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动脉减容术中的远端栓塞保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准分子激光消融(excimer laser ablation,ELA)和机械性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术中远端栓塞保护(distal embolic filter protection,DEFP)的应用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下肢动脉ELA或PMT术中进行DEFP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保护伞的选择、应用指征及策略,分析较大栓子捕获的高风险因素。结果:29例患者中,男21例,女8例,年龄(70.3±11.0)岁。共计29条肢体,32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SR)5处,血栓形成或栓塞10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17处,根据病变性质选择减容装置。保护伞释放与回收技术成功率100%,栓子总体捕获率77.3%,较大栓子捕获率36.4%,术中远端栓塞发生率3.4%。ELA治疗高度钙化CTO病变或长段ISR病变时,较大栓子捕获率均高达60.0%,且前者较治疗非高度钙化CTO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下肢动脉ELA和PMT术中选择性应用保护伞,对预防远端栓塞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减容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疾病101例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减容策略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减容治疗的101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4例,女性27例,年龄(73.2±11.7)岁(范围:35~93岁)。其中卢瑟福分级3级31例,4级39例,5级31例;合并高血压72例。101例患者共有140处病变,其中髂动脉段病变13处(9.3%),股浅动脉病变72处(51.4%),腘动脉病变41处(29.3%),胫腓干病变10处(7.1%),膝下动脉病变4处(2.9%)。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减容方法,经皮机械血栓清除主要用于急性血栓形成的病变,准分子激光消蚀主要适用于慢性支架内再狭窄和慢性狭窄/闭塞的病变,斑块定向旋切主要用于短段的钙化病变。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效果,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减容治疗,其中82处(58.6%,82/140)使用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治疗,56处(40.0%,56/140)使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治疗,2处(1.4%,2/140)使用斑块定向旋切。患者术前病变侧肢体踝肱指数为0.44±0.19,术后即刻为0.87±0.17( t=-16.26, P<0.01),术后6个月为0.81±0.20( t=-14.67, P<0.01),12个月为0.79±0.15( t=-14.12, P<0.01),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患者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86.1%(87/101)、病死率为5.0%(5/101)、无截肢生存率为93.1%(94/101),病变血管再次干预率为9.9%(10/101)。 结论:根据病变性质、节段选择合适的减容方式,有助于提高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品管圈活动气道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气道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82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n=412)和对照组( n=41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QCC活动气道护理。比较两组痰液性质(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牙菌斑指数评分、血氧监测指标[血氧饱和度(SpO 2)、氧和指数(OI)]、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VAP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度Ⅰ度232例、Ⅱ度132例、Ⅲ度48例,少于对照组的181例、156例、76例( Z=14.62, P < 0.05)。观察组痰痂形成率为20.63%(85/412),低于对照组的31.48%(130/143)(χ 2=12.60, P < 0.05)。观察组牙菌斑指数评分为(1.18±0.36)%,低于对照组的(1.42±0.43)%( t=8.69, P < 0.001);观察组SpO 2、OI分别为(99.08±2.22)%、(362.25±60.80)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对照组的(98.47±2.45)%、(341.79±63.63)mmHg( t=-3.75、-4.72,均 P < 0.001);观察组ICU停留时间[(10.71±2.49)d]、住院时间[(16.25±4.08)d]均短于对照组的(11.43±2.94)d、(18.12±4.66)d( t=3.80、6.13,均 P < 0.001)。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67%(11/412),低于对照组的10.65%(44/413)(χ 2=21.12, P < 0.001)。 结论:QCC活动气道护理可有效促进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排出,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血氧指标,降低VAP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急性外源性类脂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外源性类脂性肺炎(ELP)的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探讨其诊断策略、治疗方式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1例ELP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共41例患儿,其中男29例,女12例;发病年龄4~53个月,多数3岁以内发病(35/41例,85.4%),以1~2岁为主(23/41例,56.1%)。2.误服油脂包括灯油/香油11例、白电油7例、电蚊香油5例、润滑油5例、石蜡油4例、汽油/柴油3例、煤油和鱼肝油各2例、缝纫机油和性质不清各1例。3.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26/41例,63.4%)、气促(23/41例,56.1%)、发热(17/41例,41.5%)、发绀伴低氧血症(15/41例,36.6%)、喘息(9/41例,22.1%)、呼吸窘迫(9/41例,22.1%)、肺出血(6/41例,14.7%)、喂养困难和/或一过性呕吐(4/41例,9.8%),无症状7.3%(3/41例)。4.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双肺渗出性改变或肺实变,胸部高分辨CT(HRCT)最常见征象为局部或广泛渗出,可伴肺实变(18/41例,43.9%)。受累部位最常见为双下肺叶(8/41例,19.5%),其次为右下叶(3/41例,7.3%)、右中叶(2/41例,4.8%)和左下叶(2/41例,4.8%)。其他征象包括肺囊泡改变、过度通气、磨玻璃样改变及小结节形成等。5.共7例患儿因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所有患儿行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所有患儿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住院时间为(11.67±4.90) d,合并腺病毒感染者住院时间为(19.25±5.93) d。9例患儿随诊失访(其中8例轻症,1例重症),余患儿症状均在1周~1个月消失,21例在出院1个月内肺部影像恢复正常,7例出院3个月恢复正常,4例在6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急性ELP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无特异性。重症患儿肺部影像多肺叶受累,可出现肺实变和囊泡改变。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并感染尤其是腺病毒感染可能是急性ELP患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BAL能同时起诊断和治疗作用,BAL联合局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急性ELP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仿生微泡超声造影剂制备方法及其生物效能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磷脂杂化法制备系列仿生微泡超声造影剂,通过检测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效能,评估该方法制备仿生微泡的可行性和广谱适用性。