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对高风险胎儿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NIPT-plus)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应用评估。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检验科进行NIPT-plus检测阳性的511例孕妇,平均年龄31.5岁,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验证,并追踪随访至妊娠结局。阳性预示值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除63例检测阳性的孕妇未做产前诊断外,448例孕妇产前诊断结果显示NIPT-plus检测对胎儿21、18、13三体(T21、T18、T13)、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s)和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MMS)的阳性预示值(PPV)分别为86.0%(92/107)、79.5%(35/44)、54.5%(12/22)、39.5%(75/190)和41.7%(30/72)。NIPT-plus对高龄孕妇的PPV优于年轻孕妇(77.8% vs. 51.9%, P<0.01);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NIPT-plus对T21、T13以及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复合PPV具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但对T18或SCAs没有显著差异。确诊SCAs胎儿核型45,X、47,XXX、47,XXY和47,XYY的终止妊娠率分别为11/11、3/15、91.7%(22/24)和1/14。NIPT-plus能用于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可拓展至MMS筛查,NIPT-plus筛查阳性者需要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孕妇外周血游离DNA产前筛查提示限制性胎盘嵌合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孕妇外周血游离DNA(cf-DNA)产前筛查提示2三体、7三体、21三体高风险的1例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采用羊膜腔穿刺术,通过细胞培养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对胎儿细胞染色体的微缺失或微重复进行检测。结果提示,羊水细胞FISH检测的结果为7三体、21三体极低比例嵌合。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SNP array结果均正常。胎盘组织FISH检测结果为100% 2三体,100% 7三体及73% 21三体的嵌合。因此认为,cf-DNA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应对cf-DNA检测假阳性结果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IPT、CMA、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珠海市产前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珠海市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 882例符合NIPT筛查指征孕妇进行NIPT检测,对其中205例NIPT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结果:205例NIPT高风险确诊124例,总阳性预测值60.5%;高分辨核型分析检出传统技术易漏检的3~5 Mb左右结构异常5例;CMA检出正常核型结果中致病或可能致病性微缺失/微重复3例、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omy,UPD)2例,明确不确定染色体结构1例,因方法学局限性未检测出核型分析中4例倒位、5例易位、7例低比例嵌合体。结论: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制备技术较传统技术能有效提高染色体病的检出率。NIPT、CMA、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3种技术具有互补性,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胎儿染色体病检出率,减少出生缺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应用于孕期产前筛查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将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expanded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 plus)应用于孕期产前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本中心自愿接受NIPT-plus检测的3700例孕妇的筛查结果、产前诊断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3700例孕妇中,74例(2.0%)的结果为高风险,其中63例孕妇接受了侵入性产前诊断,确诊19例,阳性预测值为30.2%。NIPT-plus对于常见染色体三体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对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微缺失微重复的阳性预测值为中低水平。结论:作为一种新的筛查技术,NIPT-plus较传统的方法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临床医师和孕妇提供重要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前遗传学诊断拷贝数变异和纯合区域的数据分析解读及报告规范化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由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 pCNV)导致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是胎儿出生缺陷的一个重要遗传学病因。近年来随着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和基于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在产前诊断领域广泛应用,规范CNV分析流程和报告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同时,对基因组纯合区域(regions of homozygosity,ROH)的分析和报告流程国内也亟需专业的指导意见。基于此,本组专家就CNV、ROH的数据分析流程、报告标准及报告内容等达成共识,以期规范CMA/CNV-seq等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遗传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住院并接受CMA检查的130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 HD技术平台的标准操作流程行全基因组CMA检测,结果采用ChAS(chromosome ana-lysis suite染色体分析套件)软件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根据CHD患儿是否合并心外异常分为孤立型CHD组和综合征型CHD组;根据CHD患儿解剖学特点对2组患儿CHD表型进行分类,分为简单型CHD组和复杂型CHD组。结果:在130例行CMA的CHD婴幼儿中,共在53例患儿中检出60个有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CNVs),总体检出率为40.8%(53/130例),其中32例(24.6%)患儿的致病性CNVs<10 7 bp。检出染色体微缺失/重复综合征29例(54.7%),其中最常见的为22q11.2微缺失综合征、Williams-Beuren综合征及Wolf-Hirschhorn综合征。孤立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2.8%(30/70例),综合征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8.3%(23/6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0)。简单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4.4%(20/58例),复杂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5.8%(33/7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9)。通过基因型与表型分析,发现 SUZ12、 DGCR6、 YWHAE、 CRKL、 LZTR1、 DLG1、 ADAP2、 TBX6基因是与CHD相关的候选致病基因。 结论:CMA在婴幼儿CHD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推荐CMA作为CHD婴幼儿临床一线遗传学检测技术,无论哪种类型CHD均应接受CMA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68例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患儿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icroarray technology, SNP array)对不明原因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分析,明确致病性CNVs所致染色体失衡,并分析CNVs的致病机制,为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入组标准,收集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患儿68例,应用SNP array对患儿进行染色体基因组CNVs检测,对检出的CNVs通过对比国际公认基因组数据库,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变异分类指南(2019),判断CNVs的临床意义。结果:68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患儿中,24例患儿明确诊断,共检出27个致病性CNVs,包括11个重复和16个缺失,分布于16条染色体,涉及11种综合征。SNP array技术对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患儿的诊断率为35.3%(24/68)。结论:染色体基因组CNVs是导致不明原因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发生的主要遗传学致病原因,SNP array对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患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Xp22.3微缺失/微重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技术(BACs-on-Beads?,BoBs)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产前诊断中常会发现Xp22.3微缺失/微重复病例。由于其发生率较高,国内对Xp22.3微缺失/微重复的病理意义研究较少,本文针对Xp22.3微缺失/微重复的流行病学、产生机制、临床表型及产前诊断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前诊断Miller-Dieker综合征胎儿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1例超声显示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胎儿行遗传学诊断。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和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对胎儿进行遗传学诊断。结果: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提示胎儿17p13.3-p13.2位置存在1.4 Mb的缺失,确诊为Miller-Dieker综合征。结论:提高对Miller-Dieker综合征临床特征的认识,合理选择遗传学检测方法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应重视微缺失微重复病例的诊断,避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329例孕妇的羊水标本送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行CNV-seq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共检出异常染色体53例,异常检出率为16.11%(53/329),其中26例检测结果一致,分别为22例非整倍体、2例结构异常以及2例嵌合体;CNV-seq检出23例核型分析漏检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包括17例微缺失、6例微重复;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4例CNV-seq漏检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3例平衡易位、1例倒位。结论:CNV-seq在检测微小CNVs片段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弥补核型分析在分辨率方面的不足;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提高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对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 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