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RIPC+RIPost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招募于本院手术室接受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年龄44~64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C组)和处理组(R组),每组40例。R组患者于CPB开始前30 min实施RIPC,并于CPB结束前30 min实施RIPostC。具体处理措施:患者下肢绑好充气式袖带,充气加压直至压力为200 mmHg(1 mmHg=0.133 kPa),保持5 min,随后袖带完全放气直至压力为0;5 min后再次充气加压,如此进行3个循环;C组将袖带绑于患者下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天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测定血常规。术后3天内采用重症监护室(ICU)意识障碍评估法(CAM-ICU)进行POD的评估。神经认知测试在术前、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进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痴呆症(AD)的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排除术前<24分的患者。记录术中及术后任何不良事件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记录住院时间及90天病死率。3个月后,使用问卷收集与睡眠有关的数据、生活质量、焦虑和疼痛。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术前1天时的均增高,但R组均显著低于C组( P<0.05)。C组共有13例患者(32.5%)在术后第3天内发生POD,27例患者(67.5%)未发生PO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组共有5例患者(12.5%)在术后3天内发生POD,35例患者(87.5%)未发生POD。术后90天随访时,MMSE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共有4例(10%)患者出现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两组间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90天的随访期内,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EQ-5D问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IPC+RIPostC可减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症反应,降低POD发生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缺血再灌注后STIM1通过内质网应激促进小胶质/巨噬细胞M1型活化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巨噬细胞M1型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组、MCAO/R+si-Ctrl组及MCAO/R+si-STIM1组,后3组小鼠建立MCAO/R模型,MCAO/R+si-Ctrl组及MCAO/R+si-STIM1组小鼠分别转染空载体对照病毒和 STIM1基因敲除慢病毒。观察STIM1转染效率及各组小鼠中小胶质/巨噬细胞M1型活化标记物分化抗原86(CD86)的表达情况。(2)细胞实验:将原代小胶质细胞分为Ctrl组、氧糖剥夺/复氧(OGD/R)组、OGD/R+si-Ctrl组、OGD/R+si-STIM1组、OGD/R+溶媒组及OGD/R+4-苯基丁酸(4-PBA)组。后5组细胞构建OGD/R模型,OGD/R+si-Ctrl组、OGD/R+si-STIM1组细胞分别转染空载体对照病毒和 STIM1基因敲除慢病毒;OGD/R+4-PBA组细胞在OGD/R造模前24 h使用1 mmol/L预处理1 h以抑制内质网应激(ERS),OGD/R+溶媒组细胞同时间使用0.5%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1 h。采用Western blotting、ELISA、RT-qPCR等方法检测细胞模型中小胶质/巨噬细胞M1型活化标记物CD86、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mRNA、IL-1β及ERS相关蛋白[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活化转录因子4(ATF4)]的表达情况。 结果:(1)动物实验:MCAO/R+si-STIM1组STIM1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MACO/R组及MCAO/R+si-Ctrl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MCAO/R组及MCAO/R+si-Ctrl组比较,MCAO/R+si-STIM1组小鼠缺血灶周围CD86与Iba-1共表达的小胶质/巨噬细胞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细胞实验:与OGD/R组及OGD/R+si-Ctrl组相比,OGD/R+si-STIM1组细胞STIM1、CD86、 TNF-α mRNA表达水平及上清液中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样地,与OGD/R组及OGD/R+si-Ctrl组相比,OGD/R+si-STIM1组细胞ERS相关蛋白ATF4、CHOP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与OGD/R组及OGD/R+溶媒组相比,OGD/R+4-PBA组细胞中CD86表达水平、 TNF-α mRNA表达水平及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TIM1通过调控ERS水平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巨噬细胞的M1型活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远端缺血预适应对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时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择期开通CTO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IPC组( n=142)和对照组( n=140)。采用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作为CI-AKI诊断的标准:应用造影剂后24 h CysC水平高于基线水平≥10%。分析两组患者间的基线资料和CI-AKI发生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I-AKI的影响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冠状动脉外科搭桥术、PCI术史及实验室检测指标、CTO病变靶血管及病变特征、造影剂用量、日本多中心CTO注册研究(J-CTO)评分、SYNTAX评分、PCI成功率及植入支架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根据CysC水平变化,RIPC组CI-AK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比29.3%, P=0.036)。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肌酐( OR=1.018,95% CI:1.006~1.030, P=0.003)、CysC( OR=5.200,95% CI:2.714~9.963, P<0.001)、造影剂用量( OR=1.013,95% CI:1.007~1.019, P<0.001)及J-CTO评分( OR=1.834,95% CI:1.145~2.939, P=0.012)是CI-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IPC( OR=0.391,95% CI:0.199~0.765, P=0.006)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CTO病变患者PCI术前采用RIPC干预可减少术后CI-AK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aresin 1抑制核因子κB/胱天蛋白酶-3/焦孔素E信号途径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Maresin 1(MaR1)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方法:建立H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MaR1缺血再灌注组(MaR1+IR组)。在麻醉前0.5 h尾静脉注射MaR1 80 ng/只,打开腹腔夹闭左、中肝叶动脉和门静脉,缺血1h后恢复供血,再灌注6 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液、肝组织,Sham组仅打开、关闭腹腔。RAW267.4巨噬细胞在缺氧前0.5 h给予MaR1 50 ng/ml,行缺氧8 h复氧2 h,分为对照组(Con组)、缺氧复氧组(HR组)、MaR1缺氧复氧组(MaR1+HR组)、Z-DEVD-FMK缺氧复氧组(HR+Z组)、MaR1+Z-DEVD-FMK缺氧复氧组(MaR1+HR+Z组),Con组未做任何处理,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明显升高( P<0.05),病理改变明显;MaR1+IR组水平较前降低( P<0.05)、病理改变减轻。与Con组比较,HR组IL-1β和IL-18水平升高( P<0.05),MaR1+HR组IL-1β和IL-18水平较前降低( 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caspase)-3、焦孔素(GSDM)E、GSDME-N蛋白的表达,HR组和IR组明显高于其他组,经MaR1预处理后表达降低。