扫描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申请行腹盆部CTA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腹盆部CTA扫描,管电压为80 kV,管电流为智能管电流(100~720 mA),扫描完成后均使用传统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 50%)、TrueFidelity算法[降噪强度:中等强度(TF-M)和高强度(TF-H)]4种重建算法对图像进行重建。测量腹主动脉、同层腰大肌及皮下脂肪的CT值和CT值的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另外测量腰大肌密度均匀区域的CT值偏度,同时使用5分法评价所有图像的颗粒度、模糊度及股骨头层面的硬化伪影。客观评价指标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CT检查的辐射剂量为(1.09±0.31)mGy。4组重建图像血管和肌肉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FBP组的SD值最大,TF-H组的SD值最小。SNR和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整体趋势与SD值趋势相反。偏度值比较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颗粒度评分FBP组评分最高,TF-H组评分最低,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糊度评分TF-H组评分稍高于其余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化伪影评分FBP和ASIR-V 50%组评分最差,TF-H最好( P<0.001)。 结论:综合考虑图像噪声、模糊度、均匀度和硬化伪影的表现,在腹盆部CTA低剂量扫描时,相比于FBP和ASIR-V,TrueFidelity重建算法可以提供更优的图像质量,其中TF-H的图像质量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磁共振BI-RADS 4类病变恶性风险预测列线图诊断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磁共振BI-RADS 4类病例临床及影像资料,筛选乳腺恶性病变的影响因素,建立乳腺恶性风险预测列线图诊断模型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乳腺MRI诊断为BI-RADS 4类的病例资料,分为肿块型及非肿块样强化(NME)型两类并按3∶1比例随机各分为实验组及验证组,分析比较临床及影像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其价值,构建列线图诊断模型并对病例再分类.结果:418例病例符合纳入标准.肿块型病变中年龄大于39.5岁、边缘毛刺、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阳性、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流出型及表观扩散系数(ADC)<1.063×10-3 mm2/s是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68(95%CI:0.943~0.994);恶性病变列线图诊断模型实验组、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 0.962(95%CI:0.930~0.994)、0.922(95%CI:0.846~0.998),22.1%(52/235)病变再分类降级为3类,11.9%(28/235)病变升级为5类.NME型病变中病灶钙化、ADC<1.036×10-3 mm2/s、MIP阳性及病灶分布类型(局灶、多区域、弥漫、节段样)是恶性独立危险因素,皮肤红肿为保护因素,AUC值为0.964(95%CI:0.934~0.995).恶性病变列线图诊断模型实验组、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 0.956(95%CI:0.918~0.994)、0.905(95%CI:0.816~0.994),16.4%(30/183)NME病变再分类降级为3类,18.0%(33/183)NME病变升级为 5类.结论:基于乳腺磁共振BI-RADS 4类病变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建立的恶性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诊断价值高,可用于4类病变的再分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DCE-MRI的3D-MIP重建及多参数评估BI-RADS 4类乳腺肿瘤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RI,DCE-MRI)瘤周血管特征结合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MRI检查为BI-RADS 4类且病理结果明确肿瘤的女性病例102例,其中良性组43例,恶性组59例.记录患者年龄、病灶最大径(dmax)、乳腺DCE-MRI基本影像学特征、瘤周血管特征及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多参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瘤周血管特征指标与瘤内参数值联合应用对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两组肿瘤鉴别的诊断效能.应用DeLong检验对AUC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良性组和恶性组病例在年龄、dmax、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纤维腺体组织量(fibroglandular tissue,FGT)、瘤周相邻血管征(adjacent vascular sign,AVS)数目、瘤周血管最大径、患侧瘤周与健侧同一象限血管直径差值(?d)、瘤周血管出现期相以及瘤内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flux rate constant,Kep)、最大增强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S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位置、信号增强率(signal enhancement ratio,SER)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olume fraction of extravascular extra vascular space,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max、MSI和Ktrans为区分两组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优势比最大的是MSI值(AUC为0.923).将瘤周血管特征?d分别与dmax、MSI和Ktrans进行两者联合模型比较,以?d与MSI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3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83.7%),且?d联合MSI与?d联合Ktrans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联合指标在两两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高于单独MSI模型的诊断效能.结论 瘤周血管特征指标(?d)联合瘤内半定量(MSI)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评价BI-RADS 4类乳腺肿瘤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第2代冠状动脉冻结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在自由心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第2代冠状动脉冻结技术(SSF2)结合人工智能重建在自由心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进行CCTA 检查的37例患者的检查数据分2组重建:A组,SSF2算法校正后,人工智能进行重建;B组,原始图像经人工智能自动拆分多时相重建.