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87例 慢性腹痛—大量水样泻—发热—小肠绒毛短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26岁青年女性因“间断腹痛6个月,腹泻、发热4个月”于2022年11月18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该患者于外院诊断为“克罗恩病”,短期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效果欠佳。辅助检查提示炎性指标升高,胃镜检查可见十二指肠绒毛短缩,胶囊小肠镜可见小肠绒毛短缩,黏膜间断多发小溃疡,部分溃疡较深,表面粗糙不平、糜烂。病理示小肠绒毛低平,潘氏细胞、杯状细胞减少,可见凋亡小体,未见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诊断“自身免疫性肠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腹痛、腹泻好转,但尝试过度口服糖皮质激素过程中症状加重,且出现肠源性感染,经多学科讨论予静脉激素缓慢减量联合他克莫司维持后,目前病情好转。随访至2024年3月,期间患者每日1次成形软便,复查胃镜十二指肠绒毛短缩较前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间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外泌体内miRNA-222-5p对肌腱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间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外泌体转运的miRNA-222-5p对肌腱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分离和鉴定间质干细胞外泌体。小鼠跟腱切断后1周安乐死后取其肌腱,分离培养肌腱细胞,得到肌腱细胞损伤模型(损伤组);将成骨分化过程中的间质干细胞与肌腱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将miRNA-222-5p模拟物转染进间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间质干细胞与肌腱细胞共培养(miRNA-222-5p组)。通过克隆形成、Transwell观察间质干细胞分泌外泌体及外泌体转运的miRNA-222-5p对肌腱细胞损伤修复的能力;qPCR、Western-blot和荧光染色检测成软骨和成骨相关蛋白的相对mRNA和相对蛋白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结果:电镜观察外泌体直径为40~100 nm,形态为典型的杯口状结构。外泌体标志蛋白热休克蛋白70、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1、肿瘤转移抑制因子9、肿瘤转移抑制因子63和肿瘤易感基因10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6±0.22、2.06±0.42、1.96±0.32、1.94±0.38、1.86±0.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克隆形成试验后细胞群落数量:损伤组(4.00±0.58)个、共培养组(7.25±0.48)个、miRNA-222-5p组(16.00±1.3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550, P<0.001)。Transwell试验后细胞数量:损伤组(37±4)个、共培养组(78±3)个、miRNA-222-5p组(16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4.100, P<0.001)。qPCR、Western-blot和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损伤组相比,共培养组细胞中Sry相关HMG盒9、Ⅱ型胶原纤维α1基因、蛋白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t相关转运因子2和骨桥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增加;与共培养组相比,miRNA-222-5p组细胞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均增加( 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损伤组相比,共培养组核因子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的表达水平升高;与共培养组相比,miRNA-222-5p组的表达升高( P<0.05)。 结论:间质干细胞与跟腱细胞共培养可促进跟腱细胞成骨分化,同时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NA-222-5p进一步促进跟腱细胞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损伤肌腱中信号通路因子核因子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的表达上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雄激素替代对兔混合性干眼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雄激素替代对合并雄激素水平低下和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兔干眼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月龄雄性青紫蓝兔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造模组及对照组各10只。