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论著《中国人群关注花粉播报情况的多维度分析:一项国内大规模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多维度调查了中国人群关注花粉播报情况,了解国内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所有7 056名受试者中,关注过花粉播报的比例为23.02%。3 176例自报AR患者和1 019例花粉诱导的AR(PiAR)患者中,关注花粉播报的比例分别为25.60%和39.16%,高于非AR和非PiAR受试者。AR患者中,春、秋季过敏原阳性患者关注花粉播报的比例高于常年过敏原阳性患者;伴有哮喘、鼻窦炎、变应性结膜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AR患者关注花粉播报的比例均高于不伴合并症的AR患者。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iAR患者中,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AR疾病认知水平较高、既往关注过花粉播报及合并变应性结膜炎者,接收花粉播报的意愿更强烈;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越高,主动参与治疗的意愿越强烈。结果提示,受疾病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中国人群关注花粉播报情况欠佳;国内AR患者的治疗满意率不高。论著《内镜下颞下窝良性肿物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探讨了内镜下手术治疗颞下窝肿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手术适应证。研究纳入29例颞下窝肿物患者,包含神经鞘瘤22例、囊肿3例、神经纤维瘤2例、多形性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物周围界限清晰,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提示为良性病变。28例患者采用内镜经鼻入路,1例采用内镜经鼻入路联合内镜经口入路,肿物全部切除率为100%。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7~168个月),均未见肿物复发。论著《经腋窝无充气后方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深层(ⅥB区)淋巴结350例回顾性分析》探索了经腋窝无充气后方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清扫ⅥB区淋巴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入组350例患者,其中女性303例,男性47例,年龄(36.3±9.2)岁。pT1a期287例,pT1b期62例,pT2期1例,无T3及T4期患者。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中转开放。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为(8.11±4.65)枚(范围:1~31枚)。右侧ⅥB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2±1.86)枚(范围:1~12枚)。14.86%(52/350)的患者存在ⅥB区淋巴结转移,0.86%(3/350)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0.86%(3/350)出现术后血肿。结果提示,经腋窝无充气后方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可以清扫ⅥB区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重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变应性(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特异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胃肠炎、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因患病率高、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给全球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过敏原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是针对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诱发的主要由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对因治疗方法,已被众多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 [1]。目前临床常用的AIT方法包括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均分为剂量累加(递增)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疗程一般3~5年 [2]。SCIT根据剂量累加阶段注射频率的不同,又分为常规SCIT和加速SCIT,后者包括集群SCIT和冲击SCIT,加速SCIT大大缩短了剂量累加阶段所需时间。目前我国SCIT使用的过敏原制剂有屋尘螨变应原制剂(丹麦,Alk-Abello)、螨变应原注射液(德国默克,Allergopharma)、协和尘螨变应原制剂。前二者标准化程度较高,第三者标准化程度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过敏原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 +Th17细胞IL-18、IL-18结合蛋白a和IL-18受体α表达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CD4 +Th17细胞中IL-18、IL-18结合蛋白a(IL-18-binding protein a, IL-18BPa)和IL-18受体α(IL-18 receptor α,IL-18Rα)的表达水平及过敏原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9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过敏反应科门诊AR患者45例和该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23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AR组,24例)和阴性组(nAR组,21例)。收集受试者血液样本,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原对CD4 +Th17细胞中IL-18、IL-18BPa和IL-18Rα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Bioplex检测血浆中IL-17A水平,并分析其与IL-18 +Th17细胞比例的相关性。