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体在缺血性卒中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高,缺少除再灌注治疗之外的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的措施。补体系统蛋白参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炎症反应。补体的表达受缺血性卒中不同时期的影响。补体第1成分q(C1q)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能与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调节有关。补体系统蛋白参与动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发生。C1q、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补体(C)3和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血清浓度与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中高水平MBL、C3、MAC提示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补体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与卒中后认知障碍有关。C3和C5对卒中后功能恢复具有双重作用。C4对评估合并糖尿病的卒中病情更有意义。目前基础实验研究多通过调节补体受体的表达来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补体系统蛋白在缺血性卒中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评估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研究,以期为缺血性卒中自起病到远期预后过程中的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针康法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缺血性脑卒中(IS)由脑动脉阻塞引起,并通过血栓形成或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针康法为针灸与康复的相互结合,即在留针期间进行康复训练.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死亡决定了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细胞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后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针康法可调节细胞凋亡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Notch信号凋亡通路和p53介导的凋亡途径以减少细胞凋亡,进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本研究就针康法通过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综述,突显针康法的治疗优势,以期为针康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GRSF1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铁死亡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富含鸟嘌呤序列的结合因子1(GRSF1)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铁死亡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24只,8~10周龄,体质量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脑缺血再灌注+GRSF1过表达组(IR+LV-GRSF1组)、脑缺血再灌注+GRSF1过表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抑制剂组(IR+LV-GRSF1+RSL3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LV-GRSF1组于造模前7 d时侧脑室注射GRSF1过表达慢病毒2 μl;IR+LV-GRSF1+ RSL3组造模前连续2 d腹腔注射GPX4抑制剂RSL3 5 mg/kg。再灌注24 h后TTC法确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Nissl染色计数缺血区存活神经元,取缺血区脑组织,RT-qPCR法检测衰老标志物p16、p21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TNF-α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MDA、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GRSF1、GPX4、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铁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存活神经元计数降低,缺血区脑组织p16 mRNA、p21 mRNA及TNF-α mRNA表达上调,SOD和GSH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GRSF1和GPX4表达下调,ACSL4和铁蛋白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相比,IR+LV-GRSF1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存活神经元计数升高,缺血区脑组织p16 mRNA、p21 mRNA及TNF-α mRNA表达下调,SOD和GSH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GRSF1和GPX4表达上调,ACSL4和铁蛋白表达下调( P<0.05);与IR+LV-GRSF1组相比,IR+LV-GRSF1+RSL3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存活神经元计数降低,缺血区脑组织p16 mRNA、p21 mRNA及TNF-α mRNA表达上调,SOD和GSH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GPX4表达下调,ACSL4和铁蛋白表达上调( P<0.05)。 结论:GRSF1可通过上调GPX4表达,减轻氧化应激,进而抑制铁死亡,参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艾司氯胺酮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应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应激的关系。方法:实验Ⅰ SPF级雄性C57BL/6小鼠18只,8~12周龄,体质量28~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6):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艾司氯胺酮+脑缺血再灌注组(E+IR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1 h,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组造模前20 min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采用Zea Longa评分及平衡木实验(Feeney评分)评估小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实验Ⅱ 将原代皮层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42):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OGD/R组)和艾司氯胺酮+OGD/R组(E+OGD/R组)。采用氧糖剥夺1 h,复氧复糖24 h的方法制备OGD/R模型。E+OGD/R组加入25 μmol/L艾司氯胺酮处理40 min后制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活力,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检测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MDA的水平,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TUNEL染色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Bax、细胞色素C(Cyt C)、cleaved-caspase-9、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 结果:实验Ⅰ 与S组相比,IR组Zea Longa评分、Feeney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升高( P<0.01);与IR组相比,E+IR组Zea Longa评分、Feeney评分和脑梗死体积降低( P<0.01)。