治疗组及造模组利用电凝笔烧灼封闭2/3睑板腺开口,并切除双侧睾丸。造模28 d起治疗组在两侧眶周皮肤涂抹1%睾酮凝胶1 g/d,造模组及对照组涂抹凡士林,共治疗28 d。监测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染色及血清游离睾酮。实验终点取眼球及眼睑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测量结膜miRNA-744-5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量并检测睑脂脂肪酸成分。结果:造模28 d后兔出现典型干眼体征及雄激素缺乏。雄激素替代治疗28 d后,与造模组相比,治疗组泪液分泌[(14.7±5.2)比(10.3±3.6) mm, P=0.001]、TBUT[(15.0±4.2)比(10.2±3.6) s, P=0.003]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0(0,1)比2(1,4)分, P<0.001]均改善,穹窿杯状细胞数量增加[(27.2±7.6)比(10.7±4.8)个, P<0.001]。与造模组相比,治疗组结膜miRNA-744-5p(1.67±0.24比2.63±0.58, P<0.001)及IL-6[2.38(1.84,4.61)比4.82(3.99,6.36), P=0.022]的表达水平均降低,睑脂16∶1, Δ9脂肪酸[(10.31±1.00)%比(3.87±0.45)%, P<0.001]及 iso-18∶0脂肪酸[(7.09±0.93)%比(2.44±0.70)%, P<0.001]相对含量增加, iso-26∶0[(5.72±1.07)%比(8.02±0.65)%, P<0.001]相对含量降低。 结论:雄激素替代能够改善合并雄激素水平低下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兔干眼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直肠杯状细胞类癌肝脏及腹膜转移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58岁,因“发现排便时带血2周”就诊。直肠指诊检查:距肛缘7 cm处直肠右前壁可触及溃疡型肿物,质韧,活动度一般,无法触及肿瘤上缘。肠镜检查提示距肛门口10 cm处可见1个环周隆起性增生病变,局部溃疡。实验室检查:血清CEA 2.29 ng/ml、AFP 2.05 ng/ml、CA19-9 5.8 U/ml。MRI检查示盆腔部分乙状结肠及直肠骶区肠壁弥漫性增厚并异常信号。胸部CT检查提示肝转移瘤。行腹腔镜下直肠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在盆腔腹膜处可见多发肿瘤结节。根据探查结果行直肠前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腹腹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直肠前切除术后大体标本呈溃疡性,大小5.0 cm×3.5 cm,切面灰红、质软,肉眼侵及浆膜层,见图1。光镜下见癌组织呈印戒状,片团状排列,有黏液湖形成(图2)。免疫组化检查示:CD56(+)(图3A),CDX-2(+)(图3B),Syn(+)(图3C),C-crbB-2(0),TP53(+),MLH1(+),MSH2(+),MSH6(+),PMS2(+),CgA(-),Ki-67≈70%。病理诊断:直肠杯状细胞类癌(GCC),基因检测提示为KARS野生型。根据CSCO指南决定行FOLFOX化疗方案和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随访6个月,目前患者情况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初诊急性白血病1 151例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形态学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并分析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形态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1 151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47(26,62)岁,男602例,女549例,观察骨髓及外周血涂片形态学特点,综合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之间,AML伴RUNX1-RUNXITI基因、AML伴CBFβ/MYH11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PML/RARA基因、AML伴NPM1基因、其余AML之间以及Ph+ALL与Ph-ALL之间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柴捆细胞、假Chediak-Higashi(PCH)包涵体、胞浆细小颗粒、核切迹、白血病细胞有杯口样改变(杯口细胞)比例差异;微小巨核、早期幼稚粒细胞、浆细胞、高嗜酸粒细胞等伴随细胞出现差异及“葡萄状”聚集分布差异。总结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细胞自身形态学特点、伴随细胞出现情况及排布方式之间的变化差异。结果:AML与ALL之间,胞浆Auer小体[(45.5%比0), χ 2=211.400]、PCH包涵体[(28.9%比0), χ 2=114.100]、胞浆细小颗粒[(20.7%比2.9%), χ 2=53.798]、核切迹[(0.7%比6.1%), χ 2=30.906]、杯口细胞[(4.9%比0.3%), χ 2=13.495]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微小巨核[(22.4%比0.3%), χ 2=80.398]、浆细胞[(87.6%比10.6%), χ 2=604.241]、高嗜酸粒细胞[(15.3%比1.0%), χ 2=46.116]等伴随细胞出现以及“葡萄状”聚集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AML伴RUNX1-RUNXITI基因以空泡与PCH包涵体变化较为明显、AML伴CBFβ/MYH11基因以高嗜酸粒细胞出现增多较为明显、APL伴PML/RARA基因以柴捆细胞增多较为明显、AML伴NPM1基因以杯口细胞增多较为明显。