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R组患者CD4 +Th17细胞和IL-18 +Th17细胞比例均增加( P<0.01),IL-18BPa +Th17细胞比例降低( P<0.01),IL-18BPa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增加( P<0.01),IL-18Rα的MFI降低( P<0.01);nAR组患者CD4 +Th17细胞IL-18BPa的MFI增加( P<0.000 1),IL-18Rα的MFI降低( P<0.000 1)。与nAR组患者比较,AR组患者IL-18 +Th17细胞比例( P<0.05)和IL-18Rα的MFI均增加( P<0.01)。户尘螨和梧桐花粉过敏原粗提液能分别诱导AR组患者IL-18 +Th17和IL-18BPa +Th17细胞比例增加( P<0.05)。户尘螨过敏原粗提液可直接诱导分选后的健康对照者CD4 +Th17细胞表达IL-18和IL-18Rα( P<0.05)。AR组患者血浆IL-17A水平升高( P<0.001),并与IL-18 +Th17细胞比例中度相关( P<0.05)。 结论:过敏原可能通过诱导外周血CD4 +Th17细胞表达IL-18和IL-18Rα参与AR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东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致敏情况,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并经ImmunoCAP 1000(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或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表现为至少一种过敏原阳性的患儿血清样本254例,其中男173例,女81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7(4.00,9.75)岁。采用荧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样本进行18项过敏原sIgE检测。采用χ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屋尘螨(85.0%,215/254)的阳性率最高,依次为粉尘螨(83.5%,212/254)、鸡蛋白(19.3%,49/254)、牛奶(14.6%,37/254)、德国蟑螂(14.2%,36/254)和法国菊(12.6%,32/254)。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均以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致敏为主。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和过敏性鼻炎组患儿的屋尘螨(95.4% vs. 91.7% vs. 71.0%,χ 2=23.257, P<0.001)、粉尘螨(95.4% vs. 90.6% vs. 67.7%,χ 2=26.916, P<0.001)、艾蒿(10.8% vs. 9.4% vs. 1.1%,χ 2=7.535, P=0.023)、法国菊(21.5% vs. 14.6% vs. 4.3%,χ 2=10.876, P=0.004)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哮喘组。>6岁组的屋尘螨(96.2% vs. 84.0% vs. 53.5%,χ 2=46.343, P<0.001)、粉尘螨(96.2% vs. 81.5% vs. 48.8%,χ 2=52.756, P<0.001)、德国蟑螂(17.7% vs. 14.8% vs. 2.3%,χ 2=6.313, P=0.043)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3岁组;而≤3岁组的鸡蛋白(41.9% vs. 21.0% vs. 10.8%,χ 2=20.281, P<0.001)和牛奶(41.9% vs. 16.0% vs. 4.6%,χ 2=36.227,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6岁组。此外,屋尘螨与粉尘螨、艾蒿与法国菊、猫皮毛屑与马皮毛屑、法国菊与蒲公英、鸡蛋白与牛奶、梯牧草与芝麻均显著正相关( r s≥0.511, P<0.01)。随着屋尘螨致敏等级的增加,艾蒿(0.0% vs. 1.5% vs. 10.8%,χ 2=9.714, P=0.008)、法国菊(0.0% vs. 4.4% vs. 19.6%,χ 2=16.195, P<0.001)、猫皮毛屑(0.0% vs. 7.4% vs. 18.2%,χ 2=11.459, P=0.003)和马皮毛屑(0.0% vs. 1.5% vs. 15.5%,χ 2=15.443,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升高,而牛奶(29.0% vs. 16.2% vs. 10.1%,χ 2=8.792, P=0.012)sIgE阳性率显著下降。 结论:尘螨是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最主要的过敏原,法国菊是最主要的花粉过敏原。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的儿童患者致敏情况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需定期检测过敏原并注意规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过敏专科门诊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方法:回顾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于华山医院过敏专科门诊就诊的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利用Phadia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水平,计算各项过敏原的检测阳性率,分析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中,特应性皮炎1 412例,其他湿疹/皮炎1 639例。1 629例(53%)过敏原阳性,阳性过敏原数为(3.0 ± 1.6)个。最常见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分别是粉尘螨(904/1 522例,59%)、户尘螨(891/1 513例,59%)和链格孢霉(206/1 068例,19%);最常见的3种食物过敏原分别是虾(251/1 432例,18%)、鸡蛋白(165/992例,17%)和牛奶(149/994例,15%)。3 051例中,25例(1%)年龄< 2岁,571例(19%)2 ~ 12岁,285例(9%)12 ~ 18岁,2 170例(71%) > 18岁。在< 2岁、2 ~ 12岁患者组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鸡蛋白(77%、37%),12 ~ 18岁、> 18岁患者组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虾(31%、17%);户尘螨、粉尘螨是所有年龄组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36% ~ 84%),此外2 ~ 12岁患者组中,霉菌过敏率也较高,其中霉菌混合(37%)、链格孢霉(27%)。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间,每个月就诊患者的室外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在10% ~ 15%间;树花粉、草花粉阳性率从2021年4月开始增加,高峰期出现在10月。