形成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主观评价、客观评分、信噪比(SNR)比较图像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种重建方法的图像质量评分与S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A组评分更优,信号强度更高,噪声强度更低,SNR更好.2组间右冠状动脉(RCA)可分析节段数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RCA(98.6%)的冠状动脉节段主观评价优良率高于B组(69.6%).结论 采用SSF2联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可显著提升CCTA的图像质量,提高CCTA检查成功率,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最大强度投影CTA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通过比较时间最大强度投影CTA技术(t-MIP?CTA)和单相CTA(sCTA)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血管影像质量的差异,探索t-MIP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一站式CT血管灌注扫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6例,应用sCTA和t-MIP?CTA分别对灌注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并计算两组后处理图像的衰减、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并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36例患者,共测量288条颅内前循环血管.两种后处理技术的图像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质量.客观评价中,t-MIP?CTA技术的血管衰减、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高于s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中,t-MIP?CTA技术的分级:伪影、噪声、锐利度和诊断可接受高于s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sCTA技术相比,t-MIP?CTA技术能更好显示颅内血管,提高影像质量,可以常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MRI诊断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 M RI诊断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乳腺硬化性腺病的患者,均行 M RI平扫(T1WI、T2WI脂肪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利用 ADW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从病灶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 IC)、最大密度投影(M IP)图像,并结合平扫图像进行分析乳腺硬化性腺病的特征.结果 20例患者中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等、不均匀高信号,ADC值位于(1.45~1.60)×10-3mm2/s之间12例,(1.25~1.45)× 10-3mm2/s之间7例,(1.00~1.25)×10 -3mm2/s之间1例.TICⅠ型18例,Ⅱ型2例,Ⅲ型0例.20例中18例呈肿块样改变,可在M IP图像上清晰显示.结论 应用M RI平扫、DWI、动态增强扫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对乳腺硬化性腺病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T平扫联合增强在民航飞行员肾结石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鉴别游离肾结石、憩室内结石及肾乳头钙化,为民航飞行员体检鉴定提供明确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民航总医院26例可疑肾结石飞行员的病历资料,26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后处理.利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formation,MPR)、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调窗等方式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并获得诊断,最后所有患者均由临床医生行电子纤维软镜检查. 结果 26例飞行员中CT共检出疑诊肾结石83个,影像科与泌尿外科医师共同读片后诊断游离肾结石63个、憩室内结石4个、肾乳头钙化16个.电子纤维软镜检查检出游离肾结石56、憩室内结石4个、肾乳头钙化23个.83个病灶中76个病灶CT检查与电子纤维软镜结果一致,准确率达91.6%. 结论 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结合数据分析,基本能够明确区分游离肾结石、憩室内结石及肾乳头钙化.这种无创的肾结石诊断方法可用于飞行员体检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结直肠癌术前淋巴结CT量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术前采用CT薄块最大强度投影(MIP)技术对结直肠癌(CRC)手术切除范围内淋巴量化分析,对提高病理检出率及提高CRC患者N分期准确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手术的123例CRC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作CT双期增强检查后行肿瘤开腹切除.CT检查与手术间隔6.5d(3~15d).采用CT薄块(5 mm) MIP技术连续采集切除区域冠状位图像后,使用透明网格薄膜(每格1 cm×1 cm)贴于显示屏上后调整图像比例尺刻度(每格1 cm)与薄膜小格一致,并由前往后逐层勾画标准手术切除区域内淋巴结分布、大小,最后依据实际手术切除标本范围和记录统计该区域淋巴结总数并与病理淋巴结检出数进行比较.结果 123例CRC中,CT淋巴结识别数共2 901枚,每例患者检出4~47(23.59±9.90)枚;病理检出2 063枚,每例患者检出4~37(16.77±9.36)枚,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升结肠癌组、横结肠癌组、降结肠癌组、乙状结肠癌组及直肠组CT淋巴结识别数分别为(28.69±7.98)枚、(41.50±4.93)枚、(19.50±8.22)枚、(19.71±8.33)枚及(19.57±8.54)枚;对应病理检出数分别为(21.77±8.98)枚、(29.50±8.22)枚、(8.50±4.93)枚、(14.29±6.68)枚及(12.24±9.55)枚.CT识别淋巴结总数、每例数目及各种CRC数目均高于病理检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CT薄块MIP技术用于CRC术前切除区域淋巴结数目评价是可行的.鉴于CT检出淋巴结平均数高于病理检出,可有助于病理上检出更多淋巴结,从而提高CRC患者N分期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腰骶神经MRI三维双向波稳态水激发序列成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腰骶神经MRI三维双向波稳态水激发序列成像结果.方法 2017年4月选择健康体检者30名为研究对象.行常规MRI及三维双向波稳态水激发序列对腰骶段脊椎进行冠状位扫描.将三维双向波稳态水激发序列原始图像进行薄层最大强度投影以及多平面重组.对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左侧与右侧神经显示评分,显示神经长度,神经节长度及宽度.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三维双向波稳态水激发序列结果中,腰骶神经,脊神经节,脑脊液为高信号,骨骼肌为中等信号,骨质,脂肪,大血管为低信号.左侧与右侧神经显示评分、神经长度、神经节长度及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5神经长度最长,其次为S1,L4、S2.从T12到S2,神经节宽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自T12-S1神经节呈长度呈增加趋势,S2有所下降.结论 MRI三维双向波稳态水激发序列用于腰骶神经检查能清晰显示神经主干、神经节等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