各组之间细胞核染色质、核仁、空泡形态也不相同;Ph+ALL与Ph-ALL之间比较,Ph+ALL更容易出现早期幼稚粒细胞与浆细胞( P均<0.05)。 结论:AML与ALL之间在白血病自身细胞特点,伴随细胞出现规律,聚集分布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AML伴特定遗传学异常各亚型之间在出现空泡、PCH包涵体、高嗜酸粒细胞、柴捆细胞、杯口细胞变化等方面各具特点。Ph+ALL更容易出现早期幼稚粒细胞与浆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Ⅰ型唾液酸沉积症并发黄斑"樱桃红斑"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15岁。因走路易跌倒3年至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因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转诊于眼科。患儿1个月前无发热性抽搐2次,表现为双眼上翻,口唇发绀,牙关紧闭,约1~2 min缓解。无全身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眼科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均为20/100;屈光状态:右眼-4.50 DS/-2.75 DC×180°、左眼-2.00 DS/-2.75 DC×5°。眼压:右眼、左眼分别为19、16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球运动正常;瞳孔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可见少量白色点状混浊。眼底检查,双眼视盘颜色淡、边界清楚,杯盘比约0.3~0.4,黄斑呈"樱桃红斑"改变(图1)。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双眼在低、中、高空间频率刺激下P100波振幅明显降低(图2)。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双眼分别在明、暗适应刺激下a、b波振幅大致正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降低,右眼、左眼分别为76、79 μm;双眼黄斑中心凹形态大致正常,神经节细胞层因唾液酸沉积反射增强,与神经纤维层反射强度相同,界限不清,融合为一层,两层厚度正常(图3)。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踝阵挛(-)。共济运动失调检测,指鼻试验不准,走直线不稳。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眼科初步诊断:双眼视神经病变、双眼黄斑病变。神经内科建议进一步完善外周血基因检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评估NPM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的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NPM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 mutAML)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探索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2 年 5 月1日至 2021年 12 月31日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就诊的伴有NPM1 mutAML患者77例(男34例,女43例),年龄40(3,68)岁,按照形态学法美英(FAB)分型分成4组,M1型29例(37.7%),M2型13例(16.9%),M4型23例(29.9%),M5型12例(15.5%)。回顾性分析不同组别在临床特征、骨髓/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总生存期等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影响 AML 预后的危险因素。用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生存与预后指标。 结果:M4和M5患者白细胞计数最高,M2患者最低( P=0.008),而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细胞形态学方面,4组间骨髓和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和杯口细胞阳性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骨髓和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比例M1最高,M2最低( P均<0.001)。骨髓标本M1的杯口细胞阳性率最高,M5最低( P<0.001),血片中M2的杯口细胞阳性比率最高,M5最低( P=0.006)。M1的髓过氧化物酶(MPO)积分,特异性酯酶(CE)积分,M5最低,两者相比 P值分别为<0.001和0.001。分子生物学方面,合并DNMT3A突变的概率,M4患者最高,M2最低( P=0.044),合并FLT3-ITD突变的概率,M4最高,M5最低( P=0.002)。