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北滨海土壤无机碳组成和储量及其控制因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土壤无机碳特别是成土碳酸盐的固定是滨海地区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北部滨海地区的互花米草湿地(SA)、碱蓬湿地(SS)、幼龄杨树人工林(YP)和成熟杨树人工林(MP),分层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0~10、11~20、21~40、41~60、61~80和81~100 cm),利用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土壤的无机碳组成和储量的差异,并探究了影响成土碳酸盐储量的关键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除MP表层土壤(0~10cm)外,其余土壤的无机碳含量均高于有机碳含量.整体而言,SA和SS 土壤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和无机碳储量的差异均不显著.与湿地土壤相比(0~40 cm),YP和MP 土壤的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分别降低了 32.7%和54.1%,成土碳酸盐储量分别降低了40.5%和59.2%,成岩碳酸盐储量没有显著变化,无机碳储量分别降低了 21.0%和17.9%.与YP 土壤相比(0~100 cm),MP 土壤的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和成土碳酸盐储量均显著降低而成岩碳酸盐储量显著升高,尤其是41~100 cm 土层,而无机碳储量没有显著变化.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是影响成土碳酸盐储量的最重要因子,其次是有机碳含量和容重,并且土壤有机碳抑制了成土碳酸盐的形成.综上,滨海湿地土壤比杨树人工林土壤具有更大的无机碳储量和固定潜力,通过改变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和有机碳含量能够调控该地区土壤成土碳酸盐的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2—2023年太原市春季气传花粉分布情况与过敏性鼻炎患者sIgE检测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探讨山西省太原市2022年3—5月与2023年3—5月两年间春季花粉播散浓度、种类与患者气传花粉变应原检测结果的关系。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展开。2022—2023年两年的3—5月在位于太原市中心地区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部楼顶,利用重力沉降法监测花粉颗粒,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花粉种类和数量。从门诊相关系统中提取所有同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过敏性鼻炎患者气传花粉变应原检测结果,利用SPSS软件并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比较其与优势气传花粉监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共监测到2022—2023两年太原市春季花粉18种,101 177.5粒,优势气传花粉为杨树(16.69%)和松树(29.06%)花粉。早春以杨树(11.96%)、榆树(7.89%)、柏树(8.68%)花粉播散为主;晚春以松树(25.16%)花粉为主。太原市花粉播散两个高峰期为3月下旬(15 479粒)与5月上中旬(15 094/15 343粒)。(2)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中,变应原的检出阳性率依次是:蒿草(46%,248/541例)、树木组合(26%,143/541例)、豚草(19%,101/541例)、葎草(9%,49/541例)。(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过敏性鼻炎患者气传花粉变应原检测结果阳性率与同期优势气传花粉浓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 P<0.05, r=0.999)。综上,太原市3月下旬与5月上中旬形成两个春季花粉播散高峰期,优势气传花粉为杨树和松树花粉;气传花粉变应原sIgE结果阳性率显示蒿草过敏阳性率最高;2022—2023年两年间太原春季优势气传花粉浓度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气传花粉变应原检测结果阳性率呈正相关。春季花粉播散规律的监测,能为制定当季过敏性鼻炎患者预防与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并为今后太原市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疆地区5 019例变应性鼻炎吸入过敏原谱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近13年间变应性鼻炎(AR)患者过敏原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 007—2 019年5 019例AR患者的皮肤点刺实验(SPT)结果,分析14种过敏原在13年间及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4种过敏原在不同年份间的分布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4种过敏原总体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藜属48.2%(2 398/4 970)、车前草33.3%(1 221/3 667)、艾蒿33.1%(1 647/4 974)。