特应性皮炎组过敏原阳性率(73%)高于非特应性皮炎组(37%, χ2 = 389.36, P < 0.001),常见阳性过敏原排序与湿疹皮炎患者基本一致。 结论: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过敏原为粉尘螨、户尘螨和链格孢霉,婴幼儿患者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则均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特应性皮炎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树花粉过敏原组分诊断策略:识别关键过敏原以制定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球树花粉致敏阳性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华北和华中地区,桦木花粉、柏树花粉和梧桐树花粉是春季花粉症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过敏原。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分布和花粉传播规律导致了不同的花粉暴露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对诊断和治疗个体化需求的挑战。本文通过深入解读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发布的《过敏原组分诊断指导建议2.0》中关于树花粉过敏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探讨了PR-10蛋白、Profilins、Polcalin等树花粉的主要过敏原家族和组分蛋白,以及可能导致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的交叉反应组分。通过过敏原组分诊断可以区分真正过敏患者和对多重过敏原的反应,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过敏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如Bet v 1和Cup a 1为桦树和柏树过敏患者免疫治疗的特异性指标。本文对该指南解读,为树花粉过敏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前沿信息,深入分析树花粉过敏原组分蛋白、临床表现和治疗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树花粉过敏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链格孢菌合并其他吸入过敏原对儿童和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链格孢菌合并其他吸入过敏原对儿童和青少年变应性鼻炎(AR)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链格孢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阳性的151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致敏原的种类不同,分为单纯链格孢菌阳性组(A组)28例和链格孢菌阳性合并其他吸入过敏原阳性组(B组)123例。分析B组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2组AR患者不同季节鼻部症状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和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NO),比较2组患者链格孢菌过敏等级。结果:在B组中,合并1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35.77%(44/123),其中链格孢菌+草花粉占比最高17.07%(21/123);合并2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33.33%(41/123),其中链格孢菌+草花粉+树花粉占比最高26.83%(33/123);合并3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19.51%(24/123);合并4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11.38%(14/123)。A组和B组AR患者鼻部症状VAS评分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52, P=0.115),在不同时点间及组间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39.84、3.35,均 P<0.05)。A组和B组AR患者nNO水平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AR患者链格孢菌过敏等级均以3级、2级、4级多见,在A组达96.43%(27/28),在B组达88.62%(109/123),2组AR患者链格孢菌过敏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69, P>0.05)。 结论:链格孢菌致敏的AR患者同时合并草花粉、树花粉过敏的比例较高;链格孢菌与草花粉、树花粉之间可能存在过敏原的叠加效应,导致AR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季节性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西北地区1 161例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sIgE分布特征及致敏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西北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谱、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的分布特征及致敏模式。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1 161例经临床诊断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HAIKE ALLEOS 2000荧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12种吸入性过敏原的sIgE检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 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多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双侧 P<0.05/3=0.017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数值型变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1 161例患者sIgE阳性检出率为66.8%(776/1 161),阳性率最高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是艾蒿(599/1 161,51.6%)、法国菊(565/1 161,48.7%)、蒲公英(412/1 161,35.