免疫表型方面,有7个抗原(HLA-DR、CD56、CD11c、CD15、CD14、CD96和cMPO)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未复发( P<0.001)、治疗后完全缓解( P=0.015)和移植( P<0.001)与总体生存期(OS)相关;治疗后未复发( P=0.033)、移植( P=0.027)、FLT3-ITD未突变( P=0.040)和血红蛋白浓度( P=0.023)与无复发生存期(RFS)相关。Kaplan-Meier 曲线生存分析显示,M1、M2、M4和M5 4组在OS和RFS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PM1 mutAML 4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原始细胞和杯口细胞比例、细胞化学染色(MPO积分、CE积分和NAS-DCE比例)、基因突变(DNMT3A和FLT3-ITD)和免疫表型(HLA-DR、CD56、CD11c、CD15、CD14、CD96和cMPO)均有显著差异。NPM1 mutAML患者中,治疗和移植后无复发是独立预后因素。而FLT3-ITD突变和血红蛋白水平与RFS相关,治疗后完全缓解与OS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第588例 便血—大量水样泻—吸收不良—小肠绒毛萎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身免疫性肠病(AIE)是一种罕见病,表现为慢性水样泻,伴吸收不良和体重下降。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出现AIE样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则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66岁老年男性患者,以便血起病,结合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结果,诊断为UC,初期美沙拉嗪治疗有效,但后期疗效不佳,便血反复,出现慢性大量水样泻,禁食试验无效,口服激素及积极抗感染治疗后腹泻无明显好转。入院后患者病情反复,实验室检查提示ANA胞浆型1∶8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后期完善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后及降段黏膜显粗糙不平,小肠绒毛短缩,降段多发白色点状改变;活检病理提示小肠黏膜绒毛钝缩,部分消失,上皮内淋巴细胞稍增多,杯状细胞减少,潘氏细胞消失,可见凋亡小体,固有膜见浆细胞及散在嗜酸粒细胞。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UC合并AIE,伴肠道感染,予抗病毒及静脉滴注甲强龙(30 mg/次,1次/d)治疗后腹泻缓解,后续激素减量过程中加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2024年3月随访时腹泻缓解,胃镜和病理表现均较前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患者,男性,19岁。2024年3月患者诉因左眼结膜充血,眼部磨痛2周,伴畏光、眼部白色分泌物增多,无其他不适症状,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结膜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氧氟沙星眼膏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眼科,以"左眼角膜结膜病变"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阿莫西林过敏史;慢性泪囊炎病史2年,平素间断抗炎治疗,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否认手术史和外伤史。右眼裸眼视力1.0,左眼裸眼视力0.25,矫正视力不提高。双眼第一眼正位,眼球各方向运动无明显受限。经SL-D701型裂隙灯显微镜(日本TOPCON株式会社生产)检查,可见双眼上下睑无内外翻及倒睫,泪小点位正,挤压右眼泪囊区无溢脓,挤压左眼泪囊区有少量溢脓。见图1A。双眼上下睑睑缘肥厚变形呈毛刷状,可见黄白色脂栓堵塞,左眼较右眼重,左眼睑缘可见新生血管。见图1B。右眼结膜轻度充血,无水肿,角膜上皮粗糙,角膜后沉积物(-),前房深度正常,前房闪辉(-),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杯盘比0.3,视网膜血管走形大致正常,动静脉管径比约为1:3,视网膜未见出血及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粗糙且欠透明,角膜后沉积物(-),前房深度正常,前房闪辉(-),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杯盘比0.3,视网膜血管走形大致正常,动静脉管径比约为1:3,视网膜未见出血及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显示双眼荧光素钠染色(+),右眼点状着染,左眼点片状着染。见图2。右眼眼压1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20 mmHg。经眼表睫毛螨虫相关检查,在76TV型电子显微镜(江西新怡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下可见螨虫外观,螨虫啃食毛囊导致毛囊结构破坏。见图3。右眼泪膜首次破裂时间0.27 s,左眼为0.12 s;右眼泪膜平均破裂时间5.3 s,左眼为2.8 s;右眼睑板腺腺体缺失<1/3(Ⅰ级),左眼腺体缺失>1/3且<2/3(Ⅱ级)。免疫相关检验检查结果显示,抗核抗体系列、红细胞沉降率、人白细胞抗原B27及类风湿3项等均为阴性。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双眼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lepharo kerato conjunctieitis,BKC);左眼慢性泪囊炎。