除狗上皮阳性率在不同性别( χ2=0.041, P>0.05)、不同年龄间( χ2=3.8, P>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过敏原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除交链孢霉( χ2=7.3)、特异青霉( χ2=0.3)、猫上皮( χ2=3.1)、尘螨( χ2=1.4)、粉螨( χ2=0.5)、蟑螂( χ2=2.9)6种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外,其余艾蒿( χ2=64.9)、藜属( χ2=204.1)、豚草( χ2=72.4)、车前草( χ2=87.8)、梯牧草( χ2=55.4)、刺槐( χ2=67.8)、杨树( χ2=70.8)、狗上皮( χ2=15.7)8种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新疆地区过敏原分布随时间的不同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过敏原以草本类为主,过敏原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AR患者中的分布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臭氧污染对杨树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降低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前尚不清楚地表臭氧(O3)污染下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对森林地上和地下固碳功能的影响.采用开顶式气室装置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4种O3浓度下欧美杨107(Populus euramericana cv.'74/76')的光合性状、叶和细根生化性状、土壤理化因子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降低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86 nmol/mol)分别导致杨树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相比对照分别下降16%、11%和15%,对地上生物量降低的影响大于地下生物量.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光合速率、叶淀粉和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地上生物量有直接的影响;表明O3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生理代谢过程对地上生物量积累产生直接作用.O3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是通过直接影响叶氮和土壤总碳,叶氮再影响叶淀粉从而间接影响地下生物量.土壤pH、总碳和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对地上产生直接效应,且O3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效应大于细菌群落,表明植物通过地下过程对O3的响应可直接反馈作用于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过程.本研究通过解析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为评估O3污染对杨树人工林地上和地下固碳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植物赤霉素氧化酶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赤霉素(gibberellin,G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的发育及其对环境信号的反应.GA生物合成的最后部分离不开赤霉素氧化酶(gibberellin oxidase,GAox)的催化.赤霉素氧化酶是赤霉素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的关键酶,在植物体内的赤霉素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途径中起到复杂的调节作用.GA20ox(gibberellin 20 oxidase)、GA3ox(gibberellin 3 oxidase)和GA2ox(gibberellin 2 oxidase)均属于赤霉素氧化酶基因家族,GA20ox和GA3ox是赤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而GA2ox是赤霉素分解代谢的关键酶,三者共同参与GA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从而保障植物在生长发育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对GA的需求.赤霉素氧化酶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受到外界环境和内源因素的精密调控,目前已经在拟南芥、水稻、杨树等物种中克隆表达,其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功能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围绕GA20ox、GA3ox和GA2ox三种酶进行介绍,对植物赤霉素氧化酶的特性、时空表达进行了阐述,并重点总结了赤霉素氧化酶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系统开展赤霉素氧化酶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小黑杨Rubisco小亚基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活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光合作用中决定碳同化速率的关键酶,其中小亚基(rbcS)是由核基因编码,并且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利用RT-qPCR技术确定了小黑杨(Populus×xiaohei)叶片中高表达的Rubisco小亚基基因PxrbcS1和PxrbcS2基因,并克隆了其上游2 240、2 174 bp的启动子.对其进行启动子元件分析结果表明,PxrbcS1和PxrbcS2的启动子具有多个与光诱导表达相关的元件,例如G-box、MRE和Box 4等元件.构建pBI-121-pPxrbcS1::GUS和pBI-121-pPxrbcS2::GUS植物表达载体并遗传转化84K杨(P.alba× P.glandulosa).GUS组织化学染色以及qPCR表达分析表明PxrbcS1和PxrbcS2的启动子能够驱动GUS基因在84K杨叶片特异性高表达.