方法:通过薄膜-水化、磷脂杂化、机械振荡等步骤制备仿白细胞微泡(MB leu)、仿血小板微泡(MB pla)及仿红细胞微泡(MB ery),采用动态光散射检测仿生微泡的粒径、电位,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构,流式细胞计数检测MB leu、MB pla、MB ery典型细胞膜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仿生微泡所含相应细胞膜蛋白,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检测安全性,超声成像检测离体和在体成像能力和稳定性,活体荧光成像检测在体代谢情况,超声分子成像检测仿生微泡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和急性肝炎模型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仿生微泡呈圆形、分布均匀、无明显聚集,细胞膜成功嵌于微泡磷脂膜上。三种仿生微泡的粒径与对照微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电位低于对照微泡(均 P<0.05)。离体和在体实验证实仿生微泡生物安全性良好。仿生微泡包含相应细胞膜的主要蛋白。超声造影显示仿生微泡稳定性及在体成像效果良好。活体荧光成像显示仿生微泡膜主要经肝脾代谢。MB leu、MB pla在两种疾病模型中均有良好的靶向成像效果。 结论:本研究通过磷脂杂化法成功制备三种仿生微泡超声造影剂,其安全性良好、性能稳定。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广谱适用性,是一种便于推广应用的仿生微泡制备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ICU儿童急性康复流行率:一项加拿大多中心点流行率研究(PARK-PICU加拿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加拿大PICUs内患儿活动情况,面临障碍和相关不良事件。设计:全国2天点发生率研究。场所:全加拿大13家PICUs。对象:在指定研究日时已在PICU住院至少72h的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关注的预后指标包括运动活动性质和发生率,康复资源,不良事件以及与下床活动和治疗师提供的活动相关的因素。两家PICUs(15%)有早期临床活动指南,1家(8%)PICU报告有让家属参与患儿活动的正式流程。活动发生率为110/137(80%)患者日。最常见形式为下床活动(87/137,64%患者日);46(34%)患者日无主动活动。33%的患者日,治疗师提供了活动。活动最常由护士(74%)和家庭成员(49%)实施。家庭参与与下床活动密切相关( OR 6.4, P=0.001)。插管机械通气患儿在18/50(36%)患者日被动下床活动。但气管插管、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和年龄≥3岁与未能下床活动独立相关。障碍报告于58/137(42%)患者日,22/387(6%)的活动中发生不良事件。 结论:活动是常见和安全的,加拿大PICUs中大多数儿童正在下床活动,即使正接受机械通气。家庭参与PICU内康复正在增加。这项研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证据,表明可以克服常见障碍以使PICU儿童得以安全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多孔钛与钛合金及多孔钽骨科植入物的性能比较及应用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3D打印技术制备复杂形态骨科金属植入物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而钛及钛合金是目前3D打印金属植入物最常用的原材料。3D打印多孔钛及钛合金假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高比强度、低弹性模量的特点,相关临床试验证明其支撑可靠,骨修复效果良好。钽金属具有与钛金属类似的理化性质,相关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近年来,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多孔钽金属假体也越来越被关注,但现有相关研究仍有限。本文通过对既往国内外关于多孔钛和多孔钽的研究报道进行回顾,从制造工艺、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表面改性、骨整合效应和临床应用及钛合金方面对两类多孔金属的性能进行比较,同时展望了多孔钛和多孔钽相关骨科个性化置入产品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重度昏迷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重度昏迷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的临床实践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便利选取2022年3—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重度昏迷患者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的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及痰液性状。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4.5%(10/29),低于对照组的62.1%(18/29);试验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为10.3%(3/29),低于对照组的34.5%(1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42,4.86,均 P<0.05)。干预后试验组痰液性状为Ⅰ度、Ⅱ度、Ⅲ度者分别为4、23、2例,对照组分别为2、10、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5, P<0.05)。 结论:将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应用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重度昏迷患者的气道管理中,能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痰液性质,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是累及肾脏和肝脏的罕见纤毛病之一,也是儿童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原因之一。尚缺乏针对ARPKD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故了解其机制至关重要。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调节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极性和机械性质的改变等相关机制逐渐被认识。尽管ARPKD的遗传基础是明确的,但对ARPKD的变异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确切功能和囊肿形成的关键分子机制的认识仍不足,相关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也不完全清楚。为了加强对ARPKD的认识,寻找临床上特异的治疗药物,对该病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天然生物材料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理想的支架材料可对组织器官病损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重建,因此在组织工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天然生物材料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然生物材料具有高仿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来源广泛,非常适合用作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按成分和原料来源大致分为蛋白质类生物材料(胶原、明胶、丝素和纤维蛋白)、糖类生物材料(纤维素、几丁质/壳聚糖、海藻酸盐和琼脂糖)、糖胺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脱细胞基质移植物(羊膜、小肠黏膜下层、肌腱)。不同的支架材料具有独特的天然结构和理化性质。蛋白质类生物材料多通过聚合形成网状结构影响细胞迁移分化,且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可单独制成支架或配合其他合成材料使用;糖类生物材料因高比表面积可负载大量液体,但其机械性能较差,因此常被以凝胶形式控释细胞和生长因子配合其他材料应用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糖胺聚糖类生物材料具有抗炎、黏弹润滑以及高水合特性,多配合合成材料增加其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相比天然高分子材料,脱细胞基质不但具有更相仿的细胞外结构和营养成分,而且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可对组织器官病损进行更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重建,因此在组织工程中越来越被受到重视。不同材料的巧妙组合,使肌腱修复展现出更好的效果,也使天然生物材料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前景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