实验Ⅱ 与C组相比,OGD/R组神经元活力和GSH-px活性降低,神经元凋亡率、ROS、MDA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cleaved-caspase-3/caspase-3比值升高,Bax、Cyt C和cleaved-caspase-9表达上调( P<0.01);与OGD/R组相比,E+OGD/R组神经元活力和GSH-px活性升高,神经元凋亡率、ROS、MDA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cleaved-caspase-3/caspase-3比值降低,Bax、Cyt C和cleaved-caspase-9表达下调( P<0.01)。 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线粒体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神经元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海马miR-153在电针预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海马miR-153在电针预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50只,8~12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30):对照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电针组(S组)、电针百会穴预处理组(E组)和miR-153激活剂组(A组)。I/R组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灌注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电针刺激百会穴旁2 mm处30 min,持续5 d,然后制备模型;E组电针刺激百会穴30 min,选取疏密波,强度1 mA,频率2/15 Hz,1次/d,连续5 d,然后制备模型。A组首先尾静脉注射miR-153激活剂50 μg/kg,其他处理同E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再灌注24和48 h时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HE染色后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结果,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海马核蛋白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及其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海马miR-153的表达。 结果:与C组相比,I/R组、S组、E组和A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再灌注各时点海马核蛋白Nrf2、HO-1、NQO1及其mRNA表达下调,miR-153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和S组相比,E组和A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E组再灌注各时点海马核蛋白Nrf2、HO-1、NQO1及其mRNA表达上调,miR-153表达下调,A组再灌注各时点海马核蛋白Nrf2、HO-1和NQO1及其mRNA表达下调,miR-153表达上调( P<0.05);与E组相比,A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再灌注各时点海马核蛋白Nrf2及HO-1、NQO1及其mRNA表达下调,miR-153表达上调( P<0.05)。A组海马病理学损伤程度较E组加重。 结论:海马miR-153参与了电针预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Ngn2基因诱导的神经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抑制剂治疗大鼠脑缺血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Ngn2基因(Ngn2)诱导的神经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联合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MSCs(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培养)并将Ngn2基因转染MSCs,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基因转染后神经细胞标记蛋白表达情况。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10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达分为5组,分别设为Sham组,1%二甲基亚砜(DMSO)组、AG490组、Ngn2-MSCs+1%DMSO移植组、Ngn2-MSCs+AG490移植组。移植治疗24 h后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区细胞凋亡水平。分别于3、7、14 d对每组大鼠进行神经缺陷症状评分,14 d后处死动物,氯化三苯四唑(TTC)法染色后计算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称量脑含水量。结果:Ngn2转染MSCs后,Ngn2-MSCs细胞表现出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Ngn2-MSCs联合AG490移植治疗组中大鼠脑缺血区细胞凋亡水平(16.2±5.6, F=197.53, P<0.01)、脑梗死体积[(12.31±6.24)%, F=35.92, P<0.01]及脑含水量[(77.55±0.53)%, F=56.18, P<0.01]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神经缺陷评分在移植后7 d较其他各组开始降低(3.31±0.46, F=14.47, P<0.01),移植治疗14 d后评分显著较其他组降低(1.63±0.35, F=22.71, P<0.01)。 结论:Ngn2-MSCs联合AG490移植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协同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SIRT1/FoxO1信号通路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叉头转录因子O1(SIRT1/FoxO1)信号通路探讨高压氧(HBO)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血脑屏障(BBB)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IR组)、CIR+HBO组、CIR+HBO+ SIRT1抑制剂(EX527)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Sham组大鼠不进行结扎和线栓导入,CIR+HBO组和CIR+HBO+EX527组予以HBO干预,CIR+HBO+EX527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EX527处理。CIR+HBO组和CIR+HBO+EX527组于再灌注1 h、9 h、21 h、45 h、69 h进入HBO舱,期间行HBO治疗5次。在处死动物前1 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兰(EB),采用比色法、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再灌注72 h大鼠海马区脑组织EB含量,SIRT1、FoxO1、ZO-1、Occludin、Claudin-5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CIR 72 h,CIR组、CIR+HBO组和CIR+HBO+EX527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EB含量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 P<0.05),CIR+HBO+XE527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EB的含量较CIR+HBO组显著增加( P<0.05)。CIR 72 h,CIR组、CIR+HBO组和CIR+HBO+EX527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SIRT1、FoxO1、ZO-1、Occludin、Claudin-5 mRNA表达及其相应蛋白表达较Sham组均显著降低( P<0.05),CIR+HBO+EX527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SIRT1、FoxO1、ZO-1、Occludin、Claudin-5 mRNA表达及其相应蛋白表达较CIR+HBO组显著降低( P<0.05)。 