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sIgE阳性率最高的是7~18岁(379/513,73.9%),最低的是4~6岁(222/370,6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21.177, P<0.001)。艾蒿、法国菊、车前草、梯牧草、桦树、屋尘螨、粉尘螨、猫皮毛屑、狗皮毛屑、德国蟑螂在7~18岁年龄组形成致敏高峰。在不同疾病分组中,sIgE阳性率最高的是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500/717,69.7%)、最低为哮喘组(76/144,5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5.563, P<0.001)。在不同性别分组中,男性sIgE阳性率(503/711,70.7%)高于女性sIgE阳性率(273/450,60.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2.630, P<0.001)。sIgE阳性患者中多重致敏率达86.9%(674/776),双重致敏率为16.8%(130/776)。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蒲公英和法国菊( r=0.93, P<0.001)之间存在极强相关性,艾蒿和法国菊( r=0.64, P<0.001)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共致敏分析中,艾蒿、法国菊、蒲公英、车前草、梯牧草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25.2%(170/674),艾蒿、法国菊、蒲公英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58.3%(393/674),艾蒿、法国菊、蒲公英、车前草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35.6%(240/674)。 结论:艾蒿、法国菊、蒲公英为中国西北地区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疾病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过敏原多重致敏率高,花粉过敏原sIgE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表明过敏原之间可能存在共同致敏或交叉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蒙古三个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变应性鼻炎蒿属花粉致敏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3个中心城市及农村地区蒿属花粉的播散规律以及所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致敏特征。方法:2019年3—10月期间,在内蒙古3个中心城市(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及农村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和面对面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疑似AR患者的筛选,并为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以确诊,同时对3个地区进行花粉监测,分析蒿属花粉的分布规律以及临床致敏特征。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处理。不同年龄、性别、地区、民族之间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检验描述相关性分析,多个样本阳性率的两两比较用Bonferroni法。结果:6 393名被调查者中有1 093例被确诊为AR,确诊AR患病率为17.10%(1 093/6 393),其中蒿属花粉诱导型鼻炎(pollen-induced allergic rhinitis,PiAR)的患病率为10.97%(701/6 393),占比为64.14%(701/1 093);高发年龄在青年组(20~39岁),占比46.94%(329/701);女性确诊患病率高于男性(11.35% vs. 10.64%, χ2值为12.304, P<0.001);少数民族患病率高于汉族(13.01% vs. 10.65%, χ2值6.296, P=0.008);城市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农村(18.40% vs. 5.50%, χ2值10.497, P<0.001);内蒙古3个地区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赤峰6.06%、呼和浩特13.46%、鄂尔多斯16.39%, χ2值为70.054, P<0.001);蒿属PiAR的临床症状以喷嚏(95.58%)、鼻塞(91.73%)和鼻痒(89.30%)为主;合并疾病中,过敏性结膜炎占79.60%(558/701),慢性鼻窦炎占55.63%(390/701),哮喘占23.25%(163/701);蒿属花粉致敏模式主要是多重致敏,其合并其他过敏原过敏诱发的临床症状频次及临床疾病占比较单一蒿属花粉致敏的多;3个地区蒿属花粉的播散期均为6—10月份,于夏季8月份呈现峰值状态;蒿属PiAR患者临床症状出现频次高峰时间比花粉浓度高峰时间提早约2周,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性( R=0.7671, P<0.001)。 结论:蒿属植物花粉是内蒙古地区夏末秋初的主要优势花粉,蒿属PiAR患病率较高,控制蒿属花粉的播散对AR 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链格孢菌在支气管哮喘儿童中致敏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链格孢菌在新疆地区的致敏特点,探讨该地区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性过敏原变化的原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咳喘诊治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儿童139例,通过ImmunoCAP过敏原定量检测技术检测其吸入过敏原特异性IgE及血清总IgE。结果:链格孢菌的致敏率排在首位[53.2%(74/139)],其次是豚草、艾蒿[均为46.0%(64/139)],树花粉组合41.7%(58/139)。不同年龄组哮喘患儿吸入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比较,>6岁组猫毛屑(22.6%比12.1%, χ2=13.15, P=0.009)、狗毛屑阳性率(17.9%比9.1%, χ2=13.19, P=0.006)高于≤6岁组,其余各吸入过敏原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链格孢菌的致敏较强,等级在2~4级之间,粉尘螨、户尘螨较弱,在1~2级之间。随着链格孢菌致敏阳性等级的增加,树草花粉类、动物毛屑类、尘螨类的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也增加。 结论:链格孢菌的致敏率超过本地区既往排在前列的艾蒿、豚草等户外的过敏原物质,链格孢菌致敏应该予以重视及预防,为本地区哮喘儿童更加精准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