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及密度预估模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枝条数量作为重要的枝条特征因子,对树冠结构特征、树木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辽宁省清原县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负二项分布模型构建包含水枝的日本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混合效应预估模型,又基于负指数模型构建包含水枝的日本落叶松一级枝条密度混合效应预估模型.结果表明:对于一级枝条数量模型来说,考虑样木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拟合效果优于传统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树木的冠长率越大,枝条的数量越多.将最优一级枝条数量基础模型的截距作为随机效应参数的混合效应模型被确定为最优模型,其Ra2=0.552,均方根误差为7.242.对于一级枝条密度来说,考虑样木水平的混合模型同样降低了模型的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枝条的密度随着冠长率的增大而增大.将最优的一级枝条密度基础模型的截距与着枝深度作为随机效应参数的混合效应模型被确定为最优模型,其Rae=0.792,均方根误差为4.447.本研究构建的日本落叶松枝条数量及密度模型为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以提高木材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胶合板制造职业危害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胶合板制造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木粉尘、甲醛、苯酚、氨、噪声、萜烯、微生物等,暴露情况复杂,往往有多种因素伴生或同时存在,生产过程中上述因素常有超标,工人有发生群体性职业病危害事件,木粉尘、甲醛、萜烯暴露使工人罹患癌症的风险增高。本文就此做一综述,以便为胶合板制造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冠病毒核酸在物体表面存留时间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污染不同物体表面后,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毒核酸存留时间及变化规律,为环境样本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相关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取实验室保存的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咽拭子灭活样本,污染不锈钢、塑料、木材、纸板及棉布等材质的表面,制成模拟污染样本,放置常温及冷藏环境下,分别在第0 d、1 d、3 d、7 d、14 d和第30 d,每种材料每次取出3件样本,浸泡后提取核酸,使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分析不同类型材料表面污染后病毒核酸回收率、核酸可检出时间和Ct值变化。结果 新冠病毒污染后,棉布、塑料和不锈钢核酸的回收率为1.75%~2.90%,木材和纸板较低,分别为0.0021%和0.21%。所有材料模拟样本在第30 d均仍可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不锈钢、木材、纸板及棉布表面病毒核酸Ct值在前7 d内快速上升,随后变化较小。塑料表面病毒核酸Ct值较其它四种材料变化较小。结论 新冠病毒污染物体表面后,第30 d仍可检出病毒核酸,且不同性质的物体表面降解模式不同。在日常环境监测中,应结合核酸检测和其他调查手段,综合评估判定污染物品的病毒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2个树种木质部栓塞抗性与其解剖结构及相关性状间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诱导木质部栓塞被认为是驱动树木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析木质部栓塞抗性(用导水率损失50%的水势(P50)表示)的内在解剖决定因素对于理解其结构与功能间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恢复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测定广西弄岗喀斯特森林内12个主要常绿树种的木质部导管直径、导管组指数、组分占比、纹孔形态和纹孔膜超微结构,同时结合木质部储水特征(如木材密度和饱和含水量),综合分析干旱诱导木质部栓塞抗性与其解剖结构以及储水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Ps0与导管直径、密度、导管组指数以及组分占比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2)P50与纹孔形态特征以及纹孔膜厚度和纹孔腔深度等特征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3)P50与木材密度显著负相关,与饱和含水量边缘显著正相关,即木材密度较大、饱和含水量较低的树种表现出较强的栓塞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单一的解剖结构来评估栓塞抗性是不全面的;此外,木质部水分存储能力与栓塞抗性之间的权衡关系对于深入理解喀斯特植物耐旱性的内在结构机制以及多元化的水分利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南亚热带乡土树种与桉树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营造乡土树种人工林和桉树人工林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常见模式.为探究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对乡土树种和桉树人工林的响应特征与机制,该研究以南亚热带 4 个乡土树种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外来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对象,基于各林分土壤(0~20 cm)真菌 18S rRNA高通量测序数据,利用FUNGuild数据库,比较分析乡土树种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的差异特性及影响的主导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5 个研究林分的土壤真菌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但不同乡土树种林分与尾巨桉林的土壤真菌优势目存在差异.(2)尾巨桉林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其群落组成结构也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存在显著差异(P<0.05).