为了探究MaR1在HIRI中的机制,用Z-DEVD-FMK抑制caspase-3的表达。与HR组比较,HR+Z组IL-1β和IL-18水平降低( P<0.05),caspase-3、GSDME、GSDME-N表达减少、核因子κB表达增加,经MaR1预处理后核因子κB表达降低。MaR1+HR组与MaR1+HR+Z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MaR1通过抑制核因子κB活化、caspase-3/GSDME介导的炎性反应,减轻HIR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远端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预防性治疗手段,是一种非侵入性和临床相关性的心肌保护策略,即术前给予肢体远端一定时间的急性间歇性缺血,可能减少远端器官(包括心脏、脑等)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发现,RIPC可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具有预防心肌I/RI的作用,但从实验转化到临床应用并获利于患者却非常困难。关于RIPC的研究与探索仍在继续,RIPC是否有临床应用的未来?这种治疗是否存在可行性?文章对近几年RIPC心肌保护效应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RIPC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困难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Akt/mTOR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自噬相关通路Akt/mTOR的影响,探讨电针“内关”对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内关组,每组12只。内关组电针刺激大鼠“内关”,每次30 min,1次/d,连续干预7 d。干预结束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RI模型。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Akt、磷酸化Akt(p-Akt)、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计算p-Akt/Akt、p-mTOR/mTOR比值。结果:空白组心肌纤维排列规则整齐,心肌间质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稍不规则,未见断裂,可见少量心肌纤维间隙稍扩大;模型组心肌纤维分布紊乱,肥大心肌细胞增多,部分线粒体红肿或外膜破裂,间质可见炎性浸润、出血;内关组心肌组织病变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少量间质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各组大鼠心肌组织Akt、mTOR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Akt、p-mTOR表达及p-Akt/Akt、p-mTOR/mTOR降低( 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p-Akt、p-mTOR表达及p-Akt/Akt、p-mTOR/mTOR升高( P<0.01)。 结论:电针“内关”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MIRI大鼠心肌细胞Akt/mTOR通路抑制过度自噬,从而减轻MIRI,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卵巢组织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15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数据统计表明,30岁以下女性患者为3.88万,这些恶性肿瘤患者急需得到医生关于生育力保护和保存的建议,而卵巢组织冷冻方法是保存内分泌功能和生育能力的最佳方法。目前影响卵巢组织存活的关键是解决卵巢组织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本文将从卵巢组织移植后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以及抗氧化剂、促血管生成和远处缺血预处理等干预方法进行系统地文献梳理,有助于结合生物技术与医疗技术开发更有效、安全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卵巢移植后缺血状态,解决日益增长的女性生育力保护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 n=10)和高压氧预处理组(HBO组, n=10)。HBO组实施高压氧预处理,每日2次,每次60 min,连续暴露2 d,末次暴露结束后24 h行肠IRI,缺血45 min再灌注60 min。处死大鼠,取空肠组织用于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组织匀浆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TUNEL法测定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I/R组大鼠空肠肠绒毛剥脱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层和固有层大量分离;高压氧预处理后肠黏膜损伤显著减轻,肠绒毛结构较完整,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对比,IRI组大鼠肠组织MDA含量[(1.46±0.14) nmol/mg protein]和MPO活性[(0.190±0.018) U/g tissue]均显著增高,而高压氧预处理能明显降低大鼠肠组织MDA含量[(0.84±0.09) nmol/mg protein]和MPO活性[(0.097±0.011) U/g tissu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高压氧预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 P<0.01)。 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对小肠IR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炎、抗凋亡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phK1/S1P信号通路在脂联素恢复七氟烷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SphK1/S1P信号通路在脂联素恢复七氟烷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10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盐缓冲液40 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 n=15):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脂联素预处理组(A组)、脂联素预处理+七氟烷后处理组(AS组)和脂联素预处理+SphK1特异性激活剂(K6PC-5)+七氟烷后处理组(AKS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前15 min时A组、AS组和AKS组腹腔注射基因重组脂联素5.0 μg/g,AKS组经尾静脉注射SphK1特异性激活剂K6PC-5 1 μg/g,再灌注即刻S组、AS组和AKS组吸入2.5%七氟烷5 min。于再灌注结束时抽取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浓度;采用TTC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SphK1、S1P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比较,S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下调( P<0.05);与S组比较,AS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下调( P<0.05);与AS组比较,AKS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上调( P<0.05)。 结论:SphK1/S1P信号通路参与了脂联素恢复七氟烷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成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30例)和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LIP组,30例)。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0)、单肺通气0.5 h(T1)、单肺通气1 h(T2)、单肺通气2 h(T3)、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4)时点采集桡动脉和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 2),肺内分流率;取距离肿块边缘>2 cm的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的表达水平。随访记录患者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短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与T0比较,T1~T4时点两组患者A-aDO 2均明显上升,C组在T3时点A-aDO 2上升更明显( P<0.05);C组肺内分流率在T2时点显著高于RLIP组( P<0.05);RLIP组肺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表达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短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单肺通气患者术侧肺组织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