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猫眼侧方腰椎融合术对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矫正融合节段选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猫眼侧方腰椎融合术(CLIF)对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矫正融合节段选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收治的Lenke-Silva分级为Ⅴ级和Ⅵ级的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入组患者首先完成术前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Lenke-Silva分级,确定Ⅰ期CLIF手术节段,同时预判如行单纯后路矫形需融合节段数;Ⅰ期术后再次评估Lenke-Silva分级,将患者分为有效组(Lenke-Silva分级降低)和无效组(Lenke-Silva分级不变),根据二次评估的结果制定Ⅱ期后路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实际融合节段与预计行单纯后路矫形需融合节段的差值、分期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冠状面与矢状面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Lenke-Silva分级降低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共5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8例,女性46例,年龄(68.8±5.8)岁(范围:56~77岁),术前Lenke-Silva分级:Ⅴ级26例,Ⅵ级28例。行Ⅰ期CLIF 194个节段,其中114个节段(58.8%)行前柱松解重建术(ACR),15个节段(7.7%):使用大角度融合器。Ⅰ期术后,32例患者(22例Ⅴ级、10例Ⅵ级)Lenke-Silva分级降低,纳入有效组;22例患者(4例Ⅴ级、18例Ⅵ级)Lenke-Silva分级无变化,纳入无效组。有效组中32例患者术前侧凸顶椎位置均在L 1以下,无效组中18例(81.8%,18/22)患者术前侧凸顶椎位置在L 1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有效组患者椎间隙前方均无连续性骨赘,无效组中7例椎间隙前方有连续性骨赘(31.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有效组患者Ⅰ期术中行ACR(71.2%比39.5%,χ2=20.660, P<0.01)和使用大角度融合器的节段更多(12.7%比0, P=0.001),而术后严重融合器下沉节段较少(5.9%比15.8%,χ2=4.793, P=0.029)。Ⅰ期术后,两组患者腰椎Cobb角无差异,有效组腰椎前凸角为(34.0±8.3)°,大于无效组的(25.5±9.7)°( t=3.478, P=0.001),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为(15.7±4.6)°,小于无效组的(20.0±10.8)°( t=-2.129, P=0.038)。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相比,Ⅱ期手术融合节段更少、上端固定椎终止于胸椎例数更少,实际融合节段较预判行单纯后路矫形所需融合节段减少更多( P值均<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5个月,两组患者Ⅰ期、Ⅱ期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Ⅰ期CLIF能降低部分严重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Lenke-Silva分级,Ⅰ期CLIF术后Lenke-Silva分级降低可能与术前顶椎位置、椎间隙前方连续性骨赘,术中使用ACR和大角度融合器,以及术后融合器下沉程度等因素相关。Ⅱ期术前进行脊柱力线再评估,有助于融合节段的准确选择,减少手术创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7p22.1微重复患儿1例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1例7号染色体短臂(7p)远端的7p22.2-p22.1微重复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2023年3月2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应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患儿,男,剖宫产,表现为言语和运动发育障碍、智力低下、颅面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肝损伤及中度贫血等。患儿CNV-seq结果显示其染色体7p22.2-p22.1区存在1.90 Mb的重复,与7p22.1微重复综合征相关。结论:7p22.2-p22.1重复可能是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发育和言语迟缓、颅面畸形及骨骼、心血管异常是7p22.1微重复患儿主要的临床表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联合应用多种遗传学方法鉴定1例嵌合型胎儿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联合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例嵌合型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sSMC)进行鉴定。方法:以2022年深圳市龙华区妇幼保健院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4q12-4q13.1区存在8.75 Mb重复的1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羊水样本与夫妇双方的外周血样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用CMA鉴定sSMC的来源和大小,之后用FISH对羊水中sSMC的嵌合比例进行进一步的确定。结果:孕妇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X,其丈夫为46,XY,inv(9)(p12q12),胎儿为47,XY,inv(9)(p12q12)pat,+mar[75]/46,XY,inv(9)(p12q12)pat[25]。羊水CMA检测结果为arr[hg19]4p11q13.1(48978053_63145931)×3,并未显示嵌合。FISH检测经培养的分裂间期的羊水细胞中59%包含3个4号染色体的着丝粒信号,复抽羊水检查,有65%的分裂间期羊水细胞包含3个4号染色体着丝粒信号,证实羊水为三体嵌合体。结论:结构异常合并嵌合性的sSMC需要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检测技术进行精确的鉴定,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遗传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的产前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Pallister-Killian syndrome,PKS)胎儿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早孕期彩超提示胎儿颈部透明层增厚(3.6 mm)的胎儿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细胞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结果: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7,XX,+i(12)(p10)[14]/46,XX[6];CMA检测结果为12p13.33-p11.1区域约33.9 Mb的重复,提示为12号染色体短臂四体:arr [ hg19 ] 12p13.33- p11.1(189 216-34 060 203)×4。结论: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CMA技术能确定染色体异常片段来源,可明确诊断12号染色体短臂四体胎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表微生物群及其与眼表疾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眼表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抗原和病原体的影响,眼表微生物群参与免疫耐受、代谢和上皮屏障功能的调节。