结论:HBO可以通过SIRT1/FoxO1通路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在CIR损伤中对BBB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SIRT1/FoxO1信号通路在三叶苷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在三叶苷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6~8周龄,体质量23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CIR组)、三叶苷+脑缺血再灌注组(T组)和三叶苷+脑缺血再灌注+SIRT1/FoxO1信号通路抑制剂EX527组(E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组和E组大鼠于缺血前3 d时开始灌胃给予三叶苷15 mg/kg,2次/d,连续3 d;E组大鼠每次灌胃前腹腔注射EX527 5 mg/kg。于再灌注24 h时采用改良Long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随后处死大鼠取全脑组织,采用TTC染色确定脑梗死体积,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和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及乙酰化FOXO1(Ac-FOXO1)表达,ELISA法检测SOD和MDA含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结果。 结果:与S组比较,CIR组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ROS和MDA水平升高,SOD含量降低,SIRT1表达下调,Ac-FOXO1表达上调( P<0.05);与CIR组比较,T组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ROS和MDA水平降低,SOD含量升高,SIRT1表达上调,Ac-FOXO1表达下调( P<0.05);与T组比较,E组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ROS和MDA水平升高,SOD含量降低,SIRT1表达下调,Ac-FOXO1表达上调( P<0.05)。 结论:三叶苷可能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抑制海马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元凋亡,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绞股蓝皂苷ⅩⅦ抗脑缺血/再灌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ⅩⅦ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抗脑缺血/再灌注(I/R)的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及25、50和100 mg/kg绞股蓝皂苷ⅩⅦ组,每组8只。绞股蓝皂苷ⅩⅦ组分别给予绞股蓝皂苷ⅩⅦ 25、50、100 mg/kg灌胃(灌胃量0.01 mL/g),连续给药14 d;其余两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然后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脑I/R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采用相同方法手术,但不产生实质性栓塞。再灌注后24 h,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集大鼠腹主动脉全血检测血清活性氧(ROS)、血红素加氧酶-1(H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醌NADH氧化还原酶1(NQO1)、丙二醛(MDA)水平;随后取完整大脑组织并分离大脑皮质脑梗死周围半暗带组织,观察大鼠脑组织大体情况及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脑缺血半暗带组织Nrf2和Keap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带组织Nrf2和Keap1的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后24 h,与假手术组比较,I/R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梗死体积明显增大,血清NQO1、SOD和γ-GCS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MDA、HO-1和ROS水平均明显升高,脑缺血半暗带组织Nrf2和Keap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I/R模型组比较,50 mg/kg与100 mg/kg绞股蓝皂苷ⅩⅦ能明显降低脑I/R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1.50±0.53、1.37±0.52比2.75±0.46),缩小脑组织梗死体积〔(19.8±5.1)%、(21.4±6.4)%比(42.3±5.8)%〕,明显提高血清NQO1、SOD、HO-1和γ-GCS水平〔NQO1(ng/L):186.05±10.38、220.75±16.22比131.36±5.95,SOD(kU/L):63.23±5.30、72.70±8.62比36.75±6.55,HO-1(ng/L):60.57±7.93、60.35±4.72比42.72±4.95,γ-GCS(kU/L):8.81±0.53、8.72±0.69比6.80±0.56〕,明显降低血清MDA和ROS水平〔MDA(μmol/L):5.94±0.66、5.61±0.53比10.88±1.34,ROS(kU/L):69.11±4.23、67.12±4.52比104.43±7.54〕,同时可明显提高脑缺血半暗带组织Nrf2和Keap1的mRNA及蛋白表达〔Nrf2 mRNA(2 -△△Ct):1.90±0.13、2.13±0.18比1.48±0.11,Keap1 mRNA(2 -△△Ct):1.78±0.11、1.85±0.10比1.43±0.10,Nrf2/β-actin:0.73±0.04、0.79±0.03比0.60±0.03,Keap1/β-actin:0.71±0.01、0.76±0.03比0.61±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25 mg/kg绞股蓝皂苷ⅩⅦ无明显作用。 结论:绞股蓝皂苷ⅩⅦ (50 mg/kg和100 mg/kg)可能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调节NQO1、SOD、HO-1、γ-GCS、ROS及MDA起到抗脑I/R损伤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RhoA/ROCK2信号通路在三叶苷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Rho亚家族蛋白A(RhoA)/Rho相关的卷曲连接蛋白激酶2(ROCK2)信号通路在三叶苷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6~8周龄,体重23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脑缺血再灌注+三叶苷组(T组)和脑缺血再灌注+三叶苷+RhoA/ROCK2信号通路激动剂AA组(A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组和A组大鼠于缺血前3 d给予三叶苷15 mg/kg灌胃,2次/d,连续3 d,A组大鼠于每次灌胃前腹腔注射RhoA/ROCK2信号通路激动剂AA 10 mg/kg。于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TTC染色确定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RhoA(p-RhoA)、ROCK2和裂解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 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加,p-RhoA、ROCK2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 P<0.05),海马神经元病理学损伤加重;与IR组比较,T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少,p-RhoA、ROCK2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 P<0.05),海马神经元病理学损伤减轻;与T组比较,A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加,p-RhoA、ROCK2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 P<0.05),海马神经元病理学损伤加重。 结论:RhoA/ROCK2信号通路参与了三叶苷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