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菇类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调查及病原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调查成都市售菌菇类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污染情况,分析其病原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支持.方法 参照GB 4789.29-2020,增加了可疑菌落微生物质谱鉴定,对121份菌菇类食品进行检测,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遗传特性及与米酵菌酸生物合成相关bon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121份样品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阳性率为50.41%(61/121),其中银耳的阳性率达到67.14%(47/70).4份样品中分离的10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携带bon基因簇;存在主要污染银耳的优势克隆群,但未携带bon基因簇.结论 银耳易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需加强对重点食品中该致病菌的风险监测,尤其是携带bon基因簇菌株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TP53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征为克隆性造血、血细胞减少(即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和细胞形态学发育异常,伴TP53突变时向白血病转化风险高,预后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一组获得性、异质性疾病,由针对红细胞的自身抗体介导,导致红细胞过早破坏.MDS合并AIHA出现的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伴TP53突变MDS并AIHA的患者,在应用以地西他滨为主的去甲基化药物治疗2个周期后MDS完全缓解,直接Coombs试验转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中菌株全基因组测序与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2023年淮安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耐药性分析,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进行溯源,在线数据库鉴定菌株携带的毒力和耐药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共分离到12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来自病例、9株来自留样食品.其中2株食物分离株与3株病例分离株wg-SNP差异数为0~2bp,都属于ST3型,判断为同一克隆;其余7株食物分离株与病例分离株wg-SNP差异数为11 341~37 173 bp,判定为不同克隆.从病例和食品中分离的ST3型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外毒素基因tdh和tlh,其余菌株仅携带tlh.本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blaCARB型耐药基因,且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结论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本起事件由携带tdh毒力基因的ST3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引发,显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中毒事件快速溯源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菌株对头孢唑啉耐药,可为临床治疗抗生素选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raves眼病的管理,内分泌科医生大有作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或Graves′ orbitopathy,GO)又称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是眼眶炎症和眶后组织增生,导致眼球突出和视觉异常,严重时可危及视力。GO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因为容颜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工作。以往预防GO的手段非常有限,不能有效阻止GO的发生和发展;当出现威胁视力的严重突眼,在完成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GC)冲击治疗后,如果无效或存在GC治疗的禁忌证,眶减压术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十年,不仅寻找到影响GO发生、发展的新的危险因素,有了预防GO的对策;更重要的是随着对GO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研发了数种针对GO病理机制不同环节的单克隆抗体,而且在临床应用中观察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甚至看到了药物治愈GO的希望。由此可见,GO预防和治疗的广阔天地,内分泌科医生大有作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A组轮状病毒G1P[8]基因型VP7蛋白的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A组G1P[8]轮状病毒VP7蛋白(G1 VP7);制备VP7多克隆抗体并进行抗体功能鉴定。方法:利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G1 VP7蛋白,通过亲和层析法进行蛋白纯化。将纯化后的G1 VP7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多抗血清,纯化得到G1 VP7兔多抗。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进行多抗功能验证。结果: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人A组G1P[8]轮状病毒可溶VP7蛋白,并且G1 VP7蛋白主要以三聚体形式存在;制备得到G1 VP7多抗,ELISA结果显示VP7多抗具有较高的效价;WB和ELISA实验表明VP7多抗能够识别多个G型轮状病毒的VP7;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进一步显示G1 VP7多抗可以结合不同A组轮状病毒,包括Wa株(基因型G1P[8])、DS-1(基因型G2P[4])、SA11(基因型G3P[2])、人G9P[8]株。此外,双夹心ELISA初步结果显示包被VP7多抗可以检测到轮状病毒临床样本。结论:本研究成功得到可溶G1 VP7蛋白并制备VP7多抗;G1 VP7多抗可以结合多种G型轮状病毒,为不同G型轮状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 CRNDE对胶质瘤干细胞特性改变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RNDE对胶质瘤干细胞特性改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分离出CD133 +U251干细胞(U251s)。将实验细胞分为U251s组、U251s-CRNDE组及U251组、U251-CRNDE组,其中U251s-CRNDE组、U251-CRNDE组细胞预先用CRNDE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以下调CRNDE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 CRNDE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变化,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应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应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改变,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251s组、U251s-CRNDE组细胞中干细胞标志蛋白A2B5、CD133、巢蛋白、Sox2、Oct-4、Nanog以及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I3K、AKT、磷酸化(p)-AKT、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U251组相比,U251s组细胞中 CRNDE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U251s-CRNDE组与U251s组细胞相比,U251-CRNDE组与U251组细胞相比,前者的细胞增殖率、穿膜细胞数量、细胞迁移率、细胞集落形成数目、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1/G0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U251s组相比,U251s-CRNDE组细胞中CD133、巢蛋白、Sox2、Oct-4及PI3K、AKT、p-AKT、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RNDE在胶质瘤干细胞中表达增高,而下调CRNDE的表达后可以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特性,且这种影响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181a通过靶向PTEN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miR-181a通过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软骨肉瘤及软骨瘤组织各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别检测miR-181a在软骨肉瘤及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培养软骨肉瘤细胞SW1353,分别转染miR-181a抑制剂(miR-181a抑制组)及其对照(对照miR-NC)到细胞中,通过CCK-8细胞计数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miR-181a对SW1353细胞生长及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arget Scan数据库预测miR-181a与PTEN之间的结合位点,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分别转染miR-181a模拟物(miR-181a组)及其对照(miR-NC组)到软骨肉瘤细胞SW1353中,检测细胞中ATP含量、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分析miR-181a对SW1353细胞糖酵解的影响。结果:软骨肉瘤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明显高于软骨瘤组织( P<0.05);miR-181a抑制组的细胞生长及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经Target Scan在线网站预测,miR-181a与PTEN之间可能存在结合位点,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共转染野生型PTEN和miR-181a可显著降低荧光素酶活性( P<0.05);miR-181a组的ATP含量、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均明显高于miR-NC组(均 P<0.05)。 结论:miR-181a通过PTEN介导糖酵解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右佐匹克隆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联合采用rTMS治疗,疗程均为两周。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量表(FS-14)评分,血清皮质醇(Cor)、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脑电各频段功率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PSQI指数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夜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服用催眠药物、日间功能、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FS-14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FS-14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or、5-HT、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5-HT、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脑电α段、β段、θ段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电α段功率高于对照组,脑电β段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患者能更有效的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减轻患者的疲劳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慢性失眠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D38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CD38是一种多功能跨膜糖蛋白,可促进多种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以及激活细胞迁移和信号级联反应。CD38在恶性淋巴细胞肿瘤中广泛表达,使其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的热门候选靶点之一。然而,目前靶向CD38免疫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有限,这可能与CD38异常表达导致肿瘤细胞对CD38单克隆抗体产生耐药有关。笔者拟就CD38的特征及功能,在NH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CD38单克隆抗体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应用前景等,对CD38在NHL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D38单克隆抗体应用于NHL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是指使用高剂量吸入皮质类固醇(含或不含其他控制性药物)治疗,病情仍得不到控制的、较为顽固的过敏性哮喘。作为重组人源化IgE单克隆抗体的奥马珠单抗,是目前唯一被授权应用于6~18岁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生物制剂。其对血清游离IgE具有高度特异性,能有效阻断IgE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膜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相结合,下调该受体在炎症细胞表面的表达,阻止炎症细胞脱颗粒而引发的过敏反应。与单纯使用常规控制性药物相比,联合奥马珠单抗作为附加治疗,能显著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和恶化率,减少频繁就医状况及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剂量,改善肺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