微生物组成在维持健康和疾病发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分布失衡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体内微生物的组成主要是细菌。在微生物组学研究中,最初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口腔、鼻腔、皮肤和泌尿生殖道5个部位。随着16S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16SrRNA)高通量测序及宏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眼表细菌群落与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眼表不同部位细菌群落的分布有一定差异,菌群存在也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年龄、性别、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眼表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有一定影响,眼局部重复使用抗生素可增加眼表的耐药菌群。不同类型的干眼、角膜炎、睑缘炎等眼表疾病与眼表菌群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本文主要就正常眼表菌群的组成、分布、影响因素及眼表菌群与干眼、角膜炎、睑缘炎等眼表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眼表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同时为眼表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杆菌科细菌黏菌素及多黏菌素B药敏试验的方法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评价4种不同药敏方法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性能,为实验室选择可常规开展的药敏方法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88株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其中6株携带mcr-1基因),分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黏菌素肉汤纸片洗脱法(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 TM药敏分析系统、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的MIC值。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的基本一致性、分类一致性、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配对χ2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法对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金标准相比,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 TM药敏分析系统和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基本一致性分别为94.32%(83/88)、92.05%(81/88)、90.90%(80/88)和96.59%(85/88),分类一致性均为100%(88/88),未出现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er检验 P=1),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一致性较强(Kappa=1, P<0.001);4种药敏方法测定的MIC值与微量肉汤稀释法均呈正相关,一致性较好( r均>0.5, P均<0.05)。 结论:多黏菌素4种药敏方法在本实验室均达到了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及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联合推荐的性能标准,其中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CBDE检测性能表现最佳,目前可应用于本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诊断的905例羊水标本的G显带核型分析和CNV-seq结果,并对CNV-seq提示可疑致病性或临床意义未明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 CNVs)进行变异来源的亲本分析。结果:除罗氏易位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外,CNV-seq对G显带核型分析确诊的7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9例染色体嵌合体异常和7例染色体非平衡性结构异常均成功确诊并且额外多发现10例致病性明确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CNV-seq与G显带核型联合使用能将染色体异常阳性率从11.27%(102/905)提高到12.38%(112/905)。对33例存在可疑致病性CNVs或临床意义未明CNVs (variats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 VUS)胎儿样本的亲本验证分析表明,81.82% (27/33)的胎儿可疑致病性CNVs或VUS源于父母遗传,仅有18.18% (6/33)源于新发变异。结论:CNV-seq与G显带核型联合使用能多发现1.11%的致病性明确CNVs,可以有效减少G显带核型分析无法检测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缺陷儿的出生。同时,对可疑致病性CNVs和VUS进行父母亲本家系验证有助于确定CNVs的来源和遗传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X染色体微重复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个先天性手足裂畸形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个先天性手足裂畸形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以鉴定致病性变异。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家系中其他患者的基因组DNA,应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对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结果: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显示先证者和另外3例患者存在染色体10q24.31-q24.32区域约400 kb的片段重复变异,该重复区域包含完整的LBX1、BTRC、POLL及 DPCD基因,并含有FBXW4基因的部分外显子。 结论:染色体10q24.31-q24.32区域的重复与该家系患者疾病表型共分离,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为患者的致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五例Wolf-Hirschhorn综合征的产前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产前Wolf-Hirschhorn综合征(Wolf-Hirschhorn syndrome,WHS)胎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产前超声特征与诊断方法,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确诊的5例WHS胎儿,分析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结果。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4例WHS,CMA检出5例。产前超声提示异常4例,其中3例存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仅1例存在颌面部异常。胎儿缺失片段从小到大依次为4p16.3p16.1缺失6.5Mb,4p16.3p15.32缺失15.6 Mb合并2p25.3重复906 kb,4p16.3p15.31缺失20.4 Mb,4p16.3p15.1缺失35 Mb和4p16.3p14缺失37 Mb。结论:胎儿生长受限可能是WHS早期表现之一,颌面部超声未见异常不能排除WHS可能。单纯核型分析检测WHS存在漏诊情况,结合CMA技术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