(3)4 个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的腐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高于尾巨桉林,并且火力楠林和米老排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尾巨桉林,尾巨桉林土壤共生营养型以及外生菌根真菌和木材腐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4)pH是导致尾巨桉林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差异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综上认为,在南亚热带地区将尾巨桉林改建成火力楠林或米老排林可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提升土壤生态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生长和木材性状耦合评价红松半同胞家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果材兼用树种,但由于生长周期长,遗传改良进展缓慢,为评价和筛选优质红松种质资源,以吉林省永吉县西阳林木种子园内36个20年生红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为5.89%~45.21%;除通直度(0.46)外,其他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均超过0.5,属于高遗传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r>0.663),木材性状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综纤维素含量间达显著相关水平,而生长性状与木材性状间仅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与部分生长性状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构成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9.24%.利用综合评价法对36个半同胞家系进行评价,以10%的入选率,依据生长性状,初步筛选3个优良家系(家系PK61、PK29和PK22),各生长性状遗传增益为6.41%~33.91%;依据木材性状,初步筛选3个优良家系(家系PK16、PK78和PK10),各木材性状遗传增益为1.08%~6.72%;结合生长和木材性状初步筛选出3个优良家系(家系PK61、PK29和PK44),各指标遗传增益为0.27%~37.28%.该研究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为红松良种选用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小龄红松木质部解剖特征的年龄效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树龄是影响树木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利用树干木质部解剖特征,分析不同树龄生长-气候关系,对准确评估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预测气候变化下的森林动态至关重要.利用木材解剖学方法,比较了小兴安岭溪水地区针阔混交林内大、小龄红松(Pinus koraiensis)木质部解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异同.结果表明:大龄红松主要管胞特征值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小龄红松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两者均在 1840-1890 年和 1980-2010 年间出现剧烈的波动.大、小年龄红松部分管胞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具有一致性,管胞数量和理论导水率分别与月最高温度负相关和正相关;总管胞面积(负相关)、理论导水率(正相关)、平均水力直径(正相关)与月最低温度的关系一致;理论导水率与月总降水正相关;管胞占比、平均管胞面积、理论导水率、平均水力直径均与平均相对湿度正相关,且大龄红松相关性更强.大、小年龄红松管胞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的不一致表现在,大龄红松管胞占比、平均管胞面积、总管胞面积和平均水力直径与月最高温度正相关,而这些关系在小龄红松则表现为负相关.大龄红松管胞数量与 7-9 月最低温度正相关,而在小龄红松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大、小龄红松除理论导水率外其他管胞特征与降水关系基本相反,其中管胞数量的相关性更强;大龄红松与 7 月、9 月、年总降水量显著正相关,而小龄红松与 6 月和年总降水显著负相关;与月平均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大龄红松表现为正相关或不显著,而小龄红松呈负相关关系.温度是限制大、小龄红松管胞特征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弱,平均相对湿度对大小龄红松的影响差异不大.近几十年,小兴安岭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逐渐增强,这种暖干化会造成大、小龄红松生长的响应差异.若气候持续变暖或加剧,小龄红松会出现严重生长衰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转PsnNAC007高耐旱性小黑杨种质创制及其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是东北地区速生、耐寒、材性优良的树种.为了创制适种范围广、耐旱性状明显改良的林木新种质,利用小黑杨为材料,以干旱胁迫关键响应因子PsnNAC007转录因子为对象,创制了小黑杨过表达OE-PsnNAC007转基因植株.对OE-PsnNAC007转基因植株的生长指标、干旱胁迫适应能力、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导水率指标、细胞形态和木材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黑杨相比,转基因植株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而干旱胁迫成活率提高了26.15%.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气孔导度减小、蒸腾速率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植株茎干的导水率损失显著减少.解剖学分析发现,PsnNAC007的过量表达导致植株茎干产生更多、更小的导管细胞,这种细胞特性有利于植株在干旱条件下维持水分连续高效的运输.木材组分分析发现,转基因植株茎干木质素沉积明显增强,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单糖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中国长蠹科分类概况及最新名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长蠹科Bostrichidae昆虫英文俗称为Powder-post beetles,是一类常见的钻蛀性害虫,其成虫和幼虫都具有钻蛀产生粉末的习性,可依靠木材、竹材、贮粮的运输传播,多数种类被列为检疫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国内对于长蠹科的分类研究已有不少工作,但目前种类数量不清,且存在异名及部分种类名称混乱等情况.本文对长蠹科分类系统进行了整理,梳理了中国长蠹科分类学研究历史,并对长蠹科分类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国内馆藏标本的检视与查阅文献,对中国已知的长蠹科昆虫做了系统的名录整理,记录长蠹科8亚科37属92种,并拟定了部分种的中文名称,给出了中国已知属检索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沉香属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沉香Aquilariae Lignum Resinatum是沉香属植物含树脂的木材,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香料、宗教等领域.沉香的形成与沉香属植物应对伤害防御诱导反应有关,其中内生真菌在沉香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沉香属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概括了内生真菌在促进沉香属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提高抗生物胁迫能力等功能,并提出沉香内生真菌研究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沉香增产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