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左眼,4次/d; 0.1%氟米龙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双眼,3次/d;复方硫酸锌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点双眼,4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德国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生产)点双眼,3次/d;睑缘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1 g,涂左眼,1次/晚;全身给予米诺环素(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0 mg,口服,2次/d;辅助配戴角膜绷带镜,每日清洁睑缘,隔日一次睑板腺按摩,雾化熏蒸。治疗2周后复诊,患者双眼上下睑缘较前光滑,右眼结膜无充血和水肿,左眼结膜轻度充血,无水肿,双眼角膜光滑透明,荧光素钠染色均未见着染,视力恢复良好。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人参皂苷Rh2对香烟烟雾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肺损伤的拮抗作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h2对香烟烟雾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BALB/c小鼠肺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50只健康6~8周龄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PD模型组、普米克令舒组和0.5、1 mg/ml人参皂苷Rh2染毒组,每组10只.COPD模型组、普米克令舒组、0.5 mg/ml人参皂苷Rh2染毒组和1 mg/ml人参皂苷Rh2染毒组均被动吸烟1次/d,0.5 h/次,2支/次,每周5 d,连续12周;各浓度人参皂苷Rh2染毒组在烟熏前1 h,采用经口灌胃方式染毒人参皂苷Rh2进行预干预,染毒容量为20 ml/kg,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12周.烟熏结束后,COPD模型组和普米克令舒组利用雾化机进行雾化吸入3min,1次/d,连续15d;各浓度人参皂苷Rh2染毒组按照上文继续进行灌胃染毒.检测肺动态顺应性(Cdyn)、功能残气量(FRC)、最大呼气量(FVC)、气道阻力(RI)和平均肺泡数(MAN)、肺泡平均截距(MLI)及血管壁和支气管壁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的含量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OPD模型组和各浓度人参皂苷Rh2染毒组小鼠小鼠肺功能Cdyn和RI较高,而FRC和FVC较低,除1 mg/ml人参皂苷Rh2染毒组Cdyn、RI、FRC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PD模型组比较,各浓度人参皂苷Rh2染毒组小鼠肺功能Cdyn和RI较低,而FRC和FVC较高,除0.5 mg/ml人参皂苷Rh2染毒组Cdyn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人参皂苷Rh2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Cdyn和RI呈下降趋势,而FRC和FVC呈上升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OPD模型组和各浓度人参皂苷Rh2染毒组小鼠肺组织MAN降低,而MLI升高,除1 mg/ml人参皂苷Rh2染毒组MLI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PD模型组比较,各浓度人参皂苷Rh2染毒组小鼠肺组织MAN升高,而MLI降低,除0.5 mg/ml人参皂苷Rh2染毒组MLI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人参皂苷Rh2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MAN呈下降趋势,而MLI呈上升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OPD模型组、普米克令舒组和各浓度人参皂苷Rh2染毒组小鼠肺内血管壁和支气管壁平滑肌α-SMA及血清IL-1β、TNF-α含量较高,而血清SOD活力较低,除1 mg/ml人参皂苷Rh2染毒组肺内血管壁和支气管壁平滑肌α-SMA和血清SOD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PD模型组比较,各浓度人参皂苷Rh2染毒组小鼠肺内血管壁和支气管壁平滑肌α-SMA及血清IL-1β、TNF-α含量较低,而血清SOD活力较高,除0.5 mg/ml人参皂苷Rh2染毒组肺内血管壁和支气管壁平滑肌α-SMA和血清SOD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人参皂苷Rh2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肺内血管壁和支气管壁平滑肌α-SMA及血清IL-1β、TNF-α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血清SOD活力呈上升趋势.结论 人参皂苷Rh2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肺内小血管壁和肺内支气管平滑肌α-SMA蛋白表达,改善肺泡结构、黏膜上皮杯状细胞数量,从而改善COPD模型小鼠肺功能、缓解肺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