总之,上述结果表明该研究成功地从小黑杨中克隆了具有叶片高表达活性的Pxr-bcS1和PxrbcS2的启动子,该启动子可应用到包括杨树在内的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功能研究以及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遗传操作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树木夜间液流组分划分方法对比——以毛白杨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夜间液流可通过叶片气孔流失,即夜间蒸腾,也可存储在茎干中,即茎干充水.从夜间液流中区分夜间蒸腾与夜间茎干充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预测充水法由于其便捷性被广泛应用,但其准确性备受质疑.为了系统分析现有的不同预测充水法在夜间液流组分划分中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该研究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为实验材料,利用热扩散探针在高1.3 m处和7.0 m处进行液流测量,结合高度差法和预测充水法分别在茎干充水和夜间蒸腾上的准确性优势,分析对比4种传统预测充水法的估算效果.就4种预测充水法对不同高度液流进行分析得出的夜间蒸腾量而言,仅基于线性衰减模型的预测充水法(Line法)误差不显著,其他方法均存在较大偏差.采用4种预测充水法估算的茎干充水量与高度差法所得结果相比,仅基于蒸腾反推的预测充水法(Et法)的预测结果与之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余预测法差异均不显著,且Line法偏差最小.基于以上结果,该研究提出"液流高度差预测充水法"作为夜间液流组分划分新方法,可将夜间液流划分为3个组分,即茎干充水、冠层充水和夜间蒸腾.新方法通过高度差法提高对冠层以下茎干充水量估算的准确性,通过误差最小的Line法提高冠层充水组分和叶片蒸腾组分划分的准确性.新方法计算的夜间充水约为76.5%,较现有研究提高了 19.8%-26.5%.划分出的夜间液流组分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空气水汽压亏缺(VPD)与浅层土壤含水率为夜间充水的主要影响因子,夜间蒸腾在夜间液流中的占比与VPD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7 11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花粉过敏原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花粉过敏原致敏谱,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间阳性致敏原的差异,为AR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宁夏8所监测医院呼吸科、耳鼻喉科和儿科门诊的7 112例AR患者进行花粉过敏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探讨检测结果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 7 112例AR患者花粉SPT阳性率为68.81%,其中AR患者花粉过敏原阳性率最高的两种花粉为大籽蒿花粉(57.27%)和黄花蒿花粉(41.42%),合并4种及以上花粉过敏原SPT阳性者占35.45%;大籽蒿花粉和黄花蒿花粉致敏级别主要为3~4级;AR患者花粉过敏原SPT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先递增后递减趋势,10~<20岁年龄组花粉过敏原SPT阳性检出率达峰值(79.59%),8种花粉过敏原在不同年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性别间比较,大籽蒿花粉、葎草花粉、柳树花粉、杨树花粉、家榆花粉、槐树花粉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均<0.05).结论 AR患者常合并4种及以上花粉过敏原致敏,10~<20岁年龄组SPT阳性检出率达峰值,大籽蒿花粉和黄花蒿花粉是宁夏地区AR患者最常见的花粉过敏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黑穗醋栗扦插基质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以黑穗醋栗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选用腐熟后的稻壳、阔叶树树皮、针叶枯枝落叶按一定体积比混合配制成育苗基质开展扦插育苗试验,分析不同育苗基质生根情况,筛选出黑穗醋栗最适扦插育苗基质配方,提高苗木生根率,为工厂化育苗高效扩繁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农林废弃物处理难及泥炭基质不足的问题.结果表明:最适黑穗醋栗硬枝与嫩枝扦插育苗的基质为稻壳+针叶枯枝落叶(落叶松)+阔叶树树皮(杨树)(2∶1∶1)与稻壳+阔叶树树皮(杨树)+草炭(2∶1∶1),硬枝与嫩枝扦插苗木生根率达到91%以上,生根综合质量指数达到48 以上.因此认为,混合有机基质质地较疏松且通透性较好,有利于苗木根系伸展,能够满足植物生长需求,证实以生物质材料代替草炭进行黑穗醋栗苗木培育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有机基质工厂化苗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植物性别决定基因及其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是繁殖生物学、进化与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近年来,一些重要经济作物如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猕猴桃(Actinidia spp.)和杨树(Populus spp.)的性别决定机制已被揭示,并应用于性别特异性产品开发和两性新品种培育.该文先从植物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基因两方面系统分析植物性别决定的遗传学基础,并深入讨论非编码RNA和DNA甲基化两类表观遗传调控途径在性别决定分子通路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续有待开展植物性别决定基因间的比较研究,并深入解析植物性别决定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以深化对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的认识并扩展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